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49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为人民服务》模板.docx

4《为人民服务》模板

4《为人民服务》_模板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

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 鸿毛 李鼎铭

    鸿毛——鸿雁的毛。

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所:

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

   3、自读第二节,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什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

   (3)指导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必有的人比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

   (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

   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

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2、明确课文中心思想,能理解这个中心思想作者分几层来说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第二节的学法

  二、学习第三节

   1、运用第二节的学法自学第三节

   2、交流

    段意: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就……”

    找到带有这些关联词语的句子,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每句说的是什么?

齐读这4个句子。

   4、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理解: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社会背景:

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

陕北开门人士李鼎铭先生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更加精干,更有力量。

   5、各自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几层意思。

  板书设计

           完全  彻底

           死的意义——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团结、战斗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联系实际谈体会,初步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背诵课文第三、四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反复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1

   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共讲了几层意思?

  二、联系实际,谈体会

   1、联系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说说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2、谈谈怎样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打下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3、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作为小学生怎样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

   5、说说你周围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6、说说你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三、反复谈第三、四节,直至成诵。

   1、回忆第三节,按“说理——举例——说理”把它分为三层;

   2、回忆第四节有哪三层,每层各讲了些什么。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是为人民服务的,(  ),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

   (3)(  )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2、修改病句。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2)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3)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4《为人民服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

   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

   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

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段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

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

小声地哭。

      调遣:

调派,差遣。

      威严:

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

闯祸。

      大副:

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

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

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板书:

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

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

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

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

当时情形怎样?

(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

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

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

(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

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

(板书:

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

结果怎样?

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

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

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举例说明。

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

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

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

    第29、30自然段。

6《船长》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竹石》教学设计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二小李莉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看图:

图上有什么?

(板书:

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

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

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

他是怎样表达的?

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

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

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

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

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精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读懂诗词的意思。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词深刻的时代寓意,体会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决心。

  3、学习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锻炼自己的意志,勇于克服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诗词意思是教学重点。

  2、学习革命前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格,锻炼自己意志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梅花的资料,搜集咏梅的诗词。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课件出示梅花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欣赏梅花凌寒盛开、傲雪绽放的身姿。

  2、谁来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感受,使其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品格。

  3、大家说得真好。

梅花不仅美丽,它还象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花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你知道哪些歌咏梅花的诗词?

(学生吟诵相关诗词)

  4、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咏梅的名篇——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板书课题,出示诗词。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冰:

形容极度寒冷。

  ②俏:

俏丽开放。

  ③山花烂漫:

漫山遍野百花盛开的景象

  ④丛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二、理解诗词

  1、自己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学生自由阅读)

  2、谁来把诗词诵读给大家听?

(指名学生诵读,随机纠正读音、指导节奏。

  3、这首诗词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

春的风雨刚刚把春天送走,转眼之间,冬末漫天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回来。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刺骨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时,她在花丛中欣慰地笑了。

  4、让我们再来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在峭壁上凌然开放的美吧。

(播放相关视频,教师配乐诵读诗词。

  5、想不想用自己的声音展现梅花的美?

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己练习诵读。

  6、我想请同学来诵读,谁来为诵读提建议?

(进行诵读方法指导,读出节奏、轻重、快慢,再指名诵读。

)评一评,她读得怎样?

(评价后再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理解

  1、梅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

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

当年毛主席就是用梅花来展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骨气的。

(出示相关时代背景资料,教师介绍:

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2、中国今天蓬勃发展的面貌向世界宣告:

我们中国人有梅花一样的骨气,困难压不倒我们、危险吓不退我们,我们中国人会像梅花那样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让我们带着这份坚韧、勇敢,自豪地说——(有感情的诵读诗词)

  四、感悟升华

  1、读了毛主席的这首咏梅诗,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你有何感触?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谈感受。

  2、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树立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思想。

  3、外表娇俏的梅花,却有着铮铮铁骨,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之魂。

不仅如此,它默默为我们带来春的气息,引领百花盛开,当山花烂漫时它又默默隐去,化作护花的泥土奉献自己。

让我们一起再来歌咏它吧。

(配乐齐诵)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百丈冰→花枝俏  迎难而上、永不屈服

  山花烂漫→丛中笑   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