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423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精装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xx最新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

解析:

“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

B

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D.火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

B

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

“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

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

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

B

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xx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解析:

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

B

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解析:

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B项.

答案:

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

“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原因:

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亦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事情.

[基础巩固]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

A

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

导弹的发射必须由火箭运载才能完成.中国的近程导弹和中程导弹都是在1969年之前完成的,这就打破了美国“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的预言.

答案:

A

3.“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有力冲击了美苏的核垄断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解析:

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

4.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正值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5.“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流下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世纪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1983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案:

C

6.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解析: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答案:

C

7.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作者菲利普·古尔说: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D.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信息.A项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发生于1970年,D项发生于1964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B

8.“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下列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重点

B.是国家“863”计划实施后取得的成就

C.是借助于苏联的援助研制成功的

D.火箭发射及太空行走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解析:

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的战略决策,因此A项说法错误.“863”计划是在1986年3月提出的,因此B项错误.中国航天工程是自主研制,所以C项错误.

答案:

D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一些显著成就.小明整理了一部分原因和成就用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打破美苏在核武器上的垄断

B.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社会环境无关

C.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故选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10.“‘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解析:

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故选A项.

答案:

A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核试验情况统计表

国家

首次试验年代

试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年

1032

苏联

1949年

715

英国

1952年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

法国

1960年

210

中国

1964年

45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xx》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xx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核试验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三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

请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并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解析:

(1)问,回答问题要抓住首次试验年份和试验次数两个信息点去思考.第

(2)问,1957年至1976年大体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创造的科技成就的原因.第(3)问,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

答案:

(1)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

(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3)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需要.

做法: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