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183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doc

浅析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点

摘 要:

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褶褶生辉的明珠。

追溯词发展的本源,可知最初的词产生于唐代,但在那时词尚被视为小道,然而,发展到宋代,它已经可以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且在词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颠峰地位。

综观宋词的发展流脉,可知在宋代的词史上一南渡为界可分为两大发展阶段:

一个是北宋词(960-1127),一个是南宋词(1127-1279)。

在北宋最初的50年间,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1世纪上半叶,宋词才走上了辉煌的星光大道之路。

关键词:

宋词;创作特点;内容;形式;风格

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褶褶生辉的明珠。

追溯词发展的本源,可知最初的词产生于唐代,但在那时词尚被视为小道,然而,发展到宋代,它已经可以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且在词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颠峰地位。

综观宋词的发展流脉,可知在宋代的词史上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大发展阶段:

一个是北宋词(960-1127),一个是南宋词(1127-1279).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时代原因所造成的。

由于南宋时期局势动荡、社会动乱,统治者昏庸才导致了这一时期词体风格的转变,与北宋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局面。

然而词在北宋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前期为例来谈谈这一时期词的创作特点。

  在北宋最初的50年间,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南宋王妁曾说:

“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

[1]P28直至11世纪上半叶,宋词才走上了辉煌的星光大道之路。

综观这一时期词的创作特点,我认为可以从内容、形式和风格上来进行论述:

〈一〉内容上,以晏殊、欧阳修、柳永、张先等为代表的词人,他们词的内

容创作既有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的一面,也有开拓革新的一面。

这些词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容上大都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新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上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

但是他们在因袭的基础上又有革新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这些词人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混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抒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另外,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下面以晏殊的《破阵子》为例来说明: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P164)

 评:

此词上片写新春郊原风光,燕子飞舞,梨花初落,池塘生苔,黄鹂巧转,飞絮轻飘一派生机昂然的春色。

下片生动地战线了采桑少女嬉戏的情景。

她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划破了寂静的早春田野,使人感到格外温馨和美丽。

作者着墨不多而任务的神态、心理和声音笑貌历历在目,笔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我认为这首词将艺术镜头由传统的青楼歌伎,红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星星的描绘生动传神,一洗浓艳的脂粉气,给词坛上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的气息。

从这方面讲这是词内容上的一大突破。

  〈二〉形式上:

宋初词体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主要以柳永、张先为代表。

首先这一时期的词在形式上比五代的词有所创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开创了慢词的创作手法,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是采用了题序。

这两点是五代词风所没有的。

<1>慢词的代表人物柳永,首先创制了大量地慢词,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

此外,还成功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提高了宋词的写实性和表现力,使词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

下面以柳永的《望海潮》为例来说明: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评: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杭州)繁华景况及秀丽风光,承平气象.上片写市区,下片咏西湖.开篇三句为概述,接着,从城区内外两方面进行铺叙,以突出对人口众多、世面繁华、居民富裕、江潮壮观的描绘。

下片写西湖,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最为出名。

除了写景外,还着重描写人物的活动,烘托出一片祥和气氛,进一步渲染钱塘的繁华、富庶和美丽。

总之,柳永的这首《望海潮》运用了慢词的创作,并将铺叙和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了其中,描绘了一幅都市繁华富裕的图面,成为宋初的开山之作。

<2>采用了题序。

所谓题序就是指在作词前附加作者自己的话语来使词的内容更为丰富。

而宋初将题序引入词中的第一位词人是张先。

他现存的165首词有70多少用了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的传统格局,同时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并为以后的词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提供了经验。

以上是从形式上对宋词的创作进行论述。

<3>风格上,宋初的词人开创了宋代豪放词的先声,为以后豪放派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所谓豪放派是针对词的艺术风格而言的,豪放派词题材广泛,气魄雄浑,风格刚健,情调昂扬,意境超脱,它突破了儿女情长的的狭小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是对词的革新和发展。

[4]P(3)豪放派虽然在北宋初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坛上达到了高峰,但不可否认发豪放词之先锋的却是在宋初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词人,下面以他的作品《渔家傲》为例来说明: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P1

评:

这首词写出了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将抒情取向由习见的秦楼楚馆延展向塞外边城。

全词境界扩大,有声响,有画意,气魄雄宏,开创了豪放派的先锋,为以后豪放派的发展开启了先河!

在豪放派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应的另一种风格,毫无疑问就是“婉约派”,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分法,只是就其总体风格而言的,婉约派词音节和谐,“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意境幽藐,“以亲切婉约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

[4](P5)因此,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月雨,感喟春愁秋恨,就成了其主要内容。

在宋初词坛的创作上,无庸置疑,柳永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

下面以他的名篇《雨霖铃》为例来说明: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婉约词的代表。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以叙事为主,兼有抒情。

下片以抒情为主,设想分离后的种种情景,抒写别后的万千心绪。

柳永在创作过程中用铺叙衍情法,巧妙地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并创作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创造出了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北宋初期婉约词的代表!

以上是从风格上来看北宋初期词的创作特色的,当然,“豪放派”与“婉约派”并不是在宋初就达到颠峰的,他们只是开启了宋代词作风格的先河,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经验而已!

综上,是对宋初词的创作特点的粗略概况,虽然这一时期词作在内容上得到了扩大和发展,但不可否认,它还存在有弊端,比如:

在内容上词并没有完全突破它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因而从根本上也没有改变词史的发展方向,也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是这一时期词在内容上的不足。

在形式上,柳永虽然创制了大量慢词并成功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但是这种体制的创新也存在它的弊端。

例如:

篇幅过于冗长、繁琐等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许多不便!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兆鹏.唐宋词名篇导读[M].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3]程自信.宋词三百首[M].安徽:

黄山出版社,1998

[4]兰世雄、兰风.婉约词[M].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5]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