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197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含答案

第二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81

一、字音识记

1.砌成(qì)      2.郴江(chēn)

3.冉冉(rǎn)4.蘅皋(hénɡ)(ɡāo)

5.风絮(xù)6.燎沉香(liáo)

7.溽暑(rù)8.窥檐(kuī)

9.小楫(jí)10.芙蓉浦(pǔ)

二、词语释义

1.月迷津渡:

河流的渡口

2.可堪孤馆闭春寒:

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可,岂,哪

3.鱼传尺素:

一尺长的素绸,代指书信

4.砌成此恨无重数:

堆叠

5.郴江幸自绕郴山:

本自,原来是

6.凌波不过横塘路:

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7.但目送、芳尘去:

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8.锦瑟华年谁与度:

美好的青春年华

9.飞云冉冉蘅皋暮:

缓慢流动的样子

10.彩笔新题断肠向:

代指文才

11.若问闲情都几许:

总共

12.一川烟草:

满地

13.燎沉香:

小火煨炙,延烧

14.消溽暑:

潮湿闷热的暑气

15.侵晓窥檐语:

临近拂晓的时候。

侵,接近

16.一一风荷举:

挺出水面

三、名句背诵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应学生用书P81

踏莎行(雾失楼台)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二、相关背景

《踏莎行》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事被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贬郴州,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

这首《踏莎行》,就是他晚年被贬到郴州以后所写的,是最能表现他此种哀苦凄厉心情的一篇代表作品。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四、写法借鉴

1.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亲友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亲怀友之情。

2.空灵婉转,以情韵取胜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

它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暗藏凄苦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同时,词人将身世之感寓于景物之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以情韵取胜。

重点揣摩

1.词的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

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这三句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

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

参考答案:

“暮”字不多余。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这三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3.词的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字面看,似乎是即景抒情,但这两句又有深刻的寓意。

请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这两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询问郴江:

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什么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遭遇。

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结尾这两句的意蕴就更丰富了。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出身贵族。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

辞章著有《庆湖遗老集》九卷。

曾自编词集为《东山寓声乐府》,今存者名《东山词》。

二、相关背景

横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

《中吴纪闻》中说,贺铸在此地有一间居所。

可见本词是他在这间居所里写的。

词人偶然遇见一位美丽的的女子,产生思慕之情,并由此叹息光阴、感怀身世。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写对一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

下片写因相思不得而引起的种种闲愁。

词表面似写艳情,实则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四、写法借鉴

1.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巧扣当前的季节风物,连设三喻,用草、絮、雨来比喻闲愁。

草是一望无际的青草,絮是在空中飞动的柳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濛濛细雨。

这样,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

2.善用典故,构思精巧

全词的主旨在开头三句,以下全是遐想。

另外词中暗用了《洛神赋》、《锦瑟》、《南史·江淹传》中的典故,十分自然妥帖,犹如己出。

重点揣摩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参考答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这三句寓情于景,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情”之多之重之广。

3.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凌波——曹植《洛神赋》→表现对佳人爱慕之情以及无端间阻的怅惘。

(2)锦瑟——李商隐《锦瑟》→推想佳人深居独处之寂寞,表达无处寄托的相思。

(3)蘅皋——曹植《洛神赋》→表现想而不见的断肠之思。

(4)彩笔——《南史·江淹传》→表现想而不见的断肠之思。

苏幕遮(燎沉香)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

有《清真居士集》,又名《片玉集》。

二、相关背景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

本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

词的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发思乡之情。

作者面对象征着江南钱塘风景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思乡之情,由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从而引出深沉的乡愁。

四、写法借鉴

1.直抒胸臆,思乡之情尽现

如“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家的心情。

结尾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着小舟荡入荷花塘中了。

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满腔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注重炼字,语言生动形象

词的上片描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

一“呼”一“窥”,既生动传神又富有生活情趣。

再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揣摩

1.“燎沉香,消溽暑”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

参考答案:

是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

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

“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内容分析其好处。

参考答案:

运用了动静结合、比拟的表现手法。

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运用比拟,极为传神,表现出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一个“窥”字,写出了鸟雀的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

参考答案: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对应学生用书P126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踏莎行(shā)    贬谪(zhé)

B.驿使(yì)冉冉(rǎn)

C.蘅皋(ɡāo)燎沉香(liào)

D.溽暑(rǔ)小楫(jí)

解析:

选B A项,“莎”读suō;C项,“燎”读liáo;D项,“溽”读rù。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尺素(代指书信)

B.幸自(本自,原来是)

冉冉(缓慢流动的样子)

C.一川(一片山川)

初阳(初升的太阳)

D.侵晓(临近拂晓的时候)

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解析:

选C C项,一川:

满地。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

二人都是“古之伤心之人”。

B.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他的《清平乐》。

C.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他赢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D.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居士集》。

解析:

选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梦后楼台高锁,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临江仙》)

(2)从别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鹧鸪天》)

(3)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清平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5)若问闲情都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铸《横塘路》)

(6)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酒醒帘幕低垂 

(2)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3)因风吹过蔷薇 (4)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5)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6)梦入芙蓉浦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默写古代诗文的能力。

联系题干的提示词“鳜鱼肥”和张志和的诗作名称及前面的诗句可以联想起应补出的诗句。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对于“净”字妙处的理解,应结合诗句描绘的情景和词人抒发的情感来分析,如“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

(3)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词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答案:

(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陈廷焯《云韶集》说:

“‘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

”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意。

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2)恰当。

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

此句以简约之语,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心表达出来。

三、语言表达

7.选取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1)春天来到,塘水已不再是冬天的萧荡,处处箭立的荷枝嫩芽,__________。

(2)因为,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________。

①把水面激起了生气

②水面被激起了生气

③是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也是生长在荷池里

④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语句衔接连贯的能力。

第一处从陈述对象一致的角度去解答;第二处从上下文句意的关系去解答。

答案:

(1)① 

(2)④

8.请按下列要求,并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

①不改变原意,②可适当添删语句,③语言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像。

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像,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像。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像,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像。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像。

 

素材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十岁丧父,家境贫困,依附舅父游学淮南。

他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

[应用角度] 黄庭坚博学多才,既是文学大家,又是对后代有深远影响的大书法家,从这个角度,可以用于“全面发展”“博与专”等主题作文的写作中。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附舅舅读书游学,却终成一代大家,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逆境”“磨难与成才”等话题。

他关于读书的这句至理名言,可以用于“爱读书”“勤奋”“积累”“严格要求自己”等作文中。

素材二

春天是可爱的,但每个人对春天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春天喜爱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因人而异。

黄庭坚云: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观云: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沂孙云:

“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便快折,河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梁贡父云:

“拼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

”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喜爱春天”“珍惜时光”“一年之计在于春”,由自然界的春天引申到人生的春天、社会的春天等角度,“观察角度与效果”等作文中。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每个人的性格和内心情绪,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

素材三

秦观和晏幾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之人”。

他少年豪俊,胸怀壮志,攻读兵书,准备驰骋边疆,建立不朽的奇功伟业,不料竟被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先后被流放到郴州、横州和雷州。

由于他的人生期望值过高,对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故一旦希望破灭,就异常失望和痛苦。

于是,他的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些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尽人生坎坷后从心底流出的。

伤心人的伤心词,情韵兼胜。

由于秦观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被贬到雷州时,曾自作挽词,丧失了对生命的信心,故此后不久即逝世,年仅52岁。

秦观不懂“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的道理,不知道“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的史实,所以就像33岁忧伤而死的贾谊一样陷入沉痛之中而不能自拔。

[应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笑对苦难”“坚强”“心态”等作文中。

素材四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并没有完全继承苏轼的衣钵,而是博采众家之长,在苏轼豪放的基础上,吸取了柳永等婉约派词人的长处,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张炎《词源》说: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他被人引用最多的一句诗词就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应用角度] 秦观本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却博采众家之长,被后人誉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继承与创新”“跳出藩篱”“打破束缚”等。

他的名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运用于“距离产生美”“坚贞”等作文中,用来丰富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素材五

贺铸诗、词、文皆善。

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

贺铸曾说:

“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

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

对于他的诗文,人们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这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应用角度] 贺铸善于灵活运用前人诗句入词,这一方面体现他对前人诗句的虚心学习烂熟于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自我创新,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虚心”“继承”“活学活用”等话题。

他被人广泛引用的这句词,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现在仍可以引用到很多话题的作文里,来增强文采,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感染力。

素材六

贺铸少年时期侠气凌云,肝胆照人,热血沸腾,在同辈中也是以豪迈过人、骁勇而著名。

以其个性、胸怀、气度,将其才能、作为,用之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自信应该是成绩非凡、前程远大的。

但是,词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理想与现实有那么大的距离,少年的美好愿望只是一枕黄粱。

进入仕途后,词人只是一名低级武官,居于下僚,羁宦千里,到处漂泊,被繁杂无聊的事务纠缠,才能无所用,志向成为一句空话。

即便如此,他依然心有不甘,将满腔的热情与愤恨,寄托于琴弦和诗词中,抒发了词人积极入世之意志和热忱报国之激情,以及失意后的愤懑和牢骚。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理想与现实”“得与失”等相关的作文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想的实现还有赖于现实社会环境。

所以个人的命运是与时代背景、国家形势相联系的,要追求人格的高远。

澄江一道月分明

王剑冰

我总觉得黄庭坚还是有幸的,他一忽乡野一忽朝廷,一忽诗文一忽书画。

乡野让他体味世风民俗、自然景物,朝廷让他感知政事繁务、勤案累牍。

他的幸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江西修水人,还到江西的泰和做了几年知县。

泰和是个好地方,有澄江如练穿城而过,润滋沃野良田。

而且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盛,使得这位大诗人总有雅趣余兴。

建于唐代的快阁是他必去之处。

这快阁高耸如峰,雄踞于重檐楼阁之上,且紧邻赣江,登临其上,宏阔入眼,豪情临胸。

黄庭坚登快阁的心境,反映在了那首著名的《登快阁》中: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的心绪必是不一样的,这首诗让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怅然与缥缈,当然,也从中看出了他对泰和景物深切的体察与感染。

黄庭坚题诗后,快阁越发名气大震,达官名流随诗而来,以一睹快阁为快,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刘鹗等均有赋诗题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