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989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定稿.docx

《论文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定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定稿.docx

论文定稿

密级:

JINGGANGSHAN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赣州市为例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学

班级10级教育本

(1)班

学号101012026

姓名廖志英

指导教师郭礼智

起讫时间2013.9-2014.5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赣州市为例

廖志英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指导老师:

郭礼智

【摘要】很多地形在地图上没有标记,但却真实的存在于大地之上,存在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之中。

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家乡气息的地理,是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

因此,文章以赣州市为例展开,从地理教师、开发内容与方式、开发的支持度三个方面阐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待能够对赣州市乡土地理的开发和利用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开发利用;赣州市

 

目录

一、前言1

(一)选题背景1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1

(三)乡土地理教材的特点1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2

(一)地理教师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意识与能力上表现不足2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落后,形式单一2

(三)外部支持不够2

三、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3

(一)赣州市地理概况3

(二)红色故都,旅游胜地3

(三)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类型表3

四、赣州市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和策略5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5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6

(三)乡土地理课堂教学策略7

五、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法8

(一)对比法8

(二)举例法8

(三)实践法9

六、结语9

参考文献10

英文摘要11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现如今,从出版社的角度看,全国性地理教材有四种:

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

当然也有些地方版,如北师大版,北京版等,但像赣州这样的地区拥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是少之又少的。

赣州地区所用地理教材为人教版,该教材内容与赣州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疏离,学生在这样的教材中不能产生共鸣,更甚者会因为教材的原因提不起兴趣,这样就无形之中拉大了孩子和教育之间的距离。

新课改要求增强课程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但现在普遍学校都缺乏乡土性教育,缺乏乡土教育的教育不仅造成了乡土文化资源的流失,而且带来了课程和学生之间的隔膜和疏离,不利教学的展开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乡土地理教育在地理课程中孕育而生,实行乡土地理教育必然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是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学生所生活的空间里,只要有利于达到地理教育目的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称为地理课程资源。

因此,本文中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

学生所在的学校乃至社区的一切自然的、人文的地理要素,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占地面积、土壤、气候、河流、生物、农业、工业、人口、旅游、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等。

(三)乡土地理教材的特点

1.乡土味

乡土地理教材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是“乡土味”,教材的“乡土气息”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来源于本乡本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一定要精选能突显地方特色的素材。

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才能使学生与教材产生共鸣,提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

2.实践性

乡土地理教材的内容来源于本乡本土,是学生生活周围的具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想象的出,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所以乡土地理具有实践性。

而教材的实践性决定了乡土地理教材要具有激发学生进行亲身实践的欲望,促使学生对乡土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的功能。

3.可读性

教材并不是地方特色的、具有代表性乡土资料的堆砌或简单的特色例子生硬晦涩的呈述,而要形象化、直观性强,通熟易懂。

如果一本乡土地理课本图文并茂,乡土知识穿插在各种图表中的,学生对这样一本富有色彩鲜明的各种图像的乡土地理课本,兴趣必定油然而生。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

“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已知至未知,自学生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认识规律,并且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是各科教学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

如果学生没有对其生活环境中山川、河流、土壤、森林、农田、村镇、道路、工业、天气变化等直接经验有所了解,就难以对那些离自己生活环境甚远的地理概念进行了解。

如果把原有的课程资源比喻成一成不变的套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是一份美味的自助餐。

显而易见,学校和师生应该都愿意选择自助餐,当然,要吃上美味的自助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表现在“厨师”的选择,是否有能力做出各式各样的饭菜;二是否能选择合适的、健康的“食材”,满足广大的“顾客”的需求。

“厨师”将“食材”做成美味的佳肴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有:

(一)地理教师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意识与能力上表现不足

有些地理教师在课程资源观念上出现误区:

一是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主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个误区在于,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自己无关,应有专业人员进行开发。

当然也有一部分地理教师已然意识到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想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但由于教师主动开发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指导,平时工作压力又大,自主时间少,使得地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落后,形式单一

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着重在地理教材教参等文本系列,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结构较为单一,内容比较落后,往往偏重于地理知识的阐述,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中,以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单一,大部分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模式,偶尔穿插几个问题,但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局限于书本,禁锢于教室、学校,学生亲自实践、亲身探究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外部支持不够

外部支持的不够,首先表现在地理教育经费的不足。

如何经费缺乏,教学配套设备就达不到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将一些地理知识讲活,比如观察星空需要天文望远镜,季风活动、洋流动态等需要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现。

其次,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理念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注重升学率,拼命“挤牙膏”式的为“语、数、外”挤时间,甚至于把“副科”地理教学时间腾出来,忽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的陶冶。

最后,表现在社会各界支持度不够。

都普遍认为地理是“小儿科”的科目,与“体育、音乐、美术”等统称为副科,处于极低的社会地位,社会关注度不够。

三、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赣州市地理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

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南接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貌复杂;该市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动植物类种丰富多样;土壤以红壤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赣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现辖1区2市15个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人口897万人,全市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二)红色故都,旅游胜地

赣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共和国摇篮,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和党在中央苏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苏区中央局的第一个驻地,五次反“围剿”在这里鏖战,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在此浴血坚持,在此孕育形成了“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为特征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兴国就拥有56位,因此被誉为全国有名的“将军县”。

(三)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类型表

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从赣州的位置、面积、地形、土壤、气候、河流、生物、农业、工业、人口、旅游、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表-1)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入手。

表1赣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类型表

分类

开发内容

开发目的

位置

赣州市大致的经纬度,在江西省乃至全国的位置

了解赣州的大致的经纬度,分析赣州地理位置对赣州降水特点,农业类型的影响。

面积

赣州土地面积与省内其他地区面积的比较。

明白赣州土地面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

赣州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貌复杂。

通过亲身观察使学生加深对地形的理解,给学生感性认识。

土壤

以红壤为主,呈酸性,适宜脐橙、甜柚等种植。

提高学生土壤分类、鉴别的意识,了解土壤成因以及土壤对作物种植的影响。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更好的认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特点以及这种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河流

主要河流:

赣江,了解赣江的汛期特点及径流变化。

通过研究赣江,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流的分布特点。

生物

熟悉赣州地区适合生长的植物以及赣州地区主要存在的动物种类

知道为什么这些植物动物在赣州地区大量存在,以此加深对赣州气候降水的认识,增强环保观念。

农业

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耕地面积及其变化、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结构变化、主要的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

懂得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专业化农业的重要意义。

通过多年来赣州耕地面积、农业产值、农业人口等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工业

主要工业企业以及主要产品,以及工业的区位选择

通过到工厂的餐馆和采访,是学生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

了解企业对赣州经济发展的贡献,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做有用的人才

人口

赣州人口变化规律与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少数民族人口组成及其分布

通过赣州人口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了解赣州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方向及原因,更好的了解家乡

城市

赣州的城区形成,各镇街道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赣州的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和三十年来的城区面积变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城市功能区分布、主要的住宅小区、区位优势和房价、主要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区位与租金的关系

通过乡土实例,了解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结合当地城市化进程,讨论论城市化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旅游

赣州的旅游景点,通天岩、八镜台、郁孤台、宝葫芦、龙南九连山等。

通过分析本地旅游景点发展的实例,归纳概括开发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

历史文化

赣州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遣存、史前文明发达的地理原因探析。

结合历史,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风俗习惯

赣州饮食、服饰、建筑设计、住房选址、节庆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赣州市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和策略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原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根据和标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是而任意而为的,而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开发,同时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

1.本土化原则

《辞海》中解释“乡土”一词为“家乡、故乡”,词典中“乡土”一词一般解释为“本乡本土”,显然乡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本土化原则也称因地制宜原则,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的优势与特色,将这些本土资源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优势与特色资源,其原因:

一是由于其它的地方乡土资源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其概念模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了解,不利于学生产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二选修课《文化景观》时,就可以亲自拍摄赣州“客家文化城”、“客家宗祠”、“艺术长廊”等优秀文化景观让学生鉴赏,这些源于自己生领域的地理课程带着亲切感、熟悉感,可以容易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且能勾起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故乡情结可激发学生建设并改造家乡的愿望,并将这份热爱付诸实践。

反之,如果以学生相对陌生的区域为例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2.特色开发原则

不同的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气息,在开发利用时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如北京、西安、宁波、桂林、曲阜、洛阳、敦煌、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开发历史文化相关内容;而广西桂林山水、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山东济南、河南修武县等自然地理特征显著的地区,就要重点开发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

赣州的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一定要注重赣州特色资源开发,比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

3.经济性原则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就要求我们在开发中尽量用少的资金、少的时间、少的精力来开发出自己的乡土课程资源,并且注重根据乡土课程资源的特性将其分类,把属于同一册的乡土课程资源存放在一起,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使用方便。

电子网络具有易于传送、交流、修改以及重复使用等特点,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可以存放在电子网络中,节省时间、精力、资金,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教师主体能动性原则

教师使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是教材的使用者、实施者;教师也具有另有一角色,即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承担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任。

地理教师作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二是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是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他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协助学校开展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开发诸如学校旁边的小河、小山和周围村落人口、耕地的变化等,这些经过学校教师的开发,以新课标三个维度为切入点,以有利于课堂实际讲授为出发点提高乡土课程资源的转化效率。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1.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乡土地理教材即是根据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而编写的,能够鲜明的突显本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编写乡土地理教材中不仅要注意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取材符合当地实际,展现本地特色,而且要注意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内容应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此外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乡土地理教材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了解家乡地理特征和人文特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赣州的乡土教材可以参考《通辽市地理》的编写,如在编写过程中设计“家乡的经济发展”一节,插入赣州市经济区位图,学生通过对区位图的学习研究,了解赣州市经济位置的优势;设计“家乡的地理环境”一节,系统的叙述赣州地形地势,辅于地形图,让学生利用地形图和高度尺,自行选取剖面图,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基本理念;设计“有待改善的生态环境”一节,反映赣州市突出的环境问题: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对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从而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调查探究,揭示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矛盾,认识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意义。

2.建设地理实践基地

书本上的知识是理论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赣州市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形,水稻种植多为小规模的梯田,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真实的了解这种模式的所需的光照、坡度、灌溉方式、水土的保持方式等。

根据赣州市的乡土地理,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植物实践基地”,如龙南九连山、安远三百山、崇义阳岭、上犹五指峰等8个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人文地理实践基地”,如通天岩石窟、赣州古城墙、龙南客家围屋等。

鉴于经济性原则,实践基地一般要设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地区,以节省开支。

3.建立乡土地理资源库

乡土地理资源库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即是教学要用到的图片、视频、材料等,具体内容为表1内容。

二是教学案例,即是教师自己创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等,教师群体就是一个丰富的人力资源库,如果地理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协作,发挥个人所长,经常的进行观摩学习与交流,互相听课评课说课,相互切建经验,就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首先,作为一位教师,得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必须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下工夫长期积累本乡本土的材料,才能使本土的实际的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把课本中的知识讲活,使课堂变得有活力,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

当然,乡土材料的收集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细微,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资料,如可以经常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熟悉地方的地理环境,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从当地的相关文献资料中获得;关心时政热点,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

其次,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主动学习课程理论,树立科学的地理课程资源观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课程观念,改变教师权威、教材权威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的教育新理念,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深刻领悟丰富多样的地理课程资源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能提高教师对乡土材料的科学选择的能力,也能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不断广泛,还能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最后,加强教师合作,发挥地理教师集体教育合力效应。

(三)乡土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加强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乡土材料的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引入课堂中,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的关键的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来源于乡土地理中,并且突显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

例如在讲解“旅游景点的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内容时,在赣州市定南县的学校,就可以以“九曲度假村”为例,因为生活在定南的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随着“度假村”的兴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一条条马路建起了,餐饮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头。

家乡实例的学习能加深知识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2.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鼓励学生提出、分析问题,掌握学习地理的钥匙。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课题的选择,课题是关于本乡本土的研究课题。

五、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由于高中教学没有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教学课时方面也无明确限定,在教学过程中把乡土地理资源贯穿其中,渗透在每一个章每一个小节中,如此,老师备课要用心,仔细研究教材,科学合理选择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且巧妙地、灵活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一)对比法

在具体学习中,如在学习国情国策这节内容时,以本乡本土的事实资料来与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比。

譬如教材说:

“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而赣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是:

农村建房占用大量耕地,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荒废大片耕地,耕地上杂草丛生,钢铁厂排放大量的废气,致使相近的良田产量严重下降,堆放垃圾占用了耕地。

教师把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国情国策。

在学习我国的人口政策内容时,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教材中说: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而当前一些地区,人口无节制增长,尤其是在农村,超生现象严重,可以通过调查班级学生的独生子女率,来发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合理现象。

诸如此类的对比,不仅使学生看到乡土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加强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积极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举例法

在讲述教材中的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学原理等知识时,为了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可以选用有关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料加以印证。

譬如:

赣江水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例子;赣州水稻种植是是印证“农业地域类型”的例子;工业区位选择因素、昼夜的长短变化、我国的降水分布、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都可以在乡土范围内找到例子来印证。

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乡土事例,可以验证许多地理判断是否正确,同时还可以巩固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

(三)实践法

高中乡土地理教育若是止于课堂,学生也许就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得到能力、增长才干,俗语说:

“百闻不如一见”。

走出课堂,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家乡地理风光,美好的或者丑恶的。

譬如,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赣州土壤以红壤为主的地理特点,在本次课前让学生各自采集土样,在课堂上地理教师奖将学生收集的土样按照颜色的属性进行归类,活动证明:

全班学生收集的土样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的,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赣州的脐橙节,着重介绍土壤元素构成对脐橙生长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们明白赣州作为全国重要的脐橙生产基地的地理原因,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由此可见,走出课堂对乡土地理教育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这样做。

六、结语

乡土地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如今,乡土地理的教育得到高度关注,意味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时间和学识的缘故,本文中所论述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仅仅是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概括得出,并未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曹才敏.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J].贵州民族报,2010(5).

[3]周志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1(12).

[4]杨斌.高中地理课堂呼唤乡土地理教育[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3).

[5]于丽萍.乡土地理和地理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8).

[6]李佳芝.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探究—以《内蒙古辽通市地理》为例[J].地理教育,2005

(1).

[7]朱芳侠.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