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91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1课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计者】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学情分析】几年的学习之后,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

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学习目标】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和演唱《国歌》,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

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唱好《国歌》、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聆听导入(3分钟)

1、师生问好!

2、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

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

请举例并唱几句。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25分钟)

1.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

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

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

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

起来!

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3.音乐知识:

上行

通过聆听跟唱分析对比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创编活动展风采(11分)

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起来!

起来!

”,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会唱这首歌更是重点。

同学们的归属感还是很强的,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学习歌曲也特别积极,最后在展示的时候,每组都有不错的表现。

第二课时《采一束鲜花》

【设计者】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司赵小学曹署欣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歌曲《采一束鲜花》是一首抒发对母亲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赞美

之情的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节奏运用丰富,多次用到

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号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难度

的同时,也使歌曲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学情分析】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的高低、强弱等基本知识,

但对基本的一些节奏等音乐知识还知之甚少,所以在音乐学习中音

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本节课学习中切分节奏、

附点节奏就是歌曲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多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曲所抒发的对母亲的热

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赞美之情。

2、通过聆听范唱朗诵歌词等多种方法,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

的作用,能正确演唱歌曲。

3、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通过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

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唱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强拍上的休止。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聆听导入(3分钟)

1、师生问好!

2、聆听歌曲《妈妈的心》,导入新课。

学唱歌曲

(28分钟)

1、聆听歌曲《采一束鲜花》,感受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找出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句,一起唱一唱。

(歌曲难点的练习)

3、哼唱旋律(噜或啦音。

4、唱歌词。

5、歌曲两部分演唱。

(第一部分中速、抒情的;第二部分声音响亮、激动地)

6、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跟唱。

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印象深的乐句,单独练习,为整首歌曲的学习扫清障碍。

拓展欣赏(8分钟)

1、欣赏《歌唱祖国》

2、配乐诗朗诵《母亲的爱》

小结(1分钟)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

“妈妈,我爱你”。

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唱着歌离开教室。

教后反思:

由于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和切分节奏,所以在教唱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强调,尤其是八分休止的唱法,通过了不同的教唱法解决了这两个难点,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于这节课在解决重难点上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到下课的时候学生对这节首歌曲还是初步学会,所以下节课继续巩固练习,进一步熟唱歌曲。

第2课家乡美

第一课时《杨柳青》

【设计者】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本节课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

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

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

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

化。

【学习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学习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一、情境导入

(3分钟)

1、古诗

师:

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

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

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

(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古诗及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25分钟)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

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

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轻松,活泼)

(2)再听:

这首歌唱的什么?

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

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

(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  再听:

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

(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

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

(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学唱歌谱

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

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4、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5、跟琴声填歌词唱。

(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6、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创编活动

展风采

(11分钟)

1、 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

那一大段衬词。

师:

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 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

(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

独唱,领唱,加乐器(打击乐器)伴奏唱。

发挥学生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

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好!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

了不少其他的知识。

都知道了什么?

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

了,想起来就嘴馋。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

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

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

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教后

反思:

 我在教学设计中分析感受了音乐的曲调;渗透了音乐相关文化;学习了扬州方言;一切教学都从音乐本体入手,层层递进,挖掘彻透。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第二课时《大雁湖》

【设计者】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司赵小学曹署欣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歌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简短,节奏较规整,

旋律抒情优美,是典型的短调民歌。

曲调中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

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

郁的地方风格,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上下

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粗矿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

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一到三年级三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四年级以后

应该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都应该要进一步学习,音乐课

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而且在课

堂中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

是能学会欣赏不同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

作用。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

惯。

2.有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演

唱歌曲。

【学习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

【学习难点】唱准切分节奏︱5 5.︱56 i︱的演唱。

【评价设计】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

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

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5分钟)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情景引入

(1)儿歌:

师:

同学们,音乐课上你和我,快快乐乐唱支歌。

轻轻松松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到了,你们高兴吗?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唱支歌,来表达我们这份喜悦的心情好吗?

好,下面同学们听老师弹琴。

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师:

大家唱的真的是很棒,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才唱的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答

师:

那么关于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请举手。

生答

师:

对于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是呀,蒙古族有美丽的大草原,有成群的牛羊,他们吃的是手把肉,喝的是奶,他们的服装主要以首饰、长袍、腰带、靴子为主。

他们住的是蒙古包,出行的时候都以骑马为主,而且他们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还要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进行着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现在象蒙古族的柴达木盆地、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口、查干胡等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风景区旅游景点。

那么这节课呀老师带领大家继续走进蒙古,走进大草原,去欣赏蒙古族的无限风光。

新歌学习

(25分钟)

1、下面同学们往前看,我们这节课将再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大雁湖》。

2、展示歌片

下面同学们整齐的把这个题目读一遍、再读一遍。

(1)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

下面同学们看着歌词听一遍录音,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这首歌曲描写了大雁湖的那些景和物?

听录音    回答问题

师: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大雁湖在蒙古族的唐古拉山附近,哪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雪白的天鹅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把大雁湖装点得更加的美丽。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有一个特殊的节奏型是什么?

生答:

切分节奏

师:

看一下这首歌曲一共出现了几处切分节奏?

生答:

七处。

师:

正是因为这些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了动感,增强了美感。

(2)再次听录音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大家认真的体会一下切分节奏的运用。

3、学唱歌曲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吗?

(1)随琴学唱歌曲两遍

指导衬词处的节奏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2)再次学唱歌曲

师:

同学们,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个衬词是什么?

生答:

“啊哈嗬”

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歌曲还有那首歌曲带了衬词“啊哈嗬”?

生答:

《我是草原小牧民》并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演唱。

师:

这个衬词“啊哈嗬”也体现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内心的赞美之情。

比如彝族的歌曲常用衬词“阿里里”如“《彜家娃娃真幸福》《赶圩归来阿里里》并演唱,让同学们体会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3)再次学唱歌曲

师: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正因为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广豪爽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音程跨度比较大,大家找找看,这首歌曲什么地方音程跨度比较大?

生答并唱一唱

师:

这就是南北民歌不同的地方,北方民歌这种旋律的大跳刻画的是北方人民那种粗犷、豪爽的性格。

举例《银杯》并演唱。

南方民歌音乐旋律就比较平稳,体现的是南方人民那种柔和细腻的性格。

举例《茉莉花》并演唱。

(4)完整的演唱歌曲。

(5)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编创展风采

(10分钟)

1、变换速度演唱歌曲

2、用四三拍子演唱歌曲

3、再用四二拍子演唱歌曲

启发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内蒙古的风俗习惯,学习演唱了歌曲《大雁湖》,大家学习的非常开心,大家课下可以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唱给爸爸妈妈听。

下节课我们再见!

教后反思:

本首歌曲结构短小,内涵深刻,感情真挚,但因为有切分节奏的反复运用与出现,使歌曲曲调委婉,并不能让学生朗朗上口。

所以在读歌词的环节中,我把带有衬词的“光啊哈嗬”这两小节提出来着重指导。

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第3课快乐的校园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

【设计者】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本课作品反映的是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测面。

在教育部“减负”的指导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地学习,生活。

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调,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

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前半段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后半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聪明好动,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哦,十分钟》歌曲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兴趣一定很高。

【学习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第一段。

2、通过本课的学习表达自己快乐、轻松的情绪。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4、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变奏曲的结构。

【学习重点】能用轻盈、舒展的声音歌唱,充分表达歌曲情感。

【学习难点】666|ii5|043|音准、切分节奏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听音乐进教室放《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

2.师生互问好

3.发声练习

666|ii5|6i|5—|6i|5—‖

二、参与学习(28分钟)

(一)导入:

看课件

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看一看屏幕里的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做一下你们在课间做过的活动,亲身感受一下当时高兴的心情。

生:

跳绳、踢毽、做游戏

师:

在课间还有很多活动,如:

...(根据当时情况老师予以补充)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按大屏幕出现的节奏,来做一做这些活动。

(师出示图片伴有节奏型)

设计的节奏是书中出现的节奏型

师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来做各种活动。

拍皮球:

××|××|

跳绳:

××××|××××|

投篮球:

×Ο|×Ο|

溜溜球:

Ο××|Ο××|

1.生做,师订正

2.集体做

3.完整做一遍

(二)引入本课内容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的歌曲。

(出示大屏幕揭示课题)

生读课题

(三)唱谱

1.听录音范唱

师:

同学们先来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生:

情绪(欢快、活泼)

师:

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

生: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

情绪活泼,

第二乐段:

优美、抒情。

2.听老师演唱一遍

3.看谱子提示学生歌曲

5534|50|这个小短句在歌曲中出现了四次,但有一次5534|5—|是长音“5”

4.是生接龙演唱

师:

你们能唱一唱吗?

5.学习第二乐段谱子(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四)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出示课件)

1.找个别生读

2.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

(五)填词演唱;

(1)听范唱默唱歌曲;

(2)跟琴慢速演唱一遍全曲;(3)纠正不确的地方;(4)完整地演唱一遍;(5)找个别同学领唱;

充分在学习新歌前对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予以练习,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及感受能力

三、拓展延伸(5分钟)

1、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歌谱

2、请学生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哦,十分钟》

3、欣赏《乒乓变奏曲》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哦,十分钟》,大家

学习的非常认真,祝愿你们每一个十分钟都开心快

乐!

教后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难点解决的不是很理想,这首歌曲在音准方面学生们掌握的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在节奏方面演唱得还不是很准确。

特别是“043”的空拍处,学生很难找到切分音的感觉,尽管我让学生把这个空拍处加入躲一下脚,有的学生又所好转,但仍然未能使所有学生找到切分音的感觉。

看来,学生的节奏感方面的训练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

第二课时《大家来唱》

【设计者】

【教材】四年级上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内容分析】歌曲《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

”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

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了二声部的歌曲,对于今天的这首二声部歌曲学习起来稍有难度,学习中第二声部的旋律学习将会稍有难度一些。

在一声部学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声部的练习。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表现孩子们边

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2.通过打击乐伴奏律动等方式体验三拍子音乐,结合歌曲学习三拍

子指挥图式。

3.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简单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学习重点】体验表现三拍子歌曲晃动的感觉。

【学习难点】停顿三拍后的接唱。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提示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3分钟)

1、播放《法国号》听听①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2、板画三拍子指挥图式,讲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并示范。

二、融情入景,学唱歌曲(28分钟)

导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把我们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居民文明善良、那里景色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