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95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docx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

 

八年级下册

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

XX中学XX

 

第一章吃出品味

设计说明:

包括烹饪的基础知识、家常川菜的制作、面粉食品的制作、设计与修订食谱四节。

了解烹饪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获得生活的基本技能,感受四川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会父母操持一日三餐的不易,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川菜(川点)烹饪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营养常识。

体验家务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烹饪活动。

特别注意安全。

课时建议:

第一章吃出品味

8课时

第一节烹饪的基础知识

2课时

第二节家常川菜的制作

2课时

第三节面粉食品的制作

1课时

第四节设计与修订食谱

2课时

探究与实践

1课时

 

第一节烹饪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鉴别食材原料的相关知识,了解刀工、调味、火候、原料初加工的技术。

(2)了解常见的烹饪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阅读烹饪方面的图文资料,或到市场了解烹饪原料来了解有关知识。

(2)在父母指导下或者通过网络了解刀工、火候及烹调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烹饪的兴趣,认识到烹饪的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原料。

(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第二目:

刀工。

(直刀法、基本要求)

(3)第三目:

火候。

(火力分类、影响因素)

(4)第四目:

调味。

(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复合味)

(5)第五目:

烹调。

(基本技法:

炒、炸、爆、煎、蒸、烧、炖、卤、酱)

2、重难点分析

刀工知识和烹调技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法突破重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整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烹饪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可以采用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实践操作等形式。

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增强趣味性。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二、三目:

1课时

第四、五目:

1课时

 

第二节家常川菜的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川菜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2)初步学会川菜制作中一些常见凉菜和热菜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摩或参与实际烹饪活动,掌握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制作常见川菜,感知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劳动、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家常凉菜。

(姜汁肚丝、麻酱生菜、蒜泥白肉卷、糖醋排骨、怪味鸡丝、泡凤爪)

(2)第二目:

家常热菜。

(回锅肉、水煮牛肉、鱼香肉丝、鲜蔬丸子汤、豆瓣鲜鱼、麻婆豆腐)

2、重难点分析

凉菜味型的调制和热菜烹饪激发的运用,是重点又是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知识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了解。

关于操作性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自带食材调料或者从食堂借用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也可以用视频辅助教学;无条件的可以回家让父母演示。

教学资源中,关于卤菜、火锅、味碟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拓展使用。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

1课时

第二目:

1课时

 

第三节面粉食品的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川式面点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主要面点的代表品种。

(2)学习“三鲜包子、红油水饺、清汤水饺、担担面、川式汤圆”等代表品种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讲,观看投影录像等方式,学习面点基本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制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示劳动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三鲜包子。

(2)第二目:

红油水饺。

(3)第三目:

清汤抄手。

(4)第四目:

川式汤圆。

(5)第五目:

担担面。

2、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包子皮的发酵、水饺和抄手皮的擀制、吊浆粉子的制作、担担面臊的调制。

老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力求深入浅出,学生可以和父母交流探讨。

3、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选择的几款面食都是常见品种,但由于面食制作本身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做好不容易。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学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抓住重难点。

如果条件不足,老师要讲解清楚关键环节。

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尝试做某种面食,把制作过程、观察心得以及成果带到课堂来交流展示。

4、课时建议:

1课时

 

第四节设计与修订食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卫生、烹饪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知道科学烹饪、平衡膳食及营养的合理搭配等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食谱,理解合理烹饪、科学配膳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营养卫生意识,形成科学膳食的观念。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食谱的种类。

(2)第二目:

中学生食谱的设计原则。

(3)第三目:

食谱修订。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食谱设计原则。

难点:

食谱修订。

本节内容专业性较强,主要应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膳食的基本原则,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专业性强,有较大难度。

知识掌握不是根本目的,关键是要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掌握平衡营养的基本原则。

教学中,可多使用图文资料,通过观察、讨论,形成正确认识。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第二目:

1课时

第三目:

1课时

探究与实践母亲节感恩宴

活动目的:

通过筹办感恩宴,实际运用学习到的烹饪知识,

体验母亲的辛苦与不易,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活动建议:

和父亲或其他家人一起完成,加强大人的指导,

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自己烹饪的菜肴拍照,有条件的可拍摄录像,

既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到班级和同学交流。

 

第二章自行车的使用与维修

设计说明:

包括常见的自行车、自行车的选购使用及保养、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修、电动自行车简介四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发展概况,认识常见自行车的种类型号和维修工具,掌握最基本的故障判断和维修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运动。

课时建议:

第二章自行车的使用与维修

8课时

第一节常见的自行车

1课时

第二节自行车的选购、使用与保养

2课时

第三节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修

2课时

第四节电动自行车简介

2课时

探究与实践

1课时

 

第一节常见的自行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历程和自行车的功能。

(2)了解现代自行车的种类和型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体验识别自行车型号的方法。

(2)通过观察,认识自行车的基本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历程,感受科技发展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自行车的功能,开阔视野,感受自行车的魅力。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自行车的演变。

(2)第二目:

自行车的种类和型号。

(3)第三目:

自行车的功能。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自行车的种类和型号。

难点:

自行车演变过程出现的技术革新。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基础知识。

对史识性的内容如自行车的演变,可以自主阅读归纳。

自行车的种类和型号可以通过观察来加以掌握。

自行车的功能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加以掌握。

注意利用图片资料,增强直观性,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教参中有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补充选用。

4、课时建议:

1课时

 

第二节自行车的选购、使用及保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选购自行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知道自行车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选购自行车的过程,学习自行车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自行车为人类出行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自行车的选购。

(原则、注意事项)

(2)第二目:

自行车的使用。

(注意事项)

(3)第三目:

自行车的保养。

(一般要求、保养方法、注意事项)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自行车的安全行驶。

难点:

自行车的使用及保养。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学生大多比较熟悉,有些学生有过亲身体验,具有初步认识。

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些体验和认识,结合观察和实践活动,掌握选购、使用、保养的知识。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第三目:

1课时

第二目:

1课时

第二目是本节重难点,因此可以设计一、三目一节课,第二目一节课。

 

第三节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行车的常用修理工具及其用途。

(2)了解自行车车胎的修理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查和排除过程,学习自行车故障判断和修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修理自行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常见的修理工具。

(2)第二目:

车胎漏气的检修。

(3)第三目:

自行车其他常见故障的检修。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查与修理。

难点:

自行车车胎的修补。

这部分可以参考教参,讲解便携式补胎方法。

3、教学设计思路

本部分内容操作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在了解工具和检修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掌握检修技能。

根据兴趣和实际条件,可以安排学生观察修车师傅的修理过程,在家里尝试修理自行车,掌握维修技能。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二目:

1课时

第三目:

1课时

 

第四节电动自行车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动自行车的种类与型号。

(2)知道电动自行车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3)了解电动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过程与方法:

通过检查排除电动自行车常见故障,学习判断简单故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电动自行车的种类与型号。

(2)第二目:

电动自行车的选购和使用。

(3)第三目:

电动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电动自行车的使用与保养。

难点:

电动自行车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3、教学设计思路

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着重讲解电动自行车的选购和使用。

故障检查与排除比较难,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教学深度。

对于不熟悉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教师要多准备些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

1课时

第二、三目:

1课时

 

探究与实践组织一场趣味自行车比赛

活动目的:

锻炼骑车技能,巩固常见故障排除的知识,熟悉自行车行驶的交通规则。

活动建议:

(1)赛前要对自行车的安全性进行判断,查找可能存在的故障。

(2)比赛前进行练习,加强指导和交流。

(3)根据学生水平和场地实际等,合理设计比赛内容。

 

第三章家庭手工

设计说明:

包括家庭养花、家庭插花、家庭盆景、家庭茶艺四节。

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审美、创造美的素质为目的,设计这四节内容,培养家庭生活技能,增加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审美修养,增添生活情趣。

教学中,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还应该尽量掌握基本技巧,为今后生活所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设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课时建议:

第三章家庭手工

8课时

第一节家庭养花

2课时

第二节家庭插花

2课时

第三节家庭盆景

2课时

第四节家庭茶艺

1课时

探究与实践

1课时

 

第一节家庭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类常见的花卉。

(2)知道花卉的常见繁殖方法。

(3)会管理家庭栽种的常见花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育几种花卉的实践,学会养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家庭养花的学习,培育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和爱美的情趣。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家庭栽种的常见花卉。

(2)第二目:

花卉的常见繁殖方法。

(3)第三目:

家庭花卉的一般管理方法。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花卉的常见繁殖方法、家庭花卉的一般管理方法。

难点:

花卉的常见繁殖方法。

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经验,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来加以理解消化。

3、教学设计思路

对常见花卉,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结合图片观察不同花卉特征,达到认识的目的。

对繁殖方法,可采用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并注意结合生物学知识讲解,但不需要过多引申。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第二目:

1课时

第三目:

1课时

 

第二节家庭插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插花艺术。

(2)了解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切花的保鲜方法。

(3)会处理插花材料,学会瓶插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月季花的插瓶实践活动,学习插花材料准备和瓶插方法,经历创造美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插花艺术的学习,培养爱美情趣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形形色色的插花。

(瓶插、盆插、篮插)

(2)第二目:

插花的基本要素。

(材质、形态、色彩、尺寸比例)

(3)第三目:

插花的基本方法。

(固定方法、基本造型、操作步骤)

(4)第四目:

插花的一般养护方法。

(鲜花的保鲜、水养插花的养护、花泥插花的养护)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插花的基本方法。

难点:

插花的一般养护方法。

由于缺乏化学知识,理解盐、醋、洗洁液等物质的保鲜作用有困难。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操作性较强且多数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具有一定难度。

课前教师应收集典型插花图片,增强直观性。

对各种插花的介绍、插花的基本要素,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学,结合图片加以理解。

插花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调动学生参与。

养护方法比较难,不宜多做延伸。

4、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二、三目:

1课时。

第四目:

1课时。

还可以交流插花成果和技巧。

 

第三节家庭盆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盆景。

(2)知道盆景的常见造型。

(3)会养护常见的盆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简单的山上盆景和木桩盆景,学会其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优秀的盆景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通过参与盆景的制作过程,获得创造美的体验。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如诗如画的盆景。

(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

(2)第二目:

山水盆景的制作。

(3)第三目:

树桩盆景的制作。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山水盆景石材的选择、树桩盆景的造型方法。

难点:

树桩盆景的造型方法。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具有较强专业性,操作难度较大。

教师在课前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教参资源,准备图片或实物资料。

教学中可以采用阅读、观察、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二目:

1课时

第三目:

1课时。

 

第四节家庭茶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茶叶的分类,并能识别不同品质的茶叶。

(2)知道茶叶的贮存保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茶叶冲泡实践活动,学习茶具选择、水温调控、投茶方式和冲泡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茶艺的学习,体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茶叶冲泡实践活动,养成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茶叶与茶具。

(茶叶的分类、鉴别、贮存、茶具)

(2)第二目:

绿茶的冲泡。

(茶具选择、控制水温、投茶方式、冲泡技巧)

(3)第三目:

青茶的冲泡。

(择器讲究、控温讲究、用水讲究、品饮讲究)

(4)第四目:

红茶的冲泡。

(调饮法、清饮法)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绿茶的冲泡。

难点:

绿茶冲泡技巧。

本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随堂反复练习加以突破。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介绍茶艺基本知识,以及绿茶、青茶、红茶等三种主要茶品的冲泡方法。

茶艺的基本知识,学生可以阅读自学。

操作性的内容注意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

4、课时建议:

1课时

 

探究与实践期末师生茶话会

活动目的:

练习展示本章所学的家庭养花、插花、盆景和茶艺等家庭手工技艺。

在活动中获得创造美的体验,增进师生情感。

活动建议:

建议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即布置此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学期末时和班团会活动一起开展。

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盆花、插花、盆景、茶艺四个小组,利用前期成果,负责会场布置美化和茶水服务工作。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请科任老师和校领导来参观指导。

活动延伸:

(1)交流大家学习本章内容后的收获;

(2)运用所学技艺美化自己的家。

 

第四章法治校园共建共享

设计说明:

包括和谐的校园、安全的家园、学习的乐园、美丽的憩园四节。

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主线,以共建共享交往和谐、生活平安、学习快乐、环境美丽的现代校园的一些法律和道德要求,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和谐交往意识、主动创造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学校快乐健康成长。

教学要求:

本章以“家庭、道德、法制”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家庭生活并适当拓展,通过案例教学、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民主法治意识,形成适应现代家庭生活的情感、态度、法制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

课时建议:

第四章法治校园共建共享

8课时

第一节和谐的校园

2课时

第二节安全的校园

2课时

第三节学习的乐园

2课时

第四节美丽的憩园

2课时

探究与实践

课外进行

 

第一节和谐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2)学会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3)知道班级事务与自己有关,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体验,认识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2)通过感悟、分析,体会异性交往的基本要领。

(3)通过实践锻炼,体会班级民族管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形成尊师、感恩的情感。

(2)正确对待同学关系,珍惜和发展同学之间的健康情谊。

(3)通过班级活动,增强民主意识和自主精神。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难忘师恩

(2)第二目:

纯真情谊。

(3)第三目:

班级小主人。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玩出来的违法。

这个案例将师生关系上升到法律层面讨论,可以从这个典型案例切入师生关系话题,整合其他案例全面讨论师生关系。

难点:

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围绕和谐校园关系的目标,按照既规范教师又教育学生的脉络设计,促进学生增强感恩尊师意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要处理好事例和分析、情景与延伸、说理和践行的关系,切忌空谈。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

1课时

第三、四目:

1课时

 

第二节安全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校园的基本表现。

(2)了解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知识。

(3)懂得维护校园安全的基本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感悟,体会校园安全的主要作用。

通过实践调查,积极参与安全校园的建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安全重于泰山,自己接受各种安全教育。

(2)反对校园暴力,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3)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校舍安全。

(2)第二目:

消防安全。

(3)第三目:

食品安全。

(4)第四目:

学习中的安全。

(5)第五目:

远离校园暴力。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食品安全、学习中的安全。

难点:

消防安全、学习中的安全。

3、教学设计思路

校园安全是当前学校中的重要问题,社会关注度高。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来选择分析案例,从而全面认识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安全调查,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以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效。

4、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三节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接受义务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应该尊重学习纪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尊重老师、尊重同学,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3)懂得正确运用网络,促进学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剖析,懂得并维护自己学习的权利。

(2)通过情境分析,感受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正反对比,懂得只有正确利用网络,才能促进学习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学习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珍惜机会,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2)辩证认识竞争合作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3)客观全面认识网络,学会文明上网。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学习的权利与义务。

(2)第二目:

学习的品质。

(3)第三目:

学习新天地。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的权利与义务。

难点:

学习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的品质。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为主旨,以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法律和道德要求为准则,以真实、可感知的现实问题为载体来设计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案例分析要坚持客观辩证的分析视角,合理合法的解决问题,增强说服力,避免简单把问题归咎于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的做法。

4、课时建议:

共2课时

第一目:

1课时

第二、三目:

1课时

 

第四节美丽的憩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要特别重视心灵美。

(2)懂得细节也是一种美。

(3)认识到运动的美丽。

(4)明白美好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感悟、师生互动等,懂得爱心、细节关乎心灵之美,运动体现美,懂得美丽校园要共同营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心灵美的重要性,注重细节,知错能改,树立运动健康观念,积极创造欣赏环境之美。

教学建议

1、内容分析

(1)第一目:

心灵之美。

(2)第二目:

运动之美。

(3)第三目:

环境之美。

2、重难点分析

心灵之美是重难点。

内在心灵美是人的宝贵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做到的。

心灵美的人,是懂得运动的,也一定是爱护环境的。

教学中要讲清楚心灵之美是美的核心和关键,它体现在各种美的形式中。

要选择富有情感和说服力的教学资源,触动学生心灵,突破重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道德教育,法制内容较少,现实性的案例不多。

课前应收集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打动学生、触动心灵,引导学生认同心灵美、运动美、环境美的观念。

4、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目:

1课时

第二、三目:

1课时

 

探究与实践丰富你的校园生活

活动目的:

锻炼调查分析能力,尝试合理安排时间,丰富校园生活。

活动建议:

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布置,在活动中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举行班会交流调查结果。

活动延伸:

尽力落实自己设计的时间表和课外活动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