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65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九江一中2017年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

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

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

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能力。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磬——罄,如法炮制páo;C项,珠——蛛D项,狡黠xiá。

故选B。

【点睛】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题,是考纲中要求的最基础的识记类试题。

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常见的字音和字形,要养成遇到难读难写字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总之这类试题只要认真识记,多积累多总结即可。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理应受到尊重。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C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与此处语境不符。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残缺主语。

去掉“通过”或“使”。

C语意重复。

去掉“的跨越”。

D逻辑错误。

“不再”改为“再次”。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

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③总起句:

优势---①转折句:

但是,优秀变---②顺承句:

优秀变劣势----④举例句:

如----⑤总结句:

因此。

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

优势是积累---但会变---变成劣势--如刻舟求剑---因此别败在优势上,故选B。

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公输》一文出自该书

B.《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第一次买车,攒了三年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买的新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三次买车后好景不长,祥子把车卖掉去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

C.《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出自该书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应该是祥子第一次买的新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的新车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

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裴迪:

诗人,王维的好友。

②苍翠:

深绿色。

③潺湲(chányuán):

水流动的样子。

④暮蝉:

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⑤渡头:

渡口。

⑥墟里:

村落。

孤烟:

炊烟。

⑦接舆:

春秋时代楚国狂士。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⑧五柳:

陶渊明。

这里诗人自比。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

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然后将选项与诗歌内容进行细心的比对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颔联和尾联对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然后将选项与诗歌内容进行细心的比对分析。

本题主要是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D“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说法有误,应为“表明了诗人对裴迪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

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总之,这类试题要注意将诗歌的内容与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9.解释文加点词的意思。

(1)辄(____________)

(2)比(______________)(3)善(___________)

10.翻译文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1.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12.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8.B9.

(1).立即,就,便

(2).等到(3).赞许或意动用法,认为……对的

10.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少量”和“众多”也可。

11.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

后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12.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

(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

(3)学习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该题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句式的句子的结构,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谓语断开。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精骑”“敌”“羸”的翻译。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抓住时间段“少时读书”“后治学”的态度进行分析。

点睛:

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从“天资”和“后天的努力”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三)古诗文积累。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子曰:

“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

(2)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

(4)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5)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

(8)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

(1).曲肱而枕之

(2).独坐幽篁里(3).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不戚戚于贫贱(5).零丁洋里叹零丁(6).赢得生前身后名(7).簌簌衣巾落枣花(8).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肱”“篁”“鳏”“簌”的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

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

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

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

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11)“可以用东西交换啊!

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12)“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13)“是吗?

给我看看。

(14)“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15)“嗯,是这样的。

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

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16)“好像有。

(17)“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18)“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19)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

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

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

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

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20)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

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

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钱,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

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

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21)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

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

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4.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米勒斯太太怎样的心理?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①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②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16.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7.“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

”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

(1).

(1)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

(2).

(2)三个曾经受过米勒斯帮助的已长大成人的男孩,在米勒斯的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

15.①看到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来帮助穷苦人,心里感到高兴与自豪,对丈夫行为的肯定。

②看到当看米勒斯暗中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并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明白他们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无比的激动。

16.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了米勒斯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表现出米勒斯先生的善良,对小男孩的热情与真诚。

17.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中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助人还懂理维护别人自尊的行为,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间,让人们无比的敬佩,所以说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内容概括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先要认真研读文本,认真理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生要扣住对原文的研读概括情节内容,从原文第19段:

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

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

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

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

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内容是米勒斯先生帮助贫困孩子。

从原文第20段:

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

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

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

文章中的情节可以概括为,当年受到帮助的孩子前来报恩。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分析人物心理能力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句:

①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②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面带微笑是因为米勒斯太太心里指导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帮助贫困孩子,米勒斯太太内心的满足和惬意。

“满含热泪”说明米勒斯太太在葬礼上,看见当年受资助孩子前来报恩,对丈夫善意行为的深深的满足和内心的激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描写手法的赏析能力类试题,题干是这样问的“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根据这部分文段来看,是米勒斯和小男孩的对话描写,所以从小说的手法上看属于语言描写的手法。

通过语言描写表达了米勒斯对贫困小男孩的真诚和善意,从语言描写中充分体现出了这种善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主人公形象赏析和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是这样问的:

“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

”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

从文本内容看米勒斯是一个善于助人的人,他对贫困男孩充满了善意,而且在帮助别人的前提下懂得尊重他人的尊严,因此来说米勒斯是一个充满善意而受人尊重的高贵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

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宋代学者程颢曾说: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

”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

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

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

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

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

“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

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

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

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

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

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

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

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

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

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

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

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答案】18.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0.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1.C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

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明确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和第五段的照应关系。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过于绝对。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此题C项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