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docx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带答案)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麻雀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透明的网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理解词语)第1自然段中有多个四字词语,试着体会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都表现了麻雀机警多疑的特点。
2.(品读句子)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幽默风趣的,并填空。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麻雀________的特点。
3.(感悟写法)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麻雀的什么特点?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特点写得这样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它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妈妈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
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上,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听地哀求医生:
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
孩子的妈妈呢?
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
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
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看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
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
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有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住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
直到那女孩完全苏醒过来。
医生说:
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
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暗的冰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
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1.将()里的词换一个,意思不变。
(1)他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说:
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_____)
(2)医生说:
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_____)
(3)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
(_____)
2.为什么说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写出有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全文,在()里填写恰当的词。
女孩(______)妈妈,她(______)母爱,昏迷中(______)着妈妈,妈妈!
年轻的护士像妈妈那样(______)女孩。
4.文中的那位小护士充满了爱心,请你用横线画出表达小护士充满爱心的语句。
5.文章描写那位充满爱心的小护士,主要运用了()描写手法
A.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
“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
”小朋友们抬头一看:
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
“这孩子爱动脑筋。
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
”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填一填。
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________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__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__摔跤__做游戏__招引来许多小鸟__连松鼠__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下课了________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________摔跤________做游戏________招引来许多小鸟________连松鼠________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的两个情景。
( )
A.安静与热闹B.上课与下课C.窗外与树下
3.找出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________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孩子们。
________
4.选文写了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对描写这些小动物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突出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
B.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
C.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D.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5.你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吗?
回想课文,说说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 )
A.能把这一池荷花画下来的画家可真了不起。
B.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才是了不起的画家。
6.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
A.“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六、阅读短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éi 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sàn sǎn)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详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sā sǎ)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àn 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短文中第四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写下来_______,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
7.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8.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______________之情。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第一句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句话分析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
2.造纸的原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 ”画出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
请你用上几个连续的动词写一种手工的制作过程。
4.不属于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A.原料容易得到B.可以小量制造
C.价格便宜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八、阅读短文。
天山美景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光十色(__________)强健(___________)
2.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
写出了原始森林塔松的________特点。
3.用“﹏﹏﹏”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4.理解句子的意思。
“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中“人浮在花海上”是指(_______)
A.人漂浮在漂着鲜花的海上。
B.骑在马上的人在花中行走,就像漂浮在花海中。
对“人浮在花海上”这句话的理解,你是通过_____的方法理解的。
5.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山的景物?
写出了天山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
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人有人告诉他说:
“到楚国去,要向南走。
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
那人回答说:
“不要紧,我的马好。
”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
”
“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还是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
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这个人要从_______到__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他却一直向_____走。
2.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
D.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正确,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
请把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lán)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婉(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的露珠 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的梨花________的阳光_______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
(2)颜色:
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千万别丢题!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山向日葵
①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甲]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①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②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③[乙]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④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选自《张抗抗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
①领(hàn):
点头。
②伫(zhù):
长时间站着。
[资料袋]
原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因为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动于衷:
________
伫立:
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这篇文章作者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观察的地点是________,观察的时间是________。
3.作者在观察天山向日葵时发现了什么?
()
A.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围着太阳旋转。
B.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
4.读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甲句把一大片向日葵比作________,乙句把向日葵花瓣比作________。
5.读了“资料袋”后我明白了,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段时间,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________。
但是,花盘盛开以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海鸠(jiū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
“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
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
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我匍匐(púfúpǔ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
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
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
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
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
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
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
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__,
最后________。
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
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
”蜜蜂问。
“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
”蜜蜂用力推起来。
大墙纹丝不动!
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
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
”墙顶上小蜗牛说。
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
阳光下真温暖!
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全文共有(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它靠自己的()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孩子们夸小花苗()。
4.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_)难过——(_______)
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
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