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592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念减压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正念减压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正念减压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正念减压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正念减压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念减压理论.docx

《正念减压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念减压理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念减压理论.docx

正念减压理论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

第11次课授课时间2016年9月27日第1-4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16年

9月2日

课程名称

应急心理救治技能

王佳

助教

专业层次

培训班

年级

授课方式

实操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正念减压技术理论基础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和相关网站

1.MarkWilliams.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卡巴金.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3.LizHall.正念教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

正念减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理念

掌握:

1.正念的概念

2.正念在压力与回应中的应用3.正念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

导课(10′);正念吃葡萄干(10′);三分钟呼吸空间(10′)正念的概念(10′)

2学时:

柴与火的故事(10′),餐桌上的故事1(10′),餐桌上的故事2(10′),餐桌上的故事3(10′)

3学时:

压力反应与回应(10′),压力回应练习1(10′),压力回应练习2(10′),分享心得(10′)

4学时:

正念的态度:

不评判(5′),正念的态度:

耐心(5′),正念的态度:

不努力(5′)

正念的态度:

接纳(5′),正念的态度:

放下(5′),正念的练习方法总结(10′),小结(10′)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念减压技术实践操作

难点:

正念身体扫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在实际讲解时,结合理论分析及分析讨论引导学员掌握正念减压技术的主要观点。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

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

月日

月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和时间分配

【内容简介】

正念减压技术基本理论

第一节进入

一、正念吃葡萄干

1.拿着首先,拿起一颗葡萄干,把它放在掌心或者你的拇指和指尖。

凝视它,想象你刚从火星上降落,就好像你一辈子从未见到过这样一个东西。

2.看花点时间去真正地看它;带着全部的关注,仔细去凝视它。

让你的眼睛探索它的每一部分,观察光亮突出处,颜色较深的凹陷处,褶皱和隆脊处,任何不对称性或独特之处

3.在手指间波动它,探究它的质地,如果闭上眼睛可以增强触觉的话,可以闭上眼睛。

4.嗅

把它放在你的鼻子底下,每次吸气时,吸进任何可能升

起的气味,注意到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嘴巴或者胃里可能发生的任何有趣的事情。

5.放置现在缓慢地把葡萄干送进你的嘴唇,注意到你的手和手背如何准确地知道该如何放置它,以及把它放置在哪里。

轻轻地把这个物体放进嘴里,不要咀嚼,注意到它是如何进入到嘴里。

花一小会儿时间,用你的舌头去探索它在你嘴里的感受。

6.尝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要求咀嚼它了,注意到咀嚼时它要到嘴里的哪个部位,以及它如何到那个部位的。

然后,非常有意识地,咬上一两口,并注意到之后发生了些什么,当你继续咀嚼的时候,体验一波一波释放出来的滋味。

先不要吞咽,注意到嘴里纯粹的滋味和质感,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在每一个瞬间里变化,也请注意到这个物体本身的变化。

7.吞咽

当你觉得准备好去吞咽的时候,看看你是否可以首先觉察到升上来的吞咽的意图,所以在实际吞咽这颗葡萄干之前,哪怕是这个意图都是被有意识地体验到的。

8.接下来

最后,看看你是否可以感觉到它进入胃里之后还留下什么,感觉你的整个身体在完成这个正念进食的联系之后有什么感觉。

分享:

上游/下游的故事分享:

9点图二、三分钟呼吸空间第一步:

觉察

不管你是坐着还是站着的,开始于一个有目的地调整为一个挺直而高贵的姿势。

如果可能的话,闭上你的眼睛。

然后,把你的觉察带到你的内在体验,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的体验是什么?

脑海中有什么想法?

尽你所能地,把想法识别为心理的活动,你也许可以把它们用言语描述出来。

在这里有什么感受?

转而面对任何情绪上的不舒服或不愉悦的感觉,承认它们的存在。

在这里有什么身体感觉?

也许你可以很快扫描一下身体,找到任何紧张或支持感。

第二步:

集中

然后重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本身带来的身体感觉上。

靠近腹部的呼吸感觉⋯⋯感受着腹壁随着气体进入而扩展的感觉⋯⋯随着气体呼出而下沉的感觉。

一直跟随着你的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整个过程,使用呼吸来把自己锚定在当下。

第三步:

扩展

现在,在你的呼吸附近的区域拓展你的注意力,这样,不只觉察到呼吸的感觉,还觉察到身体作为一个整理的感觉,包括你的姿势和面部表情。

如果你开始觉察到任何不舒适、紧张或阻抗的感觉,就在每一次吸气之中吧呼吸带入那个部位,在每一次呼吸中把气体从那个部位带走,这样你就能够在那些感受上聚焦。

如果你想的话,在呼气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

“这是可以的⋯⋯不管它是什么,它已经在这里了:

让我感受它”

尽你所能的,把这种拓展的觉察带入你这一天的接下

来的瞬间。

三、正念的概念正念既是觉知,有意识地于每一个当下,以不带评判地方式持续进行关照。

仿佛你的生活全部都靠它维系。

以呼吸为例。

我们多把呼吸视为理所应当的。

只有当你患上重感冒或因其他缘由不能顺畅呼吸时,突然间,呼吸变成了世界上唯一感兴趣的事情。

气息总是不间断进出你的身体。

我们自每次入息时吸入空气,又再每次出息的时候将它还给世界,生命就在这

一呼一吸间得以维系。

呼吸就成了首个帮我们把注意力带回当下的助手,因为我们只有唯一一口呼吸:

上一口已经消逝,下一口还未来到,永远就只有现在这一息。

因此,对于我们散乱不定的注意力而言,呼吸时一个理想的定锚,它能将我们系于当下这一刻。

观呼吸的重点并不在于“呼吸”本身,不论你选择何物作为关照对象,重点都不是那个对象本身。

对象有助于我们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关照,逐渐我们会发觉,原来“关照”本身才是关键所在,真正重要的是,能观你与所观照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将共同汇入一个连贯且有力的整体觉知,因为从开始到现在,它们根本就从未分开过。

觉知,才是一切的最初。

觉知是我们最熟悉的能力,同时它又完全像个陌生人。

所以,我们即将探索的也正是我们已经拥有的。

不用到哪里去,不需要求取什么,但我们的确需要开始学习如何才能在心识的另一领域定居。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态——心的存在模式。

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

我们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做事:

赶着完成任务、一件事紧接着另一件事情,不然就是几件事同时处理——试图在同一时间兼顾多项不同任务。

生活常常过得紧张不已,让我们极度渴望突破当下这个时刻,迅速迎来未来的某个美好时光。

我们在白天核查代办事项,晚上累到在床上,隔天早上又爬起来开始相似的一天,日复一日。

我们被人际间成长过速的期望所驱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它随处可见,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稍不留神,我们很可能会变成“做事的人”(humandoing),而不在是“存在的人”(humanbeing)。

正念可以提醒我们,将自身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

如此一来,行为从存在流出,它将变得更加完整和有效。

而且,一旦我们安住在身体当中,安处于所拥有的唯一时刻——当下,也就逐渐止息了种种自我耗竭。

稳定自心。

可想而知,任何仪器,无论是电波望远镜、分光亮度计,还是浴室体重秤,在使用前都必须先经校准,并放置稳固,如此,才能读到精准的数据。

我们的内心也是一样,如果想用心观察、亲近,甚至最终了悟自性,我们必须建立扎实的入门基础,然后才能持续稳定定关照,进而知觉到隐藏在活动表象之下的真实状态。

然而,即便已用尽全力,我们还是不免分心走神,注意力无法稳定,总是不时地到处跑。

若我们坚持练习下去,至少会熟识内心这种来来回回的现象,假以时日,我们就能掌握一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稳定自心。

你一定方下这样的幻想:

马上就能做对,你的心不会发生任何动摇散乱,而能保持绝对稳定!

这或许会发生,但通常只是极为少见地发生在特定环境中。

通常,心的散乱是再自然不过的,我们会亲身了悟这一点。

第二节持守

令我们分心散乱的事件不断发生,将广泛清晰的知觉一遍又一遍地带回当下,尤其在我们手忙脚乱不能自拔之时。

柴与火的故事。

三个关于放下的故事。

与思想为友。

无论心中生起什么,都在知觉中温柔地包容它们。

正念绝不是要赶跑你的想法,也不是要试图扭转它们。

正念并不是教你什么都不要想,也不是要压制那些时而烦躁、时而振奋的念头。

若你试图压制它们,恐怕最终会以头疼收场。

这实在不够聪明,你又怎么能期望海上没有风浪。

天气变化,海平面随之波动,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风平,浪即静,此时的海面有如镜面。

在多数情况下,海上不免有波涛,碰上暴风还可能巨浪滔天,完全不再是“平面”了。

但是即使海面已经巨浪迭起,若你潜到10米之下,会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巨浪,只有温和的波动。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

生活中的“天气模式”即使情

绪、思维和经历,我们的心随之而动,然而却鲜少被察觉。

我们会被自己的念头蒙蔽,把它们误认为事实真相,但不管奶奶头示现怎样的狂乱之姿,其实无非是海平面上的波浪。

换个角度看,整体的心深邃、广阔,本然地寂静平和,就好似那大海的身处。

心可以比喻为海洋,思想可以比喻为波涛;又如思维可以类比为一壶沸腾的水中冒出的气泡,它们在壶底成形,上升到水面,然后又消失在空气中。

又或者,你可以将思绪想象成溪中的流水,我们可能掉入溪水中被带跑,也可能坐在岸边静静欣赏它呈现出的不同样态,用眼睛捕捉漩涡与水泡的升起、变形及消失,用耳朵专注聆听变化的水声。

有时,念头就像瀑布般倾入心中,我们可做一个观想,想象自己坐在瀑布后面的岩洞中,去觉察那声音的变化,感受那呼啸的震撼,在如此广阔的时刻,安住在瀑布的无知无终中。

我们会发现,无论当时在想什么、有什么情绪,一旦思考被带入觉知,它们很快就会失去操控生活的力量,不再束缚我们,反而能为我们所用。

认清楚思维不过是觉知场中来来去去的现象,于是我们自由多了。

但是,并不是“我们”转化了思想的性质,而是“觉知”——是觉知完成了所以的工作,是觉知带来了解脱。

第三节深入

1.应对压力反应与回应

2.今日经验的回应练习

3.人际沟通的回应练习

第四节成熟

一、不评判

不评判:

我们已经了解到,如果想要看到自动且未经检验的观念或意见消失,具有不评判的态度是多么重要。

当你开始留意发生在自心的事件时,很快会发现任何事件基本上都是某种形式的判断。

觉知到这一点非常好。

你不需要再去评判这已有的评判,不需要试图改变它,只是看着它就足够了。

然后真正的辨别力——一种如实知见事物的能力——就升起。

“不知道”类似“不评判”。

当我们不必让自己立即就要懂得每件事,才真正可以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因此,当你开始练习时,注意下各种评判升起时多么频繁。

你只需要认出他们就好。

二、耐心

耐心:

我们总是设法到达别的地方,迫切想要去往某一更好的、随心所欲的时刻。

我们很容易失去耐心,变得急躁。

当然,这会另我们无法安住于此时此地。

一个缺乏耐心的例子是,小孩子想要拥有美丽的蝴蝶,希望它快一点破茧而出,于是他天真地把蚕蛹打开,却完全

不懂得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

三、不努力

不努力: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真正棘手的问题。

不努力?

你在说什么?

我们的文化喜欢忙碌、喜欢进步、喜欢抵达某处。

所以在正念时,无出去、无事做、无所得这样的概念,对我们的奋斗性格和不断进步的要求来说,实在是非常诡谲。

“不努力”成为“当下”,即超越时间的特征。

我们安住于当下时,是真的真的无处可去,无事情可做,亦无所得。

例如,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很多驾驶员在开车时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而不是真的在车内。

我们的身体在驾驶,但心思却没有真正专注,也许是在打电话,或是听广播。

就算你没有在打电话,心也会时常迷失在种种念头中,自言自语。

既然如此,你不如在驾驶时给自己打个电话,透过内在的“正念网络”,提醒自己要持续留意挡风玻璃外正在发生的一切。

不努力不是不重要。

它的意思是,你了悟到了“身处此地”,哪里都不去,因为该做的只是保持觉知而已。

四、接纳

接纳:

人们可能认为,接纳意味着,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得接受它”,但是,没有人主张“只接受它”。

我们都知道,接纳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尤其当人们遇到那些可怕的遭遇时。

实际上,接纳意味着看清事物的

本然,以更明智的方式与之相处。

然后,在明晰的视角中,采取合宜的行动。

接纳不是消极任命,二者相距甚远。

五、放下

放下:

放下意味着要顺其自然。

它不是把事情推开,不是强迫自己放掉执取和所执取的事物。

相反,放下类似于不执着,尤其是不执着于结果,不再抓紧我们想要的、已经执取得,或者必须拥有的。

放下,也并不意味着不执着于我们最痛恨、最厌恶的事情。

厌恶只是执着的另一种形态,是反向的执着。

当我们开始投入培养顺其自然的态度时,便和存在(being),也就是知觉本身,或者说更纯粹的觉知,站到了同一战线。

觉知可以涵容它们,于是我们从囚禁中解脱,我们不需成为无止境欲望的受害者。

我们看清这一点,就可以放下贪念和恐惧,让事物顺其自然,我们也顺势融入存在成为这个知晓(knowing),而不再推开任何事物。

“放下”绝非虚无主义,是心智与心灵的完全健康的状态。

它意味着以新的方式拥抱整个存在。

本章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带领学员们设身处地地体验了正念的主要理论。

主要从进入、持守、深入、成熟等几个部分。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末页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操,带领学员们设身处地地体验了正念的理

论,主要主要从进入、持守、深入、成熟等几个部分。

思考题及作业题

1.在军事作业环境中,如何运用正念技术进行压力应对?

情况及效果分析

教员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