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85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docx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上

大投资家:

牛股基因(上)

第一章7个投资误区

听信小道消息

是什么原因让你做出一项投资决定?

是什么原因让你介入一只股票?

是什么原因让你看好一家公司?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买人股票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那将会让你减少许多损失。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许多投资者盲目地参与交易,抛开投资技术不言,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听信小道消息。

任何一个初人股市的人都会为小道消息误导。

早年的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分析师,因其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而开始在华尔街小有名气,他决定在华尔街小试牛刀。

他应一些亲戚和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一些私人做投资。

在私人投资业务刚开始时,格雷厄姆的操作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一记重创。

当时在华尔街暗中盛行一种操作手法:

买人即将公开上市公司的股票,待其上市后再从中套利。

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绍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

格雷厄姆未及仔细分析,便联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

但这些股票认购纯粹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幕后操纵者在将该股股价狂炒之后,突然抛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内的大批投资者被无情套牢,而该股票最终也无法上市。

“萨幅轮胎事件”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的一课,之后,他对华尔街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格雷厄姆从中得出了两点经验:

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这些都促使格雷厄姆逐渐走向成熟。

1920年,格雷厄姆又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

他继续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

随着他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日渐成熟。

在格雷厄姆看来,投机并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因为投机是建立在消息上面的,风险非常高。

当股价已升至高档的上端时,很难说哪一只股票没有下跌的风险,即便是绩优股也不例外。

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基于事实本身的投资和基于消息(想象)的投机,两者所蕴涵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一家公司真的营运良好,则其股票所含的投资风险便小,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一定比较高。

同时,格雷厄姆还认为,风险在股市上是永远存在的,没有风险就没有股市,任何一个投资者要想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来规避风险并进而获利。

格雷厄姆将期权买卖交易运用到规避投资风险上,为自己的投资组合设计了一整套系统保险方案,如当一证券看涨时,仅花少许金额买下它的待买期权,待日后升值时再以约定价格低价买进;当某一证券看跌时,花少许金额买进其待卖期权,以便将来下跌后再以约定价格高价卖出。

期权买卖利用其杠杆作用,可以以小搏大,使得无论市场走向如何,都具有投资获利的潜力。

即使对证券价格走向判断失误,其损失最多只限于购买期权时所投入的一小笔资金,而不至于一落千丈。

对于那些谨慎的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规避风险的技术无疑是一种万全之策。

格雷厄姆也因此在华尔街树立起了自己独特的信誉。

正确的投资应该是基于事实或者信息优势,彼得·林奇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林奇喜欢漫步于各类商场,生活变成了投资分析过程,同时他也喜欢在旅游途中顺道访问各类公司,这时休闲也变成投资分析过程。

米卢提出了“快乐足球”,而林奇则提出了“快乐投资”。

在林奇看来投资并不是面对枯燥的财务数据,也不是埋首于抽象推理,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套用一句:

“投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林奇虽然是一位专业投资者,但是在专业投资者们看来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因为林奇反对专业投资者的很多方法和规范,他曾经在自己的三本著作中对专业投资者大加批判。

林奇在每本书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劝告个人投资者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和机构的建议,他凭着自己30多年的投资经验向个人投资者担保,只要动用少部分的智力就可以超过华尔街专业人士的平均回报率。

林奇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委托专家,但是投资涉及很多行业和无数公司,而专家们不可能接触每家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而且这些拿着高薪的家伙非常讨厌需要跑腿的调研。

业余投资者对某些公司或者行业有更为直接和及时的了解,他们可能先知先觉从一大堆公司中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

而专业投资者就像在故纸堆中寻找新发现的迂腐学者,财务上最精彩的表现比不过亲眼所见的火热销售场景。

业余投资者与投资对象走得更近,往往在财务报表引起专业投资者注意前,业余投资者就已经注意到这家企业了,此时他们开始研究这家公司,而专业投资者则落后很多。

所以,具有信息优势是投资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步我们找到备选的投资对象,然后再利用专业的分析方法进行研判。

林奇始终坚信业余投资者如果听信于专业投资者的操作建议,就会浪费掉自己的优势,从而变成跟专业投资者一样后知后觉的人。

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

有些投资者一旦运气好碰巧获得了一点收益,就变得超级自信,认为自己真的是能力出众。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股民身上,因为新股民人市的时候,往往是牛市的高潮期,这个时候人市很容易立刻就有不错的收益。

然而,这种收益是短暂的,很多新股民随后即被惨痛套牢。

对于盲目的自信者,我建议他们看看巴菲特《格雷厄姆—多德的超级投资者们》的演讲,其中一段对于某些自以为是的投资者极具教育意义:

设想一场全国性的掷硬币大赛。

让我们假定,全美国2.25亿的人口在明天早晨起床时都掷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

早晨太阳升起时,他们都走到门外掷硬币,并猜铜板出现的是正面或反面。

如果猜对了,他们将从猜错者的手中赢得一美元。

每天都有输家遭到淘汰,奖金则不断地累积。

经过十个早晨的十次投掷之后,全美国约有2.2万人连续十次猜对掷硬币的结果。

每人所赢得的资金约超过1000美元。

此时,这群赚钱的人可能会开始炫耀自己的战绩,这就是人的天性。

他们可能保持谦虚的态度,但在酒会中,他们偶尔会以此技巧吸引异性的注意,并炫耀其投掷硬币的超常洞察力。

反而是成功的投资大师格外谦虚,他们能很清醒地明了自身的缺陷,我相信这也是他们取得伟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无论巴菲特还是索罗斯,他们都认为人的投资能力存在局限性,一个人可能只擅长于某种类型的投资,或者在某个领域中投资,如果他越过了这种范围,往往会走向亏损。

比如,一个人能发掘成长股,不擅长题材股、ST股,而他忽然兴起,贸然杀人题材股,结果就非常不妙。

因此知道哪些事情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哪些事情在能力范围之内,可以避免付出错误的努力。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精于心理学,他告诉巴菲特:

人的心理往往会扭曲信息,并且忽视显而易见的事实。

一方面,投资者根据不准确的信息甚至想象来做出投资决策;另一方面,一些定量分析技术让投资者自以为能精确地把握股票。

早年的巴菲特即是如此,他娴熟地运用财务定量分析,醉心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但是在经历几次失败的“烟蒂投资”之后,巴菲特接受了芒格的论调:

必须承认认识的缺陷。

巴菲特对纺织业的投资也犯了过于自信的错误,轻信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可以覆盖这一领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巴菲特一直认为先前的买人决策是正确的。

证券投资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难的工作,投资者却往往表现出过度的自信,所有人都有此特点,只不过成功的投资者能够正视这一缺点,并通过有效手段予以规避。

随意做出买入决定

股票投资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草率而随意地做出买人决定,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因为喜欢某家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买人这家公司的股票。

之所以有些投资者会采用这种方法,显然是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建议片面化了。

虽然这两位大师强调了产品受追捧是买人公司的前提,但并没有简单地将二者画上等号。

喜欢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可以促发你去考虑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在真正投资之前,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分析,然后才能判定它是否有投资的价值,最后才能决定是否买人。

第二,完全脱离基本面买人。

虽然技术分析是重要的投资工具,在本人的投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我还是要说,完全脱离股票的公司基本面而做出买人决定是投资的大忌,特别是对于大资金而言。

股票市场上的一些剧烈变动是由于盲目跟风行为造成,而非源于公司本身收益的变动。

一旦股市有传言出现,许多投资者在传言未经证实之前就已快速而盲目地依据传言进行交易,跟风盖过了理性思考。

这种行为一方面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也让这些投资者业绩平平。

一家公司的股价一般是由其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的,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要判断一家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

如果你仅仅凭着自己对某家公司产品的热爱而买人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么也踏人了“市场先生”制造的陷阱之中。

相信自己的短期预测

我本人曾经炒过窝轮(即warrants,认股权证和认沽权证),这是让我很后悔的一件事情。

不仅亏了钱,还违背了我自己的投资原则。

这些窝轮都有一个固定的期限,因此实际上你是在赌博,赌某一只股票或者指数会在一个固定的日期(比如5月31日)之前涨到什么程度,或者会跌到什么程度。

即使你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是正确的,但是预测市场的时机是非常愚蠢的。

基本面的分析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再加上对市场时机的预测,那就难上加难了。

一个正确的基本面有时候可能需要2年、3年或者5年甚至10年才能表现出来,你有耐心和资金等待吗?

窝轮的期限太短了:

通常几个月,最长一年。

炒窝轮是信心爆棚的表现,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无知的表现。

他们不懂得基本面的表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凯恩斯曾经说过:

“市场可能长期不理性,你如果想跟它赌拐点的时机,必死无疑!

”(Marketscanremainirrationallongerthanyoucanremainsolvent)。

伟大的投资者邓普顿(JohnTempleton)说:

不要试图找到市场的拐点,坚持长期不懈地投资才是致富之道(itisthetime,notthetiming,thatcounts)。

邓普顿明白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弱点,担心自己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没有胆量买股票。

于是,他把自己的每个爱股(好公司的股票)确定一个价格(在此之下便可称为超值),并给证券经纪人下达一个指令:

一旦股价跌到某个水平,便可自动买人多少。

投资没有估值余地

如果手中的股票价格下跌了一半,你还能坚持自己的投资吗?

即使你声称自己的价值投资者、长期投资者,也会面临尴尬的选择,毕竟眼看着大幅的亏损或者利润被带走,是非常不好受的事情。

如何才能避免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看股票时,要留点余地,把公司的历史账目和未来预测多打些折扣,这样一来一些看起来超值的公司就不那么便宜了,这可以帮助你挽回不少损失。

第二,在对股票估值时也要留点余地,不要试图去给一只股票的价值确定一个精确的数字,比如8元,确定一个范围就好了,比如5-8元。

股票的估值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

最后一点请记住,每一家公司都有问题,有些问题你只是没有看到而已。

他们的管理层也许一直有暗斗,但他们伪装得很好。

为了减少自己冲昏头脑的次数,我建议大家多用“绝对的”估值方法,少看“相对的”估值方法。

比如,坚决不买一只30倍市盈率的股票,仅仅是因为同类的股票更便宜(20倍),这就是使用相对的估值方法。

比较可靠的方法是盯住30倍这个数字。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它意味着我的投资需要30年才能赚回本钱(假定公司未来用目前的利润水平来发展)。

当然公司未来的利润可能有增长,但也会有下跌的年份。

对于极少数高成长的公司来说,30倍也可能很合理甚至算便宜。

但是注意,只有极少数公司可以持续多年高增长(比如超过20%)。

如果我们“感觉到”这家公司属于高增长,那家公司也属于高增长,我们的大脑可能已经被外界的气氛所冲昏了。

这个时候的市场大环境可能已经有问题。

股票的市盈率跟通货膨胀、银行利率有关。

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股票的估值倍数越低。

反之亦然。

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相对”估值方法。

目前的低利率可以持续吗?

万一利率突然涨了怎么办?

满仓操作

在投资领域,黑天鹅事件(小概率事件)是常见的。

正常的代客理财行业,对收益都是不保底的,这个行业发展几百年了,是很容易挣钱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保底呢?

就是因为投资行业容易出现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无法预知,无法回避,只有通过仓位控制来防范风险。

一般情况下,投资的资金应该是3~5年的闲钱。

市场很好时,最好也不要满仓,要做到巴菲特投资的三不原则:

不做空,不负债,不了解的行业不做。

有些钱,他人能挣,而你不了解,所以你不能去挣。

过于依靠财务数据

过度依赖财务数据是不少投资者的通病,这存在两个问题:

一,忽视财务欺骗和会计陷阱;二,忽视公司经营本身的状况,而一味迷信财务报表。

一家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其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的,因此投资者要想判断一家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

格雷厄姆以Emeq航空公司等以E开头的公司为例,介绍了衡量公司绩效的六种基本因素:

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历史价格等。

评估一家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有许多,如每股净收益可以直接体现公司获利程度的高低,投资报酬率可以考察公司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等,但格雷厄姆比较偏爱用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收益性的指标,因为该指标不仅可以衡量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衡量公司对销售过程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能力。

公司产品销售过程的成本和费用越低,公司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就越大。

由于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一般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产品销售收入。

因此,通过销售利润率可以判断出一家公司的状况。

但是,这些财务指标本身可以造假或者被“巧妙安排”来误导投资者。

一家公司的股价在其未来业绩的带动下不断向上攀升,投资者切忌盲目追涨,而应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

因为即使是采取最严格的会计准则,近期内的盈余也可能是会计师伪造的。

投资者应注意,新产生的业绩增长究竟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还是由会计政策带来的,投资者特别要对会计报告的附注内容多加留意。

任何不正确的预期都会歪曲企业的面貌,投资者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作出评估,并且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

现在会计制度已经比格雷厄姆那时更为严格了,但是操纵财务报表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

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及财务报表是投资者分析的重要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在自然反映公司的行业、竞争及经营管理情况之外,公司的管理层出于维护公司形象、达到融资条件、转移利润以及规避税收等等考虑,还可对其进行有意安排,投资者可能据之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些财务安排是投资者进行上市公司价值判断时的“陷阱”。

第二章大投资家的秘密

10倍大牛股的魅力

查理·芒格曾一语道破大投资家的秘密: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一生中能发现一到两个真正杰出的长存的企业,就已经会十分富有。

试想,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挖掘出两只10倍增长的股票,那么收益将是10×10=100倍。

假设初始投入资金为50万元,那么两只股票的投资就能让你的财富增值为5000万。

这就是10倍大牛股的魅力!

所以,大投资家们从不会每天辛苦地追涨杀跌,而是专注地去挖掘、寻找这些10倍大牛股。

而10倍大牛股的机会任何时期都有。

60年的实践智慧表明,持久赢利的智慧和最后的胜者始终归于这些大投资家。

在熊市的低沉和恐慌中,他们放手捡起那些大众丢弃的宝贝;在牛市的高涨和狂热中,他们谨慎地观望,趁机抛弃那些“价不称值”的家伙。

巴菲特是大投资家的杰出代表,他1956年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了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等10倍甚至100倍大牛股。

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从7美元,一度上涨到15万美元,即巴菲特50年的投资收益最高超过2万倍!

!

如果你最初投资巴菲特1万美元,那么你将收获2亿美元。

这就是聪明投资者的超级赚钱能力!

华尔街有许多上涨100倍甚至上涨1000倍的超级牛股,比如:

家得宝1963.29倍、思科1025.84倍、时代华纳731.38倍、微软578.82倍、甲骨文576.46倍、戴尔547.47倍、沃尔玛409.24倍、百思买236.46倍、英特尔173。

96倍、高通159.08倍……

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比美国短,但是每个时期,仍然都有股票成为10倍大牛股甚至100倍大牛股。

比如,1994年至1997年,四川长虹上涨了17倍;万科从2000年到2007年上涨了34倍;贵州茅台从2001年到2007年上涨了30倍;中国船舶从2006年到2007年上涨了35倍,中集集团从1994年到2007年上涨了近70倍;苏宁电器从2004年到2007年上涨了80倍。

假以时日,中国股市必然也能出现像美国股市那样的千倍大牛股!

一波短线的行情可能与股票的基本面情况无关,它可能是由于主力、庄家的炒作,可能由于某条消息的刺激带来跟风盘等等,但是一只股票能上涨10倍乃至100倍,就绝不是盲目性、庄家、跟风盘这些因素能支撑的,而是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这只股票的公司要好,即使是庄家拉抬也需要一个好的理由吧。

那些死气沉沉甚至亏损的企业,主力可以借助题材短炒一把,然而他会去长期拉升吗?

显然不会,这些股票往往是题材兑现,上涨就结束,之后还可能是凶猛的下跌。

只有本身质地优良的公司,才能在股票市场持续受到资金追捧,只有资金的持续追捧,才可能诞生10倍牛股。

这又回到了巴菲特的那种老话:

“选股票就是选公司”。

然而成为伟大的投资者并不容易。

一般而言,投资者进入股市后,都偏爱短线进出、频繁操作,一天不交易,对他来讲都非常痛苦。

有些人会一辈子停留在这种状态中;而有些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才能幡然醒悟,开始正确的投资之旅。

一般而言,在股票市场上很难看到资金庞大的纯技术交易者,原因是技术分析适合那些小规模的资金,一旦资金超过一定数量,则会打乱原本良好的交易形态结构。

在那些流通性较好,成交量较大的金融市场上技术分析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外汇市场、国际贵金属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根据我们的观察,世界上最有钱的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比如巴菲特,比如拉恩,比如邓普顿,太多了。

价值投资中的集大成者与技术交易中的集大成者的财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巴菲特的个人财富是以百亿计算,而技术分析中的顶尖大师也只能以亿为单位计算个人财富,技术分析大师的个人财富水平几乎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

看看那些个人财富位居最高水平的个人投资者,几乎看不到技术分析为主的交易人士。

这至少表明在目前的市场模式下,技术分析很难为成功的交易者带来更高水平的财富数量级别。

所以,在华尔街谈论价值投资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时尚元素,至少2000年之后是这样的。

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追逐时髦,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赚取丰厚利润的法宝。

我们来看看四位投资大师的骄人业绩吧。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年复利水平为20%

.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年复利水平为24.7%,

.全球第一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年复利水平为29%

.打败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年复利水平为28.6%

前辈大师的事业是光辉的,这为后来者树立了信心。

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下一个万科、下一个茅台、下一个苏宁电器、下一个10倍上涨100倍上涨的股票。

10倍大牛股的特征

一只大牛股的横空出世,需要“时”与“势”的配合。

所谓“时”,是指一只大牛股的诞生需要一些外部环境;所谓“势”,是指公司具有的特质。

因为我们是选择10倍大牛股,追求的是持续的高收益,这项投资就不可能是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那么,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决定了我们更需要关注投资的外部大环境。

外部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最看重的是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

我们发现,一个长的繁荣和扩张周期,才促成了沃尔玛那样30年增长1000倍的公司;而经济周期从繁荣到衰退的转折,对某些行业和公司而言意味着毁灭性的灾难。

如果忽视了经济周期与投资周期的因素,就将投资置于了一种长期的风险中。

根据我们的观察,能跨越周期的行业很少!

每一轮经济周期都会促成某几个行业的迅猛发展,而该轮周期结束后,这些行业大多也会随之减速,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轮动规律,因此在一轮经济周期的顶峰,一定要坚决离场:

我们将在本书的第四章中详细介绍经济周期变化对股票投资的影响,在第五章中介绍规避经济周期影响需要注意的事宜,第六章中我们将介绍怎么解读对投资很有用的一些财经数据。

大牛股除了需要有外部环境支持以外,自身在基本面上也需要有特质。

试想,一只股票上涨10倍甚至100倍,不会是在几个月内就能实现吧?

实现这么高的增长,只能是在更长的时间段内持续受到资金追捧,而资金为什么追捧它呢?

原因只能是资金持续看好它未来的高增长和高收益。

一家公司要想持续取得高增长和高收益,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它所处的行业要有前途,如果处在夕阳行业,整体利润越来越低,公司经营得再好,增速也是有限的,收益很容易越来越低。

选公司,看行业是很重要的,对行业的分析,本书会在第十三章详细阐述。

第二,即使处于很有前途的行业,也不一定能高速发展,如果竞争对手比你强大,很可能就会抢占市场大部分利润,挤压你的发展空间,更有甚者,直接将你淘汰出局。

因此在合适的行业中,我们只考虑两类公司,一是垄断型的,二是有远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

如果将垄断也视作一种竞争优势,那么大牛股的特质就很清楚了:

其公司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拥有“护城河”或者说“市场性专利”。

对此,国内外投资大师都有精彩的论述。

林森池说:

“生意分为两种:

过度竞争的生意和拥有市场性专利的生意,巴菲特就擅长于寻找那些具有市场性专利的公司,择机买人,然后长期持有。

”沃伦·巴菲特说:

“在通货膨胀时期,市场专利或者说经济商誉是不断施惠的礼物。

”晨星公司的帕特·多尔希则说:

“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投资准备工作的最关键之处。

”“护城河”是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比如区域内垄断,或者具有某些独有的技术及商誉,它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太可能为竞争者获得,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竞争者。

拥有“护城河”的企业都拥有一个利基市场,在此市场上,该企业具有某种统治力和排他性,即拥有法定之外的长期“垄断性”,市场性专利分为两类,一是拥有某些配方,比如可口可乐、五粮液等;或者是拥有某些地域垄断性,比如地方性报纸和旅游景点。

“护城河”是稳定成长性公司长期高于平均利润水平的保障,同时也是高速成长公司维持高成长性排除竞争者的防御体系,使得公司避免了惨烈的竞争,保证了较高的利润率和较高的成长速度。

巴菲特主要利用了前者,而彼得·林奇则主要看中后者,所以一般人认为巴菲特是狭义价值投资的代表,因为他主要投资于那些稳定成长的高利润率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和吉列公司;而林奇则是成长性投资的代表,因为他热衷于投资那些高速成长的高利润公司,比如一些刚起步的旅馆和服饰店等。

我们在第九章中以一套“护城河”标准挑选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某些假护城河,并不能支撑长期的高速增长,这点投资者要仔细分辨。

通常而言,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在收益上存在明显的优势,这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一是从产业和企业运营的层面,根据直观感受和理论推理来判断;二是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判断。

第一种途径是直接去找,而第二种途径则是根据一些表征来推断。

两者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推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比如一家零售公司,其在某地区具有垄断性,但是其各类回报率并不看好,这时候虽然从直观上看这家公司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但是财务分析却戳穿了这个假象,这很可能是该公司并不具有保障长期超额利润的要素。

再比如,一家公司在最近几年财务回报率不佳,但是却拥有受人欢迎的饮料配方专利,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该公司之所以最近几年回报率不佳,主要是介入其他行业导致的,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回归主业了,那么这家公司应该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长期来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能维持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率,所以我们主要从收益的角度来寻找这类企业。

通过单个指标想做出正确判断相当困难,所以我们结合四个指标来查看一家公司的收益水平是否长期超过平均值。

首先我们查看自由现金流这一财务指标,第二指标是股东权益回报率,第三个指标是净利润,第四个指标是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