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269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docx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名师评析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分析

一.考点分析:

2020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秉承江苏卷一贯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学科特质和时代精神,凸显价值导向;情境设计源于生活实际,强化社会责任;立足核心素养,紧扣教学重点;把控难度梯度,保持平稳平和。

题型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分布

1

无机化合物

单选题分值分布

1-6为必修一内容(12分)

7-9为必修二内容(6分)

12-15为必修三内容(8分)

16、18、19为选修一内容(6分)

10、11、17、20属于实验及探究题(8分)

2

生物大分子

3

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的生命历程

5

物质跨膜运输

6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7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应用

8

染色体变异

9

基因的表达

10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2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

13

神经调节

14

神经递质

15

荷塘生态系统

16

酵母细胞固定化

17

生物学试验中的颜色反应

18

家庭果酒果醋制作

19

微生物的纯化

20

同位素标记法实验综合

21

遗传系谱图

多选题分值分布

21-22为必修二内容(6分)

23、24为选修三内容(6分)

25属于实验及探究题(3分)

22

减数分裂

23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24

生态工程

25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综合

26

人体稳态调节机制

必修三(8分)

27

物质代谢

必修一(8分)

28

免疫与单克隆抗体

必修三(5分)和选修三(3分)

29

细胞周期

必修一(8分)

30

线粒体代谢与基因表达

必修一(5分)必修二(2分)必修三(1分)

31

微生物分离提纯及应用

选修一(8分)必修二(1分)

32

果蝇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必修二(8分)

33

基因工程——PCR技术

选修三(8分)

必修一合计约33分,必修二合计23分,必修三合计22分,选修一合计14分,选修三合计17分,实验与探究合计11分,总计120分。

由此可见,必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考查的重点部分,必修二和必修三是次重点考查部分,选修和实验部分也与往年分值相当。

试题难度如何呢?

学生是否容易得分呢?

下面对高考试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各设置两个选项。

学生依据掌握的知识,能通过直选法得到D选项为正确的。

【详解】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有些水还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氧呼吸,A错误;

B、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而液泡中的水属于自由水,B错误;

C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能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能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C错误、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的考点是生物大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生物大分子时,一般从两个角度:

①类型:

多聚体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由单体脱水缩合而成;②结构基础:

碳链为基本骨架。

故可直选出B错误。

【详解】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和脂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细胞中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单体)脱水缩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如许多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后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C正确;

D、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一般需要酶催化,D正确。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答案】A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了真核细胞的相关细胞器:

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

还从核酸种类的角度考查了三个相近的生物学名词: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本题宜采用排除法做题。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所含核酸种类不同,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由于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

D、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

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答案】C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知识。

学生可通过四个选项的比较,帅选出C。

【详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能执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继续分裂增殖,如性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如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等。

A错误;

B、癌变细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形成,发生突变的基因仍能表达,B错误;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一般都会走向衰老,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它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D错误。

5.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答案】A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需结合所学的物质运输的特点进行判断,难度略有提高。

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K+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

B、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

C、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自由扩散,D错误。

6.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必修一中的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模拟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本题没有2019年相关题目难度大,知识考查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本题可以直选答案B。

【详解】

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而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正确;

B、研磨时需要加入碳酸钙(CaCO3),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B错误;

C、研磨时加入少许石英砂(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利于破碎细胞使色素释放,C正确;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滤液扩散,要求细、直、齐,才有利于色素均匀地分离,D正确。

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答案】D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虽然属于遗传题型,但是题干中已经交代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形状”,且后代2/3桔红带黑斑和1/3野生型,已经告知,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D选项涉及“回交”概念,是一个干扰名词,实际上不管如何交配,桔红带黑斑品系都不能是纯合子,后代仍然会性状分离。

【详解】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8.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分为非整倍性变异和整倍性变异。

本题A选项结合了产前诊断,C选项结合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拓宽了考查的面,但整体难度较低。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非整倍性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B、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培育出稳定遗传的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

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答案】C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属于遗传的分子基础,题目背景学生不熟悉,对学生而言,该题把握不好。

但细看题干①编码区,编码区的重复次数必然会引起碱基对的数目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②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③CTCTT重复序列是5和碱基,重复6次就是30个碱基长度,每3个碱基长度决定一个氨基酸,故重复序列正好对应10个氨基酸,重复之后的序列不变。

D选项是个干扰项,看上去有道理,但实际重复序列过多,会影响基因的顺利表达,且会改变终止子的位置,故并不能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越大。

学生需要细致甄别4个选项,才能最终选对答案。

【详解】A、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

C、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

D、重复序列过多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变大,D错误;

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属于难点,但考查的内容却十分基础,很容易直选出答案A

【详解】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后,需要对酵母菌进行初次计数,以获得酵母菌种群密度初始值,A正确;

B、每次计数前,都需要轻缓地将培养液摇匀,使其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取适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B错误;

C、需要定时取样和计数,用于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代谢废物、空间等的影响,D正确。

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

下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

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mg/L

【答案】D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但实际并非直接考查这个内容,题中没有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来探究较适宜的浓度范围,直接用800mg/L的IBA,很显然这个浓度的IBA对植物来说属于高浓度,再观察图中的文字描述,根据每步的提示及实验天数,能推出800mg/L的IBA不是直接用来诱导生根的,而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进一步诱导根原基的发生,从而提高成活率。

【详解】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枝条下切面细胞脱分化的结果,A正确;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根原基发生,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定根,B正确;

C、枝条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不定根的分化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C正确;

D、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其生长,故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应低于800mg/L,D错误。

1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答案】C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考点比较单一,考查了与血糖调节有关的两种重要的激素,内容源自必修三的书本,C选项考查了受体与载体区别,学生也能辨识,相对难度较低。

【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

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点是神经调节,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

图形虽简单,但选项B学生不易判断,需考虑神经递质的种类。

选项D细胞外液的成分对①和③的兴奋传递的影响,需考虑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对部分学生有难度。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②④处,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以“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作为审题的重点,很简单,但高中的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不是特别了解,对于A选项,就会有一定的判断难度。

氨基酸中含S的只有两种,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个需要学生记住,那么这个题目对于平时善于积累的学生是个直接选出错误答案的,对于学的比较粗糙的学生,有一定难度。

【详解】A、天冬氨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正确;

C、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

D、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生态系统的习题比较简单,只要仔细读题,答案比较容易选出。

【详解】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16.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出现乙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

A.CaCl2溶液浓度过高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

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慢D.滴加时注射器出口浸入到CaCl2溶液中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本题虽然考查的是“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且结合图形考查,但考查的点比较单一,故通过对比图形,不难选出B

【详解】A、CaCl2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凝胶珠硬度大,易开裂;A错误;

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B正确;

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快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C错误;

D、注射器离液面过近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而非注射器口侵入到CaCl2溶液中,D错误

17.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

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到,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答案】C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学中的颜色反应,不仅考查反应后的颜色,而是考查了颜色的变化,对于部分学生,较难辨析;另考查了蛋白质鉴定实验,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较大,基础薄弱的学生易错。

【详解】A、斐林试剂为蓝色而非无色,A错误

B、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

C、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变为蓝色,C正确;

D、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能检测氨基酸,D错误。

18.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考点分析】果酒果醋制作,相对简单,学生审题过程能直接选出B

【详解】A、选择新鲜的葡萄洗1到2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正确;

B、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璃瓶的2/3空间,B错误;

C、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D正确。

19.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答案】B

本题难度系数:

☆☆

【考点分析】本题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分析平板结果可知,且划线顺序是Ⅰ区、Ⅱ区、Ⅲ区,可以看到Ⅲ区中出现了单菌落。

最大的干扰项是D,有迷惑性。

【详解】A、倒平板后轻轻晃动后,不再晃动,A错误;

B、Ⅰ区、Ⅱ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故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

C、出现单菌落即达到了菌种纯化的目的,C错误;

D、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

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D错误。

20.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

运行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B.赫尔希(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