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525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14.9

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

(北朝民歌《敕勒歌》)

2.__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戎夙(sù,早,这里指幼年)慧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快把树枝压断了)诸儿竞走取之唯(惟独、只有)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确实)然。

1.给这则短文加上标点。

2.解释加粗的字:

A.尝________B.走________C.之________

D.曰________E.此________

3.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往事

(一)·七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过,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

——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母亲啊!

你是花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结合原文,揣摩下列词语的含义。

(1)“说是应了花瑞”的“花瑞”:

________________;

(2)“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的“欹斜”:

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请以“记叙”、“描写”、“抒情”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记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抒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概述大意。

(1)第一部分(从开始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部分(从________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部分(从________至结尾):

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它是以歌颂________为主题的。

(填两个恰当的字)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牵牛花蔓

①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

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

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了。

②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

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

一株牵牛花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

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

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③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是别有一番风致。

()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④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

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

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⑤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枯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无例外。

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⑥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

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解释加粗字在文中的含义。

(1)为之一爽爽:

________;

(2)从不爽约爽:

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粗的“这样少”和“这样多”,各指什么内容?

(引原文作答)

答:

(1)“这样少”:

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多”:

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第③段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但特别B.因为所以尤其

C.但竟尤其D.但所以特别

4.本文可分成三部分,请用“‖”画在下面。

①②③④⑤⑥

5.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歌颂牵牛花的?

(要自己归纳,每个方面不超过10字)

(1):

□□□□□□□□□□。

(2):

□□□□□□□□□□。

(3):

□□□□□□□□□□。

(4):

□□□□□□□□□□。

6.作者从牵牛花悟出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①桃花雨,似乎饱含着生命力,能给万物输送鼓舞上进的力量。

它催唤春笋,顶破泥土的压抑,带着刚直不阿的气节,凛然来到人间;它激励藕芽,绞动多窍的心思,冲开污泥浊水的埋没,举着一盘清新,捧着一个圆满的祝福,走进我们这个世界。

种子听到它的歌声,会欣然弹出嫩芽,开始崭新的生活;鸟儿听到它的呼唤,那被风雪冻得僵涩的口舌,顿时变得甜润滑软,吐出一串串婉转的鸣唱。

它使万物峥嵘,推动一切都茁壮成长。

②没有桃花雨,一定不会有生趣盎然的世界。

③每当桃花雨烂漫之时,我总喜欢不带任何雨具,自由自在地扑进雨丝中,任由桃花雨泼洒,如同享受泼水节的傣家姑娘倾泼来的一掬①掬水珠。

④潇潇雨点,悠闲地从渺远的高空云中洒落,飘然而至,溅我满身满脸,凉沁沁的,清洌洌的。

它同时也捧来了一把树影,一兜虫鸣,一撮花瓣,洒我满身满脸,觉得雨是香幽幽的,甜滋滋的,便情不自禁要咂嘴咂舌,汲吮品尝。

⑤潇洒的雨点,浇在身上,也润浸到心上。

顿时,一种纯洁剔透的清凉,淋洗着饱经世故的心,雨丝仿佛是柔软的毛刷,拂抹着沾结在心上的一层层烦躁,烦闷,清冷,洗刷走人世的尘埃,人间的污垢,人际的粗俗。

于是,心会变得轻松了许多,温暖了许多,洁净了许多。

⑥自然,我揣着喜悦,乐趣,久久地伫立在雨里。

⑦我好像站进清丽的诗行里。

⑧我仿佛走进静谧的梦境里。

注释①掬(jū):

用两手捧(东西)。

1.为下列加粗字注上拼音。

①凛然()②傣家()③污垢()④汲吮()

2.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①刚直不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文字与示意图),然后按要求写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暑假里,王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池湖山游览。

清晨,我们开始登山。

我们来到了山坡上的动物园

(1)。

穿过了树林和草地

(2),来到小桥(3)。

桥下的河水(4)很清澈。

过了桥有一巨石(5),上面刻着一首唐诗。

巨石的对面是深潭(6),落水的声音轰轰巨响,水珠飞舞,成雾成虹。

突然下起雨来。

我们在观瀑亭(7)观看瀑布(8)。

听人讲着关于池湖山的传说。

天晴了,我们拾级而上,到了山顶,看见像海一样的池湖(9)。

望着远山、白云和落日(10),我们都很开心。

要求1.请用第一人称,以王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为线索,从10处景物中任选(即写你熟悉或喜欢的景物)3处加以详写(其余景物可略写或不写)。

2.想像、联想要丰富,描写、记叙要具体。

3.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多写不限。

4.书写要规范(包括标点)、工整,文面清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另加)。

【例文】

池湖山游记

旭日东升,天高云淡,又是一个艳阳天。

仲夏假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去池湖山游览。

携勃勃兴致,我们穿过树林和绿油油的草地,听桥下溪水泠泠,来到一块巨石前站定。

这巨石煞有与大山巍巍试比高的架势。

其上刻有一首唐诗,此时,我不知哪来的激情,高声吟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巨石临河,《赠汪伦》一诗,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过了巨石,急登几步来到山腰,但见九天飞瀑,桃花潭水,舞银飞链,翡玉珠玑一般,令人心驰神往。

我行得慢,与另外两人同在队后断尾。

谁知我一见锦瀑,激情似火山迸发,三步并作两步,背着相机跑进观瀑亭。

见那瀑布从九天上倾泻,疑是银河陨落,仙女银裙。

瀑布泻入深潭,激起翡翠碎玉般的水珠。

瀑风袭来,水面千层浪起,有如仙境。

风挟雨来,斜扫观瀑亭,粉面迎风,心中有着如沐圣雨如饮琼浆如仙似醉般不可言喻的愉悦。

几位同窗冒雨上山观池湖了。

我怕危险,仍驻足观瀑亭观瀑。

我心潮澎湃:

山脚巨石有一首《赠汪伦》,若此处再有,则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日已西转,望着瀑布,我吟唱着: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望着远山,白云和夕阳,回首山下巨石,转眸烟花飞瀑,桃花潭水,我不禁慨叹:

难怪古代贤人骚客大笔一挥成千古绝唱,祖国如此壮丽的河山,怎能不造就一批又一批才高八斗的贤良能才?

才子飘逝,绝唱飘逝,山河依旧,蔚然可观。

文已终矣,我的心潮难平!

仲夏之游感触颇多。

【简评】这是道看图作文和扩散的综合题。

首先,剪裁得当,只选草地、巨石和观瀑亭三个景点,景中见情,即景抒情。

其次,联想丰富,紧扣游览,揉进情怀,感慨所系。

最后,语言精练,作者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参考答案

一、

(一)1.风吹草低见牛羊2.日照香炉生紫烟3.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1.小儿游,……折枝,……取之,……不动。

人问之。

答曰:

“……而多子,……苦李。

”取之,信然。

2.A.曾经B.跑C.它,代李子D.说E.这,代李子3.把李子拿来吃,确实是苦的。

(“然”,应译为“这样”,但在这里应意译为“苦的”。

二、

(一)1.

(1)开花预兆着吉祥

(2)倾斜(欹,通“攲”,倾斜)2.

(1)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

(或: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2)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或: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漂在水面。

)(3)母亲啊!

你是花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

(1)都是红莲朋友送莲花引起了回忆。

(2)九年前无力的水珠回忆九年前大雨下荷叶遮蔽红莲。

(3)母亲啊抒发真挚无私的母爱。

4.母爱。

(二)1.

(1)爽快、轻松

(2)失、违背2.

(1)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

(2)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

3.C(第一空应填转折词语,排除B项“因为”。

第二空应填递进词语,排除A项“但”、D项“所以”,至此已可推断C项。

)4.①∥②③④∥⑤⑥5.

(1)生命力强,容易栽种。

(2)要求甚少,给人甚多。

(3)品格高尚,纯洁无瑕。

(4)一往无前的精神。

6.向上前进则生,倒退则只能死亡。

(三)1.①lǐn②dǎi③gòu④shǔn2.①刚强正直②处世经验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4.作者歌颂桃花雨带给人们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荡涤人世间的污泥浊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参见“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