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欣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944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欣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阅读欣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阅读欣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阅读欣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阅读欣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欣赏教案.docx

《阅读欣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欣赏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欣赏教案.docx

阅读欣赏教案

课题

说名道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以“姓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了解《百家姓》,知道姓氏中多数是单姓,部分是复姓,能读准姓氏中特殊的字音。

2.写一篇有关姓名的纪实作文或想象作文。

3.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进人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通过以“姓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了解《百家姓》,知道姓氏中多数是单姓,部分是复姓,能读准姓氏中特殊的字音。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百家姓表

 

内容

设计意图

一、释疑纠错,导人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姓名,研究姓名。

2.当你想知道别人叫什么时,你应该怎么问?

二、了解姓氏,略读《百家姓》

1.讲解姓名由两部分组成:

姓和名。

2.指名介绍班上同学的姓和名。

3.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自己的姓,看看自己的姓排在哪里?

(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百家姓》,自主查阅)

4.为什么“赵”姓被排在了第一位?

5.记《姓氏歌》,了解都有哪些姓,比比谁知道得多。

6.生活中还有一些容易读错的姓,请同学们上黑板来写:

臧,逄、荆、郜、芮、瞿

7.谁来说一说,与你同姓的名人有哪些?

8.师:

中国的姓氏,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是什么?

 

讲解姓名由两部分组成

 

内容

设计意图

三、掌握姓名,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课前进行的关于重名现象的调查统计。

2.提出探究话题:

现在重名的现象很多。

同一所学校往往会有好几个同学重名,甚至同一个班就有同学重名,给我们日常交往造成诸多不便。

你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

3.小组合作探究。

4.交流研究成果,筛选有价值的建议。

四、知识竞答,你知多少

 

1.独立答题,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阐述理由。

3.集体交流,明白原由。

 

交流研究成果,筛选有价值的建议。

 

说名道姓

臧,逄、荆、郜、芮、瞿

 

课题

姓氏谣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产生爱我中华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中华百家姓的基本情况

重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请你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

(抽多个学生回答。

   2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

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

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

     板书课文题目:

姓氏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这其中有你的姓吗?

有你熟悉的人的姓吗?

   3、谁愿意读读课文?

其余孩子认真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抽生评议。

4、拿出生字卡,同桌伙伴互相考考,不认识的,互相帮帮,看谁记得牢。

 

抽生评议。

 

内容

设计意图

5、交流识字经验:

孩子们一定有许多巧妙的识字办法,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识记本课生字的好方法。

6、用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的形式认读生字。

7、齐读词语卡片。

  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2、教师:

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3、逐个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单姓、复姓的认识。

  

(1)学生自己谈认识。

  

(2)勾出课文里的复姓,读一读。

  (3)你知道哪些人的姓是复姓,说一说。

   (如:

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等。

  问题二:

学生自由畅说:

“华夏儿女”指谁?

为什么说“不管你我姓什么,华夏儿女是一家”?

  四、自主实践,拓展知识

   1、请学生在卡片上用彩色笔写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

   2、课件出示资料《中华百家姓》,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3、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去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中国姓氏的其他知识。

 

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去查阅资料

姓氏谣

“欧”、“严”、“慕”

课题

走进《百家姓》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到《百家姓》的相关信息,读准容易误读的姓,认识常见的复姓;知道名字蕴含里的学问,能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对有关“姓名”知识产生兴趣,燃起探究欲望,选择自己感兴趣和不明白的问题为主题,准备做进一步的研究,养成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好习惯。

重难点

能够关注并理解文本标注的提示意义;学习与人初识时的交际技巧。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从这些字中你们发现自己的姓氏了吗?

(课件出示各种姓)

2.我们中国古称华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姓氏起源历史久远,姓氏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堪称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世界之最,是古今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无可比拟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家姓》,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了解《百家姓》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回家搜集来了《百家姓》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你的收获。

1.介绍“姓”的来历。

(课件出示“姓”)

这是“姓”字,它是由“女”与“生”合成的字。

5000多年前,我们人类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里人们只认识母亲不认识父亲,姓的出现代表了以母亲为首领的氏族文化。

2.图腾文明(课件)

中华姓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姓氏图腾更是显示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古老、深奥、玄妙。

3.“赵”姓起源

为什么居首?

因为赵是指赵宋,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姓赵,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而且赵性人口在当时也是为数最多的。

4.当今《百家姓》

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氏,

 

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

设计意图

其中单姓438个。

复姓66个。

如今中国人的姓氏已逾7000个之多,排列前10位的是:

“张、李、王、刘、陈、杨、黄、赵、周、吴。

原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的赵氏早已被我们张氏置换,有关资料表明,张氏人口有1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最少的姓氏据说是“莽”姓。

全国只有几个。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

5.我知道的复姓有“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6.趣说姓氏

在历史上,有的人以官职为姓,如姓候、帅、司马等。

有的人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有的人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

三、诵读《百家姓》

1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这么多百家姓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百家姓》。

2.学生个人背,男女生轮背、开火车背等形式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激发爱国情,总结全课

1.学生介绍自己姓氏中的名人。

2.我们每个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说的就是对姓氏和名字的尊重。

姓氏是每个人的传统标记符号,我们的名字也寄予了家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谁能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3小结:

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

 

激发爱国情

 

走进《百家姓》

单姓438个。

复姓66个

课题

百家姓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

2.增强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重难点

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介绍名字导入

师:

我叫XXX。

请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二、发现姓的秘密

1.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名字里有姓和名,我姓什么?

(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

2.出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画面,找一找他的姓,找到后念一念。

3.有一个小朋友看了后说他叫诸葛亮?

4.那么诸葛亮姓什么?

5.同学们讨论:

甲:

我听我妈妈说,他姓诸葛?

乙:

对,还有很多这样的姓如欧阳修就是姓欧阳

6、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学习《百家姓》中的复姓

三、寻找姓的秘密

1.原来中国人的姓有很多很多,一共有五百多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师出示姓的图片,学生跟着念一念。

 

寻找姓的秘密

 

内容

设计意图

2.姓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你,你会传给谁呢?

3、教学生读课本中的复姓,生字让学生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读。

四、结束活动,拓展经验

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凑满一百个姓画下来,有问题吗?

除了问XXX,还有什么办法?

(看《百家姓》)

百家姓

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

课题

景阳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理解其他部分跟打虎的关系,抓住“喝酒”,“打虎”两部分内容领悟主人公武松的个性特点。

3、反复诵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的精彩内容,对其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生动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武松打虎的图片。

 

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的录音。

请同学们谈《水浒传》的内容和人物。

{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知道的程度和兴趣}

二、揭题

1·从课题上看,课文写什么事?

2·简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细节}

三·激趣

1·自由阅读小说,寻找自己喜欢的细节。

{喝酒,打虎}

2·欣赏打虎细节。

{朗读}

3·品味打虎细节。

《景阳冈》一文中写老虎对武松进攻了三次:

一扑,一掀,一剪。

而武松都用了“闪”的办法对付。

{问答设计}师问:

“闪”是什么意思?

生答;“闪”是躲的意思。

师:

那为什么这里作者用“闪”而不用“躲”?

学生经过思考,有的说“闪”字速度快,而“躲”字则比较慢,有的说“闪”字是说武松的身手敏捷,而“躲”字则显得笨手笨脚。

这里用“闪”比用“躲”好。

 

简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内容

设计意图

四·研读其余段落,认识前后联系。

1·读武松饮酒的语句,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2·武松打虎前后的内心活动,使你对武松有怎样的认识?

五·开智

1·读了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人物评论{武松的优点和缺点}

3我们今天学习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请同学们自由表达。

 

景阳冈

环境,人物,细节

课题

水浒传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内容。

2、了解《水浒传》的独特结构方式。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重难点

了解小说结构和人物。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水浒传》概貌

定性: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1、《水浒》的成书及作者

《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几乎是和《三国》同时产生的。

它的成书经历了三个阶段。

2、《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宏伟史诗。

①作者以批判的笔锋描绘了一系列“官逼民反”、“乱自上起”的社会事件,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如开篇写高俅发迹,目的在于表现“乱自上起”;而林冲的遭遇集中体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

②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众多英雄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展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二、《水浒传》的人物

阅读《水浒传》,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阳刚之气,粗犷之美。

原因就在于作者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部《水浒》就是一部人物性格发展史,人物形象达到高度典型化,达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的要求。

尽管108将不是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有三十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如宋江、林冲、鲁达、武松、李逵等。

 

展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内容

设计意图

三、《水浒传》中的诗词

《水浒传》中有很多诗词,特别是描写人物的诗词居多。

下面举几例,看看所写何人。

1、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

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宇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3、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4、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

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

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

力如牛猛坚如铁,憾天摇地如旋风。

5、芦花荡中一扁舟,俊杰饿从此地游。

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臾斩

 

描写人物的诗词居多

水浒传

《水浒传》的人物

《水浒传》中的诗词

课题

水浒传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并交流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能简单说说小说的结构特点。

3、赏析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艺术手法;

重难点

赏析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第一块:

熟悉精彩片段

1、播放根据名著《水浒传》改编的电视连续据片段《武松打虎》《扬志卖刀》《燕青打擂》《大闹野猪林》等片段,请学生辨认,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情节。

(每片段用时约三分钟,严格把握时间)观看电视剧片段,独立思考后写下思考结果。

组织全班交流。

交流、评价评价中注重:

情节辨认的准确性;情节概述时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

第二块:

探究小说艺术特点

1、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

2、学习指导:

小说的阅读,无非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大要素。

书本上这两个精读篇章之后设置的这些问题,也是从这些方面引导我们阅读。

而我们的回答,其实就是对或人物描写、或情节安排的赏析,如果放到相应语段的阅读过程中,就成为对词句篇章的批注。

这就是一个阅读——自设问题——答疑解惑——批注赏析的精读过程。

这部小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精读、细细品味的经典篇章。

老师通过视频向大家介绍了一些,你能对这些篇章或你感兴趣的其它篇章再做一次精读吗?

选择片段阅读,赏析,写批注。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交流、评价。

 

组织全班交流

 

内容

设计意图

为同学的评价为例,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赏析。

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赏析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赏析类别的提点。

3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精读赏析,你发现这部小说哪些让你特别欣赏的艺术特点呢?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帮助学生明确至少三点:

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富有艺术表现力。

课后学习:

1、继续对更多精彩篇章的阅读,进一步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

2、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以合作的形式选择完成“水浒故事表演”、“水浒人物谈”、“水浒小说电视对比赏析”中的任何一项,形式不限。

 

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赏析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赏析类别的提点。

水浒传

武松打虎

扬志卖刀

燕青打擂

课题

武松打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武松打虎》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

武松打虎)

    提问:

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武松打虎》讲的是谁的故事?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二、指名读课文。

    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注意读通顺。

三、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

读gāng,不要读成gǎng。

      榜:

读bǎng,是后鼻音。

      耻:

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ǐ。

      脊:

读jǐ,不要读成jí。

      拳:

是前鼻音。

      酥:

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ū。

  

 

内容

设计意图

四、指导分段

    提问:

课文的三段应该怎样分?

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五、讲读题记

    对照《水浒传》原著,了解武松喝酒的内容,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

  

六、自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的情节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

  

七、作业:

    熟读、理解课文,思考课后题。

武松打虎

 (上冈)——(打虎)——(下冈)

课题

李逵见宋江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⒈弄清小说的结构安排,把握行文线索,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⒉反复默读课文,欣赏体验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把握文中李逵和宋江、戴宗等人的性格特征。

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水浒传》相关内容。

2.学习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流行语: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创九州……。

它就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现在我们就共同欣赏一下《好汉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其中的一小段——《李逵见宋江》(板书课题)。

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曾说“别一部书看过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

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选自《水浒传》第38回,原题: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2、了解作者及《水浒传》:

3、学生读全文,画出李逵的语言以及不懂的字词。

思考:

李逵在什么样的场景,面对什么的人,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现了李逵是什么样的人?

4.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①):

宋江凭吴用之信和戴宗见面。

第二部分(②-④):

李逵和宋江的初次见面。

第三部分(⑤):

李逵借宋江钱去赌,赌输赖账打人。

第四部分(⑥-⑧):

宋江等三人到浔阳江边喝酒。

5、分成小组讨论:

⑴.李逵为什么要说谎?

希望不被他崇拜的宋大哥年轻,而轻银子是为了好去宴请宋江,二次“不直”更见其直的可爱形象。

 

分成小组讨论

 

内容

设计意图

⑵.了解什么是忠直的言行。

小说中“忠直”指李逵对宋江的忠心耿耿、心直口快、粗鲁使性。

当然包含李逵对自己的崇敬赤诚作出“忠直汉子”的评价。

(如“这黑汉子是谁?

”宋江就是从这些言行中了解了的。

⑶.举例说明李逵的性格。

李逵的性格是“忠、直、粗”。

忠为忠信侠义,也是赤诚之心、讲信守;直为爽直天真;粗,是粗鲁使性。

忠信侠义、爽直天真都属于性格可爱。

(当然,也可回答无礼、粗鲁、直、耿直、忠直、心粗胆大、仗义、粗俗、粗野等)

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鲁”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

⑷.找出写戴宗的词语与李逵的词语,对比。

如:

在戴宗那里有“冒渎”“万望恕罪”“小弟”“仁兄”;李逵自称“铁牛”“这黑汉子是谁?

”按戴宗告诉他的文雅的语言就应为:

“这位官人是谁?

6、研究文章细节

7、教后计:

宋江和李逵的关系:

宋江对李逵恩威并施,李逵为宋江当走狗、充鹰犬,他们有点儿似乎为同性恋的味。

8、作业:

课后题及李逵故事。

 

研究文章细节

李逵见宋江

戴宗遇宋江引出李逵

语言明快洗练宋江见李逵粗鲁爽直

人物性格丰富李逵赌打人武功高强

浔阳江边饮个性十足

课题

使至塞上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2、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重难点

1、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

其他

 

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