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491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docx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题库

1.学前儿童的骨骼有哪些特点?

如何促进其骨骼的生长?

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骼中全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骨膜较厚且代谢旺盛。

受损伤时,愈合的较快。

3)骨弹性大、易变形。

幼儿骨骼中有机物含量高,无机物含量低,故骨骼弹性大,柔韧性好,但硬度小,易变形。

4)颅骨逐渐钙化

5)脊柱形成最初的生理性弯曲。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后面看是直的,从侧面看呈“S”形,从上到下有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四个生理性弯曲。

这四个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6)腕骨尚未完全骨化。

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骨化。

所以婴幼儿的腕部力量不足,手的精细动作能力差,不宜提重物。

7)骨盆尚未定形。

在蹦跳时,要注意安全。

促进学前儿童生长的保健要点:

1)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的生长;

2)培养正确的姿势,保护骨骼正常发育;

3)提供合理的膳食,保证骨骼生长的需要;

2.为什么学前儿童容易患中耳炎?

1)学前儿童的咽鼓管较宽、短、直,且偏水平,咽部感染时,细菌易经咽鼓管波及中耳,引起中耳炎。

2)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功能尚不健全,易感冒或受其他感染。

感冒后,病菌或炎症极易波及短而直的咽鼓管及其中耳,引发中耳炎。

3.学前儿童的声带有什么特点?

如何保护其声带?

学前儿童的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声调较成人高,且清脆明亮。

但音域较窄,声带易疲劳,若发音时间长或发音不正确,都会使其声带受到伤害。

声带的保健要点:

1)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

2)不要教儿童唱成人歌曲。

3)适当掌握儿童唱歌或朗诵的音量和时间。

4)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对发音器官有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等,应限制食用。

5)积极治疗与儿童声带有关的疾病。

4.学前儿童的皮肤有哪些生理特点?

怎样对其皮肤进行护理?

学前儿童皮肤的生理特点:

1)保护功能较差。

学前儿童皮肤表皮的角质层较薄,易受损伤和感染。

皮下脂肪较少,保护功能较差。

2)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

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易患感冒。

3)渗透性强。

学前儿童皮肤表皮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肤血管丰富,有较好的吸收和渗透性。

4)排泄功能较好。

学前儿童汗腺发育较好,出汗较多,故排泄功能较好。

学前儿童皮肤的保健要点:

1)保持皮肤清洁,做到“六勤”,即勤洗脸、勤剪指甲、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

2)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体温调节能力。

3)注意衣着卫生。

为儿童挑选质地柔软、式样简单的衣服。

根据气候变化为儿童增减衣服。

4)不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5.简述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的保健要点。

1)胎儿期:

从受精卵结合到胎儿娩出,共40周(280天)。

其中受精后的第1~8周为胚胎期,第9周起为胎儿期。

保健要点:

在整个胎儿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要加强孕期的保健。

胎儿期的保健以预防为主,预防病毒或细菌感染,慎用药物,同时要适当增加孕母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愉快的心情。

2)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至出生后28天

保健要点:

护理是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

要做好保暖、喂养、清洁卫生及消毒隔离等工作。

3)婴儿期:

从出生后第29天至1周岁

保健要点:

注重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补充;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注意消毒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重视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幼儿前期:

1~3周岁

保健要点:

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预防传染病,注意合理搭配营养,防止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

3~6、7周岁

保健要点:

经常开展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营养。

重视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儿童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6)学龄期:

6~7岁至12~14岁

保健要点:

加强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预防近视、龋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

6.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什么规律?

1)生长发育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近到远、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有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时期集体的发育都建立在前一个时期的基础上。

儿童的生长发育又具有阶段性,各阶段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跃。

3)生长发育存在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

其身体各部分、各器官、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都不均衡。

4)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性。

由于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集体的功能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从而呈现出高矮、胖瘦、强弱、智愚的不同。

7.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2)营养;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疾病;

6)药物;

7)季节与气候;

8)生活环境。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遗传、孕期状况、意外伤害和及疾病;

2)心理因素:

气质、需要与动机、情绪、自我意识;

3)社会因素:

家庭、托幼机构、其他社会环境因素。

10.儿童恐惧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儿童孤独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若儿童恐惧的表现达到下列程度,可怀疑患有儿童恐惧症。

1)对某种物体或情景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对某一种事物的恐惧持续较久,且伴有较强烈的恐惧症状,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和退缩行为。

学前儿童恐惧症产生的原因有:

1)个性特征。

患恐惧症的儿童大多性格内向、胆小、羞怯、敏感,依赖性强,遇事易产生焦虑等。

2)不当的教养方式。

父母常采用强制或恐吓的方法让儿童按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

3)成人的情绪影响。

有的家长胆小怕事,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4)认知水平。

由于儿童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分不清真假、虚实,常常对自己不了解的食物感到害怕。

11.如何正确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2)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

3)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4)引导儿童合理宣泄情绪;

5)了解和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

6)正确运用惩罚方式;

7)及时奖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8)给予榜样示范。

12.针对儿童多动症,提出五种以上解决方法。

1)药物治疗。

除非症状非常明显并已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否则最好不要用药。

用药时应严遵医嘱

2)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儿童那样严格,提要求应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不宜过于苛求。

3)安排合理的活动。

为多动症儿童安排一些合理的活动,对其进行较多的训练,改善他们的能力,如拍球、走直线等训练平衡能力;系鞋带、穿衣服、剪纸等训练手眼协调能力;拼图、下棋、看图书等培养注意力的集中。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多动症儿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饮食调节。

少食含铅、铝、酷氨酸的食物。

多食富含锌、铁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

13.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

1)创设良好的心理和客观环境。

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父母教养态度端正;幼儿园环境应具有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及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应和谐安定。

2)开展心理咨询。

定期为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增进儿童的自我认识,协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儿童。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常规指导和训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各个教学领域中,注重对学前儿童健康品质、个性特征的培养。

设计一些游戏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培养儿童勇敢、团结、热爱集体的体育游戏,学习交往知识和培养交往技能的合作游戏。

4)家园共育。

家园达到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互相反馈信息,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14.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各是什么?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更新和修复机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提供能量。

脂肪的生理功能

(1)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供热量和储存能量。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保护机体组织、器官和维持体温正常。

(6)增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可吸收部分)

(1)提供热量。

(2)构成细胞和组织。

(3)抗生酮体和解毒作用。

(4)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

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或体内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但却在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不大,但若长期摄入不足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而过量摄入则有时会引起中毒。

(2)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3)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和脂肪溶剂中,排泄效率低,无须每日供给,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内储存,摄入过量在体内大量蓄积,易引起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在体内不能储存,大量使用不会产生副作用。

但水溶性维生素在碱性溶液中或加热、光照下极易被破坏,故在清洗和烹饪富含该类维生素的食物时应注意方法。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人体中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无机的矿物质,也称无机盐。

无机盐是人体代谢的“管家”,虽不提供热量,但却是构成机体的组成成分,有维持和调整机体的功能。

(2)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较易缺乏钙、铁、锌、碘、铜、氟、硒等无机盐。

水的生理功能

(1)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调节体温。

(3)参与体内物质的运输与代谢。

(4)润滑作用。

15.学前儿童的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基础代谢

(2)食物热效应

(3)生长发育

(4)体力活动

(5)排泄损失

16.婴儿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营养均衡

(2)母乳促进婴儿免疫功能的成熟,提高婴儿抗病能力

(3)母乳中成分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增进母婴感情

(5)有助于母体复原,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17.换乳期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1)添加泥糊状食品要掌握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渐进原则。

水果、蔬菜、大米应作为首选食物。

(2)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每添加一种辅食需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添加另一种辅食,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也可保证婴儿的消化功能不发生改变。

(3)婴儿不易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泥糊状食品最好不加盐和味精等调味品,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补充婴儿营养。

(4)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新食物的试食量要从少到多,开始为5-10毫升,如无过敏可增至30-40毫升。

同一类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过量进食可诱发食物过敏。

(5)泥糊状食品烹饪要适度,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

18.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类?

月龄

性状

种类

供给的营养素

技能

1~3个月

液状

鲜果汁

青菜汁

鱼肝油制剂

维生素C和无机盐

维生素A和D

用勺喂

4~6个月

泥状

米糊、乳儿糕、烂粥

蛋黄、鱼泥、豆腐、动物血

菜泥、水果泥

热量、维生素B族

蛋白质、铁、维生素A

维生素C、无机盐、纤维素

用勺喂

7~9个月

末状

烂面、烤馒头片、饼干

鱼、蛋、肝泥、肉末

菜末、水果泥

热量、维生素B族

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

维生素C、无机盐、纤维素

用勺喂

学用杯

10~12个月

碎状

软饭、挂面、馒头、面包

碎肉、豆制品

碎菜、水果丁

热量、维生素B族

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维生素C、无机盐、纤维素

抓食

断奶瓶

自用勺

19.托幼机构计划婴幼儿每日所需食物的依据是什么?

不同年龄的婴儿有不同的作息时间规律和不同的活动内容,因此必须结合婴儿的活动量大小与热能消耗量的多少来妥善地配制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平衡,做到供给和消耗的平衡。

20.托幼机构食堂的烹调制备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1)厨房要有足够的面积,各室既要方便工作程序安排,又要避免其中各种食物的交叉感染。

(2)防蝇、防鼠、防蚊、防蟑螂的设施,排烟、排气的设备,污物处理设备,消毒设备等均应齐全。

(3)水源充足、清洁;生、熟刀具、砧板要严格分开。

(4)餐具及时消毒。

21.托幼机构的炊事人员有哪些卫生要求?

(1)定期体检。

炊事人员上岗前必须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厨房工作;以后每一年必须重新体检一次。

传染病患者在病愈前不得参加厨房工作。

(2)炊事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3)烧菜、分菜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要能够包盖头发,戴好口罩。

不对着食物说话、咳嗽、打喷嚏;不直接从锅中取菜品尝。

22.如何预防佝偻病?

①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儿童多食用富含为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

③如果食物中含钙不足或早产、体弱,应按医嘱补充钙和维生素D制剂。

④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如影响维生素D和钙吸收的胃肠道疾病及影响维生素D转化的肝、肾疾病。

23.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①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的食物或服用补血药物。

②坚持母乳喂养;如不能母乳喂养,可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③合理喂养婴儿,3个月后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菜泥、豆腐、肉糜等。

④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或钩虫病。

⑤定期进行贫血检查,及早发现轻症病儿。

24.传染病有哪几种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土壤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直接接触。

(6)虫媒传播。

(7)医源性传播。

(8)母婴传播。

25.何为单纯性肥胖症?

学前儿童患肥胖症的危害有哪些?

(1)单纯性肥胖,这类儿童生长较快,智力正常,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之所以产生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引起体内脂肪积累过多。

(2)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心血管、呼吸功能将产生长期慢性的损伤,迟滞儿童的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脏储备功能,降低体质和健康水平,,还会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造成破坏性负面影响。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是成人期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以要积极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象。

26.什么是潜伏期、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易感者?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初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2)传染源指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3)病原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易感者是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个体或人群。

27.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自动免疫,是指运用人工的方法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能力,也就是将各种病原体的毒性降低,制成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28.什么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前儿童健康认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体育、生活自理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和环境与健康教育。

29.托幼机构为什么要重视开展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前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无论从社会的发展还是儿童个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功能。

首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建立完善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体系的需要。

30.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一)传授健康的基本知识

(二)树立健康态度和信念

(三)培养健康行为和习惯

3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应该怎样贯彻这些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教育者对儿童传授的卫生知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不能似是而非。

当然,更不能用封建迷信的内容来教育幼儿,同时,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季节、地区、生活条件等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渗透融合性原则

学前儿童教育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自然与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

这些领域的内容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要高质量地实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坚持“五渗透”,即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渗透到正规的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渗透到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环境之中、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做到事事、时时、处处皆教育。

3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一)人体认识和保护教育

(二)体育锻炼与健康

(三)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四)环境教育

(五)营养教育

(六)疾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七)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

(八)性教育

3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开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结合日常活动来进行。

(2)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施托幼园所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3)应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应争取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3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动作与行为练习

(2)讲解示范

(3)情境表演

(4)讨论评议

(5)感知体验

(6)电教手段的利用

35.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评价实施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组织准备

2.文件准备

(二)评价实施阶段

评价实施阶段的工作程序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宣传发动

2.收集资料

3.分项评分并汇总整理

(三)评价结界反馈阶段

36.托幼机构应如何选址?

(1)托幼机构的选址应考虑该托幼机构的服务半径、周围环境及该托幼机构的办园规模等因素。

(2)托幼机构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于广大儿童能够就近入园,同时方便家长接送。

一般来说,托幼机构的服务半径为400-500米。

(3)托幼机构应选在具有良好外界环境的地段,应该避开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源及干扰精神的建筑物。

(4)托幼机构用地面积应与其办园规模相适应。

37.在进行室内配置时应注意什么?

(1)幼儿园各班应有独立的一套活动单元,包括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厕所、储藏室等,以活动室为主,其他房间如寝室、卫生间、衣帽贮藏间等均应与之有门相通。

并且每班的活动单元应有其通往院内的出入口,这样在传染病流行时,便于进行班级隔离。

(2)注意防火。

生活用房在以、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超过一层。

(3)注意用电安全。

活动室、音体活动室可根据需要,设置带接地孔的、安全紧闭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70m的电源插座。

(4)为预防儿童因磕碰造成外伤,室内应避免明显的凸出物品,窗框、暖气等棱角部分必须做成圆角。

(5)门以开放式为佳,宽度为1.2-1.5米,门把手高达1.2米,儿童经常出入的门应在距地面0.7米处加设儿童专用把手。

在距地0.6-1.2米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不应设门槛和弹簧门,不应装落地窗,以免外伤。

38.如何改善托幼机构室内的自然采光?

(1)采光窗应适当地加大,窗的上缘应尽可能高些,一般来讲,符合卫生要求的托幼机构活动室的透光面积(窗框除外)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即玻地面积比)应不低于1:

6。

在单侧采光时,室深系数(指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深之比)应不小于1:

2;双侧采光时室深系数应不小于1:

4;单侧采光时,光线应来自于左上方,以免在幼儿书写时造成手部阴影。

为保证窗下桌面光线的照度,窗下缘应与幼儿桌面平齐,平均高度为50-60cm,窗高不低于2.80m。

(2)窗户玻璃的清洁度、窗外是否有遮挡物、室内墙壁的颜色等方面也会对室内的采光环境与照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普通明亮的玻璃的遮光率为10%左右,而被尘埃污染的玻璃遮光率可达20%一30%以上。

采光窗的形状,也对室内照度产生影响。

竖长方形窗,进深方向照度均匀性好;横长方形窗,宽度方向照度均匀性好。

并且,为了保证活动室内具有充足的采光与照度,窗外尽可能没有大型运动器械、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等的遮挡,一般来说,对面建筑物(遮挡物)至活动室之间的距离最好不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

为了改善室内的采光状况,室内墙壁应定期粉刷,尽可能选用浅色的涂料,并经常保持门窗和家具的清洁。

天花板和墙壁宜刷成白色,室内家具宜采用浅色。

39.学前儿童桌椅的卫生标准是什么?

应适合就座儿童的身材

(1)椅高(或椅面高)

即指椅面前缘最高点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也叫椅面高。

适宜的椅高应与学前儿童的小腿长短相适应,使学前儿童在就座时,脚掌能平放在地板上,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基本上能保持在90°左右。

这样,儿童整个躯干的重量能合理地分布在臀部、大腿和脚掌三个支撑面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压迫感,而且,下肢可以较自然地前后或左右方向移动。

(2)椅深

指椅面前后方向的有效尺寸。

应为学前儿童大腿长的2/3-3/4,以便使儿童在就座时,大腿的后3/4部分都能置于椅面上,且小腿的后方留有少许空隙。

(3)椅宽

即指椅面前缘左右方向的尺寸。

一般比儿童臀部宽5-6cm,以保证儿童臀部对身体的支撑作用。

椅面前缘及两脚要为钝圆形,椅面最好向后下倾斜0-2°,椅面若沿中线呈凹面时,其曲率半径应超过50cm。

(4)椅靠背

托幼机构应选用有靠背的椅子。

椅靠背的形状应与儿童腰背外形相吻合,椅背以向后倾斜3°-7°为宜,上缘应略高于儿童肩胛骨的下部,使儿童腰背肌肉能得到休息。

(5)桌高和桌椅高度差

桌高是指桌面近缘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是指桌面与椅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合适的桌椅高度差应为儿童坐高的1/3,使儿童在就座时,两臂能很自然地平放在桌面上、背部能伸直为宜。

桌椅的高度差若过大,会使儿童在就座时耸肩或单肩提高,致使脊柱呈侧弯状态;若桌椅高度差过小,则会使儿童上体过度前倾或单侧臂支持上体的重量于桌面,致使脊柱呈侧弯状态或呈弯腰状态。

(6)桌椅距离

即桌椅之间的水平距离,包括椅座距离和椅靠距离两个指标。

这两种距离都是使儿童保持正确姿势并能合理地利用靠背的必要条件。

椅座距离为桌近缘向下所引之垂线与椅坐前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椅深合适的情况下,正距离和零距离都不能使就坐儿童保持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