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70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docx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

毕马威交易服务部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

毕马威公司,毕马威国际(性质为瑞士非经营性协会)香港公司

本公司保留所有版权印刷地:

香港

序言

⏹本报告所包含信息为一般内容,不针对任何个人和法人实体;尽管我们已尽力保证报告中包含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有效性,但这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完全正确性和将来仍然正确。

任何人都必须经过对这些信息的适用性进行审慎考虑后,才能供决策时使用。

⏹毕马威对任何个人或企业依据本报告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造成的失误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最好进行专业咨询,并对期望投资方向进行审慎调查。

⏹本报告使用资料截止日期为2003年8月底。

本报告信息资料来源于本公司在2003年7月、8月开展的研究和访谈工作。

《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成稿之际,适逢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地位日益重要之时。

中国凭借其价格优势,正日益成为汽车业全球生产基地和巨大的汽车潜在市场。

中国汽车业转型的速度和程度令人吃惊,如今中国汽车业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每天都有新变化,对既有汽车产业进入者和尚未进入者,要拿到公司决策层想要得到的产业情报却并非易事。

本报告正是应这种需求而生。

报告对现今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进行了独具视野的分析,报告对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评论。

在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吸收了许多公开发布的信息,并广泛地调查了中国汽车业的主要生产厂家,并对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持有巨大兴趣的国际汽车业巨头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我们希望保持整合趋势的灵活多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报告结果令人振奋。

本报告也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潜在不利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如产能过剩、价格下调压力和政府新管制措施等。

如贵公司希望深入讨论本报告和其他相关报告内容,请直接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在报告最后可以找到。

PaulBrough

毕马威中国公司财务咨询服务部主管

内容

 

市场描述

⏹整车市场

⏹汽车零部件市场

⏹国际投资进入问题

在轿车市场的强劲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产量在2003年有望达到4百万辆

行业增长

⏹汽车销售规模(a)从1995年的143万辆到2002年的32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5%;毕马威预计2003年汽车市场将增长26%。

⏹年销售有望在2010年达到700万辆,在2015年达到890万辆;从2002年到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9%.

⏹轿车销售额2001-2002的增长率为55%,2002-2003的增长率有望达到60%

✧2003年1月到7月的轿车销售额为99万辆,比2002年同期增长77%

✧2003年轿车销售额有望达到180万辆

⏹中国汽车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份额从1996年的2.8%到2001

(1)年4.1%;中国在2001年为全球第7大汽车销售市场,2010

(2)年有望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

市场份额

⏹汽车行业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客车、卡车和轿车(b)

⏹客车和卡车曾占据了绝大部分汽车市场,1990(3)年占汽车市场的92%,而目前轿车占据了汽车市场的40%(3),预计2015年将轿车将占据汽车市场的60%

轿车将市场将在中国汽车市场细分市场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汽车私人拥有量的攀升,增长趋势仍将继续;汽车私人拥有者购买份额占据了全部汽车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即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3)(4)

消费者需求

⏹城市人口在过去20年间翻了一番,在2001年占全国零售销售总额的63%

(1)

⏹城市人口人均消费支出从1990年的160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40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城市人口作为主要消费人群将保持数量上的持续增长,2015年

(2)有望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

⏹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将有10-15百万个家庭有轿车购买能力(3)(4)

汽车价格持续下降(5)

⏹汽车价格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生产厂家一直希望通过运用侵略性的价格策略来占领市场份额

✧大量汽车生产厂家对型号过时的汽车进行降价,以清空库存

⏹2003年中低档轿车价格已开始下降

✧近期有报告显示2003年上半年汽车平均价格下降幅度为6.9%

✧调查中一家汽车厂家坦言“降价压力巨大”

⏹汽车价格有可能保持下降压力,采访中有行业专家估计今后几年内汽车价格将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

中国加入WTO后进口关税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增加进口汽车占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

WTO对市场的影响

(1)

⏹进口汽车目前仅占中国汽车销售的极小部分,1995年至2002年期间平均市场占有率约3%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进口关税将下调25%-30%,国产轿车零售价在2001年底、2002年初大幅下降

⏹然而,关税降低并未显著增加进口汽车占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

⏹为控制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中国政府谨慎运用进口配额来限制进口汽车的数量;进口配额主要发放给了汽车零部件

中国政府“十.五”计划

(2)

⏹中国“十.五”计划目标计划在2005年培养出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集团(包括其合资子公司)、并占据国产汽车产量的70%

⏹目前三大汽车集团。

一汽大众(FAW)、上海汽车工业公司(SAIC)及东风汽车集团(DF);这三个汽车集团(包括其合资子公司在内)已经占据了国产汽车70%以上的份额

中国加入WTO汽车行业主要条款

WTO之前

WTO之后

汽车进口关税

70~80%

到2006年25%

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

15~50%

到2006年10%

进口配额

年度配额

每年配额提高15%,

2006年取消

国产化

第1年40%国产化,

第2年和第3年60%和80%

汽车金融

外资非银行机构禁止

提供金融服务

允许进入选择城市,

逐步取消

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汽车产业国产化,

并培养出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集团

政策

政策草案

影响

技术转移

⏹到2010年底,拥有百分之百汽车制造技术的国产厂家,其汽车销售必须占中国汽车市场汽车销售至少50%的份额

⏹在合资公司中拥有10%及以上的外方,需与中方股东共享技术专利

⏹该政策将促使外国汽车生产厂家为保持行业进入,被迫向国内合作方进行技术转移和专利转让

✧国内厂家有可能利用转移过来的技术或专利开展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国际品牌进入的上限为50%”这一条款违反了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条款

外方所持股份

⏹外方持股上限为50%

⏹尽管中国从世界贸易组织获得相关条款的豁免(这些条款禁止任一成员国对外国投资比例进行限制),许多汽车生产厂家希望中国政府放开投资比例的限制,估计希望不大

汽车零部件出口

⏹出口至少占中国零部件总销售的40%

⏹该政策的实施及实施结果的评价都比较困难

⏹该政策草案未明确此比例(即40%)如何计算

零售渠道

⏹中国政府最近计划禁止销售国产汽车的汽车代理商同时销售进口汽车

⏹由于进口仅占据国内总销售极小份额,加上绝大多数国际汽车巨头都已进入中国,该政策对市场影响并不明显

⏹此外,采访中行业人士坦言此政策很难实施

进口政策

⏹中国计划将汽车进口限制在指定港口和地点,并限制保税仓库用于车辆进口

⏹进口政策的实施将会降低汽车进口贸易的灵活度

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了汽车产业指导政策,希望借此来进一步保护国产厂家

 

资料来源:

(1)AutomotiveNews“中国计划攫取进口制造技术”2003年6月ChinaBidding“新汽车产业政策出台”2003年7月AutoNewsEurope“中国开始限制技术进口”2003年6月

(2)SCMP“保护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厂家的规划”2003年7月

中国政府的汽车产业指导目录将会限制外国厂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3)访谈本地业内人士

2003年底以前,国内汽车融资市场难以放开

汽车融资

⏹汽车融资在中国相对比例较低;使用融资方式购买汽车仅占全部汽车购买的15%,而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75%

(1)

✧汽车融资是崭新的事物,国内在90年代末期才由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获准开展汽车融资业务

✧迄今为止,地方银行尚未对汽车融资市场制定规划,而且也缺少国外汽车融资同行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和营销手段

✧中国社会传统观念认为不宜借贷消费和高储蓄率也可能影响汽车融资市场的起步

⏹中国政府宣称将会在加入WTO后放开对汽车按揭的限制,但迄今为止并未有放开迹象

⏹限制进行汽车按揭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10发布“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草案)”

该办法规定汽车金融机构初始资本金至少为6000万美元,进入门槛相当高

⏹中国政府宣称将“尽快发布‘汽车融资管理’的最终方案”,方案有望在本年度11月以前出台,同时将有两大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对汽车融资资金来源进行清晰界定及规定汽车融资首付比例

⏹目前,两家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就开展汽车按揭业务和国内商业银行达成初步协议:

大众汽车已于2003年1月与中国银行草签合作协议,福特公司已于2003年6月与中国建设银行草签合作协议(3)

汽车融资管制一旦放开,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内容

 

⏹市场描述

整车市场

⏹汽车零部件市场

⏹国际投资进入焦点

产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结构调整1997年就开始了,通过亏损企业的关闭和破产或与有利润能力企业重组,产业调整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导致汽车行业领域生产企业总数从1997年的310家下降到1998年的230家,下降幅度为25%

✧从1999年到2001年全国汽车行业领域生产企业总数维持在215家左右

⏹自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后,汽车行业总产值从1998年的163亿美元增加到了2001年的284十亿美元

轿车市场份额

⏹依靠其下属两大合资公司,2002年大众公司的汽车生产占据了中国轿车市场的40%的市场份额,与2001年45%的市场份额相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有新的国际汽车巨头(如通用、福特)进入中国

⏹中国市场上另外一些国际品牌包括通用、雪铁龙及本田的合资生产企业,2002年这些国际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21%的份额

⏹由于中国政府要求所有在国内设立合资生产厂的国际汽车厂家,如果合资生产的汽车产品销往国内,则其占合资生产厂股份不得超过50%;目前“三大”本土汽车集团(FAW,SAICandDF)继续统治国内汽车市场,算上合资汽车生产厂,三大集团大约占据国内市场的70%。

 

资料来源:

(1)瑞士信托第一波士顿“中国汽车行业”2003年1月

(2)摩根斯坦利“中国汽车业”2003年3月

 

汽车生产

⏹2001年国内汽车总产值约为300亿美元;其中轿车产值占汽车总产值的45%,卡车产值占40%,客车占约15%

⏹吉林、上海和湖北的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55%

✧吉林和湖北生产的主要是卡车和客车,其中卡车占吉林汽车生产总量的60%,客车占湖北汽车生产总量的80%

✧上海99%以上是轿车

⏹其余六省一市瓜分了近30%的汽车生产份额和10~15亿美元的产值;余下15%的汽车生产份额分布在其他十九个省市、自治区

轿车生产

⏹2001年轿车产值约为13十亿美元;其中轿车总产值的70%来自于上海、吉林和广东

⏹上海为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上海生产的轿车产量约占全国轿车总产量的40%,吉林所占比例约为20%,广东约为11%

⏹余下的轿车产量分布在其他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轿车总产值约为190百万美元

 

注释:

(a)本报告出于便于分析的原因,将汽车行业分为客车、卡车和轿车三大类,剔除了其他车辆,如摩托车。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上海生产的轿车产量约占全国轿车总产量的40%

随着汽车生产厂家市场占领策略的实施,国内汽车产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汽车制造商正在增加产能

⏹预计轿车生产总量在2003年将达到270万辆;2005年底将达到490万辆

⏹2003年,现有生产外国轿车品牌的生产厂家将占全国轿车生产总量的45%,预计到2006年这一比例会增加到75%;如果算上在2005年以前新进入的外国轿车品牌的产能,和现有的国内外国轿车品牌进行扩张的产能,这一比例将会更高

⏹有报告显示,2005年后现有轿车生产厂家的增产产量将超过70万辆

潜在产能过剩

⏹2003轿车销售量将达到180万辆,市场将会有90万辆的过剩产能,即供给总量超过预计销售总量的50%;供求缺口在2005年将达到230万辆,供给总量超过预计销售总量约90%!

⏹如果轿车生产厂家继续增加产能,根据现有情况进行预测,国内市场肯定无法完全吸收如此庞大的轿车供给总量,结果将导致:

✧轿车价格下降压力保持增加

✧低价格意味着低收益

✧生产设备过剩

⏹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基地,但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仍然很小;出口前景现在很难预测。

注释:

产能预测基于各汽车生产厂家的投资计划

资料来源:

(1)年销售量预测:

ChinaContact“中国汽车零部件和备品备件市场”2000;瑞士信托第一波士顿“中国汽车行业”2003年1月;中国“十.五”计划

产能过剩将是今后2年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产能:

摩根斯坦利“中国汽车业”2003年3月;SCMP“汽车投资蜂拥而入”2003年4月;AccessAsia“汽车通讯”2003年6月

内容

 

⏹市场描述

⏹整车市场

汽车零部件市场

⏹国际投资进入焦点

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

⏹2001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为168亿美元,其中出口产值16亿美元;1995年到2001年汽车零部件产值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3%

⏹2001年汽车零部件销售额为178亿美元,其中进口零部件26亿美元

⏹2000年零部件生产外包为34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将其零部件生产外包,到2005年零部件生产外包将达到97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23.5%

⏹零部件市场主要针对整车市场,整车市场占汽车零部件总市场容量的85%,其余15%为售后市场

WTO影响

⏹作为中国加入WTO承诺协议的一部分,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将会大幅降低,即从加入WTO之前的23%的平均关税率下降到2006年10%的平均关税率;进口配额将会以15%的速度逐年增加,并最终在2006年取消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增加配额以内的内进口汽车零部件比例,以控制整车进口的数量

尽管关税在不断降低,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趋势是

汽车制造商将向本地零部件生产厂家外包。

然而,随着汽车零部件进口需求的下降,关税降低从长期而言并没有太大意义

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加持续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地

⏹沿长江地带省市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2001年占总量的40%

⏹上海是最大的制造中心,占总量的20%;浙江和江苏分别占总量的14%和10%

⏹湖北和吉林也是大型制造基地,分别占总量的7%;这两个省是汽车大型生产基地,2001年汽车零部件销售额分别占汽车销售收入的25%和12%

⏹其它关键地区包括广东、辽宁和山东,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

⏹其余的25%产量被其他21个省市占据

机械零部件占零部件售后市场的一半以上

售后市场汽车零部件规模

⏹售后市场汽车零部件价值从1994年的6.6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2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4%。

⏹2004年市场预测增长到30.4亿美元,2002年到2004年之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4%。

⏹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及行驶中汽车的老化,售后市场的汽车零部件将以强有力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行业合并

⏹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导致了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的下降,公司数量从1997年的5241家减少到1998年的2321家。

⏹公司数量的减少改善了行业内效益,行业平均收入增加,每家公司的收入从1997年的150万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20万美元。

⏹前10家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大约为14%。

⏹前10家公司中,外商投资公司的平均润率为20%,而国有厂家平均利润为7%左右。

市场零散

⏹尽管努力减少公司数量,进行行业合并,汽车零部件市场仍然高度零散。

—前10家公司的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20%,最大的公司年报的收入刚刚超过10亿美元,占2001年全部市场的6.2%

—剩下80%的市场份额被近2300家供应商分割。

大量跨国汽车零部件厂家在中国发展,许多厂家快速扩张

4大跨国厂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2002年世界四大汽车零部件厂家共占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销售额的9%。

但如同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厂家仅占6%比例相比较,已相对巨大。

⏹德尔福是在80年代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外商,目前占领了近4%的零部件市场。

⏹伟世通、日本电装、博世在90年代进入市场,正在扩大业务。

其他国外厂家

⏹大量其他外商通过独资(WFOE)或合资方式进入市场。

⏹绝大多数外商为国内有外资的汽车厂供货,许多厂家也愈来愈多的为中国汽车厂家供货,还有产品出口。

⏹外商投资举例:

—美国里尔公司:

同一汽合资,于1996年为福特生产汽车座椅,已经成立了超过5家生产汽车座椅和轿车地毯。

—Continental-ContiTechFluid:

在2002年在上海和吉林组建了2家合资公司,生产动力转向管及汽车空调系统。

—TRW-同上汽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生产安全气囊,很快会合资生产转向盘。

大量跨国汽车零部件厂家在中国发展,许多厂家快速扩张

 

公司

分布

未来计划

德尔福

1家控股公司,2家独资公司,

9家合资公司

⏹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上海工厂

⏹2005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

博世

10个代表处,4家贸易公司,

7家独资公司,10家合资公司

⏹开设一家研发中心

⏹增加服务中心,到2010年从230家

增加到1000家

⏹提高在中国的投资并增加产能

伟世通

4个工厂

⏹中国范围内建设更多工厂

⏹扩大中国生产产品范围

电装

区域HQ在北京,6个工厂

⏹到2004年,将6家工厂合并为一个公司

⏹到2006年提高销售额到4.2亿美元

外商在国内建立汽车零部件合资公司时面对的几个问题:

零部件

供应商关系

⏹存在两种供应商关系:

属于汽车制造厂的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厂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的供应商。

⏹许多汽车合资厂由于地方性合作伙伴的原因,从自己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

⏹这是发展零部件的一个主要的障碍,降低了产品和流程的研发速度,降低了价格竞争力,不鼓励规模效益。

零散

⏹零部件生产保持着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大部分当地零部件制造商不归汽车厂所有,并且规模小、财务力量薄弱。

⏹大部分制造商是小型的运营者,研发能力弱,没有资本再投资。

⏹这些为外商同当地合适的大型厂家建立合资公司带来了挑战。

质量控制

⏹当地供应商的质量和交付以及下属供应商经常是不可靠的,结果是,合资汽车厂经常碰到零部件质量低劣的问题,尤其对新开发的车型。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导致了客户通过法律程序来指控汽车厂。

⏹这类行为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但全面解决还需假以时日。

假冒伪劣产品

⏹商业时代作了一个关于汽车用户满意度的调查,显示56%的被调查者发现汽车上使用了假冒伪劣的零部件产品,还表明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普遍。

⏹从2000年开始,消灭假冒伪劣产品的有关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行动,在假冒伪劣现象得到控制之前,将不可避免的需要一些时间。

 

知识产权

法律法规

外资公司间的竞争

产品价格

同当地公司的竞争

中国国内原材料

最终产品分销渠道

政制环境

市场增长

人力资源

进口原料

整体经济状况

“关注”与“最关注”的回答百分比例

我们已调查的领先汽车厂指出,知识产权是最需被关注的问题

调查背景

⏹2003年7月KPMG从财富全球500家汽车制造厂中抽取最前面14家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在中国的活动程度、未来扩张计划和在中国关心的问题。

市场吸引力和未来规划

⏹所有14个公司阐述到,对于公司规划而言,中国非常重要,中国作为销售基地也同样重要;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公司都指出中国非常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基地同样重要。

⏹关于扩张计划,中国在问卷中名列前茅,大部分已在中国的有厂的公司正计划未来2年内研发新产品,那些还未进入中国的厂家也计划今后2年内来华发展。

市场上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已抽样公司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95%的反馈者陈述道他们很关注这一问题,法律法规环境也是排在前面的问题。

⏹这些关心符合我们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市场上的问题,尤其是新车政策潜在地冲击着外商合资伙伴的知识产权。

 

请与KPMG保持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