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90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docx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

 

 

————————————————————————————————作者:

————————————————————————————————日期: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汉语言文学

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而语语法的渗透

赵一凡

摘 要:

大陆和港台汉语书面语本是同源一脉,建国前后各自发展变异出现差异,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语法现象又互相渗透出现融合态势,这与社会的分化、接触和统一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分化、语言接触及语言融合的基本理论。

本文主要着眼于闽粤方言语法对两岸三地书面语语法的影响,描述在闽粤方言语法的影响下两岸三地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发生的变异,列举由此产生的若干语法形式并加以分析阐述,旨在清晰真实地呈现出两岸三地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特点和差异,为社会语言学理论提供现实的依据。

关键词:

方言语法两岸三地书面语渗透

众所周知,生活在汉语各方言区的人们,日常口语交流时一般都是使用当地方言,而书面语表达时则多采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样,当地人们在使用共同语时就难免将一些方言成分带到共同语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书面语,处于方言区的港台书面语就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的所有方言中,粤语是发展最早、体系最成熟的方言之一,它不仅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有比较全面的文字形式,甚至有自己的方言文学。

香港属于粤方言区,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和地方刊物采用的书面语都是粤语,只有在正式场合和对外发行的刊物中才使用共同语(国语)。

而台湾则是个多方言、多文化的岛屿,虽推行共同语(国语),但闽南话仍是其基本的口语形式,使用闽方言的居民约占台湾人口80%以上,在台湾闽南话也被称为“台湾话”,虽没有文字形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

粤方言和闽方言在香港和台湾占有重要地位,对当地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书面语也势必会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大陆与港台之间、大陆地区之间的频繁交流,这些方言成分也在逐渐渗透到大陆的书面语中。

因而,受到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港台书面语法产生了一些特殊形式,同时大陆书面语语法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一、“有”字句

粤方言和闽方言在表示动作完成时有一种语法形式是用“有”作情态动词,直接加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肯定某种动作或性状的真实存在。

这种用法在港台书面语中十分常见。

(一)肯定形式,即“有VP”

(1)华仔有留意有关报道(《大公报》)

(2)Kelly表示两姐弟有保持电话联络。

(《文汇报》)

(3)但她承认有想过搬。

(《大公报》)

(4)天公有烧香有保佑,那一刹那不是他恰好一转身,完了,头都烂了。

(吴念真《病房》)

(5)这家品牌有卖七分裤,今年的流行。

(平路《蒙尼卡日记》)

(二)正反问形式,即“有否VP”或“有VP没有(VP)”

(6)审查议员有否违反“爱国誓言”。

(《文汇报》)

(7)被问及参与计划的青年有否获得资助。

(《大公报》)

(8)老广,有听懂没有懂?

(洪醒夫《传奇》)

(9)船有沉没沉,人是生是死,都还不知道。

(王拓《望君早归》)

(10)不久又绕到后面临溪的灶口大叫:

阿丽啊,你有听到莫(没)?

(王定国《苦花》)

在汉语共同语中,“有”用作动词主要表示领有、存在及发生等语义,常带体词宾语或用于兼语式。

在港台书面语中“有”除了与共同语具有相同用法以外,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还可以表达特殊的体貌意义。

这种用法中的“有”已经相当虚化,可以看作是一个语法标记,相当于标准汉语中的“了”。

这种“有”字句的方言语法已普遍渗透到港台书面语中,但在大陆大部分地区的书面语中很少使用。

二、比较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比较句的形式一般都是用“比”“有”“没有”“不如”等语法标记和被比较项一起构成介宾短语,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前来实现比较达。

但受到方言影响,港台书面语中的比较句结构较少用语法标记“比”,而是直接用形容词连接比较双方,或在形容词的后面加助词“过”来完成。

如:

(11)连刚来的几个年轻小伙子,不上几个月光景薪资就多老张上来。

(王祯和《小林来台北》)

(12)没有应声,而龌龊酒气却一阵浓一阵。

(王祯和《鬼·北风·人》

(13)几多卡感情重要过几多卡钻戒。

(《文汇报》)

(14)他相信“阿Sa”信任他会多过信任其他人。

(《大公报》)

(15)自己见参选队员多过见父母。

(《文汇报》)

例(11)~例(14)中特殊的语法形式在十年前对大陆书面语的调查中几乎是没有遇到的,而如今这种比较句结构在大陆书面语中也普遍起来,并呈现流行态势。

如:

(16)小留学生难适应美国生活,想同学多过想家人(中国新闻网)

(17)用心程度甚至大过对自身心脏健康的投资和关注。

(《生命时报》)

(18)不过从近期状态看,马龙、许昕则要好过张继科。

(《扬子晚报》)

(19)村民们认识到种树苗效益明显高过种玉米。

(《人民日报》)

(20)至少“柴米油盐”的价值要重要过“酱醋茶”。

(人民网)

三、量词的搭配与数量表达式

一般来说,方言中的量词比共同语要丰富得多,粤方言和闽方言中就存在一些共同语没有的量词搭配或与量词相关的表达方式,其中有些搭配和表达形式在大陆书面语语法中是完全不成立的,在港台书面语中却使用自如,有些甚至能表达出细致的感情和生活的乐趣。

(一)特殊的数量搭配

(21)君如又透露刚为另一出动画《麦兜故事》续集配麦太一角。

(《文汇报》)

(22)一只窗门突然从天而降。

(《大公报》)

(23)本港两间杂志的狗仔队也飞往加拿大偷拍……(《大公报》)

(24)用户推荐比率方面,四间服务商的用户……(《大公报》)

(25)当尹雪艳平步青去时,这起太太们气不忿。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

(26)今年我们这票人都升上大四了……(游秋榕《禁语》)

(27)就在我吃了她第十颗苹果之后,她开始到我家来了。

(欧阳林《一个医生的爱情故事》)

(二)特殊的数量表达法

(28)他个多月前亲身到清水舞台日本基地试火。

(《大公报》)

(29)个多星期以来并无不寻常,没料昨晨出事。

(《文汇报》)

(30)香港年轻人对政治的兴趣已不再是十数年前般“冷漠”。

(《文汇报》)

(31)四十岁被告石伟钊于八零年代曾有过两次行劫案底。

(《大公报》)

(32)但操场却留下三数个足球和篮球。

(《星岛日报》)

(33)我们的爱得来不易,惟其如此,我们甘苦与共,十数年来相爱无间。

(钟理和《贫贱夫妻》)

(34)也许该说一星期里三数天,能见着她的时间活动模式大致不变。

(适然《花好月圆》)

由于许多古汉语的语法形式仍保留在闽粤方言中,所以上述用法也使得港台书面语带上半文言的色彩。

(三)“该”与量词的搭配

“该”作为指示词,指上文提到的人或事(多用于公文),相当于“此”“这个”。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该”一般直接与所修饰的名词搭配,而不用量词连接,例如:

该地交通便利、该生品学兼优。

而在香港报刊书面语中“该”却常与量词一起搭配使用,如:

(35)该名还有两个月便满两岁的男童施密特被挚爱的泰迪熊毒死。

(《文汇报》)

(36)当她以为该位婆婆没察觉时,婆婆竟突然向她索取金钱。

(《文汇报》

(37)公司正在内部调查该宗事件。

(《星岛日报》)

(38)该种蝴蝶是本港罕有品种。

(《星岛日报》)

对于什么时候用“该”,黄鸿森先生曾详细归纳了它的用法,其中一点是“‘该’用于表示具体的人、事、物,都是个体,从语法说,都是单数”(黄鸿森,1996)。

但在香港报刊中还是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如:

(39)该些网吧均由一个有黑社会背景人士操控。

(《文汇报》)

(40)该批人士在去年开始,便多次光顾该些色情网吧。

(《文汇报》)

(41)该批在内地的澳门居民子女正值年轻人。

(《星岛日报》)

(42)该批青年更手持打火机,沿途点燃杂物焚烧。

(《星岛日报》)

(43)现正追缉该批狂徒。

(《星岛日报》)

这些句子中“该”不仅和量词一起搭配使用,而且表示复数的概念,这与“该”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使用规则和习惯用法是完全不同的。

针对香港报刊语言中“该”的以上特殊用法,我们利用网络调查了2000年和2012年的大陆报刊《人民日报》中“该”的搭配用法,结果显示经过十多年在大陆报刊书面语中“该”的用法仍只限于跟个别量词搭配,其中除了“该项”是常用搭配,与其他量词搭配的使用频率还是很低的,甚至没有“该位”“该宗”“该些”这类搭配用法。

但“该”与这些量词的特殊搭配用法在大陆书面语中是否真的不存在,为此我们在2002年和2013年利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的语料库进行了两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这个调查结果可见,在港台书面语中的这个方言语法形式已经开始渗入大陆的书面语中,其中部分搭配有扩大和流行的趋势,比如“该种”、“该批”、“该名”、“该宗”。

但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角度来看,“该”与这些量词的搭配能否成为合乎规范的形式并被大众接受恐怕还得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4.方言语序问题

跟汉语共同语一样,粤方言的副词一般也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作状语。

可也有少数副词的位置却不在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而是在被修饰语的后面,甚至在句子的末尾,这就造成粤方言在语序方面出现了不同于共同语的问题。

受其影响,香港书面语就保持了粤语副词状语后置的语法习惯,换言之,共同语书面语里用在动词之前的副词,在香港书面语中则可能用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

(44)Kelly笑言钟珍都要走先。

(《文汇报》)

(45)我的格言是管好自己先。

(《大公报》)

(46)顾氏这近年又尝试走先人一步,分别在海外发展物业。

(梁凤仪《花帜》)

例(44)、例(46)中,副词“先”在被修饰的动词后面,例(45)中副词“先”则置于句末,从整句的语法关系和语义上看,“先”应该是谓语动词的状语,但在语序上却后置了。

此外,香港书面语中还有另一种来自粤语的状语后置结构——“VP+多+宾语”。

如:

(47)高兴之余难免饮多两杯。

(《大公报》)

(48)Irene表示很想留多些时间在香港。

(《大公报》)

(49)爸爸为了想抽多些时间照顾两老,想请祖父母同住。

(《大公报》)

(50)我不会被人抢走我的女人,但过多几年便不知道。

(《大公报》)

(51)故希望大家放她一马,让她可以交多一个朋友。

(《大公报》)

(52)故她很感激王晶给予机会,令她赚多了钱。

(《大公报》)

(53)好想订多一席都没有可能了。

(《大公报》)

(54)再进展的话,亦只会是好好的朋友,最多加多一个好字来形容。

(《文汇报》)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都可能带宾语,而“VP+多”带宾语则是不可能的。

根据上述例子的语义,大陆书面语语法要用“多+VP+宾语”形式来表达,如“饮多两杯”要表达成“多饮两杯”,“留多些时间”要表达成“多留些时间”等。

5.“好”字句

“好”字句中的“好”是程度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却又比“很”含有更强的咏叹意味,能更明显地表达主观情绪,因而在书面语中常用于话语表达和口语语境,在港台书面语中“好”字句十分普遍。

如:

(55)她表示不会了,两个纹身已好足够。

(《大公报》)

(56)现实生活中,她对男友的浪漫安排都好受落。

(《大公报》)

(57)群如续称其实自己都好中意配卡通片。

(《文汇报》)

(58)Ankie坦言在欧洲和美国拍戏好舒服。

(《星岛日报》)

(59)你这么提起小叮当,我才想起以前真的好爱看。

好怀念喔。

(张维中《纸蜻蜒》)

邢福义先生在《南味“好”字句》中曾全面探讨过“好”字句。

他将这种特殊的“好X”结构称为“南味‘好’字句”,是南方说法,包括广东、海南、香港、台湾等地的人也经常使用[4]。

“好”字句最早是从闽粤方言区流行起来的,是用于口语的句式,在港台书面语中多用来表达自观情绪感情。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用法通过港台媒体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言情小说)大量进入大陆地区,很快便在大陆的书面语中流行开来。

如今,“好”字句的南味已经淡化,逐渐成为了两岸三地共用的语法现象,其表示程度的用法也已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一个义项列出。

综上所述,方言语法对港台书面语语法的渗入是港台方言区内优势方言对当地书面语的影响。

“‘有’字句”“特殊的比较句”“量词的特殊用法”“方言语序问题”以及“‘好’字句”,都是粤方言或闽方言的语法特征,它们首先渗入到港台书面语中,使得港台国语的书面语与大陆普通话的书面语出现差异。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两岸三地的书面语语法也在互相影响,在某些方面逐渐表现出趋同性的融合。

这些语言现象再一次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分化、语言接触及语言融合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9.

[2]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刁晏斌.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M].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4]石定栩,王灿龙,朱志瑜,香港书面汉语句法变异:

粤语的移用、文言的保留及其他[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5]石定栩,苏金智,朱志瑜,香港书面语的句法特点[J.中国语文,2001,(6).

[6]侯昌硕.从台湾当代小说看海峡两岸汉语的语法差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张宁.港台与大陆书面语语法差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8]邢福义.南味“好”字句[A].双语双方言(三)[C].香港:

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

[9]黄鸿森.该不该用“该”[J].语文建设,1996,(11).

[4]邢福义.南味“好”字句[A].双语双方言(三)[C].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

(赵一凡辽宁沈阳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10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