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65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docx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二、解释词语

⑴古人:

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⑵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⑶怆(chuàng)然:

悲伤的样子

⑷涕(tì):

眼泪

三、文本探究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不禁潸然泪下。

3、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四、巩固练习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登幽州台歌》最后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登飞来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千寻:

寻,古代长度单位。

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

(2)不畏:

不怕

(3)缘:

因为

(4)身:

名词作动词,置身。

三、文本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既指奸邪小人和当时的保守力量;也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简要分析“闻说鸡鸣见日升”在全诗中的作用。

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自然。

3、《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4、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四、巩固练习

1、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借景言理,抒怀言志。

运用议论把阻扰改革的守旧势力比喻成浮云,表现作者对守旧势力的无所畏惧,对改革成功必胜信念,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革命的政治抱负。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与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己亥杂诗》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年)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2、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二、解释词语

(1)浩荡:

无边无际

(2)落红:

落花

三、文本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四、巩固练习

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2、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她的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

她丰厚的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字样我们的精神世界。

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望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齐鲁青未了(不尽)

(2)造化钟神秀(聚集)

(3)阴阳割昏晓(分)

(4)荡胸生曾云(同“层”)

(5)决眦入归鸟(眼眶)

(6)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7)众山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三、文本探究

1、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2、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如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尾联是整首的主旨句,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4、《望岳》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果然名不虚传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5、诗中有象征意义,表明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和雄心的句子(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7、《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游山西村》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二、解释词语

1、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2、足鸡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2、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三、文本探究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3、试对《游山西村》的颔联作简要分析。

颔联描绘了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

后来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游山西村》尾联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四、巩固练习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游山西村》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

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且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

A项“豚”指猪肉而不是鱼肉;B项“春社”是古代立春后,祈求丰收的节日,“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C项“郁闷”“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的心理活动表述有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

“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