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28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docx

第八章行政公文写作

第八章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学术论文

一、什么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总结,表述其成果的文章。

学术论文可以是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明的文字表述和记载,也可以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可以是对前人已有成就的突破,也可以是在综合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找到如何深入和扩展的方向。

学术论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表现出如下特征:

1、理论性理论性也可以表述为学术性,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知识、学问。

学术论文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的成果,是为建筑科学大厦添砖加瓦的力量,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的谨严探讨,而不是某些议论性文章的有感而发、一得之见。

因此要求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作者有一定的专业训练,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全面的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要禁得起质疑和论辩,结论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2、科学性科学性主要是指论文作者需要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剖析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现状、历史、因果关系等从而揭示事物的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以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或理论形态表述出来。

  

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理性的、科学的东西,是与必然性联系在一起。

所以,论文所要求的并不是一般的、表面的,肤浅的普遍性的反映,而是深刻的、本质的普遍性的揭示。

其次,学术论文的作者应该树立严谨的文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现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任何判断都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切不可感情用事,任意发挥。

再次,学术论文不像某些议论文章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或冷嘲热讽赢得支持来立足,而必须以充分确凿的证据、逻辑缜密的推理、客观冷静的态度服人。

3、创建性 论文是表达作者在专业领域中新创造和新见解的。

因此,创建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特征。

什么样的论文算有创建性?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知识、新论点、新技术。

学术论文的创建性也体现在纠正前人的说法上,不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都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认识,经科学严谨的论证,指出其荒唐之处,树立正确的认识就是创建。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

(一)论题的确立 

1、选题原则:

(1)选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应优先选择对当前建设有重要意义,易于发挥效用的题目,也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广泛指导意义的题目,即“有用”题目。

(2)要选在学术上有探讨价值的题目。

学术论文的选题有的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有的没有或无从估计直接经济价值但它们有学术价值,可以为实用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投入毕生精力努力研究的题目。

(3)选择有新意的题目。

有新意的课题主要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术研究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一代一代学者逐渐积累而不断丰富发展的。

作为后人,应该争取有新的突破,以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所以学术论文应力避雷同而追求新意。

有新意的题目也可以是前人已经做过研究,但还有大的发展、补充或修正的余地的以及综合归纳性的题目。

(4)选题要难易适中 必须考虑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题目,写批驳性论文,要考虑批驳对象是否有代表性。

2、论题的形式 

学术论文的论题形式多种多样,是由学术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样性决定的,常见的有专题评析式的。

如对某一专著的观点或某一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评论或分析的文章;商榷探讨式。

主要是对流行的观点、思想进行讨论或反驳;比较、边缘式。

是将内容或方法上有某种关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或采用、糅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综合、资料式。

是对某个专题的研究现状和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评价的文章。

(二)资料的处理  各类写作都有资料问题,论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更离不开资料。

1、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系统的规律性研究。

因此,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本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应尽量搜集以求全面。

至少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资料:

(1)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

不论进行那方面的研究都不能缺少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新理论、新知识是不断产生的,要注意储备和吸收。

另外,于本项研究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也是论文作者必不可少的搜集对象。

(2)前人已有的论述。

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搜集前人研究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也为了发现前人未解决的问题,课题的症结所在,使自己少走弯路,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对前人与自己相悖的观点的搜集研究,会使自己的研究更加深入,立论更科学,行文更严谨。

(3)背景和相关因素的资料。

是指一切与论题相关的材料,包括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相同、相近事物的影响、主客体方面的精神、物质影响因素等。

2、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

写学术论文要养成做札记和卡片的习惯,卡片便于查找和归档。

整理资料实际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发现问题、找到论据、证明观点。

整理资料既是研究思考、产生创建的基础,又是构思文章的必要步骤。

另外写学术论文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哲学思维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以及科研的一般方法:

观察,模拟、假设、数学计算推导方法等。

3、资料的引用

常用的方法有:

概括引用 即不完全用资料中的文字,而是用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原文主要的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

这样做行文灵活,简洁概括。

完整引用 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削删或增添内容。

引文前后有引号做标志。

这样的方法显得严肃郑重。

分析引用 这种方法在论文中用得最多。

是根据作者的论述需要,将有关的内容打碎和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论述分析文字揉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做分析。

这种方法叙议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吸收。

(三)论文结构

1、标题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精髓的体现。

标题可以指明论题,或论述范围,也可以直接揭示论点。

题目要具体、醒目、得体,既能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又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便于选择和分类。

学术论文一般使用单行标题,也有的加副标题。

2、内容提要是对文章进行概括介绍的文字。

简要介绍该文写作的意义、主要的论点、使用的主要方法、研究的结论、特别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等。

要求语言简洁,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一般以300—400字为宜。

英文提要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

3、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的表示文章主题内容的单词和术语。

一般是3—8个。

4、主体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绪论、本论和结论。

绪论要说明写作此文的背景、动机、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它,划定研究范围,提出中心论点。

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篇幅长短视正文展开的范围而定。

目的是为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

本论是学术论文的主体,要以充分有力的资料阐述研究过程,归纳论点,展开充分的论证。

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语言要庄重、准确。

从内容上说,论文的主体一般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包括现状的简述、别人在这方面已经做过的研究;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存在的漏洞,这是在提出问题,也即揭示文章论述的对象。

(2)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与自己不同或截然相反观点及其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和分析。

这部分是阐述自己论文的观点或主张、做法。

(3)研究这个问题所应把握的重点、难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可作为论文的尾声。

主体内容的表述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大小层次间的各种内在联系。

比如总分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因果、递进等不同的关系。

可以用适当的小标题和数码加以区分。

由于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质,所以它的语言表达应该以准确、严密、庄重为主,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讲究语言的简洁明快,精警生动。

学术论文的结论,一般是总结全文,强调要点,巩固结论。

还可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做出展望。

文字应干净利落。

5、注释学术论文往往有引文或专业性较强的术语,需要注释出处或解释含义,应选择权威出版机构的规范性强的出版物仔细核对原文,再注释出处或作出解释。

注释的方法有文中注,简短的注释可加括号,写作需注释的词语后边;页脚注,写在需要注释词语出现的页面下面;文尾注,写作全文最后。

一般要写作者、书(篇)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

6、参考书目学术论文、专著后应列出所参考的主要书籍、论文或其他文献的目录,既表示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便于读者查考,检验。

一般要写作者、书(篇)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以上是一般社会科学论文的机构,自然科学论文的机构更复杂一些,往往要有实验报告、图表等,有点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写作。

思考题

1、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

2、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形式是什么?

3、学术论文的绪论、本论和结论各有什么要求?

结合具体文例加以说明。

 

第二节  行政公文

一、行政公文的含义特点和种类

1、行政公文的含义和特点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与其他文体相比,公文具有作者的法定性、作用的权威性、效应的现实性、体式的规范性和制作的程序性等特点,对社会各方面起着直接生效的法规和准绳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宣传和教育作用联系和照知作用、凭证和记载作用,等等。

2、行政公文的种类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为13种,它们分别是: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的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另外,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公文为14种: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以上两个文件规定的公文称为“法定公文”。

二、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观点明确,依据确凿

观点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一篇好的公文,首先应该观点正确、鲜明,这是衡量公文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

观点正确,是指公文必须正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以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精神,不能随心所欲;观点鲜明,是指公文表达必须清楚、明白,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具体的尺度在那里,都要旗帜鲜明。

公文是“受命”之作,不像个人作品那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撰写公文必须有所依据。

一是理论依据,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以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精神。

二是事实依据,就是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即具体材料。

材料是一切写作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公文是因公作文,在选择使用材料时,一定要出以公心,注意实事求是。

2、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结构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也指根据文章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的安排。

那里详写、哪里略写,如何开头、结尾,分成几个层次、段落,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怎样衔接、过渡,要认真考虑,精心组织,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连贯、有机的整体。

公文一般都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其作用是说明行文必要性。

主要写法有:

交代制发公文依据的根据式开头;说明制发公文目的、原因的目的式开头;概括公文中心内容的概括式开头;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并作回答的提问式开头;表明批准、批转、转发执行的态度的表态式开头等。

主体部分,即公文的核心部分。

其结构方式,一是并列式,即把材料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平行的层次;二是纵贯式,即按时间和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三是递进式,即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事理关系安排材料。

四是综合式,即把前面几种结构形式交错,综合运用。

结尾部分,要求简明扼要,意尽为止。

要注意呼应开头。

主要方法有:

1、总结全文内容,以深化观点,加深读者印象的总结式结尾;2、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未来,激励斗志的鼓舞式结尾;3、说明生效、实行时间、适用对象以及有关事项的说明式结尾;4、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的定型式结尾。

3、语言准确,措词得体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使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文字符号。

公文是用来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贵在实用,应当特别讲究语言准确,措辞得体,切不可有含糊之处。

俗话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就是说明了遣词造句的准确得体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语言准确,是指公文语言与公文的行文目的、内容、对象、条件等特定需要相适应;措辞得体是指用词语表达的内容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达意思。

例如在公文的结尾时,一般要把发文机关的意见和要求,做一个简洁的结语。

由于行文方向不同,所用结语亦有所不同。

如上行文的结语常用“以上各点请审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请核批”、“即请审核批复”等。

下行文的结语常用“此令”、“特此批复”、“希即遵照办理”,“望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

而平行文的结语,常用“特此函达”、“即请查照”、“望即函复”。

这些词语都必须对号入座,用得准确恰当,不能混淆。

表示程度的词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加以运用。

如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还是优异的,突出的、一定的、一般的,都要分辨清楚;参加某一活动的人数,是全部、绝大部分、一部分、还是小部分、少数、个别,也要有所区别。

有些词语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公文中力求避免。

公文语言,不象文学语言,不强调形象生动,不追求华丽,而要求质朴、平实、明白、通俗。

表现手法以说明为主,兼有叙述和议论,不用抒情、描写、夸张、渲染等手法,少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以朴实无华为美。

4、文字精炼,语意明晓

公文一般不宜过长,只要把问题说清楚,意图讲明白就应停止。

特别是供上级领导阅读的文件,更要写得简明扼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丰富完整的内容。

因此在撰写时要有一种惜墨如金的精神,真正做到凝炼而有力地表达事物。

起草公文最好一落笔就涉及主题,开门见山,紧扣中心,抓住主要事实,主要矛盾,主要特点、主要意义写,忌空话、废话入文。

要做到文字精炼,就要掌握和熟悉已经形成的、为大家所接受、运用的公文专门用语。

这种专用语除体现庄重、严肃外,还具有简便、凝炼的特点,常用的:

兹、为、鉴于、遵照、欣值、近查,是为开端用语。

贵局、本厂、我校、该员、该项,是为称谓用语。

拟请、恳请、务请、敬希、尚望、切盼、希各照知、即请下达,是为期请用语。

当否、可否、妥否、是否,是为征询用语。

同意、照办、可行、不可,是为表态用语。

倾接、前接、谨悉、函悉,是为引叙用语。

业经、兹经、并经,是为经办用语。

为荷、为要、为盼、特此通知,是为结尾用语。

这些词语言简意赅,有独特的表达作用,人们对它一目了然,又能体现出公文语体的独特风格。

要使语言凝练,还要学会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源于口头语言,但比口头语言更加凝炼,更加严密。

口头语言常说“越快越好”,“暂时不要下发”,意思清楚,但不够凝练,如用书面语言的“从速”、“缓发”,既简明又庄重。

但是文约事丰,言简意明,目的是要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切不可因为省几个字使意思含糊不清,引起误会,耽误事情。

所以我们要在注意凝炼的同时,还要反对胡乱省略。

比如公文里涉及到发文、主送、抄送机关名称,一般要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以示公文的严肃性,但鲜为人知的和容易引起误会的,要使用全称,不要生造简称。

4、文种准确、格式规范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9年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公文及公文格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使用者应严格依照规定执行。

在现实工作中错用文种、格式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多是业务不熟、规范观念不强所致,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加以注意。

 

思考题:

1、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我国行政公文有那几种,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请指出并改正下一文件的内容(包括用词、用字等)和格式上的不妥之处。

关于申请办公楼房维修资金的请示报告

局基建处、财务处:

我所办公楼建于30年代,由澳门XX营建公司设计建造的商业用房,至今已使用近80年,房屋不适合办公使用,且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公安业务的开展。

历届所领导曾多次想维修,你们一直没有给钱,再这样下去,不但公务活动会受损失,干警生命安全也难保障。

请领导三思。

此致

敬礼

天山路派出所全体干警

08年3月24日

 

第三节事务文书

一、事务文书的特点和种类

事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处理日常公务活动中用来传递信息、拟定计划、总结经验、调查情况、指导工作的文书。

事务文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但不同于法定公文,比较其异同,可看出如下特点:

1、从作者的身份看,公文是为党立言,代国家说话的,体现党政机关的意志,其法定作者是各级机关、单位或其领导人;而事务文书不一定是机关意志的体现,往往是具体职能部门对公务处理的反映和意见,作者可以是具体职能部门,也可以是机关工作人员。

2、从格式规范看,公文有国家规定的严格统一的法定格式,有严格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而事务文书的格式是约定俗成的,也没有公文那样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

3、从实际作用看,公文用以发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收文者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或实施办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而事务文书是用来处理实际事务的,只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不具有法定作用。

4、从行文方向看,公文可以单独形成文种,用“红头文件”直接发布,具有固定的行文方向;而事务文书常借助某种公文作为载体或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行文方向也十分灵活。

5、从表现手法看,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和议论,切忌使用抒情,描写、渲染、夸张等手法,而事务文书在结合运用上述三种表现手法的同时,可适当灵活运用描写等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事务文书的主要种类有:

调查报告、总结、简报、计划等。

调查报告。

 就是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写出的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其本质,规律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事务文书,也是一种新闻体裁,一般用第三人称写,它可以是向上级机关领导部门汇报工作的材料,为上级制定方针、政策、办法、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也可以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起澄清事实、纠正错误认识、宣传正确主张的作用。

 

总结。

就是通过对本人或本单位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的回顾,找出经验或教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实践的书面文体。

总结一般用第一人称写。

简报。

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发的反应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一种摘要性的内部文件,也可称“情况交流”、“情况反映”、“内部参考”、“简讯”、“动态”、“信息”等。

以交流情况为目的。

 

计划。

是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作出的部署、安排的文件。

计划是一种通用名称,还可以用规划、纲要、要点、方案、设想、打算、措施、安排等称之。

 

二、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

1、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①深入调查,充分地掌握材料

调查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条件。

调查研究也是一门学问。

要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越深入就越能找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掌握材料越充分全面越好。

为此,在调查过程中,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材料都要尽量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客观事物,并作出比较。

要搞好调查研究,调查者一定要端正态度,不带先入为主的成见。

热情对待调查对象,要留心观察,恰当提问,仔细倾听,详细记录。

要不辞辛苦,深入一切可能蕴藏材料的地方,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

还要使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如开调查会、个别交谈、发放调查问卷、民意测验、实地勘察等,还应恰当使用计算机统计、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和方法。

②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材料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

因此对于调查来的材料,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鉴别主次,明辨是非,使其系统化、科学化。

进行分析和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正确、敏锐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寻找规律。

③确定主题,精心地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的原则,主要是围绕主题,突出主题,实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有代表性的,能贴切有力准确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提供确切数据。

精确的数字可以增强对事物界定的精确度和可比性,还可以增强报告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第三,运用对比材料。

调查报告往往需要说明事物的今昔不同,前后的发展变化,而说明这些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对比材料。

这样的材料是调查阶段需特别注意搜集的。

 

④合理布局,恰当地安排材料

这里谈的是结构问题。

调查报告的结构,有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

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点出文章的主题,讲明调查对象和内容,因此,要求写得朴实,具体,明确。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文式标题,另一种是新闻式标题。

即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概括出标题。

其中有的是单标题,有的是双标题:

除正标题外还加副标题,一般是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题,副标题讲清被调查的对象。

正文。

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一般分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要求开门见山,提纲挈领,紧扣主题。

有的是点出调查的目的,要调查和解决什么问题;有的是简要介绍被调查单位的情况;有的是概括被调查单位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教训,有的是提出一个被大家关心的问题或引人注目的事情,有的叙述所调查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有的是说明调查的全过程,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范围等。

主体部分,一般有四种写法。

一是按照事物性质归类,并列从地从几个方面组织主体的结构,称并列结构。

这种结构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观点突出,适合于说理性较强的文章。

二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一般分成几个相互衔接的时间段,随事物发展说明的“纵式结构”,这种结构能使文章脉络清楚,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适合叙事性较强的文章。

三是遵循作者或读者的认识规律,从事物的外部情况入手逐层深入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的“递进式结构”。

四是综合使用以上几种结构,相互交错,穿插配合,称为“综合式结构”。

结尾部分,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

有的是对调查的情况再作概括性的说明,以深化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有的是表示决心,展望远景,充满必胜的信念。

有的是指出问题,找出差距,决心迎头赶上;有的是提出新的见解、理论和参考的意见,有的是在主体部分没有讲到,而作为完整的意思,应该在结尾处说一说的情况和问题,有的是正文讲完,文章就结束,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用词恰如其分,注意分寸,切忌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不要讲空话、大话、套话。

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增强调查报告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2、总结

(1)总结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