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38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docx

静压方桩方案借鉴材料

一、预制混凝土方桩

1.1预制方桩的设计要求、质量目标

1)本工程以终压力峰值(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2.0倍)为终压控制条件,且压桩在峰值下复压3~5次,桩的总沉降量(贯入度)少于25mm。

2)钻孔桩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打(压)桩施工前于该桩处预先钻孔,钻孔孔径不大于D-50,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孔深满足达到设计深度。

3)施工允许误差

①上下桩节中心线偏差<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

②桩位施放误差<20mm,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0.5%。

1.2施工工艺流程

 

 

后期

 

1.3沉桩顺序安排

1.3.1按总进度计划,采用分区分块先内后外,从中间往四周施压的顺序沉桩施工。

1.3.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先压长桩后压短桩的顺序。

1.4测量放样

1.4.1选用J2经纬仪、S3水准仪、全站仪及50m钢卷尺等。

1.4.2测量网的布设:

接到复核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布设测量网。

网点全部用混凝土加以保护并加以围档防护。

控制网的精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

1.4.3桩位测放

桩位测放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实际操作从严控制:

(1)控制桩及轴线的测放误差小于5mm。

(2)桩位的测放误差小于5mm。

(3)标高的测放误差控制在±5mm内。

(4)桩垂直度的偏差控制在0.3%内。

1.4.4测量技术要求

(1)现场由测量技术人员主持测放工作,每天复核一次,保证样桩位测放的精度。

(2)桩位测放后,必须进行测量复核验收,办理书面验收手续存档。

(3)加强中间环节的验收,当每根桩最后一节桩打至地面时,应进行桩位位移的测定,做好记录,作为竣工验收的参考依据。

(4)根据设计要求执行静力压桩的终压控制条件,并采用水准仪跟踪控制送桩深度至桩顶标高,做好数据记录。

(5)桩身垂直度的控制,用两台经纬仪控制桩的垂直度。

(6)现场设置水准点,不宜少于2个,用于检查桩顶的入土深度。

1.5方桩质量控制

1.5.1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对桩制作质量进行验收。

检验要求是:

(1)有出厂合格,合格证应包括:

品种、规格、型号、长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桩的编号、制造厂厂名、日期、检验员签名、盖章等;

(2)对每根桩进行观感质量检查,检查其标石、型号、外观质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3)根据统一生产时间、规格、长度、强度等划分检验批,必要时每批可抽取2根做抗弯性能、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等检验。

1.5.2方桩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运输、沉桩。

1.5.3砼方桩质量检验标准: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项目

1

主筋距桩顶距离

±5

用钢尺量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5

用钢尺量

3

多节桩预埋铁件

±3

用钢尺量

4

主筋保护层厚度

±5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主筋间距

±5

用钢尺量

2

桩尖中心线

10

用钢尺量

3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4

桩顶钢筋网片

±10

用钢尺量

5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10

用钢尺量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范

2

桩位偏差

见附表1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范

般项目

1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

3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直观

4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和长桩不适用

5

成品桩尺寸:

横截面边长

桩顶对角线差

桩尖中心线

桩身弯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mm

mm

mm

mm

±5

<10

<10

<1/1000ι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ι为桩长

用水平尺量

1.5.4方桩的现场堆放和取桩:

(1)堆放场地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堆放时桩应稳固,不得滚动;

(2)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3)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叠层堆放时不宜超过2层;

(4)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庄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1/5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

(5)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6)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2)应采用吊机取桩,3)严禁拖拉取桩;

4)三点支撑自行式打桩机不,5)应拖拉取桩。

1.6沉桩施工方法.

1.6.1设备组装、调试

(1)静压沉桩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且场地应平整。

(2)桩架安装应垂直、平稳,采用2台经纬仪对桩机垂直度进行调正。

(3)压桩机的性能应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应配足配重。

每件配重用量应核实,液压式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取压桩机机架和配重之和乘以0.9。

本工程最大压桩力径大于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2.2倍。

1.6.2吊桩就位

(1)方桩采用履带吊配合起吊,桩身的附着物吊装前清除。

(2)取桩时,堆放超过2层严禁拖拉取桩,不超过2层时,可拖拉取桩,但必须有保护措施。

(3)桩身起吊,应匀速平稳,轻拿轻放,桩吊至预定高度后,缓慢直立喂向桩机。

管桩吊移过程中,起重机吊臂下和桩下不准站人。

(4)桩喂入桩机时,液压夹箍夹紧桩身时即可卸去吊装的绳扣。

(5)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并在距桩机的正面、侧面的二个方向,距压桩机15~20米处设置经纬仪配合,观察桩身垂直,垂直度≤0.5%。

1.6.3插桩

(1)插桩时应对准桩位,桩机调整到准确位置,保持桩机在水平位置,保持桩尖垂直压入土层。

(2)方桩插入时应使送桩器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1.6.4压桩

(1)第一节桩下压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2)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小于5m各工序连续施工不应中间停顿。

(3)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

(4)压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以减少地基土中空隙水压力,控制日压桩量,减少挤土效应,本工程短桩单机日进度小于20根,长桩单机日进度小于15根。

(5)沉桩在接近设计标高40~100mm时,应严格控制,使桩尖压到设计标高。

(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详细真实填写各项工程报验表、施工记录、必须准备记录每个回程和压力表读数的关系,以供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时参考。

1.6.5送桩

(1)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方可送桩,压桩、送桩作业应连续进行;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得将工程桩用作送桩器;

(3)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不宜超过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1.1倍。

1.6.6终压控制条件

本工程以终压力峰值(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2.2倍)为终压控制条件,且压桩在峰值下复压3~5次,桩的总沉降量(贯入度)少于25mm。

1.6.7压桩施工工序

(1)在同区域先施压长桩后施压短桩;

(2)在场地土层中有局部含沙时,先对该区施压;

(3)承台下桩数多于9根的,须采取跳打措施。

1.7砼方桩桩位的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1.8桩基施工中遇障碍物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若遇到浅层障碍物则需要处理,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处理。

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前预先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探孔,并把探孔情况及时汇报业主、设计部门。

(2)小型浅层障碍物,在压桩施工时,先行剌探,压破或搬移障碍物,然后再进行压桩施工。

(3)稍大型深层障碍物,用挖掘机,开挖排除障碍物后施工。

(4)大型深层障碍物,会同业主、设计部门协商处理方法。

1.9质量保证措施

1.9.1沉桩质量控制措施

(1)当桩贯穿的土层中夹有砂土层时,应避免桩尖停在砂土层中接桩。

(2)当桩下沉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

否则在补压时常会发生停止下沉或难以下沉至设计标高的现象。

(3)经监测如挤土效应达到临界时,应停压,采取钻孔取土法。

1.9.2质量控制点的确认

本工程确认以下工序为重点工序质量监控点:

(1)测量放样;

(2)桩制作与检验;

(3)压桩;

(4)最终压力值。

1.9.3质量检验、监控措施

 

现场质量检验

 

1.10静压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静压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常见

问题

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分析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冲击的集中荷载下,超过桩身抗弯强度而断裂,这种情况出现主要由于:

1)桩的长细比较过大,沉桩时又遇到硬土层

2)桩在制作过程中,桩身弯曲超过规定

3)桩尖偏离中轴线,沉桩时遇有一边硬土层把桩尖挤向另一侧

4)沉桩时不垂直,在校正桩的倾斜时,使桩身产生弯曲

5)在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时,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和土方开挖产生过大的土压力差使桩身发生弯曲

2、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桩身局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受反复冲击荷载后产生横向裂纹并扩大而导致断裂

3、在制作时,其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改变了受力状态产生裂纹或断裂

1、控制每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应超过40

2、施工前检查桩身弯曲情况,对桩身弯曲矢高大于0.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或桩尖偏离桩纵轴线时,不宜用

3、施工前清除场内地下障碍物

4、应及时纠正在初沉时发生倾斜的桩

5、在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孔隙水压力,在沉桩完成后间歇两周以上才可进行土方开挖,且应分层挖土

6、确保混凝土质量

7、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

8、桩身出现断裂后,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补桩

1、工程地质情况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的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

2、局部有坚硬土夹层或砂夹层

3、施工中遇到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旧埋设物等

4、同一层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时,才能求出贯入度。

群桩施工中砂层越挤越密,最后就沉不下去

5、桩机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标高

1、工程地质情况应详细探明,做到工程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符

2、合理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桩尖标高

3、遇有硬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后压法,以利沉桩,但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的土层中4倍桩径深度

4、根据工程地质等条件,确定施工的最终控制标准。

5、合理选择机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