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986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docx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会计: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2.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3.复式记账:

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企业会计准则:

也称企业会计原则,是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范,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5.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6.持续经营:

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7.会计分期: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货币计量:

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9.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0.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1.相关性原则: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可比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13.明晰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14.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5.重要性原则:

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16.谨慎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持谨慎态度,不应盲目乐观,避免短期行为。

17.及时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18.所谓会计计量,就是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下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19.历史成本:

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计价。

20.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21.可变现净值:

是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

22.现值:

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23.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形成的交易价值。

24.会计确认:

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25.权责发生制:

是企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它是指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已经发生为标准。

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以收取权利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对于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支付,以支付义务(责任)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

26.收付实现制:

是指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款项的实际收取、支付为标准。

27.会计的要素:

就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28.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9.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1年或1年以上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存货等。

30.交易性金融资产:

指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1.存货:

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32.非流动资产:

是超过流动资产时间范围以上的资产。

具体包括: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33.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3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和等。

它是企业的经济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收益有不确定性。

36.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7.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总资产扣除总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38.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9.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40.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41.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

会计对象是整体的资金运动,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的六个基本要素,再进行分类,就是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反映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一部分内容。

42.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交易与事项及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贯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43.记账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来记录资金运动的一种方法。

44.复式记账:

就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45.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金额,全面地、互相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46.试算平衡是指为了确保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在账户中得到正确的反映,会计实务中往往要求在一定的期间终了时,根据会计等式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已经存在的账户记录进行检查、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便找出错误及原因,及时改正。

这种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在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

47.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48.权益资金筹集是指企业通过吸收投资者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自有资金。

49.借入资金筹集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即企业吸收债权人投资。

50.采购过程是指从采购材料物资开始,直到材料物资验收入库为止的整个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采购材料物资,正确储备,以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

51.产品成本计算是指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产品品种或类别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52.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这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收入或增加数,贷方登记其支出或减少数,账户的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各项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结存数额。

53.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

54.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55.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它又可分为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两类。

5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或年度)内部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57.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为了保证会计记录能如实反映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保证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记账必须严格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58.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它是组织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59.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内部具体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种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原始凭证。

60.外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活动产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61.通知凭证是指要求、指示或命令企业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罚款通知书”、“付款通知书”、“银行进账单”等。

62.执行凭证是证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原始凭证,如“销货发票”、“收料单”、“领料单”等。

63.计算凭证是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计算而编制的原始凭证。

如“产品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分配表”、“工资计算表”等。

64.一次凭证是指填制手续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

它反映一笔业务或同时反映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内容。

65.累计凭证是指一定时期内记载同类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在一张凭证中多次填制才能完成的原始凭证。

66.通用凭证是指在一般范围内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凭证。

这里的一定范围可以是全国范围,也可以是某省、某市、某地区或某系统。

如全国统一的“银行承兑汇票”等。

67.专用凭证是指一些单位具有特定内容和专门用途的原始凭证。

如“产品入库单”、“差旅费报销单”等。

68.记账凭证亦称分录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由会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69.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70.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71.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登记的。

72.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期间,在本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73.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74.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若干张具有一定格式且又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的,按照会计科目开设户头,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75.总账,也称为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

它是用来分类反映和监督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入等总括核算资料的账簿。

76.明细账,也称为明细分类账,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

它是用来分类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用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

77.日记账,又称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在实际工作中,时间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指会计凭证的编号顺序,即按会计部门收到会计凭证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78.辅助账,又称备查账,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反映和记录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补充登记的账簿,该种账簿可以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参考资料,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供日后查考的有关经济事项。

79.订本式账簿是指把许多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这种账簿,账页固定,不能增减抽换。

既防止账页散失,又可防止抽账换页的现象。

80.活页式账簿是指账页数不固定、随时可增减账页的账簿,这种账簿,页数可根据需要确定,不足时,可随时增加账页;登记方便,可同时由数人分工记账。

81.卡片式账簿是指印有记账格式的卡片,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

卡片不固定在一起,数量可根据经济业务增减。

82.划线公证法 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更正时,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整个数字)上划一红线注销,并使原来的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用蓝字填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在更正处由记账人员盖章。

对改正错误的数字一定要用红线全部划去,不能只改个别数字。

83.红宇更正法也叫赤字冲账法或红笔订正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上的应记科目和金额发生错误,并已登记入账。

上述发生的错误,不论是结账前还是结账后,不论是金额错误还是分录错误,都可采用此方法更正。

更正时,先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中写明“更正第×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重填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84.补充登记法 将少填的金额(即正确金额与错误金额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补记第×号凭证少计数”,并据以登记入账。

这样使将少记的金额补充登记入账。

85.记账程序是为处理日常经济业务而设置的一个流程,目前我国一般采用从会计凭证——分类账——会计报表的程序。

86.对账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这种核对工作,在会计上叫对账。

87.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相核对,这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

88.账账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有关数字应核对相符。

89.账物核对是指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量应定期同实存量核对相符。

90.结账就是把—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将各种账簿记录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91.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人员根据日常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取专门的会计方法,将零散、复杂的会计资料加工成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的处理过程。

92.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处理程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集、汇总、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汇总,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的登记,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

93.财产清查也叫财产检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有数和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94.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95.实地盘存制,是指根据实地盘点,确定期末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96.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产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

97.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设立的。

98.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99.集中核算又称统一核算,是指企业单位的主要会计工作集中在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只对其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定期将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送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审核,然后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100.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是相对于集中核算而言的。

单位内部会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可以在会计部门的指导下,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然后分别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其他会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