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296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泥结石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

平武县水晶镇竹柏村道路路线去哪唱6.414公里。

由于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路基多出垮方。

该路线是竹柏村与外界连接的主通道,交通流量较大,灾后重建任务大,加之超载超限车辆通行现象突出,道路损坏将进一步发展,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沿线群众怨声再道,大量的农副产品没法及时运输、造成农副产品的大量积压和浪费,沿线的农民生产和生活受到了直接的影响,进行整治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将保证地震灾区安全高效和畅通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加快沿线乡镇灾后重建工作,加快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灾区人民与外界交流,恢复因灾中断得公路网,促进地震灾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2、水文气象

工区属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

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内,占年降雨量62%左右。

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

由于地势起伏突出,高产悬殊,气候要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

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带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低中山地带属山地温暖带气候,中山地带属寒温带气候,高山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极高山地带属寒带气候。

最大风速12.0m/s。

 

1.2.2、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

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处龙门山脉南部,地形地貌条件主要受控于复杂的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及外营力地质作用;属断块抬升深切割构造侵蚀性中~低山山地斜坡地貌,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南东倾斜,高低悬殊大,呈阶梯状下降;又由于涪江流经区内,河道曲折、深切与崇山峻岭之中,山地经长期强烈风化剥蚀、侵蚀、冲刷,形成沟壑纵横交错地貌。

 

(二)地层岩性

拟建项目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Q4)松散堆积物、志留系韩家店组(Sh)及寒武系下统油房组(C1y)等地层组成。

现由新至老分属于下: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①人工填筑区(Q4me)

(三)地质构造

 

1.4、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水流控制

2.1、施工内容

 

2.2、土方挖运施工方法

2.2.1、施工测量

本标段堤防工程为Z2+037.52~Z2+391.498桩号,土方开挖主要在堤防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土方开挖应达到设计的清基线。

根据监理提交的控制点建立整个工程施工控制网,在开挖前依据施工控制网,按照设计施工图确定的开挖边线及坡度要求,布置开挖线加密桩及高程控制系统,大堤左右两边每20m设一个临时桩点,作为开挖范围的控制依据,施工过程中测量技术员跟班放样和复测,确保开挖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2.2.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开挖前在开挖区内用挖掘机修筑临时运输车道及必要的场地平整,以利车辆运输能正常进行。

2、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从上层向下层分层依次从左向右进行,每层厚度在1.5m左右,使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输土料,对于基坑内自卸车不能进入的部位,用挖掘机多次接力开挖。

上下游边坡开挖时预留保护层,用人工修整找平,保证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弃料堆放在监理人指定的位置。

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料,必须在边坡上部堆置弃土时,应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

在冲沟内或河岸边弃料时,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或引起河道堵塞。

2.2.3、主要施工设备

挖掘机4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2台,自卸汽车12辆,振动式压路机1台,载重汽车8台等。

2.2.4、质量控制措施

1、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的规定,详细制订施工测量措施、施工方法与措施、出碴和弃碴措施、开挖计划等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开挖时应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土方开挖剖面的实地放样成果进行复核,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3、场地清理范围应延伸到离施工详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界线以外50m。

4、建基面以上需留20cm厚的保护层,该层只能人工开挖、整平、不得使用机械挖掘。

5、开挖出来的弃碴应运到指定地点堆放。

6、最终开挖轮廓均不得超挖和欠挖。

7、开挖完毕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验基,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3、土方填筑

本工程土方填筑190714.63m3,砂卵石回填18068.43m3,土方回填前应根据施工详图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提交一份土方填筑和碾压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实施土方填筑和碾压作业施工。

填筑用土原则上从土料场运进,但可利用土方开挖的可利用土料,但要经监理和业主认可,则可减少土方外运,降低成本,实现土方调配平衡。

2.3.1、施工方法

土方填筑必须待建基面及堤基杂物和杂草清除与处理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

堤身土方填筑中少量利用建筑物开挖料,大部分从料场取土,均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土,进占法卸料,结合部位采用后退法卸料,推土机铺土,辅以人工摊铺边角,振动碾碾压,边角或结合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或人工进行夯实。

填筑施工应由最低部位开始,按水平分层向上铺土填筑,不得顺斜坡填筑。

填筑严禁出现界沟,限制铺层厚度30cm,每个分段作业面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

施工中应做到相邻分段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每条施工缝用挖机向下挖60cm,宽1m,再回填土方,回填厚度30cm之内,每层用蛙式打夯机打夯。

1、测量放样。

填筑前及填筑后,按图纸要求或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测量、放样。

其内容包括:

a.布设施工控制网;

b.填筑前的地形测量和放样;

c.为保证符合设计填筑轮廓的准确性而进行的测量、放样;

d.为核算工程量和支付而进行的测量;

e.为提供竣工资料而进行的测量;

f.按工程师指示的其他测量。

2、设备

(1)对于填筑平面面积较小,如填筑体与穿堤建筑物、岸坡结合部位等不能使用大型压实设备进行压实的部位,可使用经工程师批准的小型碾压或夯实设备。

(2)坡面压实应使用经批准的手动式动力夯或坡面碾。

(3)填筑压实设备应采用平碾、凸块振动碾或轮胎碾,自重应不小于12t。

经过压实效果论证并于事先得到工程师批准的其它类型的压实机械也可使用。

(4)施工方法。

填筑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

新铺填土应平整、厚薄一致、无结块,碾压机具的行驶方向应平行堤轴线。

靠岸坡或穿堤建筑物地形突变而碾压机具碾压不到的局部角落,应以报经工程师批准的有效作业措施对填料进行压实。

填筑前先用核子密实仪测定土料含水量和压实试验数据,符合规范要求后,采用自卸汽车卸料,推土机向前进占平料。

平料时严格控制铺料厚度,每层松铺厚度为30cm,根据铺土厚度,计算每车土料控制面积,均匀卸料,推土机平料过程中,及时检查铺层厚度,发现超厚部位立即进行处理,土料与岸坡交界处辅以人工仔细平土,平土后,采用轮胎碾按与坝轴线平行的进退法碾压8遍。

碾压时,含水量控制在16%~22%之间;含水量较低时,采取预先洒水润湿,含水量较高量,采取翻松凉干。

填筑一层后,采用核子密实仪进行检测,压实层不出现漏压和虚浮层、平松料、弹簧料和光面等不良现象,合格后进行下层填筑。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

施工段之间出现高差时,采用斜面搭接。

每层各工作面之间碾压搭接宽度为1.0m。

对于堤面的边缘地带,以及与岸坡、混凝土建筑物接合部位,采用人工蛙式夯土机分层夯实。

土堤填筑后边坡采用人工削坡成形。

土堤与刚性建筑物(涵闸、堤内埋管、混凝土防渗墙等)相接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物周边回填土方,应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70%的情况下施工;

b.填土前,应清除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尘及油污等;对表面的外露铁件(如模板对销螺栓等)宜割除,必要时对铁件残余露头需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

c.填筑时,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湿润,边涂泥浆、边铺土、边夯实,涂浆高度应与铺土厚度一致,涂层厚度应为3mm~5mm,并应与下部涂层衔接;严禁泥浆干固后再铺土、夯实;

d.制备的泥浆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设计文件或相关标准和规程规范要求;

e.建筑物两侧填土,应保持均衡上升;贴边填筑所用夯具须经过论证并经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

洒水要求:

铺料应按最优含水量进行控制,若需加水处理,洒水量由施工碾压试验确定。

2.3.2、土料的雨季、冬季施工

1、雨季施工应参照执行《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中的有关停工标准要求或工程师的指示。

在下雨时,土料含水量变大,影响土料压实;在冬季,土料中的水分冻结而形成冻土块,也难以压实。

在雨天,土料停止施工。

为尽量减小因雨停工天数和雨水对土坝填筑质量的影响,将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

主要在土料场开挖排水沟,保持开挖地面平整和有利于排水的坡度,在填筑区和土料场内用防雨布遮盖,加强运土道路的排水设施。

雨停继续施工时,把渗入雨水的土层清除重新填筑。

在冬季,主要选择含水量低的土料和避风的土料场;在使用前将表土层翻松保温。

在施工时,实行快速度连续施工,在堤面上采用较小的施工分区分段。

2、填筑面一般应略向外侧倾斜,以利排除积水。

下雨前应采取覆盖、压光面等措施,以防雨水下渗;雨后应将填筑面含水量调整至合格范围才能复工,雨后复工前,坡面不允许践踏,禁止车辆通行。

2.3.3、土方填筑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应对土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特别是比重、天然容重、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容重、压缩系数、渗透系数等取样试验,取得可靠参数。

2、碾压时应对铺土方式、铺土厚度、碾压机械类型及重量、碾压遍数等取得可靠参数。

3、土方回填的摊铺采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找平,摊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最大土料粒径小于10cm,并尽可能采用机械碾压,辅以人工夯实。

4、碾压遍数3~4遍,具体遍数通过压实试验确定,以达到压实要求为准。

不能出现虚土层、松土、弹簧土和光面等不良现象。

5、回填碾压的质量检查和取样试验按《碾压式堤防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和《土工试验规程》SD128-87执行。

2.4、抛石护脚

抛石护脚法施工时,将每一序平面范围和分层高程划分成抛投条(区)格,然后分条(区)根据水深、流速、漂距选用符合航区和作业区相应级别的船只进行抛投,船只的对开驳或底开驳不大,不同粒径大小的块石进行水上抛投时,力求较大块石覆盖小块石,并从上游向下游依次抛石,并派专人注意堤岸稳定,如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滑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抛投施工每一序抛投结束后,进行水下断面测量,比例为1:

200,沿坝轴线方向每隔20~50m测量一横断面,测量的水平间距不大于5m,上一序抛投结束后进行水下测量,分析抛投结果,及时调整分条(区)格抛投计划和水上作业定位位置。

通过在软粘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2.5、砼工程施工方法

2.5.1、施工准备

本工程砼现浇工程为20cm厚C15砼面板、C15砼基座、C15砼小挡墙,施工较为集中,砼转运较近。

根据施工前已建立的施工区平面和高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在放样前详细阅读工程图纸,对已有的数据,资料和施工图的几何尺寸,认真加以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样桩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定,施工时便于保留的地方,且便于对实施轮廓和高程进行控制。

2.5.2、施工程序

施工段内各项目平行流水作业,采用分层分块的施工方法自下而上进行。

先浇垫层砼,再浇上部砼。

新老砼接触面必须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后才能继续浇筑。

砼施工模板采用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