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2618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人的学习方法.docx

名人的学习方法

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1.爱迪生“读书”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

“你已读了多少书啦?

”爱迪生回答:

“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

“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

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

”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

”先生认真地说:

“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

持三点:

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

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陶渊明“指点迷津”

——学习没有捷径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

”书生说:

“磨下去的。

”陶渊明接着又问:

“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

“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

”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

”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

w=x+y+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

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

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

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

这样的想法对吗?

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

最小的一个。

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

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

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

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语)。

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

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

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列宁的照片”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

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

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

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

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

“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

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古人云:

“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

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

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孔夫子学弹琴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

十天过去,师襄子说:

“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

”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

”孔子却说:

“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

“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

”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篇二:

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

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成就了一番事业;而有些人却一无所成,碌碌无为。

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对与不对。

学习得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事劳无功。

下面提供名人成功学习十八式为您参考,祝您成才!

(转载于:

名人的学习方法)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

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

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

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

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麽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

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

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

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

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

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

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

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

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

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

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篇三:

名人谈学习方法

名人谈学习方法

名人学习方法(摘自网站)

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

1.摘录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

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

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

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

“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

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2.符号式

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

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

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

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

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

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

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

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

“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

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

4.日记式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

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

唯物辩证法?

,从l—385页。

今天开始看第二篇,?

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

,387-416”。

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5.纠谬式

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

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

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

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

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

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谨和攻读的刻苦。

6.评荐式

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

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

为“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史。

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

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断。

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

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

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鲁迅记忆“六法”

1.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

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

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

他说:

“朗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2.读读、写写、记记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

4先容易后困难

鲁迅先生说:

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

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

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5.边读边思边问

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

书上写些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已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

等等。

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剪贴批注积累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

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

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

鲁迅的《肖伯纳在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

三、钱伟长教授的学习原则。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把新知识学到手?

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

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

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

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掉,

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

第二原则是:

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

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

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

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北师大名誉教授。

85岁高龄的苏教授曾为北师大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

在谈到学习时,他这样说道:

“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同投入的时间、精力密切相关的,不是轻而易举的。

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个东西,只是有些差别。

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属于后面一种。

但是,我对这个慢不怕,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

算是成功了。

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

我顶讨厌人家讲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

不大懂,好几个不大懂以后,变成完全不懂了。

所以读书要认真”。

五、华东师大教授李嘉音谈学生的学习利自学方法

1..明确目的,掌握重点。

学习者要明确学习目的,抓任重点和关键,不耍钻牛角尖。

2.学要有疑。

学习要善于思考,善于联想,提出疑问。

3.做到提纲挈领。

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由厚到薄”。

5.学员持之以恒。

孟子曾指出“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学而时习之。

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反复学过的知识,以求不断强化,及时得到反馈和桥正。

7循序渐进。

学习要程序化,要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学习规律。

8.善于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尤要重视归纳法,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

9.勤于总结。

每读一本书或学完一单元教材,应及时总结,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加以调整,以致完善。

六、杨振宁教授谈学习

(一)读书是手段

杨教授说:

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教育一直都在把学生变成念死书的人,“以分数论学生”对特殊天才的压抑就更可怕。

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伟人,他们根本就可能通过中学一级的考试。

在中国,这样的学生就不能被当作优秀生送去受高等教育。

因此,这种体制就失去了我们的爱因斯坦。

(二)辩论中的求知

美国的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提出怀疑。

美国的学生在学习中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

而中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全盘的接受,他们的老师就不喜欢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有稍稍相悖之处,学生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他们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

因此,杨教授主张,美国的学生应该学一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应该学习美国学生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以兼收并蓄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勤于辩论,把辩论放在与学习同等地位上去。

七、陈念贻单打一学习法

“单打一”本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做事情一次只专门做一件,不旁及其他的问题。

有人用“单打一”的方法读书、学习,竟有特殊的功效。

著名科学家陈念贻就是这样学习的。

他年轻时为了报考大学,决定突击自修英文。

这个主攻目标确定之后,他就将房间里的其它

书籍封存起来,只剩下英文书一种。

整天手不释卷,捧着英文书背读,使自己完全进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任何书的干扰。

第一天,他只记住了8个单词,到第二天早晨,复习时发现已忘掉了3个。

第二天仍然没有记住几个。

但陈念贻毫不气馁,继续埋头苦学,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开始掌握了英文记忆的规律,一天能记住20多个单词。

一个月后每天能记住50余个;两个月以后,就已掌握了四、五千个单词,基本能阅读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了。

陈志贻不仅只是单打一地读英文书,而且“单打一”中还有小“单打一”呢!

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单词后,他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专攻英文语法和英文写作练习。

接着,又专门用了一段时间强行背诵了500句英语范文。

结果;他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把英文攻下来了,并能用英文写出很漂亮的文章。

此后,陈念贻又用这种“单打一”的方法,攻下了德、法、日、俄四门外文,还攻克了代数关、三角关和解析几何关。

真可谓:

单刀直入锐不可挡,过关斩将连夺城池。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每当他做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一进入实验室就不再分白天和黑夜、星期日和工作日了。

一项实验总是一气做完,这里他不仅仅是考虑现代科学研究本身的实际需要,他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

丁肇中教授曾说:

一事件已经在脑子中占据了位置,应利用连续性的优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最经济,再去争取下一个胜利。

如果此时改做其它,待重新开始工作时,又得再做思想准备,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

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并,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利用单打一学习法对弥补能力缺陷,攻下志弱科大有好处。

八、孔子“四个结台”学习法

孔子提倡的“四个结合?

学习法是;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见足税:

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更加糊涂。

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二)学与问相结合

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

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的。

由于学无止说,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每事问”的精神。

不懂的就要虚心向别入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羞于问人,否则将贻误自己。

(三)学与习相结合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就是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只有做到“学而时习之”,才能很好地巩固。

运用知识,也才能“温故而知新”。

(四)学与行相结合

孔子提倡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即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果断敏捷。

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学和用结合;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九、朱熹读书“六到”、”八要”法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勤奋好学,他在长期的求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到”、“八要”读书方法,现在看来,仍然有借鉴作用。

只是后人将他的“三到”发展成为“六到”。

1.心到

读书要多用心,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

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心到”要求读书时应深钻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得对字义或文义有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书上的字句—一看清楚;还应要求在许多方面尽量增加感性知识。

现代由于书籍、报刊、资料等信息量剧增,必须加强“眼到”的训练,力求提高阅读率。

为此应提倡学点速读法,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为“眼到”创造条件。

3.口到

朗读背诵即为口到。

读书时若不口到,只是一味地抠字义词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就无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丰富的神采的音韵,难于真正透彻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专心读书外,还应大量与人讨论,大量采纳别人的意见,有效利用广播媒介,从各种讲座、报告中吸取知识,弥补不足。

5.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

许多学有成就的人认为,动手抄写是读书的关键之一。

手到,除了练习与实践外,还有助于思考。

实际上,不动手读书就难以奏效。

因为不写不抄不加批语,就等于不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不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事实上,手到有助于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能够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6.足到

古人说:

设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埋头读书有时仍无法明白事理,还应该到实地看看。

足到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并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

八要:

1..要立志;2.要循序渐进;3.要熟读精思;4.要虚心静虑;5.要切身体验;6.要做迟钝工夫;7.要节节是疑;8.要钻进书本。

附:

学生治学15戒

l.作为学生,第一位的和最基本的就是善于在听课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

要学会记笔记,第一项记上简要的讲课内容;第二项记上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2.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天天读书,你所谈的一切,就是你用以治学的底子。

底子越厚,学习也就越容易。

每天读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充足。

3.要从早晨六点钟左右开始你的工作日。

清晨起来,这是黄金般的时间,建议你用一个半小时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4.要善于确立自己的脑力劳动制度,主要的事情要善于安排主要时间去做,不要把它挤到次要的地位上。

5.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因。

最感兴趣的工作,总要放在工作快结束时来做。

6.必须很严格地选择你要阅读的书刊。

要善于限定阅读范围,超越这个范围,那就是破坏劳动定额。

7.要善于提醒自己,娱乐和休息都是需要的。

但是不能忘记主要的:

你是个劳动者。

8.不要虚度时光,我指的是空谈。

妥善于把时间和同学的谈话变成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源泉。

9.要学会减轻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

这里指的是善于建立未来的时间后备。

为此,必须养成系统地记笔记的习惯。

10.对于每一件工作,都要寻找最有效的脑力劳动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老套子。

要不惜花费时间去深刻地思考那些同你有关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

没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费心去记忆,这样做是白费时间。

一看就懂的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但是切忌走马观花地去游览那些费解的东西。

任何“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都会迫使你对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不得不回头来去多次重新认识。

11.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时,每个人必须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

12.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

13.要改掉某些习惯。

比如,开始工作以前闲坐20分钟;睡醒了,在被窝里再躺15分钟等等。

篇五:

名人学习法

名人学习法

01、培根的“酿蜜法”:

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

光会在肚子里抽丝,而应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蜜。

02、巴尔扎克的“反问法”:

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03、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

04、狄慈根的“重复法”:

重复是学习之母。

05、叔本华的“名著法”:

用宝贵的时间去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专著,这些书才

是开卷有益的。

06、爱因斯坦的“思考法”:

学习知识要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