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29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单元教学内容

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一束鲜花》

欣赏《歌唱祖国》

单元教材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

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歌唱祖国》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单元教学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编歌表演。

2、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歌唱祖国》

1、通过学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和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采一束鲜花》

1、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单元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一束鲜花》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聂耳了解国歌创作背景

进行曲特点附点四分音符

单元总课时

4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了解《国歌》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

教学难点

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

资源利用

教材钢琴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国旗国旗真美丽》音乐中进教室。

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

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代背景。

4、了解作曲家聂耳的生平背景。

5、试着指挥国歌,通过细学指挥,感受歌曲在细节方面需要我们做到的音乐情感。

6、师生共同讨论一下时代背景,并且对比我们如今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联系每周一,我们升旗时候的心境。

7、小结。

教学反思

国歌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会唱自己祖国的国歌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是最最基本的事情。

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音乐课,国歌往往成为音乐教师的首选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升国旗的时候唱准国歌成为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安排设计上很容易就步入 “教一句,唱一句;唱一句,纠正一句”的模式或者思想教育为主的德育课模式。

对音乐教师来说如何让这节课富有音乐性,让学生在审美体验活动中,真正理解国歌代表的意义,真正因为了解它而觉得它庄严,因为爱它而觉得它美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采一束鲜花》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1、歌曲围绕“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资源利用

教材、钢琴、音响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鲁冰花》进教室。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导入:

师(捧出一束鲜花)今天,老师亲手采来一束鲜花,这束鲜花我要送给谁呢?

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听一听,猜一猜!

(伴奏师范唱)

生汇报:

送给妈妈

师:

同学们说的对,这束鲜花就是要送给伟大的母亲的。

这是一束康乃馨,它被称为“母亲之花”,那你知道它代表的含义吗?

(健康、真情、伟大、神圣、慈爱、思念等等)同学们想不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一支康乃馨呢?

那么就请你从老师的手中赢取吧!

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

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再听歌曲(划拍子),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

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出示节奏

01  71  2 .1 ︱6———︱02 22 7.16︱5———︱

您辛劳 的 汗  水,    你喜悦的 泪  花,

(1)有节奏的读词

(2)视唱旋律

(3)填词演唱

三字经记载: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曾三迁住所;孟子学习上不思进取,母亲毅然剪断自己没日没夜织成的布匹,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母亲的眼中会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当我们失败时,母亲陪伴在我们身边,支持、鼓励我们。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么?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你们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么?

(自由回答)在母亲节或者妈妈生日这天,你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妈妈吧!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

(1)  听范唱    师指歌片

师弹唱,生指歌片

(2)  读歌词    划拍师生齐读

            划拍 生读

(3) 旋律     师生模唱(单旋律)

            生模唱

(4)填词演唱   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师生对唱(有感情地)

            生唱(至少2遍,知道唱准为止)

            加入打击乐器按照4/4拍的强弱再唱一遍

(5)歌曲处理   同学们,歌曲我们已经会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歌曲更动听?

更能把我们队妈妈的爱唱出来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力度记号来帮助我们表现歌曲情绪。

    生汇报

师: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来试试,这样唱的效果怎么样?

请同学们拿出献给妈妈的花。

(再唱歌曲,有感情地)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

“妈妈,我爱你”。

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唱着歌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歌唱祖国》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窗体顶端

1、通过教唱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能够感受歌曲演唱的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

窗体顶端

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窗体顶端

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弱起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资源利用

教材钢琴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窗体顶端

(一)、导入1、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行进速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

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

等等。

(二)、歌曲学唱1、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演唱情绪。

2、学生听录音学唱《歌唱祖国》,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3、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如:

第一乐段一字一音的旋律及弱起小节,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4、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5、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行进和抒情来表现,可以适当跟唱体会歌曲风格和意境,学生仔细聆听,引发思考。

(三)、扩展学习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五、相互评价、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六、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歌曲《歌唱祖国》是一首充满激情,具有鲜明时代感的齐唱歌曲,歌词与旋律紧密结合,铿锵有力,突出了坚定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窗体底端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并正确的演唱歌曲,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歌曲当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2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单元教学内容

欣赏《牧歌》《故乡是北京》

演唱《杨柳青》《大雁湖》

单元教材分析

1、小提琴曲《牧歌》乐曲是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改编的小提琴曲。

原民歌的歌词为: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撤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乐曲所表达的正是民歌所提示的意境。

乐曲由钢琴奏出平静舒缓的伴奏音型,引出悠长优美的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是典型的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使人沉醉在蓝天、白云、羊群、笛声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接着主题旋律在高音区重复一次,给人以草原宽广无垠、蓝天深邃清澈的感觉。

2、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

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3、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

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

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

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3、聆听《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调,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

4、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

感受这首江苏民歌的风格。

5、学唱歌曲《大雁湖》,感受鄂温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改编歌曲拍号,

进一步感受2/4拍和3/4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感受2/4拍和3/4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小提琴

单元总课时

4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牧歌》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资源利用

教材钢琴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

感受到什么场面?

(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

(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

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

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

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

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

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

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

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

提问:

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

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

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

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

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

PPT轮播内蒙古草原风光,让孩子们在视觉上有直接的感受。

通过演唱内蒙古民歌、观赏内蒙古风光,完成教学铺垫。

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悠长宽广,《牧歌》就是典型的内蒙古长调歌曲,为使孩子对牧歌的旋律印象更深刻,我让孩子们欣赏了民歌版本的《牧歌》,并出示歌词,同时我也进行了范唱。

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民歌的优美,然后我再将旋律单独出示,让孩子们也跟着钢琴轻声哼唱主题旋律,对旋律有更深的印象之后,完整聆听小提琴版本的《牧歌》,这时候孩子们在聆听的时候就对曲子有了熟悉感。

主题旋律共出现三次,在聆听的过程中,我对孩子们提出了聆听的要求,听主题旋律共出现几次,孩子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达到了聆听音乐的目的。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故乡是北京》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欣赏,感受祖国美、家乡美。

教学难点

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资源利用

PPT课件教材钢琴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

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2、欣赏《故乡是北京》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

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

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

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

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

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

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

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

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

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

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

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教学反思

学生对戏歌的旋律一开始不能适应,感觉怪怪的,戏剧不像戏剧,歌曲不像歌曲。

这和学生对戏剧的了解过少有一定关系。

只有在了解相应戏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体会戏歌的旋律特点,听出戏歌的风味。

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欣赏力度。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课题《杨柳青》

备课人:

审核人:

修改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教学重点

用活泼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

用活泼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资源利用

打击乐器教材钢琴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

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

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

“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

(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

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

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

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

露水、柳叶。

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

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在这首歌曲当中,重要的就是这首歌词当中的衬词,这首歌曲的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在这节课中着重讲了“衬词”。

这首歌曲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话就十分的有趣,但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没办法将整首歌曲用江苏方言来演唱,所以我就单独挑了一个地方,就是在歌词中出现了(啊)这个字,为了让歌曲变得有趣也让学生可以感兴趣,我就让学生学习了江苏的方言(啊nia),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有方言的歌曲显得十分的兴奋,学起来也都特别的起劲儿。

这首歌曲的节奏不难,学生打起来也十分轻松,但是当加入歌词之后我发现在碰到3. 5  32 | 11 10 | 53 56 | 11 10 | 3. 5 61 | 11 10 ||这三句时,学生们会乱,有附点的唱成没附点的,没附点的唱成有附点的,可能是我之前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如此简单,理所应当的觉得学生应该都能够掌握,也就没有再重点的将这三句拿出来进行练习与对比,所以导致了学生在加入歌词之后节奏的错乱,这点我需要自我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