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63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docx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

变更环境影响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

国环评证乙字1313号

1总论

1.1项目背景

2015年国务院以国办发〔2015〕61号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山西省也出文“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5〕108号)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山西科技创新城地处太原市区南部和晋中经济开发区(含该区)西部,规划范围北起太原市南环高速和太旧高速公路,南至潇河两岸,西接汾河,东至龙城高速公路,规划范围覆盖太原市小店区小店镇、经开区、综保区、高新新扩区、汾东商务区和晋中经济开发区、省高校新区、武宿机场等功能区,面积约510km2,人口约110万人。

科技创新城主体区包括核心区和产业区两部分。

核心区位于武宿机场以南,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路,西至太原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建设用地20km2,产业区位于太原都市区规划确定的潇河新城,太原和晋中交界处,建设用地80km2。

山西科创城核心区总体规划提出类了“低碳、绿色、生态、智慧”的发展理念,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三大高地”,即战略性支柱产业及其产品的研发创新基地、战略性支柱产业研发创新精英的人才集聚高地;资源经济区域转型发展的产业示范高地。

根据《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本项目综合管廊沿核心区科技环廊地下敷设,综合管廊包括主线及支线,主线位于规划2号有轨电车外侧,沿科技环廊成环状布设,综合管廊支线(BG段)在科技环廊内沿规划有轨电车2号线支线东侧敷设,与综合管廊主线连接,整个综合管廊布局呈“日”字形,总长度15.05km,其中综合管廊主线12.67km、支线2.38km;综合管廊内纳入管线包括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垃圾气力输送管道及供热管道。

2015年委托太原理工大学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5年9月28日取得了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批复(晋环函[2015]955号文)。

科创城核心区西片区占地基本农田约占一半,基本农田难以在2020年前全部置换,进驻企业多沿现有已建道路两侧规划,综合管廊规划位置也相应变更。

2016年7月《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调整,调整后规划综合管廊近期建设区域重点考虑核心区启动建设区域,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在化章街、综合通道、机场东路和西温庄西路上,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化章街和综合通道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包括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污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线缆。

本次评价内容为一期管廊工程及监控中心,沿正在建设的核心区主干道化章街及综合通道绿化带下建设,更有利于为核心区启动建设区域服务。

1.2评价任务的由来

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5]52号的规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不同行业的环境影响特点,本项目管廊位置及纳入管线发生变动,目前原有工程还未开工建设,本项目需编制变更环境影响报告。

于是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管理局(原山西省政府工程建设事务管理局更名)委托太原理工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校相关评价人员对工程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赴现场进行踏勘,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送审稿)。

2016年8月15日山西省环境保护技术评估中心在太原组织召开了项目技术审查会,会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完成了《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报批稿),现交由建设单位报环保部门审批。

 

2核心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2.1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2.1.1科创城核心区总体规划

《山西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2014年11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2014]100号文批复了《山西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山西省环保厅以晋环函【2015】323号文“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批复核心区总体规划环评。

本节内容是按照已批复的《山西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编写,具体如下。

山西科技创新城地处太原市区南部和晋中经济开发区(含)西部,科技创新城主体区包括核心区和产业区两部分。

核心区位于武宿机场以南,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路,西至太原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建设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

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用地规划图见图2-1。

2.1.1.1规划空间结构

核心区构建“一心两轴、一环六元”的空间结构。

一心:

是指在核心区的中部形成中心区,中心区由科技创新、智慧管理、知识交流、健康生活四大核心服务功能板块环绕科技绿芯构成。

两轴:

是指南北向的科技创新轴(太榆科技创新轴)和东西向的智慧生活轴(太榆文化轴)。

一环:

是指串联科技生活组团的科技环廊。

六元:

是指建设六大科技生活组团。

采取组团式建设模式,每个组团成为一个功能完整和低碳智能、生态优先的科技生活组团。

2.1.1.2用地布局

核心区用地主要包括科研用地、居住用地、绿地广场和道路交通用地等,均占到规划用地的20%左右。

①科研用地

核心区规划科研用地面积为417.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76%,人均科研用地面积为20.85平方米。

建设6个科研功能集聚的科技生活组团,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科研基地。

组团内的科研用地与居住用地混合布局,促进职住平衡。

科技组团以科研邻里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与管理。

规划科研用地在控规阶段可以按照土地出让方式调整为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②居住用地

核心区居住用地分布于各科技生活组团内,与科研用地适度混合布局,实现科研与居住的职住平衡。

核心区共形成6处相对集中的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19.1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8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96m2。

科技生活组团内的居住用地采用邻里单元的开发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

根据太原市和晋中市关于城中村安置的办法,位于太原市的西温庄、东温庄、田庄等三个村采取以原村址为基础的安置方式;位于晋中市的南六堡、北六堡、杨盘、西荣等村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区选址位于核心区东南部的科技生活组团。

城中村安置用地规模和范围按照太原和晋中相关规定执行,用地布局遵照核心区规划执行。

保留现状港丽城、翰林华府、横河小区三处已建成的住宅用地。

③公共管理与公用服务设施用地

a行政办公用地

核心区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8.96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45%,人均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0.45m2。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布置在中心区的智慧管理服务功能板块,包括建设管委会、省市派出机构等公共管理设施用地。

b文化设施用地

核心区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8.43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42%,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0.42m2。

文化设施用地分布于中心区科技绿芯北部的知识交流核心服务功能板块和科技创新核心服务功能板块。

c中小学用地

核心区规划中小学用地面积为27.90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39%,人均中小学用地面积为1.4m2。

初级中学按照35生/千人标准配置,服务半径为1000m左右。

规划两处,每处面积为2-3hm2左右。

高级中学按照30生/千人标准配置,服务半径为1000m左右。

规划高中两处,每处面积为4-5hm2左右。

小学按照70生/千人标准配置,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

规划小学8处,每处面积为1-2hm2左右。

在保障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居住用地布局情况适当调整中小学位置。

d体育用地

核心区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12.69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63%,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为0.63m2。

科技创新城构建城市级—组团级—邻里单元级三级体育休闲设施。

核心区规划两处体育设施用地,建设市级体育休闲设施。

一处位于中心区健康生活服务功能板块,另一处位于科技创新轴北部科技环廊两侧。

在科技生活组团和邻里单元中心设置不同级别的体育活动场地,方便居民和科技人员的休闲交流。

e医疗卫生用地

核心区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12.99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65%,人均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0.65m2。

科技创新城构建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城市级)——健康服务中心(组团级)——自助健康服务站(邻里单元级)三级体系。

核心区规划两处医疗卫生用地。

一处为科技创新城健康管理中心,位于中心区健康生活服务功能板块。

科技创新轴北部建设一处大型区域性综合医院。

在科技生活组团中心设置健康服务中心,在邻里单元中心设置自助健康服务站。

④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a商业、商务用地

商业、商务设施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功能适度混合的布局模式。

核心区规划商业设施用地面积为139.73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6.96%,人均商业设施用地面积为6.99m2。

规划商务设施用地面积为98.56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4.91%,人均商务设施用地面积为4.93m2。

中心区东部结合科技绿芯建设一处区域性商业休闲中心,服务太原南部区域和晋中榆次区。

在科技创新和智慧生活两条发展轴线交汇处集中布局商务设施用地,科技绿芯北侧利用电机厂用地,结合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建设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服务等三大服务平台。

科研和居住邻里单元建设社区级商业商务设施,为居民和科技人员提供就近便利的商业服务。

位于中心区的商业商务用地,宜混合布局商业、商务、公寓等多种功能,用地兼容性具体在控规阶段落实。

b康体娱乐用地

规划康体娱乐用地面积为2.76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14%,人均康体娱乐用地面积为0.14m2。

中心区的健康生活服务板块建设各类康体娱乐设施,与科技绿芯相融合,形成大型开敞式的生态主题休闲娱乐区,与体育中心共同打造区域性的健康娱乐中心。

⑤绿化广场用地

核心区的绿地系统形成“一心多园、一廊两轴”的空间结构。

一心:

是指科技绿芯,是科技创新城的生态核心和景观核心。

多园:

是指各科技生活组团中心公园和结合东干一支渠建设的湿地景观公园。

一廊:

是指科技环廊,是融交通、市政、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廊道。

两轴:

是指东西向的智慧生活绿轴和南北向科技创新绿轴两条绿化景观轴线。

a公园绿地

核心区规划公园绿地面积为252.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2.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64平方米。

核心区构建城市级、组团级和邻里单元级三级公园绿地系统。

城市级公园绿地是为区域服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包括科技绿芯和两条绿轴形成的带状公园。

科技绿芯面积为78.61hm2,智慧生活带状公园面积为30.08hm2,科技创新带状公园面积为39.09hm2。

组团级公园由科技环廊、组团中心公园和湿地公园构成,每处占地面积为5-6hm2左右,科技环廊宽度为80m。

邻里单元级公园绿地包括单元中心公园和单元内部的慢行绿道,通过连通绿道形成慢行绿网。

B防护绿地

核心区规划防护绿地面积为170.39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48%,人均防护绿地面积为8.52m2。

防护绿地分布于主要交通廊道、市政廊道两侧。

铁路西侧控制防护绿带宽度为30m。

综合通道西侧控制防护绿带宽度为30m,东侧宽度为100m。

化章街—龙湖大街两侧控制防护绿带宽度为30m。

马练营路两侧控制防护绿带宽度为10m(结合燃气管线走向,东侧局部控制为45m)。

迎宾西街北侧控制防护绿带宽度为45m,南侧宽度为100m。

武洛街南高压燃气防护用地需50m,其中5m位于道路绿地内,防护绿地为45m。

机场东路两侧防护绿地各10m。

次干路两侧防护绿地应结合管线综合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一步研究划定。

2.1.1.3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①城市快速路:

规划远期建设“一横一纵”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一横为化章街,一纵为综合通道。

红线宽度50~60米。

近期按照主干路建设,按照快速路预留。

快速路总长9.3公里,路网密度0.47公里/平方公里。

主干线采用“高架主路+地面辅路”设计形式。

②城市主干路:

主干路总体规划布局为“三横三纵”(快速路高架后,形成地面主干路),三横为:

武洛街、化章街、迎宾西街;三纵为:

马练营路、机场东路、综合通道。

武洛街、马练营路及迎宾西街规划红线60米,机场东路规划红线40米。

主干路总长27.1公里,路网密度1.36公里/平方公里。

③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形成“五横六纵”的布局结构,红线宽度30~40米。

次干路总长46.9公里,路网密度2.34公里/平方公里。

(2)公共交通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与电动汽车租赁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核心区公交出行站机动化出行比例达75%以上。

核心区内形成“区域轨道线路+区内轨道线路”的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种制式。

其中区域轨道线路包括地铁9号线、轻轨8号线和有轨电车1号线,区内轨道线路包括有轨电车2号线和2号线支线。

有轨电车1号线近期规划作为汾东商务区、核心区与大学城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通道,核心区内设计长度5.4km;有轨电车2号线为环形线路,设计长度12.1km。

2.1.1.4市政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生活、科研用水水源来自太原市自来水管网,水源从武洛街自来水管道接入。

居民冲厕及道路绿化用水采用再生水,水源来自核心区西南角的地下式再生水厂。

(2)污水工程规划

核心区规划以综合通道为界,将以东片区的污水汇入综合通道现状的污水干管并最终进入晋中市第二污水厂,污水量约为1万吨/日;以西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最终汇入新建的核心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内。

规划新建污水厂1座,采用地下式建设,合并再生水厂一同建设。

污水主干管沿马练营路、迎宾西街和综合通道布置,一般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污水管道采用重力流形式。

核心区内不设置污水提升泵站,区内污水收集干管的布局依据道路坡度坡向,并以减少对综合管廊的穿越为宗旨进行合理布置;流水方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

(3)雨水工程规划

核心区雨水规划沿马练营路向南以重力流排放,排放至太榆退水渠旁的雨水泵站,再通过泵站提升排至太榆退水渠。

核心区划分为四个排水分区:

一区:

北起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街,西起马练营路,东至综合通道-正阳街-西温庄西路一线,服务本区汇水面积为4.73平方公里,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为7.26平方公里。

根据竖向规划,将本区雨水由东向西排入马练营路雨水主干管中。

二区:

北起正阳街,南至迎宾西街,西起西温庄路,东至东环西路-河东街-机场东路一线,服务汇水面积为7.36平方公里。

根据竖向规划,将本区雨水由东向西排入西温庄西路的雨水干管,后汇入迎宾西街的雨水主干管中。

三区:

北起正阳街,南至迎宾西街,西至东环西路-河东街-机场东路一线,东至综合通道,服务汇水面积为2.17平方公里。

根据竖向规划,将本区雨水由东向西排入东环西路雨水主干管后,再由北向南排入迎宾西街雨水主干管中。

四区:

北起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街,西起综合通道,东至太中银铁路,服务汇水面积为5.83平方公里。

根据竖向规划,将本区雨水由东向西排入综合通道雨水主干管中。

雨水主干管和雨水干管按照3年重现期进行设计,雨水支管按照2年重现期进行设计。

(4)再生水工程规划

核心区与产业区的再生水供给采用就近回用的供水方式。

规划核心区和产业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厂内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水质达标后供给本片区。

再生水管网为环支结合,干管尽量靠近大户。

管道沿线布设取水口,供环卫车辆取水,再生水管网最不利点水压控制在20m。

2.1.1.5燃气规划

规划核心区气源由天然气(煤层气)供给,核心区内不设置天然气门站。

核心区燃气气源以我省煤层气为主,过境天然气为辅。

核心区中压燃气主管网主要沿着规划绿廊形成一个环状布置,

2.1.1.6供热工程规划

核心区近期由分散燃气锅炉房+地源热泵系统供热;瑞光热电厂二期与华能2X350MW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二者作为主要热源联合为核心区供热。

同时,利用分散燃气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备用,地源热泵等新型能源辅助供热。

科技创新城采用二级热力网系统,即由热电厂/集中供热锅炉房供应高温热水,通过热交换站,换成低温热水,为各类建筑供热。

规划一次热网采用环状形式沿科技环廊敷设,最小覆土深度1.0~1.2米。

2.1.1.7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核心区地下空间主要用于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库、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地下人防工程、以及商业娱乐等功能。

①地下交通系统设施

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内沿科技创新绿轴线建设地铁一号线和九号线,将之作为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骨架和防空、防灾的重要设施,开发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地铁廊道周边建设,确保地下空间不受侵占;地下道路与地下停车场结合人防工程、各类建筑和广场绿地的地下空间进行建设。

②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核心区道路下统筹安排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网及设施。

沿科技环廊布置综合管廊及其他市政管线,科技环廊市政用地应采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建设的方式。

在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和市政管线用地和埋深需求基础上,地面空间应与科技环廊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规划在科技创新城西南部湿地公园内设立一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③地下安全及防灾设施

地下空间是城市防灾综合体系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主动适应防灾的功能要求,进行主动防灾。

④地下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城市主次商务、商业、公共服务中心和地铁换乘枢纽建设地下多功能活动综合体,并在地下人行交通流密集地区建设地下步行商业街,战时作为人民掩蔽部等。

山西省环保厅以晋环函【2015】323号文审查通过了《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核心区用地规划见图2-1。

2.1.2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2015]15号文批复了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9项专项规划,山西科创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属于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9项专项规划中的《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

根据《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5),本项目综合管廊沿核心区科技环廊地下敷设,综合管廊包括主线及支线,主线位于规划2号有轨电车外侧,沿科技环廊成环状布设,综合管廊支线(BG段)在科技环廊内沿规划有轨电车2号线支线东侧敷设,与综合管廊主线连接,整个综合管廊布局呈“日”字形,总长度15.5km,其中综合管廊主线12.67km、支线2.38km;综合管廊内纳入管线包括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垃圾气力输送管道及供热管道。

2016年7月《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工程专项规划》调整,调整后规划综合管廊建设区域为核心区整体片区,其中近期建设区域重点考虑核心区启动建设区域。

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在化章街、综合通道、机场东路和西温庄西路上,给水管道、再生水管、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热力管道、天然气管道、新建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雨水管不纳入综合管廊。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晋建规函[2016]1073号文“关于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等九项专项规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函”同意项目规划变更。

以下内容引自《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调整)》(2016年6月)。

第二章综合管廊系统规划

第七条规划综合管廊建设区域为核心区整体片区,其中近期综合管廊建设区域重点考虑核心区启动建设区域。

第八条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在化章街、综合通道、机场路和西温庄路道路上。

第九条给水管道、再生水管、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热力管道、天然气管道、新建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雨水管不纳入综合管廊。

在综合管廊内预留各管线备用空间,应对城市发展需求。

第十条规划综合管廊充分考虑给水管道、中水管道、电力线缆、通信线缆、供热管道、燃气管道的入廊空间需求,其中供热管道、燃气管道近期没有入廊条件和需求的情况下,规划综合管廊断面仍按照预留其管位的形式加以考虑,待其条件成熟后进入综合管廊。

第十一条化章街、综合通道、机场东路和西温庄西路四条路综合管廊均采用三仓断面,其中根据规范要求燃气管道单独布置一仓。

第三章三维控制线规划

第十二条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0m,在特殊断面不得小于1.0m。

第十三条化章街(综合通道以西段)综合管廊标准段最大断面外径尺寸控制在11.85m(宽)×5.15m(高)左右,化章街(综合通道以东段)综合管廊标准段最大断面外径尺寸控制在11.85m(宽)×4.8m(高)左右。

综合通道综合管廊标准段最大断面外径尺寸控制在11.25m(宽)×4.3m(高)左右。

机场东路综合管廊标准段最大断面外径控制在10.35m(宽)×4.50m(高)左右。

西温庄西路综合管廊标准段最大断面外径控制在13.40m(宽)×4.30m(高)左右。

第十四条规划化章街综合管廊位于化章街南侧30m绿化带内,规划综合通道综合管廊位于综合通道东侧100m绿化带内,规划机场东路综合管廊位于机场东路西侧15m绿化带内,西温庄西路综合管廊位于道路中央绿化带和机动车道下。

第十五条综合管廊与建筑物及相关管线等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如下规定,同时应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

1.综合管廊与其他管线相交,压力管道和电力电信管道避让综合管廊;

2.综合管廊与重力流管道交叉,综合管廊避让重力流管道;

3.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交叉时垂直净距最小宜为1.0m;

4.与有轨电车间距:

水平净距2.0m,垂直净距1.0m;

5.与地铁间距:

综合管廊位于地铁上方,竖向间距不小于1.0m;建议尽量与规划地铁一起施工,如无法同步,则应采取相应可靠措施;

6.与其它地下构筑物间距:

明挖施工时,与其它地下构筑物(不包括地铁)水平及竖向间距最小为1.0m;

7.与地面建筑物间距:

水平净距最小为3.0m;

8.与乔木间距:

水平净距最小为1.5m。

垂直净距为2.5m。

第四章综合管廊配套及附属设施规划

第十六条在供热、供水、再生水、燃气、1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等管线过路处,建设过路支管廊,10KV以下电缆及通信缆线过路处预埋套管,污水管道过路处预埋过路管。

第十七条综合管廊配套建设通风口、进料口、人员出入口、逃生口,配套设施宜设在道路绿化带、分隔带等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地方。

第十八条综合管廊建设必须根据各管线专业、防灾减灾需求同步建设附属设施。

第十九条科技城核心区设置一座综合管廊监控运维中心,对综合管廊进行统一集中监控和运行。

监控运维中心位于核心区三大平台内,预留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