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48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走进毛泽东

课型

讲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3课时

从第1课时到第3课时

课题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文重点

全诗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诗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时钟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

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3)介绍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2.教师小结:

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精讲点拨:

一、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

等:

等于、等同;闲:

空闲、闲置;等闲:

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

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

(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

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A.用“不仅……而且”回答。

(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

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得出:

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6)自由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走进毛泽东

课型

讲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2课时

从第1课时到第2课时

课题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写出课文梗概。

课文重点

大典的盛况

感情朗读训练点

6——8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读后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学生准备:

收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资料。

理解文中新词。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一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

(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

(进入“课文欣赏”)

  3、按自学要求:

  

(1)出示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精讲点拨

  1、开火车读课文,思考:

课文分几个部分?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2、分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4、阅读、自学第四段

  a、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b、理解。

  c、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

(“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走进毛泽东

课型

阅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从第课时到第课时

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文重点

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感情朗读训练点

4——8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结合课文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预习成果展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

“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精讲点拨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

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

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

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

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我们不由得不说:

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拓展延伸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走进毛泽东

课型

阅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从第1课时到第课时

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重点

文中第二、三部分

感情朗读训练点

3-----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结合实际,你想对主席说些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教学难点

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词语卡片、搜集相关的毛主席的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资料、自学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顺。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

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二)预习成果展示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三)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

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四)教师点拨。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春夏之交:

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即暮春将去,初夏即来之时。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

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

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3.交流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五)老师讲评。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基础知识、阅读训练、写作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从1课时到第4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重点

1、能通过作文交流在阅读本单元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2、学习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学习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写好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2、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

1、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讲述的同学要求内容充实、感受真实、表达流利等。

三、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四、写作

1、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C、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d、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e.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五、回顾拓展

一、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

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二、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a、朗读《卜算子?

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b、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C、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a、阅读成语故事

B、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