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31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docx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

基于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的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调查大学生信仰状况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信仰,作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响。

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到了多个大学的学生,大学学院类型涵盖师范、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

本问卷抽样方法为:

通过askform网站,“撒网式”随机抽样,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20份。

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

本次问卷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

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

((为了精确起见,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75%,女生占25%,(见图1)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36.9%(62/16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这表明:

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见表1)

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

在填这份问卷的时候,大一占3.18%,大二占5.45%,大三占80.45%,占了绝大多数,大四占10.91%,(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一学生因刚入校不久,而大四学生多已实习或者外出找工作,因此这两个年级段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是意料之中的,大二、大三应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见图2)

由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里只分析占比例较多的大三学生的有无信仰状况,大三中有35.35%(64/181)的学生有信仰,由于大三样本数量相对其它年级来说较多,所有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见表2)

3.调查对象的专业情况

最多的是理工类,占了86.82%,经管类6.36%,文史类3.64%,艺术类3.18%。

(见图3)。

4.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

排在第一位的是共青团员,占了77.73%,共产党员占了17.73%,群众占4.55%,(见图4),其中,共青团员中有信仰的占32.18%(56/174);在群众当中有33.33%(3/10)的学生有信仰。

共产党员中有信仰的仅仅才占48.78%(20/41),出现了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局面:

因为既然是党员就应该要信仰共产主义,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入党缺乏足够的思想引导,其入党动机并非真正的信仰共产主义而是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见表4)

“信仰危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出现“远离理想、躲避崇高”的这样一些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

如何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将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5.调查对象是否为独生子女?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占27.73%,其它占72.27%(见图5)。

在独生子女当中,有信仰的占39.34%(24/61);不是独生子女的,有33.53%(55/164)(见表5)

6.调查对象的成长环境分析

在调查对象里,农村户口占72.73%,其中城镇户口占了27.27%,(见图6)农村户口最多,这是与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相一致的,我国农村人口为大多数。

在城镇人口中,有44.26%(27/61)的人有信仰,有信仰的农村人口占31.7%(52/164)(见表6)

7.调查对象有、无信仰分析(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想、信念或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或尊敬,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

其中34.55%人有信仰,65.45%没有信仰。

“信仰危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出现“远离理想、躲避崇高”的这样一些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

如何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将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8.树立信仰的时间分析

在大学以前树立信仰的占了70.51%,上大学期间树立信仰的占29.49%(见图8)

9.所信仰的类别分析

信仰共产主义占35.9%,信仰宗教的占15.38%其他主义占48.72%(见图9)。

这与我们的预期有一定的距离。

出现了令人喜令人忧的局面:

信仰共产主义的虽然不是最少,但也不是最多的。

作为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思想教育、道德素质和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其人生导师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0.宗教信仰的类别

信仰佛教的占了35.53%,信仰道教的占11.84%,信仰基督教的有6.58%,信仰伊斯兰教有11.84%,其他的占44.74%(见图10)由于受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在耳闻目染中,自然信仰佛教的比较多。

11.信仰的倾向分析

排在第一位的是实用主义,占了69.23%,理想主义占24.36%,虚无主义6.41%,这说明,我们大学生,大多数还是树立了正确的信仰,来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大多数偏向了实用主义,这是值得肯定的。

12.信仰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有18.56%的人受学校教育影响,有23.71%的人受家庭教育影响,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占18.04%,朋友影响的占8.25%,自我探索的占23.71%,其他的占7.73%。

13.信仰与利益冲突时的立场情况分析

坚持自己的信仰的占44.87%,有7.69%的人不坚持自己的信仰,说不清的占47.44%(见图13)当与利益冲突时,仍坚持自己立场的占大多数,看以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不移。

14.大学生是否应该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认为应该有明确人生追求的占94.09%,觉得没必要的、走一步算一步的占3.18%,无所谓的占2.73%,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应该有明确目标和人生追求的,这是值得肯定的(见图14)。

其中:

有信仰的人且认为应该要有明确目标的占94.93%(75/79),无信仰的且也认为应该有明确目标和人生追求的人占93.83%(137/14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

有无信仰对大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判断上没多大影响。

(见表14)

15.最想做的事情分析

认为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的占17.1%,认为要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占28.01%,认为多交朋友的占13.33%,谈恋爱的占6.44%,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占30.67%(见图15)

其中,有无信仰状况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有信仰且又认为要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的人占45.56%(36/79),既有信仰又认为应该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占32.91%(26/79)(见表15)

三、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思考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信仰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信仰边缘化。

有些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等问题认识不清。

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会逐步融合,最终走向趋同。

这些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存在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

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甚至抛弃。

第二,价值信仰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

主要表现为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等。

第三,信仰方向的多样化。

应当指出的是: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

更多的是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以及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的叠加。

在价值信仰方面也由一元向多元并存发展。

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信仰多样化也带来信仰的不稳定。

四、如何面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笔者有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2、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宗教今天仍有它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又要看到宗教只是从属地位的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在高校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

让大学生认识到宗教本质上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既不可能很快消亡,又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和其它强制手段消灭,而只有积极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才能使其逐渐消亡。

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

使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使之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适当开设大学生宗教学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战场,是促进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主课堂。

要注意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及思想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两课”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促进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高校是否应开设宗教课程,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

我国自建国以来,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的教育都是立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当代大学生,从小学时便开始接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这使中国相当多的青少年从小时候起就排斥宗教。

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对外来宗教的好奇使一部分青少年接触宗教,大多数人把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现象看待,感到新鲜时髦而有趣。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宗教知识,与其让大学生因好奇而寻找认识宗教的路途,还不如我们为他们开辟一条合适的途径。

因此我们觉得可以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

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

大学生只有了解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能在当前宗教渗透之时,特别是西方宗教东进的现状中不惊、不怪、不乱,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4、实事求是地对待宗教问题。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曾经成为麻醉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曾经在被压迫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和被压迫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起过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宗教借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消失了,宗教变成了社会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宗教问题在我国所体现出来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特点,显示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趋势。

客观而论,当前我国宗教界广大信徒包括教职人员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的。

虽然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表现出差异,但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信这种教或信那种教的人都团结起来,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积极力量,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团体。

在我们正确看待、理解宗教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决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今国际上由民族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的屡见不鲜。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境外敌对势力不顾国际准则,利用宗教并以传教为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因此高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反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反渗透的意识和抵制渗透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组成强大的工作网络警惕西方的宗教渗透。

  (四)弘扬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校作为创建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

由于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狠抓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优化育人环境,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表1

 

表2

 

表4

 

表5

 

表6

 

表14

 

表15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

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

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

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

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

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

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

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

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

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

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

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种苗。

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

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

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

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搬迁扶贫

1.正确引导。

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

2.整合资源。

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

3.扶持政策叠加。

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

(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

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

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

(五)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

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

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

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2.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推进社会扶贫

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

四、精准帮扶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突出抓好“七个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