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13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docx

诗歌鉴赏文言文小结

2013届古诗词鉴赏答题经典实例

2011年江苏高考卷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

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参考答案:

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

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参考答案:

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2012年苏锡常镇二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樟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

空叹。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3分,一点1分)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

(3分,答出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

审题要点

思考角度

答题失误

解决方法

2013年南京盐城二模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

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

的哪两个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1)思归(思乡)之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评分建议】2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

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评分建议】4分。

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作简要说明。

(4分)参考答案:

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评分建议】4分。

每层2分。

审题要点

思考角度

答题失误

解决方法

2013年南通卷一模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3分)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分);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分);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4分)

参考答案:

(4分)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1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分),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

(3分)①夸张、对偶;②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评分建议:

修辞手法,1分,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

审题要点

思考角度

答题失误

解决方法

 

校内五月份模拟

(2)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首联、颔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请加以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诗的前四句从视觉、听觉等角度,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柳》曲来描写边塞环境,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严寒、荒凉)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的妙处是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3)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①对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赞颂(或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②对戍边将士边塞生活的艰苦的同情;

③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审题要点

思考角度

答题失误

解决方法

2013届文言文阅读答题之友情提醒

一、文言实词

2011年江苏高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B)

A.一县大耸耸:

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易:

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

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

免除

【解析】:

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

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2012年江苏高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

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

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

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

假传

答案:

B

【解析】益:

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这道题难度不大。

2012年重庆高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

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

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

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

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部”为“统率”意。

2012年山东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

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

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

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2012年四川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

以为羞耻B.自劾求退劾:

检举揭发

C.必宥尔,无恐宥:

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按:

查验

【解析】鄙:

轻视,看不起

小结:

判断失误的原因

解决方法

二、全部表现(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项

2011年江苏高考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3分)(D)

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

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

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2012年江苏高考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2012年山东卷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A)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分析】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

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小结:

判断失误的原因

解决方法

 

三、概括文章,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务必找出出题人设置陷阱及类型)

2012年江苏高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听

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

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2012年重庆高考卷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

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

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

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解析】:

A项“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是对“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的误读,应该是在吉水没有哪一家的忠义能超过他家的忠义。

2012年山东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解析】C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解析】D项原文是:

年少时曾隐居在医无闾山,不是学医。

 

小结:

判断失误的原因

解决方法

四、结合语境翻译(尤其注意加点字义项的确定)

2011年江苏高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解析:

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

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参考译文】:

(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解析:

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

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参考译文】(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

解析:

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

2012年江苏高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

【参考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

(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

“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分)

【参考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

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

“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

【参考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

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

“不逮”“姑”“师”“也”

2012年重庆高考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

“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3分)

【参考译文】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

“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

“为王公耶?

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4分)

参考译文】这天(商人)将要离开,听见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惊骇地祷告说:

“为王公叫的吗?

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后停下来。

”(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2012年山东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

【参考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3分)

【参考译文】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3分)

【参考译文】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2012年四川卷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3分)

【参考译文】

(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解析】即:

即使。

而:

然而。

奚:

什么。

句式:

而我奚以为用?

要译出问句语气特点,宾语前置语序要恢复。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3分)

【参考译文】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解析】既而:

不久。

从:

跟随。

器业:

才能学识。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4分)

【译文】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解析】止:

停止。

尚:

还算得上。

小结

翻译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