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12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docx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概要

收稿日期:

2005-12-12修回日期:

2005-12-31

作者简介:

林大中(1969-,男,广东平远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

第25卷第1期2006年2月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CENTRALSOUTH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

Vol.25No.1Feb.2006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林中大,胡喻华,练丽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510500

摘要:

通过调查广东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区、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理顺管理关系、提高全社会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的建议。

关键词:

湿地;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广东中图分类号:

P3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6075(200601-0031-04

DiscussiononWetlandResourceStatusQuoandProtection&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ofGuangdong

LINZhong-da,HUYu-hua,LIANLi

(Forestry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500,China

Abstract:

Onthebasisoftheinvestigationofwetlandresourcesandprotection&managementstatusquoinGuangdongProvince,suchsuggestionsasbuildingandamplifyingwetlandprotectiondistrict,strengtheningcooperationamongdepartments,smoothingmanagementrelationship,raisingknowledgetowetlandimpor-tancefromthetotalsociety,inordertoimprovewetlandprotectionandmanagement,havebeenadvanced.Keywords:

wetland;wetlandresources;wetlandprotection;Guangdong

1湿地资源概况

广东俗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南部面海,海岸线长达5704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41km,岛屿海岸线长1806km,江河出海口岸线长857km;有岛屿651个;92条大小河流流入南海,其中较大的有珠江、韩江、榕江、练江、漠阳江、鉴江等。

珠江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珠三角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1.1湿地面积和类型

2005年调查,

全省湿地面积180.71万hm2。

其中以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最多,面积达104.80万hm2,占广东湿地总面积的56.0%,主要分布粤东、粤西及

珠三角;河流湿地面积60.85万hm2,占广东湿地总面积的33.7%,该类型在全省分布相对均匀;库塘湿地面积14.81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2%,主要分布在粤东及粤北;其它湖泊、沼泽湿地面积很小,面积分别为1752hm2和687hm2,见表1。

1.2湿地水资源

广东湿地水资源有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源、河口海岸区的咸淡水资源和浅海区的咸水资源。

河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

据统计,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314条,总长25290km,平均每100km2有河流11km。

淡水资源相当丰富,据1956-1997年统计,年平均径流总量180万m3,仅珠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约11000m3。

全年入海总水量平均约达3.412×1010m3,

仅次于长江,!

相当于黄河的7倍。

据2003年统计数据,全省已建成水库6544座,总库容381亿m3。

1.3湿地生物资源1.3.1动物资源

广东省处在古北区东亚地区越冬水鸟迁徙路线上,通过我国境内的三大迁徙路线中的两条经过本省范围。

湿地鸟类在省内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沿海地区和雷州半岛东西两岸。

湿地鸟类共有11目23科155种(亚种,占全国湿地水鸟总数的48.3%,以鴴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鸥形目的鸟类为优势。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和黑鹳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

(亚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名的有6种:

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白腹海雕、鹗、小青脚鹬等。

湿地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海岸带浅海鱼类、河口湿地鱼类、河流湿地鱼类和内陆湖泊水库鱼类4大类。

海岸与浅海海域湿地鱼类有54科122属11种,其中有许多是经济价值颇高的海洋捕捞和养殖对象。

湿地爬行动物有60种,占全省爬行动物122种的49%。

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爬行动物有鼋、巨蜥、蟒蛇,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种类有三线闭壳龟、山瑞鳖、绿海龟、玳瑁、棱皮龟等。

两栖动物都是典型的湿地动物。

我省共有两栖动物3目9科43种,以无尾目的雨蛙科和姬蛙科种类为主,其中大鲵、细痣疣螈和虎纹蛙是国家Ⅱ级重点

保护动物。

黑斑侧褶蛙、沼水蛙、棘胸蛙是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

我国无足目仅有的版纳鱼螈在全省已发现有多个分布点。

据调查湿地兽类约有32种,隶属于8个目17个科,其中猕猴、中华白暨豚、小爪水獭、江獭、水獭、水鹿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全省海岸湿地还有珊瑚70多种,以及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资源。

1.3.2植物资源

根据资料记载和野外调查统计,广东湿地植物共有451种,

分属于141科294属。

种类最多的是莎草科54种17属,其次禾本科48种41属。

许多湿地植物经济价值高,纤维植物如卡开芦、芦苇、苔草和华克拉莎短叶茳芏、萤蔺等是造纸或编织的原材料;药用植物如芡实、灯心草、石菖蒲、香茅、芦苇、鸭舌草、卡开芦等;莲、菱、茭笋、荸荠、西洋菜和雍菜等是珠江三角洲栽培历史悠久的食用植物;在高州市、惠来县、肇庆市等地发现的我国濒临绝种的野生稻是珍贵的基因资源;吴川县湿生植物香根草群落可提取香精。

1.4湿地旅游资源

广东省有不少湿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肇庆星湖、湛江湖光岩、惠州西湖等。

近海与海岸湿地中,有许多类型湿地均已成为开发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如深圳大鹏湾的大梅沙、小梅沙、珠海海滨公园、上川岛飞沙滩、闸坡海冲浪、红海湾国际帆板基地和电白县放鸡岛海底潜水观光等。

近年来,湿地

2006年第1期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第25

公园或以湿地为主题的休闲公园逐渐成为新宠,如肇庆星湖湿地公园、茂名大洲岛湿地公园、南海丹灶镇的南海大湿地公园、珠海的淇澳红树林公园。

2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问题

2.1管理现状

2.1.1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截至2004年,全省建设湿地自然保护92处,总面积77.97万hm2。

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5处,市县级72处;按其主管部门分,海洋水产部门管理的保护区63处,林业部门主管的保护区26处,农业和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共3处。

这些保护区在红树林、水禽、水产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湿地保护区中,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

2002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1.2红树湿地保护与管理

截至2004年,全省建立红树林类型的保护区共11处,其中国家级2处。

这些保护区的建设对遏制红树林的盲目开发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2.1.3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

广东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广东省四江流域水源林造林工作,并将大江、大河及大型水库的周边林地区划为生态公益林。

在防治海洋污染方面,制定了《碧水工程计划》,对全省的河流、湖泊、水库及河口及近岸水域等的水污染强化治理的力度,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重点区域的水污染。

2.1.4宣教与国际合作

为提高公众对湿地功能的认知度,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宣传湿地尤其是红树林湿地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恢复红树林的重要性。

加强粤港澳三地湿地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将粤港澳三地湿地列入珠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先后合作举办了“世界湿地日”纪念活动、澳门湿地保护研讨会、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亚太地区迁徙水鸟与澳门湿地国际研讨会”,编写了《粤澳湿地》。

2.2存在的问题

2.2.1对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是湿地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

近30多年来由于人口膨胀和地方经济发展,一度出现“向滩涂要粮食,向水面要陆地”的行为,近海与海岸湿地的围垦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失去控制,大面积的红树林、滩涂、浅海湿地被人为改造。

据资料,全省原有红树林及宜林滩涂湿地近8.6万hm2,由于近30年来不断围垦,现存红树林及宜林滩涂湿地仅为3.7万hm2,以珠江口红树林破坏最为严重。

许多水生生物丧失了天然栖息地,导致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围垦破坏。

如普宁市的白坑湖,历史上面积达250hm2,但经过30多年的围湖造田,现存面积只有50hm2;惠州的潼湖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其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1000hm2以上,现存650hm2;粤西吴川的香根草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上世纪50年代调查尚有5000hm2,现存面积只有150hm2。

2.2.2湿地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广东湿地的水环境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其次是农田农药、化肥污水及船舶石油污水排放,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海。

此外近年南海油田的开发、油轮运输漏油,亦使海域的油污染加重。

不少河段水质的化学耗氧量超标达60%以上,不能饮用。

此外,盲目发展水产养殖,过量投放饵料,大大超出了海洋的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沉入海底的废饵料厚达1~2m,加剧了海水富营养化,频繁引发赤潮。

赤潮发生频率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宽,从珠江口扩展到粤东饶平、粤西的阳江。

近几年每年发生多次赤潮,1998年发生的大赤潮波及粤、港、澳,经济损失达3.5亿元。

2.2.3湿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广东省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海洋捕捞强度不断加大,酷渔滥捕现象严重,造成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渔获量不断减少,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70多种珊瑚、30多种名贵鱼类,以及江豚、鼋、儒艮、鲎等众多珍稀水生生物,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资源急剧减少,一些种类已绝迹多年。

2.2.4湿地动植物趋于濒危

由于湖泊、沿海滩涂的围垦,破坏了珍稀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大量污染物排入海域,使赤潮出现次数增加,赤潮面积增大,某些物种濒

2006年第1期林中大,等: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第25卷

临灭绝。

如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在上世纪60年代约有千余条,近年由于海水污染,数目锐减,据调查已不足500条。

广东沿海一些地方有捕捉候鸟的习惯,对湿地候鸟的迁移造成很大的影响。

3原因分析

3.1管理体制不完善

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牵涉到林业、环保、农业、水利、渔业等多个部门,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多从本行业的利益出发,结果造成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产任务、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等多种矛盾。

3.2湿地产权不明晰

湿地,尤其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保护责任、利益分配等不明确,导致了各利益主体对湿地争先恐后地盲目开发利用,而对湿地造成破坏的责任则无从追究。

3.3法规不完善

由于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湿地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但由于立法目的不一致,造成多部门管理,湿地保护实际上还处于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范的状况。

除了自然保护区以外,各级政府部门也缺乏对应的管理机构,对湿地没有一个长远而综合的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出现不全面、欠科学、不规范的状况。

3.4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滞后

由于湿地保护是一门新兴学科,湿地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群众乃至一些领导对湿地的概念、地位、保护知之甚少,导致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3.5湿地监测和生态评价制度不完善

有关部门对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等类型湿地开展了大量的监测工作,但监测体系不完善,资源共享不够,湿地综合动态管理缺乏必要的数据。

在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和填海造陆,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

3.6湿地保护区建设力度不够

现有建立的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除少数几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的水平低下。

市县级保护区的机构附设在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没有专职人员机构,没有专门经费,形同虚设。

4对策

4.1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

提高执法力度

根据我国现阶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牵涉多部门的现状,必须明晰产权,理顺管理权限,条块分清,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全面提高执法力度。

4.2健全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建立保护区是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湿地保护方法。

根据目前广东省的情况,建立省级以上的保护区之后,有一定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对湿地保护区的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作为全省的湿地保护,缺乏保护网络的规划,因此建立和健全保护区,形成保护网络,对全省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4.3加强湿地生态功能的宣传

近年来,广东省林业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对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大量宣传,但仅依靠林业部门一家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湿地生态功能的宣传教育要利用多渠道、多形式来进行。

如将有关湿地的知识加入到中小学生的生态教育课程中,等,逐步提高人们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

4.4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定位及价值定量的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在国外开展得比较早,在我国对湿地研究比较早的主要是红树林湿地方面。

建议采取与国际合作或独立的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定性及定量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5建设重点示范治理与开发工程

现阶段,大部分湿地保护区是被动保护,缺乏开发利用项目的支撑,难于融入当地社区,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脱节,造成一些政府部门对建立湿地保护区的不理解以及社区群众的反对等。

根据广东省现有的财力、人力,在短期内要完全解决保护区经费不足、人员不足、科技支持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开展大量的研究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根据实际建设一些重点示范治理与开发工程,逐步推广,才能有效遏制湿地的无序开发。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林业局,中山大学.广东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Z].2001.

[2]陈奕成.把中国仅有的野生香根草区划为一块自然保护区[J].广

东草业,2001,(1.

2006年第1期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第25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