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09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50床医院废水

处理工程

 

第一章概述

1、工程概况

医院污水水质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有些还含有放射性。

医院每日排放的污水量与医院的规模、医疗内容、设备条件、住院和门诊人数、地域、季节、人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大型医院400~600L/(床.d),变化系数为2~2.2;中型医院300~400L/(床.d),变化系数为2.2~2.5;小型医院250~300L/(床.d),变化系数为2.5;排水通常在上午8~10时,下午16~18时出现2次高锋。

医院共有床位150床,是一家综合性的中型医院。

具有比较完善的设施和科室,拥有住院部、门诊、宿舍、食堂等。

该医院比较重视环保,特委托我公司进行污水环境治理的方案设计与报价,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第二章 废水处理设计

1、设计条件

1.1工程名称

医院综合废水处理工程

1.2编制范围

本说明书的编制范围为:

150床医院综合废水

1.3设计规模

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相关交流提供的资料表明需要处理的外排污水为150床医院废水,废水量按最大排量计算为60吨/天。

根据建设方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站运行时间12h,即每小时处理水量约为5m3。

1.4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国家、省市及当地有关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的政策及文件;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

我公司在医院废水处理工程的实践经验。

1.5标准与规范

本工程说明书报告编制执行的国家专业技术规范与标准如下(有更新的则以更新版本为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7年版)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7)《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

(8)《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00)

(9)《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95)

1.3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1)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性构筑物的设计、辅助生产建筑物设计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总体布置。

站区总平面布置遵循如下规格:

1 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2 考虑近远期相接合,便于建设,并使工程相对集中和完整。

3 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巡回重复。

4 配电间布置在既靠近污水处理站进线又靠近用电负荷大的构筑物处,节约用电。

5 交通顺畅,管理方便。

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进站污水水质,出水要求,处理规模,污泥处置方法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及资金投入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意识的增强,各项环境治理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水处理水平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相继出现并得以应用发展。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污水处理事业亦发展很快,采用的处理工艺亦多种多样。

实践证明,许多处理工艺均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但各种工艺又都有适用条件。

本工程工艺设计追求的目标是技术先进成熟、运行效果稳定,投资经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

本工程工艺设计方案是经各方面技术总结,经济比较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多重优化提出。

根据院方提供的资料了解到,污水水质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有些还含有放射性。

,属于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物成分较简单,属易于治理的废水之一。

结合处理站规模、用地条件、管理水平等综合条件,本设计基于废水性质的考虑,对废水采用“A-O(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1.4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本工艺处理后所产剩余污泥均排至污泥浓缩池,对污泥压滤脱水后,卫生填埋或外运无害化处理。

1.5工艺流程图

格栅

平流式沉淀池

达标排放

管线图例:

污水管线污泥管线

图1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6工艺流程说明

废水由院方自流经格栅后进入沉砂调节池,泵入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使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易处理的有机化合物。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接触氧化最终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变成自身营养物质和水。

污水经消毒池消毒杀除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后排入清水池缓冲排放。

整个过程产生的活性污泥用泵抽取进入污泥池泥水分离,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污泥经压滤机脱水后卫生填埋或者运送垃圾处理站。

水解酸化: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处理过程:

一、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二、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Contact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点,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2.0~3.0kgBOD5/m3.d),另外接触氧化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活性污泥法简单,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

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池内加设适宜形状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载体填料,这样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由于内部的缺氧环境势必形成生物膜内层供氧不足甚至处于厌氧状态,这样在生物膜中形成了由厌氧菌、兼性菌和好氧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的长食物链的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将不能好氧生物降解的COD部分厌氧降解为可生化的有机物。

2、单元设计

1)格栅井

池体尺寸:

2.0×1.0×2.0m

数量:

1座

设备配置:

格栅1台。

2)沉砂调节池

池体尺寸:

6.0×5.0×2.0m

有效容积:

54m3

数量:

1座

设备配置:

提升泵2台,一用一备。

污泥泵1台。

3)水解酸化池

池体尺寸:

5.0×4.0×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36m3

4)生物接触氧化池

池体尺寸:

6.0×5.0×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54m3

设备配置:

鼓风机两台,一用一备。

5)平流式沉淀池

池体尺寸:

2.0×5.0×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18m3

设备配置:

污泥泵两台,一用一备。

6)消毒池

池体尺寸:

2.0×2.0×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7.2m3

设备配置:

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

7)清水池

池体尺寸:

2.0×2.0×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7.2m3

8)污泥池

池型尺寸:

2.0×1.0×1.5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3m3

设备配置:

(1)螺杆泵,1台;

(2)压滤机,1台。

9)设备间

现场待定。

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表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构筑物名称

尺寸(m3)

数量

备注

1

水解酸化池

4.0×5.0×2.0

1座

2

生物接触氧化池

6.0×5.0×2.0

1座

3

平流式沉淀池

2.0×5.0×2.0

1座

4

消毒池

2.0×2.0×2.0

1座

5

清水池

2.0×2.0×2.0

1座

6

污泥池

2.0×1.0×1.5

1座

4工程界面说明

1、工程用电:

业主负责将电源线接入及该工程设备的电线接入。

2、系统出水:

业主负责将废水输入处理站、处理后水接至排放地点。

3、污泥外运:

污水处理站污泥外运由业主负责。

4、设备基础:

业主负责所有设备基础。

5、构筑物:

业主需按方案设计尺寸建设所有构筑物。

第四章工程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工程投资范围

本工程项目投资范围包括有:

设备仪器仪表购置、非标设备制造、安装工程、工程设计、运行调试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从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工程建造至交付使用时的交钥匙全承包工程有关费用,但不包括站内三通一平,站外管网和动力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