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71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精品导学案

(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24《司马光》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板书课题“司马光”]。

司马光是古时候宋朝人,复姓司马,名字叫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了。

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认识他,和他交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司、跌、皆、弃、持”5个字,会写“司、庭、登、跌、众、弃、持”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知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进而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适当地描述孩子们当时的表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感受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优点。

三、字词运用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

sītíngdēngdiēzhòng

司马光庭院登瓮跌没众人

qìchíjiē

放弃持石皆有

(二)多音字

没:

得:

mò(淹没)dé(得分)

méi(没有)děi(非得)

(三)近义词

登——攀戏——嬉皆——都

(四)反义词

里-—外有——无假——真

大——小哭——笑进——退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通句子,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学习提示:

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

划分古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划分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流畅。

3.梳理小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练习体会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练习读一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古文的韵味,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六、精读领悟

(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问题引领:

请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2.学习提示:

(1)可以对照注释和上下文逐句来理解这个故事。

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2)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描述孩子们当时的表情,渲染当时的气氛,也可以把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3)和同桌交流,把故事完整流利地讲出来。

3.梳理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

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个故事讲的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二)理解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特点。

   

1.问题引领:

(1)带着理解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2)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2.学习提示: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来思考。

3.梳理小结:

(1)读懂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孩子。

(2)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需要借助注释才能理解它的主要内容。

(三)借助图画,运用“图忆法”背诵课文。

学习提示:

先自己练习背诵,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六、动漫微课

(一)司马光砸缸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二)认识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他生平著作甚多,由他主持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我国自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

七、巩固提高

(一)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挺—()—()逗—()—()

铁—()—()待—()—()

拍—()—()

(二)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水缸一()石头

一()毛巾一()庭院

一()小孩一()假山

(三)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去()

句意:

()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

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缸被司马光砸破了。

1.小羊把青草吃完了。

()

2.明明把地扫干净了。

()

(五)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后,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

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

答:

(六)简单说说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庭庭院登登山

跌跌倒持保持

皆皆是

(二)个块条个

群座

(三)皆:

全,都去:

离去,离开

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水从瓮中涌出,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四)1.青草被小羊吃完了。

2.地被明明扫干净了。

(五)其他的小孩都扔下落水的小孩离开了。

他们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得大喊大叫,跑去找大人。

(六)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写文章的一种文体。

语言非常简练。

有些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的句子的结构也和现代汉语不同,需要借助注释才能正确理解。

8、比较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③:

“若令④月中无物⑤,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⑥。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⑦,无此必不明。

”  

【注释】  

①尝:

曾经。

②戏:

玩耍,嬉戏。

 

③语……曰:

对……说。

    

④若令:

如果。

  

⑤物:

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⑥然:

这样。

⑦瞳子:

瞳孔。

1.请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

参考答案:

1.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

”徐孺子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2.徐孺子的回答妙在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九、检测反馈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ātíngdēnggāozhòngrénfàngqìdiēdǎo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

(   )

A.离开B.距离C.除掉

(三)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队。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

面了。

司马光拿起石

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四)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

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众皆弃去(     )

(3)光持石击瓮破之(     )

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称 象

曹操

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头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

曹操的小儿

子叫曹冲,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

方。

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

然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

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提示:

解释课外加点字词的意思,需要理解文意,然后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知识作答。

(1)欲知其轻重。

(      )

(2)使水及原痕。

(      )

2.“欲知其轻重”中

“其”指的是_____

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家庭 登高 众人 放弃 跌倒

(二)1.C 2.B 3.A 

(三)3 2 4 1 

(四)C

(五)1.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2.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六)1.mò ji

ē 

2.

(1)

庭院 

(2)全,都 (3)拿 

3.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

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七)1.

(1)想 

(2)赶上,等到 

2.巨象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6《灰雀》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动画: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每一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这灰雀可爱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到底是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宁、胸、脯”等10个字,会写“雀、郊、养、粉”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或者、诚实”等词语。

2.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目标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字词运用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chéngshísànbùxiōngpúhuòzhě

诚实散步胸脯或者

kěxīzìyánzìyǔhuānbèngluàntiào

可惜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重点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2.找到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

郊外:

城市外面的地方。

婉转:

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

②(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惹人喜爱:

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仰望:

①抬着头向上看。

②敬仰而有所期待。

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严寒:

(气候)极冷。

严,表示程度深。

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可惜:

令人惋惜。

果然: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欢蹦乱跳:

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

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6.词语拓展

“自自”式词语:

自言自语自作自受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自私自利

“言语”式词语:

自言自语千言万语三言两语甜言蜜语只言片语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列宁喜爱灰雀?

哪些地方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

哪些地方写灰雀又回到林中?

2.学习提示: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3.梳理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小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染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第1自然段写列宁喜欢灰雀。

第2至10自然段写列宁寻找灰雀。

第11至13段写灰雀飞回来了。

六、精读感悟

(一)体会列宁爱灰雀

1.问题引领:

出示三只灰雀图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画上横线,再多读几遍。

(2)在这一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很深?

2.梳理小结:

(1)“公园里有一颗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描写灰雀的语句真生动,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吧。

(2)从“每次、都、经常”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很深。

(2)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是: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从“每次、都、经常”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很深。

(二)体会不见灰雀,列宁的心理变化

1.问题引领:

(1)列宁非常喜爱这三只灰雀,可是有一天,突然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

列宁心里会怎样呢?

又会到哪儿去找呢?

(出示两只灰雀图)

(2)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2.梳理小结:

(1)突然只剩下两只灰雀了,列宁心里会想:

“另一只灰雀可能是被人抓走了,我一定要把这只不见的灰雀找回来。

”列宁可能会到处去寻找。

(2)从这三句话体会到列宁心里的着急、担心和惋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三)体会不见灰雀,男孩的心理变化

1.问题引领:

(1)从哪里可以看出灰雀是男孩捉走的?

(2)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又送回来?

他喜欢灰雀吗?

(3)列宁为什么微笑?

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而不是问男孩?

2.学习提示:

(1)抓住男孩的话去体会他的心理。

(2)结合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的话去体会。

(3)抓住“微笑”感悟列宁巧妙的爱。

3.梳理小结:

(1)体会男孩捉走灰雀的心理:

①“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小男孩可能会想:

是我捉走了那只灰雀,我应该说实话,承认错误,因为撒谎是可耻的。

可是如果他知道是我捉走灰雀,一定会批评我的,我还是不承认吧。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他喜欢灰雀,想占为己有,又被列宁对灰雀深深的爱所打动而不忍心独占。

你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吗?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

男孩可能会想:

我真不应该捉走灰雀,我错了,我一定要改正错误,放了灰雀。

(2)男孩很喜欢灰雀。

是列宁的爱鸟情深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所以他坚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的。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子把灰雀放了回来。

(3)因为列宁心里想:

“应该是小男孩捉走了那只灰雀。

但是我不能伤害小男孩的自尊。

我要用语言开导一下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所以列宁微笑着问灰雀而不是问男孩。

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4.再读感悟:

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四)总结升华

1.问题引领:

(1)读完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列宁和男孩都爱灰雀,你觉得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3)在列宁的感染下,男孩放回了灰雀,它又在枝头欢唱了。

如果你就是枝头那只灰雀,你会对列宁和男孩说些什么?

2.梳理小结:

(1)当察觉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以后,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男孩,而是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担心、惋惜之情,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儿童的崇高品质。

(2)列宁呵护灰雀,给灰雀自由,是对灰雀真正的爱;男孩夺去了灰雀的自由,是自私的爱。

(3)如果我是枝头的那只灰雀,我会对列宁说:

“谢谢您,列宁先生。

您这样喜爱我和我的小伙伴,还经常给我们带来好吃的面包渣和谷粒。

您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既让我恢复了自由之身,又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

我真佩服您!

如果我是枝头那只灰雀,我会对男孩说:

“小哥哥,你明辨是非,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谢谢你让我重获自由,一家团聚。

七、巩固提高

1.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

huīquèjiāowàisànbùhuòzhěchéngshí

()()()()()

kěxīyǎngbìnghuānbèngluàntiào

()()()

2.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效()诚()低()查()

郊()城()底()渣()

3.用“√”给划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自言自语①话②说③谚语、成语

欢蹦乱跳①快乐;高兴②指所喜爱的人③起劲;活跃

4.细读课文,我会填空。

(1)公园里有一棵_______________,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__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_。

它们在树枝间__________,婉转地_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

(2)第二天,列宁来到_______________,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____________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_______________。

7.句子创作沙龙。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抓住颜色特点写一只鸟或别的小动物。

参考答案:

1.灰雀郊外散步或者诚实可惜养病欢蹦乱跳

2..效果诚实低头查找

郊外城市底下面包渣

3.②③

4.

(1)高大的白桦树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2)白桦树下欢蹦乱跳地低着头

7.我家客厅里有一个圆圆的,洗脸盘那么大的金鱼缸,金鱼缸里养着六条金鱼:

三条红白相间;两条身子是金黄色的,尾巴是鲜红色的;还有一条是纯黑色的。

八、比较阅读

画眉鸟浑身上下长着灰黑色羽毛,黄黄的小嘴真像一把弯刀,眼睛外有一圈眉毛,黑黑的,像艺术家用双手描绘出来的。

画眉鸟那明亮而乌黑的眼珠就像两颗黑宝石镶嵌在眼眶里,忽闪忽闪的,特别有灵气。

那双脚爪又长又尖,时时刻刻都有力地紧紧勾住木杆,不会掉落。

高兴起来它会欢快地上下跳跃,非常可爱。

这是我喜欢画眉鸟的原因之一。

1.画眉鸟与灰雀有哪些特点?

2.本文与《灰雀》一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动物的?

九、检测反馈

(一)火眼金睛,用“√”在下面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生字或词语。

1.寒(冷 拎)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他站在巷口(冻 栋)得直发抖。

2.列宁在郊外(养 差)病时,经常到白桦树下看看灰(雀 省)。

3.列宁(非常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4.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傍晚(居然 果然)下起雨来。

(提示:

“居然”和“果然”的区别: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二)将词语与它的意思连

起来。

自言自语       自己对自己讲话。

惹人喜爱指歌声、鸟鸣声悠扬动听。

婉转抬着头向上看。

仰望引起人的喜爱之情。

(三)照样子,写一写。

例:

那只灰雀在枝头歌唱。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1.妈妈在公园里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跟着老师去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人物对话

,猜猜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什么,选一选。

1.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这时,男孩在想:

(   )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时,列宁在想:

(   )

3.“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男孩在想:

(   )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这时,列宁在想:

(   )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

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