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38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关于课文教学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经历简单,而本组教材所选的事件时代不一,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情来进行教学设计。

(2)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4、课时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2课时《这片土地是神圣的》2课时,

《鹿和狼的故事》1课时《青山不老》1课时,

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总序号:

032-033

1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毛宽裕/中牟县大孟镇土寨学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3.学情分析

一是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热爱地球母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读准课文,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

评价任务三.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一、说话练习

 

同学们,有一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

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

 

1.听写词语及重点句子

2.指名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3.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5.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根据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段,写段意。

说明文怎样归纳主要内容?

 

(1)正确写词语

(2)指名朗读回忆课文内容

(3)学生质疑

(4)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句子

完成目标一)

(评价目标一

三.细读课文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理解“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

”的含义

说说主要内容

(1)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句子感受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地球的美

(4)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

(5)感情朗读,读出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

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1生齐读。

生自由读

 

朗读,品味好词好句的优点和特点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朗读课文练习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完成目标一)

学会运用一些动词(评价目标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一、说话练习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地球。

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

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一篇和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二、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的保护)

同桌互相读,检查理解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完成目标三)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目标三)

三、深入理解

(一)、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1、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2、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去掉”只有”、“只占”读读,你有什么体会?

4、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

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二)、(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1、理解第三自然段内容“^不是……而是”

(1)对比体会  地球的慷慨  人类的贪婪

        地球的无私  人类的自私

(2)理解不可再生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不加节制地开采。

结果:

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3)心情怎样?

2、理解第三自然段内容

(1)理解词语“本来”

抓住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抓住“但是……”后面说的是与前面恰恰相反的事实。

紧接着的“不但……还……”表示这种恰恰相反的事实有两个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可举以下具体例子加以启发。

(2)理解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结果:

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举例说明人类破坏的后果

画画体会配文字材料

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因为众人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我国每年可用的水量为7000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水量为3000亿立方米,剩下的清洁可用的淡水就只有4000亿立方米了。

(3)小结

(这段话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这些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

“但是”一句,充分地说明了人们带给地球的危害,使得可再生的资源不但不能再生了,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明确表明,如果人类不去爱护自己的地球,那么人类的生存都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此时我仿佛听到了地球妈妈的哭声,他在哭什么?

以前什么样?

(理解“母亲”“摇篮”)

现在什么样?

(体会破坏的后果?

此时我仿佛看到地球伤痕累累,憔悴不堪,你有怎样的心情?

(三)(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小组汇报

(完成目标三)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目标三)

四、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

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完成练习

小组汇报

(完成目标三)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总序号:

034

14.《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

《鹿和狼的故事》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毛宽裕/中牟县大孟镇土寨学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

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领悟作者说明道理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朗读的方式读出地球的美丽和易碎,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爱惜。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习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

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板书: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

鹿

    过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

鹿和狼的故事

学生介绍自己的感觉。

让学生自己发现狼的优点。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学生了解鹿和狼各自不为人注意的特点。

感受狼对森林的保护。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

指名读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

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

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完成目标一)

朗读,品味好词好句的优点和特点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评价目标一)

四、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

“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鹿它想毁灭自己吗?

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关键字(完成目标二)

学会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评价目标二)

总序号:

035-036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毛宽裕/中牟县大孟镇土寨学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材分析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的珍惜、感激。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理解人类和大地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学生介绍自己的感觉。

学生学习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了解作者对土地的爱

感受大自然的伟大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

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

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完成目标一)

朗读,品味好词好句的优点和特点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评价目标一)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

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关键字(完成目标二)

学会运用一些成语(评价目标二)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学生展示介绍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

(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

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

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完成目标一)

朗读,品味好词好句的优点和特点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评价目标一)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完成目标二)

朗读,品味好词好句的优点和特点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评价目标二)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

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

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总序号:

037

16.《青山不老》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

《青山不老》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毛宽裕/中牟县大孟镇土寨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课文生字,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

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