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91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缺答案.docx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Word版缺答案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相想的形成。

【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

一、孔子:

1、历史定位:

孔子是时期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

2、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主要内容是“”和“”;提倡“”,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

对鬼神_____,把探讨和解决___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上,主张:

“”;

教育方法上,主张:

“”;

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还主张要把结合起来。

3、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逐渐形成完整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3)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子:

1、历史定位:

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的思想,摈除了“”的绝对权威。

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

(2)政治思想:

倡导“”,以“无事取天下”。

3、历史影响:

(1)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的哲学家。

(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

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

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

“礼”的实质是什么?

1.礼,即周礼。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

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

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评价:

消极:

保守、落后;

积极:

科学、进步。

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

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思想.

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

积极:

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消极:

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3.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

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

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

8.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

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

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A.爱人B忠恕C仁政D克己复礼

10.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B礼器C法律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11.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B忠恕C未知生,焉知死D有教无类

12.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B.对老师不要客气

C.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D.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

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1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8.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A.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19.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D.为政以德

2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

22.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

“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4.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择优而教

2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

杏坛(注:

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A、黄帝B、孔子C孟子D司马迁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作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

届时曲阜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予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一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一一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夕卜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一一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四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丈明?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据材料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述“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然受到重视的原因。

 

(5)某学生兴趣小组欲对儒家思想进行探究,请你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

1---5ACBDC6—10ABBAD11—15ACADD16---20BDCCD21---25CDDBA

26、

(1)核心内容:

“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5)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研究曲阜孔氏族谱等。

 

【重点突破】

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

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有进步意义.

2.消极性:

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奴隶制度

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

“礼”的实质是什么?

1.礼,即周礼。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

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

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奴隶制

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

一是由于他的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二是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影响:

消极:

保守、落后:

积极:

科学、进步

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

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

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

1.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它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

积极:

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消极:

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