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932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物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子物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子物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子物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子物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子物理答案.docx

《原子物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物理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子物理答案.docx

原子物理答案

 

班级:

11物理1、2班

姓名:

学号:

练习1答案

一、

1、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热物理学及经典统计力学。

2、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原子的半经典、半量子的理论。

二、

1、发现化学上的倍比定律,并提出原子论;

2、发现气体化合的简比定律;

3、提出电的基本单元存在;

4、提出量子论

5、汤姆逊e/m

6、油滴实验

7、葡萄干面包原子钟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内,而电子则嵌在其中。

三、1.602176487(40)×10-19C9.10938215(45)×10-31kg

四、略

五、

α粒子与电子碰撞,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故有:

(1)

近似认为:

(2)

(1)2/

(2)得

亦即:

θ≈10-4弧度(极大)

此题得证。

练习2答案

一、

1、盖革—马斯顿

2、由于b这个碰撞参数至今还是一个不可控制的量,在实验中尚无方法测量。

3、

(1)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2)无法解释原子的同一性。

(3)无法解释原子的再生性。

二、

瞄准距离碰撞参数无互相作用散射角90°两倍

2、

有效散射截面

3、在质心系中互相作用的两粒子的动能之和。

4、

四、

(1)错

(2)对(3)对

五、解:

对心碰撞时,θ=180°时,

离金核最小距离

离7Li核最小距离

结果说明:

靶原子序数越小,入射粒子能量越大,越容易估

算准核的半径.反之易反。

练习3答案

一、

1、若一物体对什么光都吸收而无反射,我们就称这种物体为“绝对黑体”

2、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

3、是光的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关系图,它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1、黑体与热辐射达到平衡时,辐射能量密度E随频率v变化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只与黑体的热力学温度T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及组成的物质无关。

2、①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并作一个硬性的规定:

电子只能处于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并不产生电磁辐射。

②③L=nh,n=1,2,3,……

三、

1、h=6.62606896(33)×10^(-34)J·s

2、单位时间从黑体的单位面积上所辐射出去的波长在λ附近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大小。

3、相同的V。

0无阈频率

4、光电子的能量光子的数目

5、光速的1/137

6、-13.6eV

四、对对

五、解:

练习4答案

一、

1、按照能量大小的比例画出来的,图中每一条横线代表一个能级,横线之间的距离表示能级的间隔。

能量越大,波长越短;能量可以直接相加或相减,

2、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

但原子核带有Z>1的正电荷,Z不同代表不同的类氢体系。

3、是指原子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高量子态的高激发原子。

二、

1、只要在原有的公式中出现e²时乘以Z。

2、毕克林系中每隔一条谱线和巴耳末系的谱线几乎重合,但又有一些谱线位于巴尔末两邻近的谱线之间。

对于几乎重合的谱线,其波长又稍有差异。

波尔指出毕克林系不是氢发出的,而是属于He+。

三、

1、109737.31cm-1

2、n、n¹和Z分别都是整数,但比值n/Z和n¹/Z就不一定是整数。

一时的谱线比氢要多;二是与RK不同。

四、AD

五、1、解: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能量守恒定律,传递给氢原子使其激发的能量为:

当氢原子由基态n=1跃迁到第一激发态n=2时发射光子需要的能量最小,由里德伯公式吸收的能量为

2、解:

对应于波长为95nm---125nm光可使氢原子激发到哪些激发态?

按公式

最高激发能:

ΔE1=1.24/95KeV=13.052eV

解之得n=4.98

∴依题意,只有从n=2,3,4的三个激发态向n=1的基态跃迁赖曼系,才能满足.而从n=3,4向n=2跃迁的能差为0.66eV和2.55eV较小,所产生的光不在要求范围.

其三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97.3nm,102.6nm,121.6nm.

练习5答案

1、原子内部存在稳定的量子态,电子在量子态之间跃迁时伴随着电磁波的吸收或发射。

2、

1、

(1)就是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证明量子态的存在。

(2)用电子束激发原子,如果原子只能处于某种分立的能态,那么实验一定会显示,只有某种能量的电子才能引起原子的激发。

2、汞原子对外来的能量,不是“来者皆收”,而是当外来能量达到4.9eV,它才吸收。

即,汞原子内存在一个能量为4.9eV的量子态。

3、一是证实光量子的实验,包括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小雨等实验。

二是证明原子钟量子态的实验,茹光谱实验,弗拉克-赫兹实验。

三是证实物质波动性的实验。

3、当电子与原子碰撞时,由于碰撞前后质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真正能使原子激发的最大量是碰撞前两粒子体系的质心系能量。

4、4,2

五、

1、解:

He+所辐射的光子

氢原子的电离逸出功

V=3.09×106(m/s)

2、由题意可知:

从基态3S到激发态4P之间还存在3P、3D、4S、4P

四个激发态。

(1)因此从高激发态向低能量态的跃迁,

须满足跃迁定则Δℓ=±1:

(2)除条件

(1)以外,还需注意实际能

级的高低。

从书上图10.3可以看出。

五个能级的相对关系如右图。

直接间接跃迁的有:

4P→3S,

4P→3D,4P→4S,3D→3P、4S→3P,

3P→3S,共6条谱线。

如右图。

练习6答案

一、

1、从高P态向最低S态跃迁产生;

从高S态向最低P态跃迁产生;(又称第二辅线系)

从高D态向最低P态跃迁产生;(又称第一辅线系)

从高F态向最低D态跃迁产生。

(又称柏格曼系)

2、由于价电子的电场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偏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

2、

主要分两件事,其一是把玻尔的圆形轨道推广为椭圆轨道,其二是引进了相对论修正。

3、

1、,

2、固定项,它决定系限及末态;动项,它决定初态;

3、A、每一组的初始位置是不同的,即表明有四套动项。

B、及有三个固定项。

C、主量子数n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D、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有一个选择规则。

4、基态

四、10条。

五、解:

ν~=T(n)−T(m)hν=En−Em

(1)将原子在无穷远处的能量取为零;钠原子的基态为3S,主线系第一条谱线3P→3S;辅线系线系限谱为∞→3P,3P能级的能量值,按光谱项公式辅线系线系限

按公式

3S能级的能量从3P向3S能级跃迁对应于下面的能量关系

其光谱项为

(2)钠原子的电离能

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激发能

练习7答案

一、

1、波粒子同时

2、具有完全的定域性,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的确定它的质量、动量和电荷。

具有确定的频率和波长,原子上频率和波长可被无限精确的测定,但为此波不能被约束,

必须是在空间无限扩展的。

3、量子化与波粒二象性

4、要无限精确地测准频率,就需花费无限长的时间,要无限精确地测准波长,就必须在无限扩展的空间中进行观察。

二、

1、光电效应,E=hvp=h/λ或p=hk

2、所有的物质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

1、2π/λ,v,λ,E,P,

2、波动性粒子性

3、E=hvp=h/λ

4、波动性粒子性

5、

6、λ=h/p课本P82(12-9)式

四、AD

五、

1、解:

依计算电子能量和电子波长对应的公式

电子的能量:

有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2、

解:

依题意,相对论给出的运动物体的动能表达式是:

所以

(2)根据电子波长的计算公式

练习8答案

一、

1、课本P87页

2、课本P89页

3、一下经典概念的应用不可避免的将派出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些条件下又是描述现象所不可缺少的;必须而且只需将所有这些既互斥、又互补的概念汇聚在一起,才能而且定能形成对现象的详尽无遗的描述。

二、

1、不能

2、海森伯玻尔

三、

课本P87、88页。

四、

1.33×10−23

五、

1、解:

依求

2、解:

粒子被束缚在线度为r的范围内,即

那么粒子的动量必定有一个不确定度,它至少为:

因为

所以(平均)

所以电子的最小平均动能为

练习9答案

一、

1、态的叠加和波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波函数

二、

1、统计性统计性的概念德布罗意波的概率解释

2、对应于空间的一个状态,就有一个由伴随着状态的德布罗意波确定的概率,若与电子对应的波函数的空间某点为零,这就意味着在这点发现电子的概率小到零。

3、干涉图像的出现体现了微观粒子的共同特性,而且它并不是由微观粒子互相之间作用产生的,而是个别微观粒子属性的集体贡献。

4、相同之处:

经典波和德布罗意波都具有相干叠加性,但是二者相干叠加的本质不同。

不同之处:

①德布罗意波是几率波,而经典波并不是几率波;

②若将波函数乘上任一常数后,则和都代表同一状态,而经典波不具备这种性质;

③波函数都可以“归一化”,而经典波则无所谓“归一化”。

5、德布罗意波

三、

1、

2、概率密度

3、

四、

1、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是统计规律(不确定的,只能说出现的几率是多少),而经典物理的基本规律是决定论、严格的因果律。

哥本哈根学派更认为:

大自然的一切规律都是统计性的,经典的因果律只是统计规律的极限;

2、量子物理的统计规律与经典物理中熟知的统计规律截然不同:

在经典物理中,“几率”是统计规律的关键概念;而在量子物理中“几率幅”才是最核心的概念。

在经典物理中,根本的规律是决定论,统计规律只是对待多粒子体系的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一种权宜之计,而在量子物理中,根本规律就是统计规律,个体本身就体现出统计属性。

练习10答案

一、

1、2、课本P115页

3、作用到一个函数之后可把该函数映射为另一个函数。

二、实验

三、

1、

2、

3、

4、单值,有限,连续

5、粒子在全空间出现的概率=1即:

6、

7、

8、本征函数,本征值

四、

1、分析、找到粒子在势场中的势能函数U,写出薛定谔方程。

2、求解y,并根据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归一化条件确定常数。

3、由得出粒子在不同时刻、不同区域出现的概率或具有不同动量、不同能量的概率。

五、解:

(1)

归一化常数

(2)粒子x坐标在0到a之间的几率为

(3)粒子的y坐标和z坐标分别在之间的几率

练习11答案

一、

1、2、3、

二、1、

解:

(1)在时,由薛定谔方程可得:

因为所以

(1)

体系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

(2)

整理后得:

令则

因为所以波函数的正弦函数:

(3)

,薛定谔方程为:

(4)

整理后得:

则方程的解为:

(5)

式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标准化条件的连续性,有

将(3)(5)代入得(6)

(2)证明:

令则(6)式可改为:

(7)

同时u和v必须满足下列关系:

(8)

联立(7)(8)可得粒子的能级的值。

用图解法求解:

在以V为纵轴u为横轴的直角坐标系中(7)(8)式分别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