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24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4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docx

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单元首

甲:

哈!

我是中学生了,好陌生的校园啊!

乙:

是呀!

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时间的主人。

丙:

新的环境也面临着新的诱惑啊!

丁:

我们已长大了,要懂得自律,走好新生活的乐章。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情境导入

一位七年级新生在日记中写到:

我刚来学校不久,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看着周围一张张生动的脸,我真想和他们叫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太孤独了.他们为什么不上来和我说话呢?

我又太内向,不善言辞,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我真恨我自己太不活跃.

对他的难题,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芝麻开门】

步步高——目标展现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站在新的高度去分析别人对我们的新看法和新要求,成为一个有理想又能吃苦实干的中学生。

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现状的分析,明确作为初中生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自己是整个社会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通过学习和探索,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受教育的权利义务观念,并自觉同各种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

培养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能力。

能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状况以及部分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

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有许多新问题、新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我们同属于初中这个群体,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提示栏——温故知新

知识储备

思维启动

小学一直是班长的他落选了,伤心极了。

不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西部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感受到现代教育的优越。

学习条件差异

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

 

【书中探宝】

探宝路——知识线索

 进入新生活你有什么感觉?

重要的一跳你感受到什么?

  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新天地有新感觉我们是一个群体吗?

我们为什么成为初中群体中一员?

我们彼此之间存有差异吗?

谁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吗?

我们怎样珍惜受教育权?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

5、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表演、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要求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教学重点:

1、谁也无权剥夺我的受教育权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难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的义务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教学方法:

讨论、表演、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重要的一跳

教学内容:

重要的一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讨论,然后进行表演,图片展示一起完成这一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难点:

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方法:

讨论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而今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同学们想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我们常说鲤鱼跳龙门,人才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一、感觉很不同(板书)

我是中学生了!

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活动一:

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要求:

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

动动手:

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P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发言:

二、你准备好了吗?

(板书)

对我们来说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

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

让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依计行事。

活动一:

让第一组、第三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组、第四组的学生来解决。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调过来

活动二:

|请去年初三毕业的学生介绍一下怎样适应刚进初中这一段时期。

1.感觉不同:

从小学到中学是我们每一位同学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跳跃,我们感到很新鲜,别人也对我们有了新的看法。

新的变化

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开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

别人的要求

学习方式的改变

独自学习?

听他人讲解?

自己动手

查阅资料合作学习

感悟新生活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人大附中,走进了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

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

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

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使紧张。

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

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

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

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2.适应新生活:

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我们应学会解决。

    相关链接克服过分紧张和焦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包含有:

健全的个性、能与人融洽相处、生活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上发挥高效率。

要克服过分紧张和焦虑,调整好心理状态,做到下面几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

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

善于认识自我,对自己的状态及能力心中要数。

第二,要放弃消极暗示。

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就暗示自己在这个科目上没有学习的能力。

第三,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可以经常性地暗示自己:

“我今天的心情很好,一定能能学好,一定能解答许多难题等等。

” 

初一学生接受爱国教育,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小知识: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校的适应情况,学生在学校是否适应良好,主要按以下三个标准来评定:

一是学业方面的成就能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准;二是行为方面,能遵守学校既定的规范;三是社会关系与人格方面,能友爱合群,与同学友好相处。

具体做到:

以学为先 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正是理应先于娱乐;随处学习 每天练跑途中记忆词语。

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

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讲究条理 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学会阅读 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合理安排 再晚也勉励自己当天完成作业;善做笔记 强调记笔记的功夫,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

有的在笔记本中间华一道线,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另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书写整洁;及时提问;学习互助 学生经常一起讨论家庭作业中的难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自我测查 记笔记时,对自认为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格外注意,课下根据这些知识点自编模拟题,并在考试前夕做出书面答案。

如果哪里答的不圆满,就回过头来在复习。

确定目标:

生活好比旅行,目标就是旅行的线路,失去了线路,只好停止前进。

可见确立目标对我们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怎样确立前进的目标呢?

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应该注意:

目标的确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应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目标的确立还要有层次,实现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等等。

小结:

交给学生去小结

作业:

见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2课题:

我们是一个群体

教学内容:

我们是一个群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国家的教育状况,了解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解不同地区学习条件的差异。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知自己所属的初中生群体中的不同状况。

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懂得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价值,同心协力把班集体搞。

引导学生对新的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各地中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表演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满怀着长大的喜悦迈进中学大门的时候,你有没有过,和我们相处了六年的小学同学怎样了?

他们都已经和我们一起走进中学校园了吗?

我是否知道。

在我国,有多少人与我们同时获得了中学生的称号?

又有多少人与我们同属于初中生这个群体,在我们这个群体里,是不是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学习条件。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

我们是一个群体(板书)

一、查一查

1、我国的初中学校有多少座?

2、我国的中学生有多少人?

3、你能用图示的方法将各个不同阶段的受教育的人的比例表示出来吗?

4、我们团有多少名初一新生?

是否有小学毕业辍学家的情况?

要求:

全班同分为四组,每一组一个问题。

课后准备,上课出示结果。

具体过程:

算一算

我们现在的角色都有哪些?

A、家庭中

B、学校中

C、社会中

其他……

虽然同属于初中生这个群体,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受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讨论:

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己班中的情况,班里同学的凝聚力是怎样的?

要求:

每组一人。

共4名同学发言

三、举例:

例一:

一个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靠靠报成团。

例二:

学生举例

1.成为初中群体中一员:

由一个个初中学生,组成了庞大的初中生群体,我们每一位初中生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在群体中合唱群体获奖参与群体活动

2.个体存在差异:

虽然同属于初中这个群体,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学习条件差异

知识拓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7月30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

作业:

见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1.3课题:

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

教学内容:

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受教育法律观念,增强维权意识

过程与方法:

师生一起共同完成,讲解法;表演式;谈话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任职内驱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难点: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教学方法:

讨论、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今天,我们在学校读书,就是在享受法律赋予我们的受教育权.这一重要的权利,并不是每一个我们的同龄人都能享受到这一权力.让我们去访问家长或其他长辈,看看他们有没有经历过想上学却没有机会的痛苦,听听他们的想法.

讲授新课:

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板书)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板书)

请同学们看插图及投影一:

自从老一辈革命家时年93岁的帅孟奇大姐,率先捐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而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历了十个年头。

它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企业家、艺术家、普通工人、学生、海外华人等千千万万人的心。

提问:

⑴希望工程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54

1.什么是受教育权(板书)

⑴受教育权的含义(板书)

⑵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归纳。

a.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b.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c.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继续深造的机会;

d.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e.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接受教育。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二、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板书)

1.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板书)

材料: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历史上曾一直落后于中国,唐朝时,日本曾19次派人来中国求学,日本的“大化革新”还照搬了中国的经验。

但从近代日本就开始强盛了,尤其是当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素质。

在1873年,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就达到了28%(我国解放初才达到20%),1907年入学率就高达97%,二战后日本更是大办教育。

目前日本正在普及高等教育。

⑴义务教育的含义

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

⑶义务教育的特征

a.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

b.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

c.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三、义务教育的主体

责任主体

应尽职责 

国家

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备条件;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

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收童工,维护学校的教学程序和场地设施等。

学校

及时组织学生入学;不得随意开除适龄学生或勒令其退学;禁止体罚学生;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全面发展。

家庭

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我们的受教育权

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有时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1.珍惜受教育权利:

法律赋予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充分享受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

知识链接: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历史上曾一直落后于中国,唐朝时,日本曾19次派人来中国求学,日本的“大化革新”还照搬了中国的经验。

但从近代日本就开始强盛了,尤其是当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素质。

在1873年,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就达到了28%(我国解放初才达到20%),1907年入学率就高达97%,二战后日本更是大办教育。

目前日本正在普及高等教育。

相关链接: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

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

到2001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

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

截止到2000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

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

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

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

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

我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就必须大兴科教之风,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人才的基础过程抓起。

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鉴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国的国力所限,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知识拓展希望工程据了解,目前全国希望工程的筹资规模已超过11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60多万名,建设希望小学4000余所;还为近万所农村小学配置了“希望书库”。

另外,为了表彰和鼓励在贫困乡村学校一直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该工程还设立了“希望工程园丁奖”,并对1000多名希望小学的校长进行了业务培训。

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经过两年的努力,希望工程要累计救助失学儿童250万到3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6000所,到本世纪初基本完成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使命。

希望工程受支助者走上讲台的苏明娟孩子们认真听苏老师讲课苏明娟辅导她资助上学的小陈思学习

感悟漫画《家长对吗?

 阅读角他不在辍学了

当小齐敲门进来时,本节课已经上了一大半,明显感觉到他情绪有点低落。

课后了解到他按时到了学校,可在校门外徘徊了很久,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事情。

还没来得及给他父母打电话,他母亲已经急切地找到我,说小齐近来很反常,都不想上学,希望我能帮他。

我很吃惊,小齐学习一直都很努力,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而且身材高大,喜欢打篮球,球技也好,在学校还小有名气,况且初三了,怎么会不想上学?

下午放学后我找他到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后,小齐的戒备心很重。

为了卸掉他的“防护装置”,我采取了迂回战术。

“听说你们最近与三一班打了一场比赛,战绩怎么样?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他的眼睛开始闪亮起来,“赢得有点悬,比分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离结束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比分都还是42:

42,在最后的30秒我投进了关键的一球。

”说到这里,他兴奋的脸都有点微红。

(直接切入学生的兴奋点)我也情绪激动起来,兴奋地说:

“不错吗,乔丹第二。

”(使其情绪和谐起来)“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的外号?

”他吃惊的两眼圆睁。

(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我只是神秘地一笑。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话锋一转:

“听说你有不想读书的念头?

我一直觉得你打篮球是高手,在学习方面也很有潜力,并且你也一直很努力,不是吗?

”他缓缓地将头低了下去,表情显的很痛苦。

“老师,您不觉得我很失败吗?

”“你是指学习上吗?

”我很平静地问。

(乘胜追击,寻找问题的关键)“是的。

”他回答的很简短。

我表情严肃地说: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你一定在想,我在学习上已经很努力啦,可为什么总上不去了,是这样的吗?

”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我觉得我学习没有希望了,我想专门训练打球,我想当球星,像乔丹一样。

”“你如何看待打球与学习?

”我接着问。

(我没有正面接他的话题,而是继续提问,试图揭开他内心深处更多的想法)他若有所思地回答到:

“我也知道学习很重要,妈妈常常告诉我要读书才有出息。

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老师眼中的优生,可不知为什么,上初中后我的成绩总不能拨尖,不管怎么学,我都学不好,我没有读书的天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说到这里,他再一次低下了头)片刻的沉思后,他猛地抬起头:

“而打球就不同啦,我特有感觉。

”接下来,我将情况告诉了他的班主任,班主任再发动各科教师给了小齐特殊的关注。

我也和小齐的家长面谈了一次,分析了小齐的情况,家长表示不再给他施加过大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期望值。

一周后,小齐信心十足地找到我,告诉我他已经复习好啦,在这张试卷中他得了100分。

客观地说这张试卷相对简单一些,另外加上他自身专注的复习,考高分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就是这次高分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用小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上初中后我从来就没有考过这么体面的分数,原来我还是能行。

”加上来自各科老师的关注与鼓励,小齐各科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再也不说不读书的事啦。

今年中考,小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市的重点高中。

金手指——探究示例

【例1】迈入中学大门,在我们七年级学生面前展现了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小学很优秀的我们,现在似乎变得没有太多光彩,小学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现在成了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中学生活的新变化,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归结起来主要包括()

①老师管得少了,自主管理要求高了②学习科目的增加,课程学习的难度增大,学习负担重了③在小学成绩名列前茅,现在的同学学习都很厉害④学校离家远了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题眼直击:

此题主要考查中学新生活遇到新问题新变化的内容.

解题流程:

 

 

答案:

C

方法技巧:

理解题干要求“中学新生活”,审好题肢,选出符合“中学新新生活”的对应题肢①②③④,故答案选C。

【例2】 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我国初中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5%。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初中生群体里,是不是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学习条件?

请看这样一则材料:

广州的不少学校都拥有全国一流的教学设施,拥有全国各地会聚而来的优秀师资,拥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而在徐本禹所任教的贵州山区学校里,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几乎没有,学生的课桌、凳都是凑来的,从这则材料中,你可以看出()

A.广州的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是因为广州人聪明,能赚钱

B.贵州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差,没人愿在那里任教,是贵州人懒堕所至

C.生活的地区不同、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D.贵州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差,教师素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