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92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docx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

(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杨景波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了近50个纬度,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的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纬度位置及所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种海陆位置使我国深受海陆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夏季,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且温度又高,热量条件充足,因此,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我国的北方地区也能种植喜温植物。

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第二亚欧大陆桥与中亚和欧洲各国友好往来,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3、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

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4、我国的降水

(1)空间分布

特点: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多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少在吐鲁番的托克逊)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较多

原因:

受夏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

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等地区:

西南季风影响

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非季风区。

降水较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

重要等降水量线:

800mm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

(2)季节分配

特点:

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原因:

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所决定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7月中旬——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

10月——雨季结束

(3)年际变化

概念:

降水年与年之间的变化

情况: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原因: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5、气候复杂多样

标志: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原因:

跨纬度广、离海远近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

影响:

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6、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7、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重要地点

冬季

南北气温

相差很大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太阳光热少

②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

①一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最低温在漠河

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普遍升高,白昼普遍变长,所以全国普遍高温

②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南北温差较小

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

8、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

黄河以河口和旧孟津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内蒙古的河口镇以上为上游,其中流经青藏高原的为河源段,这里河面不宽,不也不深,水流缓慢,地面浅草平铺,土壤冲刷极微,河水常是清澈的。

在青海省东部,河流进入峡谷段,这一段有洮河、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再加上落差很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水流平稳,泥沙有所沉积,这一带气候干旱,几乎没有支流汇入,加上引黄灌溉和蒸发,耗水较多,水量减少。

河口镇至河南的旧孟津为黄河中游。

中游河段支流较多,水量增加,由于中游地区大部分是黄土分布区,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夏季雨水集中且多暴雨,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因河道变宽,平原上落差较小,水流速度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中,这样年复一年,河床不断抬高,为约束河水,全靠人工筑堤,以致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

每遇暴雨洪水下泻,下游河堤就会有决口的危险。

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湖泊水,因此,河湖的分布直接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而河湖水量的多少直接受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实际上是受气候因素制约的。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在时间上的分布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都是不均匀的。

我国的水资源不仅时空分布不均,而且与其它资源的配合也欠佳,如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约6%,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0、北方地区

(1)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历史

主要农产品

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悠久

冬小麦、棉花、

花生、小米

节约农业用水

改造中低产田

黑土地(东北平原)

较短

春小麦、玉米、

大豆、高粱、甜菜

沼泽地的保护

(2)温带果园

主要水果: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苹果产量最大

栽培果树是山区人民的致富之路

(3)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措施

春早严重,夏季多暴雨上游修建水库

河流水患的原因黄河、海河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洼地筑蓄洪工程

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加固大堤或挖掘入海新河

11、南方地区

(1)鱼米之乡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2)经济作物和水果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两广、闽、台

甘蔗产区——两广、闽、台

天然橡胶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木、樟树等

12.西北地区

(1)干早为主的自然特征

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地表景观由东向西的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2)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

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13.青藏地区

(1)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大河源头

“高”“寒”的自然景观藏北高原地势波状起伏,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2)高原农牧业

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喜温凉、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3)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的钾盐、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14.台湾省

(1)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

四周的海洋和海峡:

西面是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山多而高:

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

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河短、水急,水能丰富。

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2)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

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

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农作物:

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

亚热带水果之乡

矿产:

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

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

(4)人口、民族、城市

人口:

人口密度超过50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民族:

汉族最多(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

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城市:

主要分布在西部。

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15、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性的比较

气候

地形特征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能源、

矿产

工业

部门

交通

生活方式

北方

温带季

风气候

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旱地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苹果等

煤、石油、铁等

多重工业和能源工业

以铁路、

公路为

喜面食,住房注意防寒保暖,善溜冰、滑雪

南方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多丘陵,地形多起伏,多梯田

水田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等

水能、有色金属等

多轻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水陆运输发达

喜食大米,住房注意通风散热,善游泳、赛龙舟

16、西北地区的气候与农牧业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并有山岭阻隔,形成了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到西逐渐减少,植被变化由东向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畜牧业在内蒙古为草原牧场,新疆则为山地牧场。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但是,夏季气温较高,在有水源灌溉或冰雪融水的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都生长得很好。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的长绒棉等闻名国内外。

17、青藏地区的“高”“寒”对农牧业的影响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寒”成为本区最为重要的地理特征。

受低温的影响,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而气温相对较高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形成了典型的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等。

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应该看到,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方面。

不利方面:

由于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合于喜温凉、生长期较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等。

畜牧业也只适合于放牧耐寒的牲畜。

有利方面:

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植物光全作用强,制造的有机质多;夜间气温低,作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的作物类型。

18、经纬网:

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各地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不仅要有经度和纬度,而且要注明东西经和南北纬

19、图例和注记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20、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型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在1000m以上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