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892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docx

学前儿童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退抑制:

由于条件刺激物不再受到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而使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称为消退抑制。

2.怯生:

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3.绝对感受性:

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

  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4.自变量:

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6.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7.深度知觉:

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8.儿语:

母亲自发地根据婴儿对母亲话语的反应采取有效的声调,这就是儿语。

9.视敏度:

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0.分离焦虑:

是指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依恋以后,又要与所依恋的人分离,表现出的伤心、痛苦,并且强烈的拒绝

11.镜像自我:

从外界(客观、他人)得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为社会自我。

镜像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他人关于自己外表、形象的印象;第二是他人对自己外表评判的印象;第三是某些自我感觉。

12.自我描述性言语:

指的是婴儿用来描述自己行为的那些单词句,和包括由“我”、“我的”及自己的名字加上谓语成分所构成的句子。

二、简答题

1.婴儿动作发展有何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指标是什么?

(1)对特征的识别。

(2)对于模仿实验者演示的动作感到苦恼。

(3)控制性微笑。

(4)向成人发号施令。

(5)自我描述性言语。

3.什么是“视崖”实验?

“视崖”实验具有什么意义?

为了解决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先天就有的,还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问题,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设计了“视崖”实验。

(1)“视崖”实验的具体设计

(2)实验研究表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具体结果)

4.举例说明婴儿的知觉能力发展的状况。

1)图形知觉

(2)空间知觉

 ①深度知觉

 ②方位知觉

 ③距离知觉

 ④时间知觉

(要求简单举例

5.婴儿分离焦虑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分离焦虑的出现,与提取记忆的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事件的三方面重要的认知能力有关

(2)婴儿是否产生分离焦虑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景有关系

(3)婴儿分离焦虑的发生也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

6.情绪情感在婴儿心理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

(1)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

(2)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3)情绪情感是婴儿认知活动的推动者

(4)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5)情绪情感促进婴儿意识的产生

7.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8.幼儿期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学形式游戏化。

(2)启迪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3)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拓展幼儿的生活范围,开阔幼儿的视野并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

9.幼儿观察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持续性

(3)观察的概括性

(4)观察的细致性

(5)观察的组织性

 

 

一、名词解释

1.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的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的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2.思维的独立性:

是指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冷静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

3.学业智力:

传统智力理论视智力为一般认知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的综合体。

智商测验即是检测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为核心的一般认知能力。

传统智力理论所推崇的智力实际上是学业智力,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

4.利他行为:

指人们出于自愿、不指望任何报酬而帮助他人的行为。

它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发生,也可能在日常情况下发生。

5.表象:

是外在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在智能系统中的记忆映像。

6.移情:

移情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并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7.角色游戏:

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8.美感:

是人在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审美标准时产生的体验。

9.感觉统合失调:

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大脑不能将来自身体各部的感觉信息进行充分的加工整理,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便发生了感觉统合失调。

10.思维:

是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11.想象:

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图像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使个体建立新的图形模式,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12.儿童自闭症:

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13.道德感:

是指由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14.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等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性发展的结果。

15.意义记忆:

根据对所识记材料的内容意义以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

16.同伴关系: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

二、简答题

1.简述两种注意形式之间的转换,在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

1)单纯依靠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活动不能持久。

(2)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虽然会促使幼儿把注意维持在活动对象上,但是容易引起幼儿的疲劳,同样无法持久的进行活动。

(3)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只有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影响幼儿无意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对象的物理性质

(2)记忆对象与幼儿自身的关系

(3)幼儿关注对象重点的差异

3.幼儿记忆品质包括什么?

(1)记忆的准确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敏捷性

(4)记忆的准备性

4.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是什么?

(1)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2)情绪的影响

(3)想象能力的局限

5.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包括什么?

(1)幼儿再造想象常常依赖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再造想象常常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3)幼儿的再造想象依靠直接行动。

6.举例说明幼儿掌握概念有哪三种水平?

(1)动作概括水平

(2)形象概括水平

(3)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7.幼儿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如何?

(1)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从思维工具的变化上看,直觉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为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3)思维活动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思维的发展还呈现出由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4)从幼儿思维所反映的内容的演变上看,儿童思维还有一个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

8.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1)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4)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

9、如何理解活动是幼儿认知的主要手段?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依赖于活动

(3)活动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手段,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方式

10.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如何?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11.举例说明快乐对儿童生活的意义有哪些?

(1)快乐是人际交往的纽带

(2)快乐是一种动机力量

(3)快乐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12.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哪些因素?

(1)移情

(2)社会生活环境

(3)父母抚养方式

(4)同伴相互作用

13.父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为幼儿彼此间的接触提供便利的条件

(2)通过提供建议和指导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

(3)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14.简述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1)人际交往障碍

(2)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

(3)不寻常的行为模式

(4)认知障碍

(5)感觉障碍和情绪问题

离线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主体我

“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

“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式。

2.社会性

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

力。

3.关键期

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

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4.分离焦虑

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

5.想象

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图像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使个体建立新的图形模式,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6.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婴儿原始情绪有哪些特点?

原始情绪反应是指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这些都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它的特点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客观性原则。

因为研究与被研究的都是“人”,都有主观意识,会使材料带有主观性,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特别强调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2)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工作对学前儿童心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往往就是教育过程,

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

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

3.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包括什么?

(1)幼儿再造想象常常依赖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再造想象常常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3)幼儿的再造想象依靠直接行动

4.通过教育、心理、环境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

答:

(1)集中孩子注意力治疗儿童多动症;

(2)充实孩子生活内容;

(3)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

(4)饮食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

(5)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

5.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如何?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应用遗忘规律保持幼儿的记忆。

答:

(1)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从识记一结束就开始,并且开始时遗忘的速度最快

以后速度逐渐递减,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2)根据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①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为了把握复习时机。

②有效复习。

有效复习则是为

了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

其次,采用多种复习方式,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防止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互干扰: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互干扰具体表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

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对后来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对先前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干扰作用。

前后两种内容的相似程度越高,干扰就越高,而且即使学习同-种材料也会形成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结合实例分析婴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答:

问题解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部分。

学术一点说,从问题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这中间的那个操作过程,对个体而言,每次都是成长,其中可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系列心理活动。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会问题解决,是他们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健康长大必须要习得的本领,同样亦是他们未来工作、事业中会发挥关键作用的智力要素。

那孩子们是如何习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呢?

通过游戏,和各种大人看起来亳无意义的探索动作。

比如孩子反复摁家里的一个开关,大人看来那就是捣乱,却不知道孩子是在进行因果关系的试验:

比如孩子故意摔碎了一只碗还似乎很开心,大人看来是搞破坏,却不知道孩子其实是在探索材质的特性、变化等。

再比如孩子爬高上低,踩着小椅子爬上高桌子,再把家里的小物件摆弄的乱七八糟,大人看来这孩子实在太猴,殊不知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也许在摸索关于空间、序列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工具等。

上述所列举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些小例子。

游戏着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孩子们所使用的方法,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效的一种办法:

毫无分别心地去看身边这个世界,把它看作是一个新鲜、完整的有机体,让自己全然开放地置身其中,充分调动自己身体的全部感官去体验,让外部世界带着自己向前走。

这样的前行看似毫无目的和意义,但是孩子们却凭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悄悄地学会了大量生存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不断靠近这个

世界的真相。

可以说,孩子们自己从游戏中学到的,远比大人所知道的,要多得多。

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下,不取决于他们的智商高低,而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经历、体验了多少。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自我意识

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察觉、认识或对待。

包括: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2.视敏度

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3.感觉统合失调

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大脑不能将来自身体各部的感觉信息进行充分的加工整理,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便发生了感觉统合失调。

4.自变量

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5.深度知觉

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6.儿语

母亲自发地根据婴儿对母亲话语的反应采取有效的声调,这就是儿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幼儿想象的普遍特点有哪些?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幼儿期是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包括想象力在内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想象力是指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对这些表象加工改造,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儿童的想象力在幼儿期最为活跃,几乎贯穿在幼儿期的各种活动中。

2.婴儿期的教育原则是什么?

教养结合

3.幼儿神经过程发展有哪些幼儿特点?

(1)脑发育非常迅速。

(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3)大脑皮层的兴奋与压抑过程发展不平衡。

(4)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关于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

5.婴儿分离焦虑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分离焦虑的出现,与提取记忆的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事件的三方面重要的认知能力有关

(2)婴儿是否产生分离焦虑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景有关系

(3)婴儿分离焦虑的发生也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

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①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

-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

模仿学习的对象;另--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②同伴的相互作用。

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

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

(3)移情。

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

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

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2.试述多动症儿童与多动儿童的区别?

国外对近1300名犯罪者的研究发现,75%儿时有症(adhd)表现。

另外,很多染上网瘾、毒瘾者是adhd患儿。

到了成年,adhd病人往往工作没有持久性,经常被炒鱿鱼或频繁跳槽,人际关系差,婚姻也不稳定。

戚元丽提醒家长,小儿多动症不及时治疗,半数以上殃及成年。

多动症大部分不会自然痊愈 

最新调研显示,目前在中国,学龄儿童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3%-13.6%,估计全国有患儿1461万-1979万人,其中有四成患儿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戚元丽介绍,大多数孩子在6岁前开始有症状表现,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

虽然随着年龄渐大,症状的表现会有所改变,但是注意缺陷障碍依然存在,而且还会进一步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缺乏自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如果不进行治疗,大概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阶段,更为严重的是30%会终身带病。

另外,在青春期阶段症状貌似好转的那部分患儿,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孩子的学业与个性的形成同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现在学术界把多动症界定为“慢性疾病”。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

多动症大部分不会自然痊愈

(1)

学前儿童心理测验一般采用()测验。

∙A团体

∙B个体

∙C调查

∙D测试

正确答案:

B

(2)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中发生的。

∙A交往

∙B思维

∙C活动

∙D感知觉

正确答案:

C

(3)

遗尿,指的是儿童在()岁以后仍然不能自己控制排尿,经常在夜晚入睡后尿床或白天尿湿裤子。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D

(4)

能够在较短时间收集大量被试进行研究,得出结果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缺点是由于研究时间短,研究不够系统,不客易看到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折点。

这是()研究方法。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整体研究

∙D分析研究

正确答案:

B

(5)

2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

∙A游戏

∙B语言

∙C动作

∙D感知觉

正确答案:

A

(6)

儿童的视力在()岁时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

D

(7)

()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A思维的发生

∙B感知觉发展

∙C母婴交往

∙D依恋

正确答案:

C

(8)

口吃的矫治矫正主要应从消除导致口吃的()因素开始。

∙A心理社会

∙B心理

∙C社会

∙D生理

正确答案:

A

(9)

安斯沃思等通过()研究法研究幼儿依恋。

∙A吸吮抑制

∙B去习惯

∙C条件反射

∙D陌生情境

正确答案:

D

(10)

幼儿活动时的动机会影响到()的效果。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形象记忆

正确答案:

B

(11)()指来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对先前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消极影响。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抑制.

D后摄抑制

正确答案:

A.

(1)

现在广泛采用的()等,都是以注意作为主要操作指标的。

∙A条件反射

∙B感觉偏爱法

∙C习惯化法

∙D吸吮抑制法

正确答案:

BCD

(2)

幼儿惧怕的特点包括()。

∙A3岁以后,看到的事物中可怕的事物逐渐增多

∙B4岁以后,对听觉的事物惧怕增加

∙C5岁时,对黑暗仍是惧怕

∙D6岁左右,由于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惧怕心理大幅度增强

正确答案:

ABCD

(3)

幼儿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包括()。

∙A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B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事物

∙C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D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正确答案:

ABCD

(4)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分为()水平。

∙A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

∙B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是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克服坚持

∙C根据观察内容,接受观察任务

∙D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随意乱指

正确答案:

ABD

(5)

教师教给幼儿观察的步骤应包括

∙A由外及内

∙B由表及里

∙C先整体后局部

∙D从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

正确答案:

ABCD

(6)

幼儿的谦让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A行为的发出者应该是自愿的

∙B行为的结果是厚人薄己

∙C行为对象是幼儿自己所喜爱的物品

∙D行为的结果是厚己薄人

正确答案:

ABC

(7)

婴儿末期出现“说谎”的现象主要表现有

∙A说他不做的事实际上他却在做

∙B没有做的事可他却说做了

∙C根本没有的东西可他却说有

∙D习惯性说谎

正确答案:

ABC

(1)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瓦隆认为,3—14个月是“情绪阶段”,也就是心理需要在情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阶段。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

幼儿最先掌握的方式是指认,其次是配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3)

心理学家用“听觉逼近”研究婴儿的距离知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4)

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包括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5)

通常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记东西快慢就是指记忆的敏捷性较好。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6)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所制约。

这些规律包括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和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种因素的作用的规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7)

婴儿的喂养应着眼于保护脾胃。

∙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