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38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docx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B.40厘米C.60厘米D.80厘米

【答案】1.D2.A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

图示距离为80cm,而赤道的实际距离为40000KM,故计算即可。

选D项。

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为经线长的一半,而经线长为赤道的一半,故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为赤道的1/4,故选A项。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3.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4.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3.C4.D

【解析】试题分析:

3.产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最大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

欧洲“香蕉带”是传统工业分布区,现在已经过转移,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人才更加集中,经济较发达,配套设施更完善,所以制造业在该带生产成本较高。

随着欧盟东扩,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可降低土地、劳动力等成本。

故选C。

4.伴随制造业转移,香蕉带集中生产资料发展其他产业,但是以此同时就业机会跟着向外转移,劳动力需求会减少。

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仍然留在香蕉带,暂时不会随制造业转移。

产业转移通常也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欧洲将污染较大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后,当地的环境得到改善。

故选D。

【考点定位】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方法总结】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③④⑤②B.①、②地层中可能含有植物化石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喷出活动D.M地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6.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d岸相连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D.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5.A6.D

【解析】试题分析:

5.在图中,根据沉积岩的形成关系,判断在下面的岩石,年龄较大,在上面的岩石,年龄较小.所以图中的沉积岩的年龄顺序是①>③>④>⑤.图中的M附近发生了断层活动,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形成岩浆岩②.所以岩石②是最后形成的,A正确;图中的M附近岩层发生了错位移动,形成了断层,故不符合题意.图中的M附近先发生了断层活动,后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形成岩浆岩②,故正确;M地的地貌是断裂下陷而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C。

6.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侵蚀,左岸沉积,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A正确;c处地势相对平缓,不适合兴建水电站;B错误;a河段地势陡峭,水的流速较大,以侵蚀为主,C错误;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D正确。

考点:

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某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8.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A.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相似B.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相似

C.在高纬度地区最明显D.毫无规律可循

【答案】7.C8.A

【解析】试题分析:

7.据图知,山地的同一自然带南部高于北部,说明南部向阳,表示北半球;图中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说明是温带地区。

故选择A项。

8.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是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从赤道向两极,陆地自然带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热量条件是分异的基础。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故选A项。

.

考点:

自然带分布,分异规律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凤环流。

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凤风速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0.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答案】9.B10.D

【解析】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查风带、气压带的成因分析。

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状况。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面积大起伏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垫面相对单一,海洋面积大。

故选D答案。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1.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

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

下图为巨石阵示意图,图中代表夏至日日落和冬至日日出太阳光线的分别是

A.①和④B.②和⑤C.⑧和④D.③和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部分的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南方日出、西南方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

英国夏至日西北日落,根据图中指向标从西北射入的为?

光线,冬至日东南日出,从东南射入的为④光线,A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不仅有楼兰古域、罗布泊南故域、石头城堡等众多旅游资源,“若羌红枣”也非常著名,堪称枣中极品。

近年来红枣成为若羌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若羌90%以上的红枣加工为干果形式,进行普通包装,销往外地。

请回答:

(1)请描述2005年以后若羌县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2)评价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为实现若羌县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特点:

从2005年到2008年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

原因:

人口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用地结构变化,大量的耕地变为枣树地,为保持后续资源,开垦新的荒地,耕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受水资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有利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解积累;病虫害少,施用农药少;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品牌优势明显,知名度高等。

不利:

属于干旱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水源不足。

(3)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对红枣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强管理,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灌溉;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等。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若羌县耕地面积从2005年到2008年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人口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变化,大量的耕地变为枣树地,为保持后续资源,开垦新的荒地,耕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受水资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

2008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若羌县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病虫害少,施用农药少,红枣品质好。

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品牌优势明显,知名度高等。

有利于红枣产业发展。

该地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降水少,水源不足。

(3)为实现若羌县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搭理发展第三产业。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科技水平。

对红枣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加强管理,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政策。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灌溉。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荒漠化等。

【考点定位】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特点,农业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措施。

...

【名师点睛】利用图中曲线,判断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是耕地规模扩大的原因。

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常常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农业产业发展条件要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保护基础上开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图I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台湾海峡西岸沿岸表

层洋流深受季风影响。

表1为台中和厦门的冬夏气温资料。

材料三图II为1981年至2012年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

(1)简析台湾岛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

分析淡水溪航运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2)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变化出现在什么时段?

其特征是什么?

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

(1)条件:

岛屿南北狭长,东部山脉近南北走向;河流多呈东西流向,河短流急;热(亚)带季风气候,沔流水位变化较大,不利于通航。

原因:

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段较长,水流平稳;流域降水量较大,径流量大;流域经济发达;邻近海港,河海联运。

(2)时段:

1987年至2001年。

特征:

工业比重大幅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

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服务业快速发展

【解析】

(1)分析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条件、河流流量、有无结冰期等。

地势平坦、河流流量大、结冰期短有利于航运,反之不利于航运。

结合台湾岛的具体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岛屿南北狭长,东部山脉近南北走向;河流多呈东西流向,河短流急;热(亚)带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变化较大,不利于通航。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淡水溪航运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段较长,水流平稳;流域降水量较大,径流量大;流域经济发达;邻近海港,河海联运。

(2)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变化出现时段:

1987年至2001年。

图中看到特征是工业比重大幅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

联系台湾工业发展和生产的转型进行分析原因。

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工业向外转移;服务业快速发展。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人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畲族的传统文化和多彩的服饰、饮食、婚嫁、宗教等习俗风情。

清纯山水、风雅古朴的丽水,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

丽水森林覆盖率79.1%,被誉为“浙南林海”。

丽水市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如群星璀璨,交相辉映,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请回答:

分析丽水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答案】丽水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距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近,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好;经济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好

旅游资源游的规模与组合状况

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一个孤立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不大;旅游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景点,其游览价值会大大降低。

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

旅游资源品位和等级越高,特色越明显,其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旅游价值也就越高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经济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它直接决定旅游开发的功能。

美学欣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具有观光旅游功能,文化和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具有文化旅游、修学旅游或科学考察旅游功能等

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

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其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可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交通条件决定了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决定了旅游区之间是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还是互为替代、竞争发展。

客源市场条件

客源市场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在时间方面,分析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及可能形成的旅游淡旺季;在空间方面,分析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和最大辐射半径,以及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与特点等。

区域环境背景

旅游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直接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并对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背景

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旅游容量

指在保证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点)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

它包括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经济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社会容量等内容。

若旅游容量较小,游人过度密集,就会引发许多环境、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丽水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距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近,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好;经济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好。

15.【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临汾市曾经“河不敢见人、人不敢见河”的原因。

(2)简述临汾市煤炭开采过程中,环境污染可能诱发的其他环境问题。

【答案】

(1)临汾是山西省重要的煤炭基地,由于不重视环保,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进入河流,使河水污染严重,河水变黑。

(2)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煤炭资源的破坏等

【解析】

(1)主要结合山西省能源基地,从环境污染严重方面进行分析。

临汾是山西省重要的煤炭基地,由于不重视环保,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进入河流,使河水污染严重,河水变黑。

(2)煤燃料产生的硫氧化物和磷氧化物会造成酸雨,煤矿开采破坏植被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的变化会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的开矿会造成煤炭资源的破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