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26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基础教案.docx

针灸学基础教案

针灸学基础教案

(供2005级中医针推专升本使用)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刘冠军,针灸学,第6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重点讲授针灸学的定义(15分钟)。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25分钟)。

3、针灸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50分钟)。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3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难点:

⑴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代,代表作为《帛书、十一脉灸经》、《内经》等。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即唐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医药学家孙思邈)为后人所崇敬。

⑵宋金元时期,医家不断产生针灸医学的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其代表人物王执中、王惟一、滑寿等。

⑶明清时期,针灸著作最多,医学影响最大,其代表作是《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针灸学定义与主要内容

1、讲解与板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引入课题。

2、讲解与板书:

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

二、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1、讲解与板书: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綮始时期。

2、讲解与板书:

针灸学理论的建立时期。

3、讲解与板书:

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4、讲解与板书:

针灸学术衰退时期。

5、讲解与板书:

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三、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1、讲解:

针灸学数千年来对外交流概况。

2、讲解:

针灸学对外推广的重要意义与进展。

四、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讲解:

掌握针灸学特点与学习方法。

2、学生回答:

学习针灸学的目的。

3、教师归纳。

五、总结强化

六、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续页)

 

小结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应从针灸学的起源、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著作及其贡献,做全面系统了解,借以对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病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试述针灸学的定义及其适应范围。

2、针灸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自晋唐到宋金元时期有哪几位著名针灸医家?

其代表著作及贡献是什么?

4、《针灸大成》一书主要贡献及影响有哪些?

5、针灸医学于何时传到国外?

有什么影响?

6、简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医学的发展。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2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2月16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6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述

一、十二经脉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

4、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5、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15分钟)

2、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20分钟)

3、经络系统的组成。

(20分钟)

4、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

(40分钟)

5、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15分钟)

6、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自学)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本节所述内容是经络总论的基本知识作为重点。

2、在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交接规律、属络关系、气血流注作为难点。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经络总论

1、讲解与板书:

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讲解与板书: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讲解与板书:

十二经脉名称与分布规律。

2、讲解与板书: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3、讲解与板书: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结合图表)。

4、讲解与板书(结合图表):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5、学生回答:

经络学说定义、十二经脉名称、循行走向、交接规律及流注。

6、教师归纳。

三、总结强化

四、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续页)

 

小结

十二经脉是与奇经八脉相对而言,它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固定的腧穴和主病,阴阳两经之间相互表里配合,每条经脉又都与脏或腑直接络属,是构成经络的主体,故称“正经”。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阴经在四肢内侧,胸腹走行;手足三阳经在四肢外侧、头面、躯干走行。

其具体内容是:

在四肢是手足太阴、阳明在前;手足少阳、厥阴在中;手足少阴、太阳在后。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为: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

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是一种络属关系,阴经属脏络腹,阳经属腹络脏。

其气血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历经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终于足厥阴肝经,又复注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了一个“如环无端”的循行系统。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经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2、十二经脉的分布及其循行、交接规律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实施情况及分析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3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2月20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7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述

二、奇经八脉;三、十五络脉;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

2、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奇经八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40分钟)

2、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0分钟)

3、十二经别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0分钟)

4、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0分钟)

5、十二皮部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0分钟)

6、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本节所述内容是经络总论的基本知识。

在经络系统的组成中,以任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为重点。

2、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循行分布特点、功能作为难点。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奇经八脉

讲解与板书:

奇经八脉的定义、循行特点、作用。

二、十五络脉

讲解与板书:

十五络脉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三、十二经别

讲解与板书:

十二经别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四、十二经筋

讲解与板书:

十二经筋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五、十二皮部

讲解与板书:

十二皮部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六、学生回答:

学习针灸学的目的。

七、教师归纳。

八、总结强化

九、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奇经八脉的特点是别道而行,循行除带脉外,皆由下向上循行;除任、督二脉外无专穴和交接规律。

奇经八脉无脏腑间的络属关系,亦无表里配合,不同于十二正经,故谓“奇经”。

在奇经八脉中任、督、冲、带应用较广。

十五络脉以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即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任、督别络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

十二经别具有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其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

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

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

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据而划分的,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何谓奇经八脉?

其特点如何?

2、概述任、督、冲、带脉的循行与作用。

3、何谓十五络脉,其特点、作用是什么?

4、十二经别有什么特点?

5、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是什么?

6、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能主动回答课前反馈复习性提问,并且准确、流利、完整。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2月23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8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经络的生理作用、病理变化。

2、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运用。

3、了解经络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40分钟)

2、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30分钟)

3、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

(40分钟)

4、经络的临床运用、现代研究进展。

(1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为本节重点。

2、经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为本节的难点。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经络的作用

1、讲解与板书:

经络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讲解与板书:

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讲解与板书:

经络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讲解与板书:

说明病理变化。

2、讲解与板书:

指导辩证归经。

3、讲解与板书:

指导针灸临床。

三、简要介绍经络作用现代研究进展

四、学生回答:

经络的作用、病理变化、临床应用

五、教师归纳。

六、总结强化

七、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经络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它是联系各部与运行气血、津液的主要途径。

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水谷入胃化为宗气、津液与糟粕,其中津液所化的营卫,即是血气。

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脏腑所生的病证沿着经络的通路反映到体表。

经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可从经络辩证、经络诊察、扪穴诊病等方面去学习;经络在治疗上的应用,可从循经取穴、皮部取穴、络脉取穴、阿是穴的应用及子午流注取穴等方面去学习。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概述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3、概述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5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2月27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8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腧穴总论第三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节、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腧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命名。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

(20分钟)

2、腧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

(25分钟)

3、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

(40分钟)

4、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

(35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应重点掌握。

学习本章知识,可以结合背诵经穴分寸歌,做全面系统分析、理解。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1、讲解与板书:

腧穴的发展、分类。

2、讲解与板书:

腧穴的命名。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讲解与板书:

腧穴的主治特点。

2、讲解与板书:

腧穴的主治规律。

三、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

腧穴的分类、主治规律、定位方法。

2、教师归纳。

四、总结强化

五、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古代医家多次指出“气穴所发,各有上名”;“凡诸孔穴,各不徒设,皆有深意”。

说明腧穴的命名均有其意义。

了解腧穴的命名,可以加深理解腧穴的定位、功能与主治。

腧穴可依据其名称、位置及属京的有无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

目前经穴共有361个。

经外奇穴在各部书中记载各有不同,故尚无统一数目。

本章内容应重点掌握。

学习本章知识,可以结合背诵经穴分寸歌,做全面系统分析、理解。

掌握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情况,了解各经脉主治特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络腧穴各论打下良好基础。

要重点掌握腧穴的三个方面的主治作用,即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及特殊作用。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什么是腧穴?

腧穴分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2、自《黄帝内经》以后,哪些书籍发展了十四经穴?

各记载多少个经穴。

3、腧穴的主治作用有哪几方面?

4、举例说明腧穴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实施情况及分析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6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3月2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

第五节、特定穴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腧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2、掌握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3、了解腧特定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特定穴的意义。

(15分钟)

2、特定穴的分类内容和特点。

(40分钟)

3、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40分钟)

4、特定穴现代研究概况。

(25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特定穴在针灸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因此,熟悉特定穴的名称和意义,对掌握腧穴的功能、临床应用、配穴处方,均有一定作用。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特定穴的意义

1、讲解与板书:

特定穴的含义、称号、名称、类别。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讲解与板书:

五输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2、讲解与板书:

原穴、络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3、讲解与板书:

郄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4、讲解与板书:

背俞穴、募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5、讲解与板书:

下合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6、讲解与板书:

八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7、讲解与板书:

八脉交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8、讲解与板书:

交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三、简要介绍特定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四、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

特定穴意义、名称、分类、应用。

2、教师归纳。

五、总结强化

六、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特定穴在针灸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因此,熟悉特定穴的名称与意义,对掌握腧穴的功能、主治、临床配穴处方,均有一定作用。

特定穴有十种。

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有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及八会穴。

背俞穴分布在背腰部,皆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募穴分布在胸腹部,且与其相应脏腑相对应;交会穴分布于全身。

进一步学习特定穴,可结合经络腧穴各论及下篇治疗总论的“特定穴的应用”来进行。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什么是特定穴?

2、特定穴有哪几种?

各有多少个腧穴?

3、如何理解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4、八会穴的含义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7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3月6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第六节、腧穴定位方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腧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意义。

2、掌握骨度分寸法。

3、掌握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4、掌握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腧穴的定位方法意义。

(20分钟)

2、骨度分寸法内容与临床应用。

(40分钟)

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内容与临床应用。

(30分钟)

4、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内容与临床应用。

(3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为重点、背诵骨度分寸表。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1、讲解:

腧穴的定位方法的意义。

2、讲解与板书:

骨度分寸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3、讲解与板书: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4、讲解与板书: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5、讲解与板书:

简便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二、简要介绍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三、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

腧穴的定位方法、种类、方法、内容。

2、教师归纳。

四、总结强化

五、结束

方式:

课堂讲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本节以骨度分寸法为重点。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两额角发际之间为9寸;两乳突间为9寸;胸骨上窝中点(天突穴)至胸剑联合为9寸;胸剑联合至脐中为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股骨内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高点至膕横纹(膝中)19寸;膕横纹至外踝尖16寸;臀横纹至膕横纹14寸。

此外,肩胛骨脊柱缘至后正中线为3寸,用于背腰部的横寸取穴。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哪几种?

2、试述常用的骨度分寸。

3、临床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有哪几种?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

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

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8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3月9日教案完成时间:

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基础

年级

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

王民集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二节、手太阴、手阳明

基本教材及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