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99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乡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乡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乡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乡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愁教案.docx

《乡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愁教案.docx

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播放课件。

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

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

(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3、划分诗的节奏。

      

   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

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

(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

(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

(板书: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

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

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

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

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

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

板书:

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

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

(生议论明确: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

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

(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 播放课件)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

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

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2、各领风骚话说愁

     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

(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 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

     七、布置作业

      创作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小诗。

     板书设计

                            乡     愁

                              于光中

                       小时侯    邮票    思乡 

                       长大后    船票    

                       后来      坟墓    怀亲

                       现在      海峡    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

"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

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很少接触诗歌,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六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拓展迁移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

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

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

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

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

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

   师: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作者简介

   师: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

   生1:

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生2:

我补充一下,余光中着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三、朗读吟诵

   师:

在二00四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余光中亲自朗诵了这首诗,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抒发的是怎样的浓愁呢?

我们来听一下.

   (播放春节晚会片段)

   师:

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

思念家乡

   师:

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

忧郁深沉

   师:

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

稍慢 

   师:

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

要读好一首诗,不公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

   生纷纷:

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

下面老师划分了第一节,同学们来读一下

   (课件展示第一节的节奏及轻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明确:

节奏:

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重音:

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如“小小”这一个词应读得很重,它能体现邮票的特点,且“小小”能更衬托出浓浓的乡愁,我在这头语气应提高,后一句应降低以体现思母之情

   师:

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讨论:

以第一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让学生注意以下地方的正确读法:

   (课件展示:

   1)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2)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

   生按要求做

   师:

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他划的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

   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

(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

(一样)

   师:

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自由读一下(演示文稿展示朗读诗歌方法)

   1)把握朗读基调(语气、语调);

   2)讲究朗读节奏;

   3)注意朗读重音;

   4)调节朗读速度;

   5)投入朗读感情(用心去读)

   生各自抑扬顿挫地吟读

   师:

通过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

   生读

   师:

她们读得好么?

   生纷纷:

   师:

那大家集体来读一下

   生集体读

   师: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生自由背诵课文

   师:

请同学们集体背诵课文

   生齐声背诵

   师:

哪个同学来背诵一遍?

   生:

(两名学生分别背诵)

   四、品味欣赏

   师: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生:

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

   师:

那这四者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

思母之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

   生2:

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哪诗人为什么要用这四个来意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呢?

   生1:

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干系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生2:

长大后的我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所以年轻的他每当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时夫妻离愁就上心头,所以他用此来表现自己的相思殷殷

   生3:

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母亲的面容,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生4:

台湾与大陆,本应密切往来,但却相互隔绝,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这浅浅的海峡去阻隔了两岸亲人团圆的梦想,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师:

同学们都想像的很好,我们看看这四节,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

   生1:

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

   生2:

这一节作者由家愁由上升到国思

   师:

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

   生:

不,是所有台湾人民

   师:

是啊,前三节写的都是家愁,这一节可以说写的是国愁师: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

   生:

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生:

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生: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台独分子们,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的,国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

   ……

   师:

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心声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五:

拓展迁移

   学习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生1:

乡愁是一台电话机;

   生2:

乡愁是一座桥梁;

   生3: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生4:

乡愁是一只洁白的信鸽;

   生5;乡愁是一轮圆月

   ……

   六:

布置作业

   席慕容也有一首《乡愁》,请同学们课后比较一下它与本文的异同

   (课件展示席慕容的《乡愁》)

   七:

总结

   师:

(放歌曲──佟铁鑫演唱的《乡愁》)同学们,乡愁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同时祝愿台湾同大陆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小时候(少年)少年清愁         

   长大(青年)夫妻离愁       思乡    渴望祖国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       爱国    早日统一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延伸(感情)”的品读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整堂课教学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

“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

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例如:

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

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

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

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

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

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

——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

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

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

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

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八)比较赏析:

请阅读席慕容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交流后面的问题。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席诗共用了哪三种意象表达乡愁?

这三种意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两首诗有何异同?

(九)想象和联想是诗歌创作最基本的要素,请同学模仿《乡愁》以实写虚,以具体表现抽象概念的想象方式,就下面的句式作一下想象练习。

乡愁是                      (也可以写“友谊”“母爱”等。

(十)课外延伸:

可以改写成散文,可以谱曲歌唱,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用flash制成动画。

【作家作品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早期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

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日积月累】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