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81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生态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doc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10科目名称:

生态学

--------------------------------------------------------

一、解释下列术语:

(本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限制因子原理:

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2、重要值:

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计算的公式如下: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3、竞争排斥原理: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种群:

是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

5、植被型:

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6、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7、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8、生态系统:

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9、全球变化:

由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化等导致的大气及水体污染、沙漠化乃至气候变化从局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这些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全球生态环境的恶性变化倍受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简称

10、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评分标准:

(1)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

(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又称第一性生产:

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2分)。

次级生产或称为第二性生产:

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生物有机体的生产。

次级生产就是异养生物的生产(2分)。

次级生产最终是以初级生产为基础,次级对初级生产是有反馈调节作用(2分)。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在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3分)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分)

3.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是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的物种,不同的群落层次中有不同的优势种(3分);而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3分)。

4、K对策种和r对策种的特点

k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

(3分)

r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

(3分)

5、生态型与生活型

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

(2分)

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2分)

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2分)

评分标准:

(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

(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3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选择1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每题1分,共30分,)

1.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

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2.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B)。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3.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C)。

A.根系发达B.叶表面凹陷C.叶表面积较大D.茎可进行光合作用

4、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6.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D)。

A.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镶嵌D.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7."赤潮"的形成是种群动态的(D)。

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生态入侵D.爆发

8.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领域性

9.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B)。

A.r-对策B.K-对策C.A-对策D.G-对策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

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

1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

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

13、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

14、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

15、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6、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

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17、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

18、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

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D无天敌

19、植物在新地点上定居成功的标志是D。

A.植株生长好B.植株开花多C.植株不休眠D.植株能繁殖后代

20、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C)。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容纳量D.环境阻力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B)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C.存活曲线D.年龄结构

22、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23、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D)。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25、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D)。

A.外来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气候因子

26、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B)。

A.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7、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C)。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C.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28、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

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B)。

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

30、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方向主要是(C)。

A.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者D.分解者→消费者→生产

评分标准:

每小题回答正确给1分。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生态系统中的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2分)。

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对被捕食者的质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被捕食的往往是体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这样阻止了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2分)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2分)。

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

竞争的减弱能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故捕食作用能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