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87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docx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课案

 

旅游美学电子课件

曹丽娟

 

绪论

一、旅游美学定义

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二、旅游美学特征

a、研究范围丰富

b、研究范围具体

三、旅游美学研究范围

1、旅游的欣赏对象;

2、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3、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修养;

4、旅游饭店的审美要求。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1、为旅游经济服务;

2、进一步开发美和创造美;

3、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第一章风景美与欣赏

第一节风景美的类型

1、自然美

2、人工美

自然景观中创建人造景物的美学原则

人造景物:

是指那些附属于自然景观的具有功能性的购置。

1、保持自然景观美的完整性;

2、人造景物的配置符合美学原则;

3、人造景物的选位应适宜;

4、人造景物外观设计与自然景观应相协调;

5、人造景物的数量应少而精。

第二节风景美的构成要素

1、山水

2、生物

3、气象

气象景观包括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

4、天象

第三节风景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1、形象美

自然美是以其感性形式,通过人类的感性器官而实现的。

这种美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形象美是指自然景观所展现的外在形象的审美特征。

主要包括雄、奇、险、秀、幽、奥、旷等七大特点。

2、色彩美

3、静态美

4、动态美

5、声音美

第四节风景美的欣赏

1、审美主体的全心投入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融合,达到神与物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2、正确的欣赏方法

审美主体欣赏风景时要注意时间、角度和距离三者的有机结合。

时间:

自然景色随四季、朝幕、晴雨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选择适合的时间。

角度:

角度是欣赏者与景物之间构成的视角与方位。

距离:

观赏者与景物之间的审美距离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心理距离四方面。

第二章人文景观欣赏

第一节人文景观概述

一、人文景观定义

人类长期从事劳动实践和创造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或现代文明的结晶。

二、人文景观意义

1、人类社会历史生活方式的反映。

2、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3、人类历史沿革的载体;

4、人类社会观念的体现;

5、各民族特征的再现。

三、人文景观构成

1、历史人文景观

2、现代人文景观

3、风情人文景观

第二节历史人文景观欣赏

一、中国古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轨迹

(二)古建筑结构形式

1.单体建筑结构形式

A、木构架体系→梁柱式

B、木结构体系→榫卬安装

2.单体建筑结构特点:

(1)墙壁不承担屋顶重量,只分割空间和保护作用;

(2)由圆柱支撑屋顶重量;

(3)门窗安排灵活;

(4)屋顶造型丰富;

(5)建筑材料采伐及施工便利;

(6)可有效预防地震。

(三)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特征

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2、保持构架制原则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5、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二、中国宫殿建筑欣赏

(一)中国宫殿建筑发展史

(二)宫殿建筑单体建筑基本组成部分

1、汉白玉台基

台基是由三合土夯筑而成,是宫殿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低到高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和最高级台基四个等级。

2、红色墙柱

为了烘托出热烈、金碧辉煌的色彩效果,采用红色装饰墙体与柱子。

3、硕大斗拱

斗拱由斗、拱和昂三部分构成,置于柱头、额访和屋面之间。

斗拱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荷载梁架和挑出屋檐。

4、琉璃屋顶

5、彩画

可防潮、防腐、防蛀,后突出为装饰性。

由高到低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和玺彩画以龙或凤图案为画面,间补以花卉图案,贴金。

旋子彩画以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为画面,也可画龙或凤,贴金随意。

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为画面。

(三)宫殿建筑形式特点

1、汉白玉台基

2、红色墙柱

3、硕大斗拱  

4、琉璃屋顶

5、彩画

6、前朝后寝

7、五门三殿

8、中轴对称

三 中国古城建筑欣赏

中国古城建筑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期重要的防御体系,包括城墙与长城二大体系,它们的修建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古城墙

一)中国古城墙发展概述

二)中国古城墙构成要素

1、城墙

城墙是古城墙的主体建筑,剖面成等腰梯形:

上窄下宽。

顶部平面呈弧形。

2、雉堞:

女儿墙、垛口、射孔

雉堞是城池防御体系中最基本的防御工事,逐步形成一定的规制,并成为城墙的标志和象征。

雉堞的下半部为女墙,女墙上建城垛(也称垛墙),城垛与城垛之间形成垛口,排列如齿状。

3、瓮城

瓮城是城池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防御工事。

将城门做为二重或多重,以增强城门的牢固性。

4、敌台

敌台是重要的防御部位。

在城墙每60米筑一敌台,正面呈等腰梯形,上窄下宽,俗称“马面”。

敌台之上建有敌楼。

5、各式楼:

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

在城墙之上建有各式不同的楼阁,满足不同的需求。

6、吊桥

吊桥在整个城池防御体系中起到了沟通城内外及隔断交通的重要作用。

7、护城河

城墙外的挖的护城河是城墙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阻断交通,保护城市的作用。

(二)中国长城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

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

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一)中国长城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长城的构成

1、城墙

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

城墙顶上,内侧设女儿墙,高一米余,以防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雉堞,高2米左右,有望口、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

有的重要位置建有层层障墙。

2、敌楼

性质相仿又各具特色,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楼,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3、敌台

又称城台。

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

4、关隘

最集中的防御据点。

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5、烽燧

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

6、战台

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 一。

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

三古代陵墓建筑欣赏

中国的古代陵墓分为帝王陵与其它陵墓两大类。

它们的存在表明了活人对于死亡的敬畏之情和灵魂永生的思想。

(一)古代帝王陵的发展轨迹

1、秦汉

秦汉时的帝王陵称为“方上”。

挖坑筑石为墓,用土层层夯筑,呈上小下大的倒斗形,因其上方是方形平顶而称为“方上”。

2、唐

唐代帝王陵是“以山为陵”。

以山峰作为陵的坟头。

始于李世民为其长孙皇后修建的陵。

3、宋

宋代恢复了“方山”。

但是规模与前朝无法相比,因宋规定帝王死后方可建陵且须用时7-8个月必完工。

4、明清

明清时期帝王陵称为“宝城宝顶”。

封土上方为圆形是宝顶,四周砌砖壁且上端修垛和女儿墙为宝城。

宝顶明代为圆形,清代为长圆形。

(二)古代帝王陵的构成

1、地宫

地宫内有棺椁、陪葬品。

这些随葬品和陪葬品使陵墓成为地下宝库或博物馆。

2、封土

在地宫之上堆砌的高大的封土层,其上种植众多的植物。

3、陵园

在封土四周修建众多的寝殿、便殿,还有神道及各类石刻雕塑。

四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欣赏

1.古代桥梁类型

梁桥桥墩上架梁

拱桥石或砖砌的券拱形式。

分为平拱、抛物线拱、圆拱、尖拱

悬桥 绳索和木版搭建而成

五寺庙建筑 

 

(1)佛教三大建筑:

寺庙 佛塔 石窟

 

(2)寺庙组成 

六中国古塔建筑欣赏

(一)中国古塔建筑类型

1、窣堵波

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死后,遗体火化烧出舍利。

其弟子将其拿到各地安奉,埋入地下并在上面堆起圆形土堆,印度梵文称为“窣堵波”(Stupa),或称“浮图”,译成中文为“塔婆”。

2、支提或制底

又可称为制底。

由于佛教的传播,塔的建造遍布各地,而舍利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就出现了没有埋葬舍利的塔,称其为支提。

(二)中国古塔建筑构成

1、地宫

地宫是塔地表以下的建筑,用石板砌成,可收藏贵重物品。

2、基座

基座是塔地表之上最底层部分,高出地面,是塔的基础。

3、塔身

塔身是塔的重要部分,立于基座上,是多层结构的建筑。

4、塔刹

塔刹位于塔身的最上端,由刹座、刹身和刹顶组成。

(三)中国古塔建筑材料

1、木塔

2、砖石塔

3、砖木混合式塔

4、铁塔

5、铜塔

6、琉璃宝塔

(四)中国古塔建筑特征

1、平面形状

塔的平面是偶数,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圆形等形状,以方形和八角形居多。

2、层数

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一层、三层、五层、七层……。

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3、塔心

塔有实心和空心之分,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所以我国的塔多数是空心塔。

(五)中国古塔建筑造形

1、楼阁式塔

中国楼阁和印度传入的窣堵波相结合产生的佛塔。

因其样式像中国传统建筑楼阁,故名楼阁式塔。

特点:

每层之间有明显的距离,相当于一层楼阁高;各层塔的每面都有门或窗,门窗上有塔檐伸出,可进入塔内。

代表有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

2、密檐式塔

由楼阁式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

特点:

外形与楼阁式塔差不多高大,但除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以外,每层之间距离很小,塔檐较短,紧密重叠,故称为密檐式。

每一层面仅有通气孔,没有窗门。

辽、金时代以后多是实心,因此除个别外,一般不能进入塔内,只能欣赏其外观。

代表有西安小雁塔和洛阳齐云塔。

3、亭阁式塔

是单层方塔,又称墓塔,类似于通常看到的亭子上面加了塔刹。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佛塔,民间用来放置佛像或坟墓主人的塑像。

代表作为山东厉城四门塔。

4、覆钵式塔

塔的下部是须弥座,座上是平面为圆形的塔身,再上是多层相轮,最上为塔顶。

喇嘛教常建造此样式的塔。

因元朝统治者重信喇嘛教,便从南亚尼伯尔传入此佛塔样式,又称为嘛塔(或藏式塔)。

代表北京妙应寺白塔。

5、金刚宝座塔

塔底部是巨大宝座,座上建有五座小塔,供奉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故称为金刚宝座塔,属密宗佛塔。

国内此类型塔的塔基是空心的四方型高台,能从正面拱门进入,内设有楼梯可登上高台,台上建造五座小塔,中央一座略高,四只角上的四座稍低。

代表内蒙古五塔寺金刚宝座塔。

6、过街塔

又称门塔。

塔的基座很高大,下面开门洞,行人车马均可通过。

由于塔在门洞之上,人们只要从塔下的门洞穿过,就算是拜了一次佛,这无疑使佛教朝拜活动世俗化了。

代表是江苏镇江市西津渡街过街塔。

7、笋形塔

近圆形的塔基很大,周边由许多花瓣连接组成。

塔身呈葫芦状,越向上越细,整座塔宛如破土而出的大竹笋。

是小乘佛教典型的寺塔。

因其形式来自缅甸佛塔,又称为缅式塔。

最典型的是云南西双版纳的曼飞龙塔。

8、花塔

塔的上半释迦牟尼圆锥锥部分有由砖塑成的小佛塔、仙人、狮、象、莲座等装饰物,远看像一大束花,故叫花式塔,简称花塔。

代表河北正定县华塔。

9、宝箧印经式塔

箧是装书的箱子,由于这种塔的方形塔身很像箧,里面又保存了佛经,故名叫宝箧印经式塔。

这种塔一般很小,原来是设置在寺庙内存放舍立。

七中国石窟建筑艺术欣赏

我国石窟建筑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

现在发现最早的石窟是位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开凿于3世纪末或4世纪之初。

窟的形状多为印度的支提窟形式。

因此石窟建筑从东汉开始,历经各朝各代的开凿至明清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二)中国石窟类型

1、石刻雕像

石窟开凿的崖体石质均匀,硬度适中,则可以在崖体上直接开窟,并在窟壁上直接进行雕刻图像。

2、泥塑像

石窟开凿的崖体石质松软、质地不统一时,雕刻的图像不易保存,所以在其崖体开凿洞窟,将泥塑像摆放其内,并在窟壁之上绘制图案。

(三)中国著名四大石窟

第三节现代人文景观

现代人文景观指现代社会形成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以现代城市风貌为主要代表。

注意两个问题

1、现代城市风貌不等同新建的城市风貌

2、现代农村也是现代人文景观的体现

一、现代人文景观构成

1、建筑 

它是城市的骨架,展现了现代城市的立体美和空间美。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

它是一个变化的音符,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标志性建筑也在不断的被新生事物代替。

2、街道 

城市街道就像城市的走廊,最能体现城市的风貌,因而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有大街和小巷之分。

大街集中了城市的基本特色和风格;小巷则是民间风情的体现。

街道配备广场、绿化、建筑小品。

广场是街道相联系的城市景观,就其功能可分为政治性广场、集散性广场、商业性广场、休闲性广场。

街道两侧的绿化,广植各市的市花、市树;

街道旁的雕塑作品、车站牌、路栅栏等等也能引起游客的欣赏兴趣。

3、商业 

现代城市标志之一,满足购物、构成商业景观。

4、交通 

城市交通景观体现了城市的流动美,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城市风貌。

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和设施构成了重要的现代景观。

5、文化 

城市是文化的产地,有着众多的文化设施,构成了文化景观:

博物馆、体育场、影剧院、文化宫。

各种文化活动也形成了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观

6、游乐

城市游乐景观主要是指位于城市郊区和外围的主题性游乐公园。

可增长知识、培养情趣、得到教育意义。

第四节 风情人文景观

一、风情人文景观类型

1、风俗民情

2、神话传说

二、风俗民情

1、居住

居住习俗的特点:

实用性、区域性、艺术性、宗教性。

2、饮食

人类的饮食民俗文化形成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饪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饮食习俗的特点:

使用材料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富有宗教信仰色彩、文化内含丰富、固定饮食惯制。

3、服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服饰习俗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生活风尚的外在表现,它既指衣饰,也包括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它在形式、色彩和装饰方面的特殊性,能直接表明各地各民族的特点,又是各地和各民族的外在标志。

服饰习俗的特点:

民族和地区特色、特殊的制作工艺、多样的服饰款式、求吉心理。

4、婚嫁

婚嫁习俗是人类特有的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制度。

主要表现在:

求爱方式、婚姻形式、婚姻仪式三方面。

5、节庆

节庆民俗在精神民俗中是最丰富的一类,它由年节和社会娱乐节日两部分构成。

节庆民俗的最初形式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节庆民俗的形成。

三、神话传说

神话是最为古老,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原始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反映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

如玉皇大帝、星君。

“神”会死,如盘古、女娲。

它可赋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神奇色彩。

第五节 人文景观的审美观赏

一、欣赏人文景观的技巧

1、掌握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

2、掌握人文景观的观赏规律

(1)从社会意蕴中把握人文景观

(2)从对象的具体特征中欣赏人文景观

(3)从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关系中领略人文景观

(4)从体验生活风情中感受人文景观

第三章艺术美的品味

美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大类,前两者属于现实美,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艺术美是艺术与自然、人文环境合为一体的产物,可以说艺术源于生活本身,又从生活中提升出来,高于生活原态。

第一节艺术美概述

一、艺术特征

1、艺术家审美主张的外在表现;

2、是人工制作的物质载体;

3、现实存在于人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之中。

二、艺术定义

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及其审美理想,能被鉴赏者接受的、形象化的客观物。

三、艺术美定义

它是艺术家(包括民间艺人、无名氏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以及对这种媒介物的基本属性和规律的掌握,从而对社会生活进行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以后所创造出来的,能被鉴赏者接授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之美和意境之美。

艺术美实质就是客观事物“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即艺术美是以客观现实生活作为源泉。

表现是指艺术美同时又是艺术家主观感情、思想意念和技巧的表现。

四、艺术美价值

1、它比现实美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震撼力。

2、艺术美相对于现实美有一定的永久性。

五、艺术分类

根据艺术的表现手段及方式

1、表演艺术:

音乐舞蹈

2、造型艺术:

绘画雕塑

3、语言艺术:

文学

4、综合艺术:

电影戏剧

5、实用艺术:

建筑工艺

第二节旅游中常风的艺术品及其欣赏

一、中国雕塑艺术欣赏

一、中国雕塑的发展

中国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对石器的雕削与磨制,陶器的捏塑烧制。

商周时期随青铜艺术、石雕、陶塑等工艺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中国雕塑分类

1、根据雕刻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是各个方面都经过加工的,观众可以围绕着它从各个视角去欣赏。

圆雕的构图原则:

简练、概括、立体的多维性、团块性。

浮雕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类型,是在平面上雕出或深或浅的凸起的图像。

浮雕根据浮雕人物体积与底板的距离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两大类。

2、根据雕塑作品的材质可分为石雕、木雕、泥雕。

3、根据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的手法可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

4、根据雕塑作品的功能可分为园林雕塑、城标雕塑、环境雕塑、纪念碑雕塑、室内雕塑。

三、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创造者大多数不知名的工匠;

2、雕塑的题材主要是人

四、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

1、相融性

2、纪念性

3、象征性

4、装饰性

5、假定性

6、类型化

二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一)中国画概述

(二)中国绘画的分类

根据作品物质存在形态及旅游者观赏角度

卷轴画壁画工艺绘画

1、卷轴画

A、定义:

一般指用纸或绢画好以后,经装裱而成的中国画

B、分类

中堂:

装裱后按上卷轴,用于挂在正厅中间墙上的画。

条幅:

装裱后按上小轴,较随意张挂的画。

横幅:

装裱后按上小轴,横挂的画。

手卷:

装裱后按上小轴,横幅很长,只有展阅才可览全局的画。

锦片:

装裱后未按轴,装于镜框之内的画。

册页:

小幅多件成套装裱而不装入镜框的画。

2、壁画

A、定义:

指画在墙壁上的画;可分为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寺庙壁画三类。

墓室壁画 :

出现于汉代;墓室内的石壁上刻上画像,主题是表现墓主人的生活和事迹。

石窟壁画 :

出现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属宗教题材,反映的是宗教的教意、教规、宗教故事。

寺庙壁画:

出现于宋代;反映的是宗教题材(佛教、道教)。

3、工艺绘画

A、定义:

就是利用特殊材料和特殊手法创作的绘画。

B、特点

■善于利用作画材料自身的美

■注重种技术之美

■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根据作品创作题材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三)中国画的欣赏

1、善于捕捉画面的意境

A、意境的构成要素(绘画内涵的构成要素):

■画家思想情感的表现

■自然形象的再现

■绘画本身的画面形象

B、捕捉意境的方法

■诗画相结合 以形写神

2、领会笔与墨的结合与变化

■讲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忌有笔无墨,有墨无笔

3、重视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和独特的装裱艺术

■中国绘画讲究画上题诗、写书、压印及装裱

4、区分“四品”

■它们是判别中国画高低的重要尺度,由低到高:

■能品:

是指描绘自然事物的形态栩栩如生。

■妙品:

是指笔墨技巧以及绘画的一切形式技巧的高度纯熟。

■神品:

是精心刻画,得到了自然对象的精神本质。

■逸品:

是随心所欲而又处处符合规矩,是人格涵养的自然流露和写照,它无需苦心经营,但效果出乎意外,且无法临摹复制。

三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中国文字最大特点是“象形”,因而就具有较强的观赏作用和审美价值。

(一)书法与旅游

(二)书法定义

就是用笔(篆刻用刀),把这些文字加以美化,使其成为可以观赏的对象物。

(三)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1、甲骨文

书写或契刻于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多用来记录占卜的内容,又叫“殷墟卜辞”、“殷墟书契”、“贞卜”,简称“卜辞”、“殷契”、“契文”。

字形特点:

(1)汉字的构成原则已充分体现;

(2)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

(3)外形参差不齐,字体大小不一;

(4)笔画繁简不一,许多字可正写与反写;

(5)有较多的合文;

(6)行文的程式不一。

2、金文

金文是一种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古化文字,因为商周人把铜叫金,故名金文。

又叫“钟鼎文”、“铭文”、“彝器款识”、“吉金文字”。

字形特点:

(1)笔画一般简于甲骨文;

(2)形体不太固定,一字有多种写法;

(3)形声字增多,合文减少;

(4)在字体上,圆笔较多;

(5)字形趋于工整。

3、小篆

篆书是指官吏使用的文字,即官府办公用的文字。

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大篆广义上是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zhou)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用于六国的文字;狭义上是指籀文。

小篆是中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文字,相传是秦相李斯简化大篆而成。

小篆字形特点:

(1)已初具方块字的基础;

(2)笔画匀称;

(3)字形大多长圆而方正;

(4)圆笔进一步增多;

(5)笔画较简单,符号性加强;

4、隶书

隶书是经过简化、草化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汉字形体。

有“秦隶”和“汉隶”之分。

字形特点:

(1)以扁形的方块字代替了小篆长圆的方块字。

(2)笔画大量减少,成为单纯的书写符号。

(3)汉隶笔画出现了轻重变化,即“蚕头燕尾”。

5、楷书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未盛于魏晋成熟于唐代。

楷书改变了隶书的波磔,便于书写,堪为学字的楷模,故称为“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

楷书是我国古代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字形特点:

(1)形体方正稳定;

(2)笔画平直明确;

(3)体现了汉字的书法美。

6、草书

草书可分为隶草、章草和今草。

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起源于西汉。

章草是东汉章帝时盛行的草书,保存了汉隶的波磔,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是东晋以后的变体,由章草变化而来,笔形却是楷书化的草写。

7、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由楷书变化而来,盛行于晋。

接近楷书的为行楷,接近草书的为行草。

笔形近草不放,笔画连绵,但各字独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正式运用的文字,而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的字体。

草书与行书被称为动态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被称为静态书法

(四)根据汉字的形体发展分类

古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

今文: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五)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线条之美

(1)书法的线条变化必与作者的心理节奏相吻合;

(2)追求“力感”,即力显纸上;

(3)具有“动势”之美。

2、构局之美

(1)单字的笔划多少、疏密关系和比例;

(2)一幅作品的字、行、列之间的变化;

(3)文章与“题署缀句”、“钤印”的结合。

3、形神之美

通过书法作品的线条变化反映作者的审美观。

 

第四章 中国古园林与观赏

第一节中国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园林起源

目前关于中国古园林起源位于主导言论是:

园和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