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42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docx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文学是人学”

钱谷融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

把文学叫做“人学”。

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

但我们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

其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

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

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是常识。

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如季摩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

“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

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以要描写人,不过是要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任务罢了。

这样,人在作品中,就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作家对人本身并无兴趣,他的笔下在描画着人,但心目中所想的,所注意的,却是所谓“整体现实”,那么这个人又怎么能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的真正的个性的人呢?

而且,所谓“整体现实”,这又是何等空洞,何等抽象的一个概念!

假使一个作家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的现实”,假使他是从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来进行创作的,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能够适合这一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这一原则,他就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的现实现象的图解,他就只能抽去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抽去这个人物的灵魂,把他写成一个十足的傀儡了。

应该说,季摩菲耶夫还是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的。

在他的那本《文学原理》中,有着很多精辟的见解。

那本书,在苏联虽然受到很多人的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我以为这些批评和指责未必都是正确的,然而这里所提到的一点,却是一向毫无异议地为大家所接受的。

正因为这种理论是一种支配性的理论,在我们的文坛上也就多的是这样的作品:

就其对现实的反映来说,那是既“正确”而又“全面”的,但那被当作反映现实的工具的人,却真正成了一件毫无灵性的工具,丝毫也引不起人的兴趣了。

我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我认为文学不能够或者不必要反映现实呢?

不是的。

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

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了,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

这样来对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怎样来对待人的描写呢?

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

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

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节选自《文学评论精选》)

1、下列关于“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文学需要创造生动典型的形象,而不是把人当成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的工具。

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都必须是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是处在各式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所谓的整体现实。

C.文学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是为了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D.文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应是刻画人,这是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

违反了这一性质与特点,作品往往流于概念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人学”观点体现了高尔基从“人”的角度对个体、文学与整个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思索。

B.杰出的哲人与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改造人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

C.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应是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的图解,而应是有血有肉、有着真正个性的人物。

D.整体现实是个既抽象又空洞的概念,如果作家从这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进行创作,那么他笔下的“人”就成了傀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摩菲耶夫认为文学写人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观点被中国作家广为接受,这也导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缺乏灵性。

B.高尔基和季摩菲耶夫关于文学中关于人的定位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作者赞同高尔基把文学叫做“人学”的主张。

C.文学能够也必须反映现实,但如果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这就混淆了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区别。

D.“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艺工作者进入文艺堂奥所必须掌握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能够更有效地接近文学的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纮(hó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

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

性机敏,应对便捷。

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

“汝读何书?

”对曰:

“诵《孝经》。

”曰:

“《孝经》云何?

”曰:

“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元贞曰:

“吾作刺史,岂其骄乎?

”纮曰:

“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

”元贞称善。

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

尚书敬显俊曰:

“孔子云: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纮进曰:

“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

”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

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

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

帝尝与左右饮酒,曰:

“快哉大乐。

”纮对曰:

“亦有大乐,亦有大苦。

”帝曰:

“何为大苦?

”纮曰:

“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

”帝默然。

后责纮曰:

“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

”纮曰:

“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

“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帝投刃于地曰:

“王师罗不得杀。

”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

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

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

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

纮上言:

“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

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

封辅相请出讨击。

纮曰:

“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高阿那肱谓众人曰:

“从王武卫者南席。

”众皆同焉。

寻兼侍中,聘于周。

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卷列传第17》有删节)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王殊制殊:

不同

B.景奇其早慧奇:

奇怪

C.陈人寇淮南寇:

侵犯

D.乘我之弊弊:

疲惫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王纮“机智敏捷”的一组是()(3分)

①在上不骄,为下不乱②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

③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④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

⑤王师罗不得杀⑥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纮从小聪明。

十五岁时跟随在外任职的父亲,有人争论掩衣襟的方式,王纮认为衣襟向左应该是确切的,并引古籍为证。

B.王纮忠于国君,敢于且善于直言进谏。

皇帝与左右饮酒,连呼痛快,王纮提出纵情享乐的直接后果,皇帝对此有所感悟。

C.王纮有辩才。

皇帝责备王纮未为国君而死,要亲手杀掉王纮。

王纮大声争辩,指出奸人,表白忠心,皇帝最后放了王纮。

D.王纮有军事才能。

在皇帝主持的朝会上,封辅相极力请求出兵。

王纮却认为兴兵动武会给外敌可乘之机,得到众人赞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

(5分)

译文:

(2)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

(5分)

答: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

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3)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不涂则答题无效。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两家人和两只狗

赵新

他们两个是兄弟。

他们两个是邻居。

东院住着哥哥,西院住着弟弟。

两个院落之间是窄窄的一溜荒地。

荒地上长满了杂草,有沙蓬蒿,有马齿菜,有鬼圪针苗,还有铁刺蒺藜。

两年前,哥哥偷偷地把荒地上的界石往西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二尺;弟弟发现以后,又偷偷地把界石往东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三尺。

为此兄弟两个恶狠狠地打了一架,哥哥被打歪了鼻子,弟弟也被撕破了耳朵。

为此两个人还骂了祖宗,说他们以后谁再答理谁,谁就是狗娘养的!

两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来往;如果在哪里碰面了,一个拐弯就走,一个掉头而回;拐了弯掉了头还要往地上啐几口吐沫,说是晦气晦气真晦气!

乡亲们说他们结下了死仇气,他们立刻更正说不是死仇气而是鬼仇气,我以后做了鬼也和他有仇气!

今年开春东院养了一只乳白色的京巴狗,很好看,很好玩;西院见东院养了,自己也马上养了一只。

西院的狗是米黄色,西院说我们什么颜色的狗都可以养,就是不要白的!

白的是孝,死了人才戴孝哩!

人有仇气,狗没有仇气。

那一白一黄两只狗常常在那片草地上追逐玩耍,跳跃奔袭,有时候如痴如醉地亲吻,有时候抱成一团嬉戏。

那一天那条黄狗欢天喜地跑进东院里来,正要兴致勃勃地和白狗打招呼的时候,被哥哥一脚踢飞。

哥哥怒不可遏地骂道:

杂种!

想讨我的便宜?

瞎了狗眼不是?

这一脚正踢在眼上。

狗眼青了,狗眼肿了。

西院的弟弟马上告诉媳妇说:

咱的狗肯定是被东院踢伤的,等他的狗来了,你就使劲打,使劲踹,要死的不要活的!

东院的狗果然来了。

媳妇才要抡圆了棍子咬牙切齿地打,却发现那团状如雪球的小东西嘴里衔了一根火腿肠。

小东西径直跑到萎靡不振的黄狗身边,把嘴里的东西放下,陪了黄狗卧在一起。

媳妇看见,白狗开始抚慰黄狗,它抬起前腿梳理它的绒毛,挠它的肚皮。

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

白狗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

那泪水拖得很长很长。

白狗又叼起地上的火腿肠,然后把它送到黄狗嘴里。

媳妇心里一动,扔了手里的棍子。

过了春天到了夏天,又到了盛夏,到了伏天。

伏天太热,村里人晚上睡觉都敞着门子。

那天深夜白狗和黄狗一片狂吠。

哥哥和媳妇说:

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敢是院里有什么玩意?

媳妇说:

我害怕,你不要出去!

弟弟也和媳妇说:

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敢是院里有什么玩意?

媳妇也说:

我害怕,你不要出去!

两个男人都没动,结果第二天早晨他们发现,两只狗都被刀子捅死了,黄狗死在了东院,白狗躺在了西边的院里。

哥哥横眉怒目地找到弟弟说:

老二,你为什么捅死我的狗?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饶不了你!

弟弟说:

老大,你还有脸找我?

我的狗为什么死在你的院里?

新仇旧恨,两个人动手就打,结果哥哥和弟弟都躺在了地上,一边痛苦地呻吟,一边慢慢地喘息。

后来县公安局捉住了一个偷儿。

小偷儿交代,他在伏天的一个夜晚,潜入北铺村的东院去偷东西,结果被一白一黄两只京巴狗咬扯得下不了手,一怒之下,他就掏出了刀子。

小偷儿交代,因为他知己知彼,知道东院和西院有很深刻的仇气,在朦胧的月辉里,他顺手把死在地上的白狗扔在了西院,然后逃之夭夭。

这自然是后话。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兄弟俩为两只狗之死而造成误会,以至大打出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给人以深思。

B.文章开头交代兄弟俩的关系及兄弟之间所居住的位置,并特意交代了两个院落之间的一溜荒地,这就为下文兄弟之间争地界埋下了伏笔。

C.“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狗与狗之间的真情。

D.小说还写到了弟弟媳妇,这个人没有报复心,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在文中作为次要人物对塑造兄弟俩的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

E.弟兄之间由于缺乏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彼此的仇恨,作者由此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就会消除仇恨。

(2)结合小说情节,概括两兄弟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3)小说多处写到了兄弟两家的狗,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4)你觉得小说结尾的交代有无必要?

为什么?

请联系小说的情节加以探究。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忘了的名人

金克木

《傅斯年选集》有出版的消息了。

作者本来是个名人,后来变得无名了,被淡忘了。

现在他又出场,与我何干?

不免说一小段因缘。

我是教书匠,居然有时也想敲敲学术研究的大门,转折点是在于见到一次这位傅孟真先生。

30年代初期,我和杨景梅在北平沙滩北京大学附近一家豆浆铺上用世界语谈话,被沈仲章误认为意大利语,从此我认识了沈。

沈认识的一个新疆人正在穷困中,便为他组织了一个夜班,借北大红楼一间教室,请他讲新疆话,邀我参加凑数。

有一位罗常培教授也参加学习。

他是音韵学家,北大中文系主任,支援这个班可能是为了调查研究语音,结果是认识了我,但并无来往。

1939年我以意外机缘到湖南大学教法文。

暑期到昆明时便去访罗先生。

他知道我竟能教大学,很高兴,在我临走时给我一张名片,介绍我去见在昆明乡间的傅斯年先生,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

他没说为什么。

我也没问。

在一所大庙式的旧房子里,一间大屋子用白布幔隔出一间,里面只有桌子椅子。

“傅胖子”叼着烟斗出来见我时没端架子,也不问来意。

彼此在桌边对坐后,他开口第一句就是:

“历史是个大杂货摊子。

”不像讲课,也不像谈话,倒像是自言自语发牢骚。

“开门见山”,没几句便说到研究“西洋史”的没有一个人。

我打断他,提出一位教授。

他叭嗒一口大烟斗,说:

“那是教书,不是研究。

”这时我才发现烟斗里装的是云南烟叶碎片,不是外国烟丝,而且火早已熄了,只吸烟,不冒烟。

“不懂希腊文,不看原始资料,研究什么希腊史。

”他接着讲一通希腊、罗马,忽然问我:

“你学不学希腊文?

我有一部用德文教希腊文的书,一共三本,非常好,可以送给你。

”我连忙推辞,说我的德文程度还不够用做工具去学另一种语文。

用英文、法文还勉强可以,只是湖南大学没有这类书。

他接着闲谈,不是说历史,就是说语言,总之是中国人不研究外国语言、历史,不懂得世界,不行。

过些时,他又说要送我学希腊文的德文书,极力鼓吹如何好,又被我拒绝。

我说正在读吉本的罗马史。

他说罗马史要读蒙森,那是标准。

他说到拉丁文,还是劝我学希腊文。

他上天下地,滔滔不绝,夹着不少英文和古文,也不在乎我插嘴。

我钻空子把他说过的两句英文合在一起复述,意思是说,要追究原始,直读原文,又要保持和当前文献的接触。

他点点头,叭嗒两下无烟的烟斗,也许还在想法子把那部书塞给我。

忽然布幔掀开,出来一个人,手里也拿着烟斗。

傅先生站起来给我介绍:

“这是李济先生。

”随即走出门去。

我乍见这位主持安阳甲骨文献发掘的考古学家,发现和我只隔着一层白布,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上上下下打量我,也不问我是什么人。

我想,难怪傅先生说话那么低声,原来是怕扰乱了布幔那边的大学者。

谈话太久,他出来干涉了。

傅回屋来,向桌上放一本书,说:

“送你一本书吧。

”李一看,立即笑了,说:

“这是二年级念的。

”我拿起书道谢并告辞。

这书就是有英文注解的拉丁文的恺撒注的《高卢战纪》。

不学希腊,就学拉丁,总是非学不可。

这也许就是傅的著名的霸道吧。

我试着匆匆学了后面附的语法概要,就从头读起来,一读就放不下了。

一句一句啃下去,越来兴趣越大。

真是奇妙的语言,奇特的书。

那么长的“间接引语”,颠倒错乱而又自然的句子,把自己当做别人客观叙述,冷若冰霜。

仿佛听到恺撒大将军的三个词的战争报告:

“我来到了。

我见到了。

我胜利了。

”全世界都直引原文,真是译不出来。

读时每告一段落,我便写信给傅,证明没有白白得到他的赠书,并收到复信。

这本拉丁文书,在我和书本“彻底决裂”时送给了一位女学生。

到我和书本恢复关系时她又还了我。

如今这本书还在书架上,使我忘不了送书的傅先生。

写下这篇小文好像还了一笔债,但并不感觉轻松。

不知道柏拉图怎么说话,到底是缺憾。

胖子的形象又出现在眼前,叭嗒着那不冒烟的烟斗,没有表情。

1996年6月

(节选自《落日故人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一开始是普通教师,并不认识傅斯年先生。

机缘巧合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傅先生,从此跨进了研究学术的大门。

B.傅斯年主动地再三要求送书给作者,希望“我”学习希腊文。

因为他认为,要研究西洋历史,就一定要读原始材料。

C.傅斯年没能打动“我”学希腊文,改而希望“我”学拉丁文。

“我”出于对傅的尊敬,也由于傅的霸道,收下了这本书。

D.“我”从傅斯年送的书中得益匪浅。

在《傅斯年选集》出版之后,写下本文来表达感激之情,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E.本文记述了“我”与傅斯年先生认识的缘由和过程,从独特的视角,以质朴的语言再现了一代学者卓异的精神风貌。

(2)文章为什么以“胖子的形象又出现在眼前,叭嗒着那不冒烟的烟斗,没有表情”结束全文?

(6分)

答:

(3)简要分析傅斯年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

(4)作者说,写下这篇小文,感觉像是还了一笔债,为什么他“并不感觉轻松”?

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命来去匆匆,犹如惊鸿一瞥,昙花一现,而且似乎往往越是那些美丽的东西,越总是得不到上苍的错爱和尘世的挽留。

B.我终于来到了蜀道。

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

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C.民主政治与“贞观之治”、革命领袖与“开明君主”、国家干部与“父母官”,都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

D.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

B.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C.9月24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D.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依笔者看,读这种“浅阅读”式书籍,弊大于利。

①为什么这么说呢

②平时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许多精神愉悦和心灵感悟,都是在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里得到的

③因为此类书籍犹如油浮水面,仅得皮毛,难得精髓

④而在“浅阅读”中,我们根本就无法体味和享受到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蕴涵,至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更无从谈及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它消减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剥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其结果必产生思想的荒芜和思考的惰性!

⑥读者如长时间浸淹其中,极易导致对经典名著的肤浅化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苍白性认识,渐渐丧失了另外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③⑤⑥②④C.②④③①⑤⑥D.②④⑥⑤①③

16.提取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2个字。

新华网华盛顿9月7日电:

美国白宫7日宣布,总统奥巴马计划在下周发起一轮公关攻势,通过接受一系列电视专访和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的方式,争取民意支持其对叙利亚动武的计划。

  白宫说,奥巴马将分别接受美国6家主流电视台的采访,向美公众阐明对叙政府动武以惩罚其使用化学武器的必要性,并承诺这次行动的规模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美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因而不会重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覆辙。

这6家电视台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公共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和福克斯新闻频道,它们将于9日晚公开播出对奥巴马的专访。

  10日,奥巴马将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一次电视讲话,再次强调对叙动武的必要性及其对维护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同时努力缓解反战情绪浓厚的美国公众的担忧。

他预计还将呼吁国会尽早通过授权对叙发动军事打击的决议。

17.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文段的画线出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

造型,是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

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①。

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②,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

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

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

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③,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

答:

①;

②;

③。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泰山原本没有松鼠,许多不明情况的爱心人士误以为有松树的地方就是松鼠的家。

出于好意将小商贩当宠物出售的松鼠买来送到泰山放生,但近年来,泰山松鼠繁殖成灾,肯食核桃等果实导致果农减产近一半甚至绝产。

泰山果农已经饱受野松鼠之患。

事实上松鼠对于森林繁育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

它们将果实埋到地里,有些种子会发育成树木。

前提是松鼠的数量必须适宜。

泰山作为景区缺少狼尧豺这些松鼠的天敌,松鼠数量的急速上升给果农带来了不可控制的压力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双周试题参考答案

1.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是人,但整体现实同样是文学的题材。

2.B(“改造人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