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41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 29.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精练+测评29

  线索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一方面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第7讲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1)历史渊源:

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以限制王权,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

从1640年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展开激烈斗争,最终通过1688年的“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标志:

1689年,颁布《     》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

(1)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易错点拨】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

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2)1721年,        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发展: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原则

(1)国王与内阁关系:

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

(2)首相与政党关系:

首相从议会多数党中选出,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3)内阁成员与首相关系: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     ,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内阁与议会关系: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失去议会信任时,或     ,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归纳总结】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

1.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    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 

核心。

(2)英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    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

随着     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

降低财产资格限制;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3)意义:

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制衡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轻巧记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一、二、三、四”

①一条主线:

议会的发展演变。

②二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③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④四个阶段:

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与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

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

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史论结合】

史料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解读 史料反映了英国法律文件的发展、演变。

解读史料需要抓住表格的时间、王权、议会权力演变的信息来总结英国宪政发展的特点。

《权利法案》说明了王权进一步受

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

问题 依据史料,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

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

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

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

【史论结合】

史料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解读 史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内阁权力的膨胀。

史料前半部分反映出英国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政府职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因而内阁首相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方可行使权力。

(2)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法律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史论结合】

史料 19世纪中期,有位英国人说:

“正如美国人有一位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官一样,我们英国也有一位选举产生的首席行政官,女王只是政体的荣誉首脑。

首相是执政党首脑。

解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英国国王、首相的权力特点。

说明英王是权力的象征,首相掌握实权。

问题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国王和首相的权力特点是什么。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6·全国卷Ⅰ·3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以英王对议会内两党派的处置为载体,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变特点,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2015·全国卷Ⅰ·3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以英国内阁成员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完善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4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以图书目录为背景材料,考查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评论观点的能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7

 “光荣革命”

 以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新国王的史实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英国“光荣革命”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4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中国太和殿和英国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建筑为载体,考查中英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题1[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考题2[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题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考向1 “光荣革命”

1.[2018·甘肃兰州诊断]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光荣革命”。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新贵族宗的教信仰发生改变

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希望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有学者评价说: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

A.以和平方式发动政变B.恢复王在议会的传统

C.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D.正式建立责任内阁制

考向2 英国的《权利法案》

3.《英国通史》的作者认为:

“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议员有言论自由等等。

但是用书面形式将这些‘权利’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

”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此时的英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B.《权利法案》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C.《权利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D.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4.[2018·重庆二模]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

“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这一条款主要有利于(  )

A.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

B.通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

C.英国国王走向“统而不治”

D.国民自由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考向3 英国责任内阁制

5.[2018·北京海淀模拟]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并组阁。

这反映出英国(  )

A.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B.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C.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D.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6.[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

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提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

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

考向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7.[2018·广东茂名一模]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这一原则(  )

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

8.[2018·湖北荆州质检]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

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D.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第8讲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

(1)政治前提: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2)邦联困境:

软弱无力的邦联政府难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

(3)新问题:

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确保    是美国面临的新问题。

 

(4)理论基础: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    理论。

 

2.制定: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新宪法。

3.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其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     行使,又互相制约。

 

(3)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    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4.影响

(1)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2)美国成为实行    的总统制共和国。

 

(3)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概念阐释】联邦制和邦联制

联邦制和邦联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

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的独立主权。

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等不同名称)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二、北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1.宪法修正:

内战结束后,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两党制:

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归纳总结】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

考点一 1787年联邦宪法

1.美国权力制衡的运行机制

(1)从三权分立运行机制来看,最显著的就是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并彼此制约。

三权分立从政府内部结构上为美国政府的运转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制约机制,以达到权力平衡,确保人民的权利不受剥夺和侵犯。

(2)从选举运行机制来看,选举的重要性,不仅是给美国民众一个将令人不满的政治家赶下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选举过程中会激发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讨论。

民主从功能上讲是权力制衡的一个维度,而民主本身的实现主要也是通过选举。

(3)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运行机制来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有各的决策范围,互相不能干预;即使在同一个领域里,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也不一定要保持一致,甚至可以意见相反。

这样,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州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就可以相互制约。

【史论结合】

史料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到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解读 根据史料可知,众议院与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体现了议会对总统的制约;参议院及众议院的一致同意命令,应经总统批准,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体现了行政权受立法权的制约。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并指出有何影响。

2.多角度评价1787年联邦宪法

(1)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1787年联邦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历史局限性看,1787年联邦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史论结合】

史料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

“不是因为这些官员或者法官优秀,而是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真正将总统的权力关在了笼子里;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舆论,保障了官员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而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解读 史料客观评价了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真正将总统的权力关在了笼子里”说明1787年联邦宪法可以避免出现绝对权力;从材料“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舆论”可以得出保证了言论自由;从材料“保障了官员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可以看出保护了官员可以独立行使权力;从材料“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而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可以看出司法独立。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相同点

理论原则与

经济基础

 制约与平衡;生产资料私有制

国家性质

(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不同点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

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任期制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总揽行政权、军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

国家元首、议

会、政府三者

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政府对总统负责,政府、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与监督

【史论结合】

史料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

西方宪政的历史》

解读 史料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前半段表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打破传统的创新发展,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差异:

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半段说明美英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一致性: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问题 有人认为美国政体优于英国政体,有人认为英国政体优于美国政体。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政体?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7·全国卷Ⅱ·34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以内阁成员皮克林被总统免职为背景材料,考查美国代议制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016·全国卷Ⅰ·41

 代议制的实践

 以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话为载体,考查启蒙思想在代议制确立中的实践,考查学生历史阐释和历史评价的能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3

 美国1787年宪法

 以美国1787年宪法对众议院名额分配的规定为载体,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局限性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3

 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

 以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为载体,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考题1[2017·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考题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考题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考向1 邦联制

1.有学者指出:

“自缔结和约以后,最初立法的缺点便立即暴露出来:

国家好像一下子就解体了。

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

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弄得软弱无力,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星条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

”该学者认为(  )

A.“缔结和约”是指1783年《巴黎和约》

B.《独立宣言》成为当时邦联政府的宪法

C.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当时的迫切需要

D.联邦制的确立和权力运行挽救了合众国

2.[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何顺果在《美国史通论》中写道:

“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其组成方法和权力与‘大陆会议’相同,各州可选派代表2—7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

更重要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个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政权软弱无力B.完成独立战争的需要

C.三权分立相互制衡D.民主政治的妥协理念

考向2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内容

3.[2018·陕西榆林一模]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

”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

A.参众两院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