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5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学微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学微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学微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学微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docx

《医学微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docx

医学微生物

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就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就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

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6、条件致病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

7、菌落:

菌落就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8、质粒:

质粒就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就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9、芽胞:

芽胞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就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0、细菌L型:

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11、中介体:

中介体就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

12、普通菌毛:

普通菌毛就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3、性菌毛:

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

14、菌毛:

菌毛就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15、鞭毛:

鞭毛就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6、荚膜:

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17、微荚膜:

微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

18、异养菌:

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与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就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

19、热原质:

热原质就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20、细菌素:

细菌素就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与流行病学调查、

21、培养基:

培养基就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22、消毒:

消毒就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

23、灭菌:

灭菌就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

24、无菌与无菌操作:

无菌就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她物品的操作技术、

25、防腐:

防腐就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26、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就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27、变异:

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

28、转座子:

转座子就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就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29、基因转移:

基因转移就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30、转化:

转化就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1、接合:

接合就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就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

32、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就是以温与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就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

33、局限性转导:

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

34、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转换就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35、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36、噬菌体:

噬菌体就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37、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38、温与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就是温与噬菌体、

39、前噬菌体:

前噬菌体就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40、溶原性细菌:

溶原性细菌就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41、侵袭力:

侵袭力就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与侵袭性物质等、

42、内毒素:

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43、类毒素:

类毒素就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

44、外毒素:

外毒素就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45、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就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

46、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就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

48、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49、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血症就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

50、菌血症:

菌血症就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就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

51、败血症:

败血症就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52、外源性感染: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

53、内源性感染:

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54、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就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

55、菌群失调:

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

56、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57、胞外菌:

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58、胞内菌:

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与李斯特菌等、

59、化脓性球菌:

就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与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60、SPA:

葡萄球菌A蛋白,就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与损伤血小板等活性、

61、假膜性肠炎: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就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就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与细菌组成、

62、血浆凝固酶:

就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就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63、链激酶(SK):

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64、链道酶(SD):

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

65、致热外毒素:

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就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与皮疹、

66、抗“O”实验:

就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就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与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与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68、外斐试验:

普通变形杆菌X19、X2与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与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

69、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与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

70、IMViC:

就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与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就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

71、迁徙生长现象:

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

72、志贺毒素:

就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与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

73、霍乱肠毒素:

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与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与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74、弧菌属:

为弧菌科的1属,本属细菌种类多,分布广泛,尤其就是水中常见。

形状短小,约0、5x(1~5)微米,因弯曲如弧得名。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无芽孢、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型。

75、汹涌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质凝固:

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与CO2),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汹涌,称为汹涌发酵现象、

76、Nagler反应:

产气荚膜梭菌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若在培养基中加入α毒素的抗血清,则不出现浑浊,此为该菌特点之一、

77、结核菌素试验:

就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实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就是否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78、抗酸杆菌:

分枝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就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其使得一般染色不易着色,但可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脱着色,着色后又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

79、BCG:

即卡介苗,就是Calmette与Guerin2人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

80、异染颗粒:

棒状杆菌属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体内出现节段脓染或深染的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

81、锡克试验:

根据毒素抗毒素中与的原理,以少量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抗毒素免疫的一种方法、

82、卫星现象:

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由于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V因子,可促进流感杆菌生长,故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越远则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83、动物源性细菌:

就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某些传染病,其中绝大多数就是以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及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细菌统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84、波浪热:

布氏杆菌病,就是感染布氏杆菌后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体温呈现波浪型变化、

85、人畜共患病:

同一种病原菌引起动物与人类的疾病,这类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病、

86、支原体:

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就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由于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支原体、

87、立克次体:

一类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病毒之间、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并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88、衣原体:

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89、原体:

原体呈小球形,外包坚韧的细胞壁,内含致密的类核结构,就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

90、始体:

始体也成网状体,球形,较原体大,内无致密的核质,而有纤细的网状结构,就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

91、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且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

92、硫磺样颗粒:

在患者病灶组织与瘘管流出的脓样物质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硫磺状小颗粒,就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93、病毒体: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就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具有感染性、

94、衣壳:

为包裹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壳粒所组成、它保护病毒核酸,并维持病毒的形态,还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具有抗原性、

95、壳粒:

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至数个多肽、根据壳粒的多少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与复合对称型、

96、刺突:

为某些病毒包膜上的棘状突起结构,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刺突、就是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97、吸附:

指病毒体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的现象、

98、缺陷病毒:

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99、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成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非容许细胞、

100、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101、亚病毒:

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传染性因子、

102、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就是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就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103、慢发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就是指感染后有很长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不表现出症状,几年或几十年后发生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如极个别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104、垂直传播:

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105、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产生病毒颗粒,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叫潜伏感染、

106、水平传播: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107、干扰素(IFN):

病毒或其她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108、包涵体:

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后,所形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它就是由病毒颗粒与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可能就是病毒增殖的遗迹、

109、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诱导病毒发生毒力变异而获得的毒力降低而抗原性不变的病毒株制备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110、灭活疫苗:

用甲醛灭活病毒核酸但抗原性不变而制备的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与狂犬疫苗等、

111、抗原性漂移:

病毒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就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可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112、抗原性转变:

变异幅度较大,属质变,就是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的,甚至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大范围流行或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113、血凝素(HA):

与病毒的吸附与穿入宿主细胞有关、呈柱状,为为三聚体,每个单体需形成二硫键连接的HA1与HA2两个亚单位,病毒才有感染性、HA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称血凝抑制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与中与病毒感染性,为保护性抗体、

114、神经氨酸酶(NA):

四聚体,呈蘑菇状,头部含有酶活性中心与四个抗原位点、酶活性可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与集聚病毒的扩散,但不能中与病毒的感染性、NA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

115、SSPE: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的晚期并发症,属于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渐进性衰退、

116、轮状病毒:

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直径60-80nm,无包膜含有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病毒,其形同车轮状而得名,它就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

117、Sabin疫苗(OPV):

就是由减毒变异株制成的口服减毒活疫苗、该疫苗免疫方法简单,不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血清中与抗体,还可刺激机体产生肠黏膜局部SIgA,阻断野毒株感染、

118、Dane颗粒:

又名大球形颗粒,就是完整的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因Dane首先在乙肝感染患者中发现,故名Dane颗粒、

119、小球形颗粒:

就是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的一种无感染性的颗粒,由HBV多余的表面抗原聚集组成、

120、HBsAg:

就是HBV的外衣壳蛋白抗原,可存在于Dane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以及肝细胞表面、HBsAg就是HBV感染诊断指标之一,其相应抗体具有中与作用,故HBsAg就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121、HBeAg:

由HBV的前C与C基因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与肝细胞表面、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持续阳性表示感染将转为慢性,就是HBV感染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指标、其相应抗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122、HBcAg:

就是HBV的内衣壳蛋白抗原,因其表面有HBsAg覆盖,故在血液中不易检测到,但可存在于

123、HDV:

就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并致病,通常与HBV共同感染、

124、黄病毒:

就是指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该类病毒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

125、疱疹病毒:

就是在动物与人类中发现的一群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126、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病毒表面有gp120与gp41两种糖蛋白、有两个血清型,侵犯人的CD4+T细胞,引起AIDS、

127、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机会感染、恶性肿瘤与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就是一种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HIV、

128、内基氏小体:

狂犬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细胞质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在诊断上有价值、

129、真菌:

指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以菌丝体存在、

130、孢子:

孢子就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繁殖菌丝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伸出芽管,发育成菌丝体、

131、菌丝:

在适宜环境中,真菌的孢子发芽长出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132、霉菌:

又称丝状菌,就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与孢子构成,菌丝伸长分枝,交织成团、

133、营养菌丝:

深入被寄生物体或培养基内生长,以吸取营养供生长为其主要功能的菌丝、

134、假菌丝:

形成类酵母型菌落的真菌,如念珠菌属或假丝酵母属,当菌细胞出芽后,小芽发育延长,但不与母体脱离,从而形成假菌丝、

大题:

1、试述细胞壁的功能、答: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

①维持菌体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使其能在相对低渗的环境中生存、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具有抗原性,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2、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答: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

在医学上的意义?

答: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

①热原质,就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源于革兰阴性菌,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使其灭活,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源质,蒸馏法最好、在制备与使用注射药品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细菌感染、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就是多数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体外的一种蛋白质性物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宿主细胞亲与性、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后游离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故其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基本类似,毒性较弱、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就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③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可分水溶性色素与脂溶性色素、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她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临床应用广泛、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与流行病学调查、⑥维生素、细菌合成的某些维生素除供给自身需求外,还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4、细胞壁肽聚糖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的作用机理?

①肽聚糖,又称粘肽,就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

(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藉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

(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联桥)或肽链交联构成交联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②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键;青霉素可抑制五肽交联桥的连结,均破坏胞内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5、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过程分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