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3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 阅读题.docx

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突破阅读题

题型四 阅读题

类型一 科学新进展

1.(2018原创)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据《TheLancet》网页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研究所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无痛流感疫苗(如图所示)。

它的形状与创可贴无异,表面上排列着上百个不到一毫米长的微针管。

需要打疫苗时,把它往手上一粘就搞定了。

这款疫苗还有两个优点:

(1)它由蔗糖与聚乙烯醇制成,是可分解的,所以不存在医疗污染。

(2)它可以在40℃的环境下被保存,摆脱了传统低温保存疫苗的方式。

研究人员选了100名未曾接种流感疫苗的18~49岁的成年人,把他们随机分成4组。

除了有一组对照组接受肌肉注射流感疫苗之外,剩下的三组中,一组注射“假”疫苗以作为安慰剂对比,一组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控制接种无痛疫苗,最后一组则自己动手。

根据研究人员对这100人近半年时间的持续追踪结果显示:

该疫苗没有造成任何严重的不良事件,达到的抗体水平也与普通的疫苗没有差别,参加实验的人员96%认为这款疫苗确实做到了“无痛”。

该疫苗的诞生对那些医疗水平还不够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是一大福音。

一旦有大型流感爆发,无痛疫苗就可以被大批量分发。

无需冷藏的优点使得未来接种疫苗时,人们可以自己在家里完成,无需专门去医院诊所。

大规模推广无痛流感疫苗还有待技术的进步,而伦敦国家学院的免疫生物学家琳达表示,如何更好地引出年长者的免疫反应和增强它的药性还有待探究。

正是有一群运用高级智慧的人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更美好、更明亮的方向前进。

第1题图

请回答问题:

(1)参加实验的人员96%认为这款疫苗确实做到了“无痛”。

人能感到疼痛的感觉主要是由于皮肤中分布有______组织。

(2)如何更好地引出年长者的免疫反应和增强无痛流感疫苗的药性还有待探究。

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__________;它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

接种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从传染病流行(传播)的环节看,传染病患者属于______。

(3)无痛流感疫苗的形状与创可贴无异,需要打疫苗时,只需往手上一贴即可。

传统肌肉注射疫苗的方式中,疫苗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左心房B.右心室C.左心室D.右心房

(4)无痛疫苗无需冷藏的优点使得未来接种疫苗时,人们可以自己在家里完成,无需专门去医院诊所。

当我们在家中自行用药时,为了安全,必须考虑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①该药生产厂家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 ②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 ③该药的功能、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④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新生儿出生以后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就是感染风险。

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婴儿的脐带血中发现一种特殊的多肽[新生儿NET抑制因子(nNIF)],这种多肽或可帮助预防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的炎症和败血症。

nNIF能够阻止机体产生NET(中性粒胞外陷阱),而这些纤维分子的主要功能就是捕捉病原体。

nNIF能够减缓炎症应答反应,降低免疫系统的效率。

研究人员认为或可利用这一过程帮助治疗炎症和败血症。

虽然机体产生的NET纤维能够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细菌和病毒,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

拥有足够的NET能够限制感染扩散,但如果NET太多或者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它杀死的就不仅仅是危险的病原体了,还会杀死那些第一次在婴儿体内定植的有益细菌。

为了检测nNIF的效力,研究人员从7个拥有早产婴儿的家庭采集了婴儿的脐带血样本。

随后他们在实验室内利用样本合成了nNIF多肽,并用合成的多肽处理存在不同感染类型的小鼠。

比如,他们将LPS注射到小鼠腹部模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肺炎);他们还将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一大起因)注射到了小鼠腹部;他们还将小鼠的一部分大肠绑紧并刺穿,让细菌能够进入腹膜腔造成多种微生物脓毒症。

Christian表示:

“相比于没有得到nNIF治疗的小鼠,接受了nNIF多肽治疗的小鼠生存几率增加了30%到40%。

很多人对于婴儿的脐带血问题比较敏感,但很多父母仍然将脐带血捐赠给研究机构或者保存在脐带血银行。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nNIF多肽的序列,因此就不需要再从脐带血中收集nNIF用于实验,未来也不需要从脐带血中收集nNIF用作治疗药物。

请回答问题:

(1)研究人员认为NET太多或者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它杀死的就不仅仅是危险的病原体了,还会杀死第一次在婴儿体内定植的________。

(2)NET能够清除多种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3)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研究人员将能够导致败血症的大肠杆菌注射到了小鼠腹部,其实是向小鼠体内注入了__________。

(4)脐带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可以______出人体不同的细胞,相同功能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又形成________,储存脐带血可以应对未来出现的一些意外事件。

3.(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据2016年11月8日《科技日报》援引报道,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称,平均每抽50根烟,每个肺细胞便会产生1个DNA突变。

而每天抽20根烟的吸烟者连续抽一年,每个肺细胞、喉部细胞、咽部细胞、膀胱细胞和肾脏细胞分别会产生150个、97个、39个、18个和6个DNA突变。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量化了分子损伤对DNA造成的影响。

此前,流行病学者研究指出,吸烟至少与17种癌症有关。

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卢德米尔·亚历山道夫和同事,比较了2500名吸烟者和1000名非吸烟者的肿瘤DNA,发现了那些与吸烟存在关联的突变。

值得一提的是,吸烟对DNA的损害是永久性的,不会因为戒烟而被扭转。

不过,戒烟能预防产生更多突变的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名誉教授西蒙·查普曼说,已有证据表明,戒烟可以大幅降低过早死的风险。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寿命比人均寿命短10年。

但是,30岁戒烟几乎能消除过早死的风险,50岁戒烟则将此风险减半。

第3题图

请回答问题:

(1)平均每抽50根烟,每个肺细胞便会产生1个DNA突变。

血液流经肺泡后,变成______血;_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每天抽20根烟的吸烟者连续抽一年,每个肺细胞、喉部细胞、咽部细胞、膀胱细胞和肾脏细胞分别会产生150个、97个、39个、18个和6个DNA突变。

吸烟时气体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咽喉→______→支气管→____。

人体泌尿系统中,膀胱的主要作用为______尿液。

(3)吸烟至少与17种癌症有关。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据科学网2016年12月2日援引报道,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及张礼和课题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

该技术完全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仅部分免疫的灭活疫苗,也不同于仍然保留弱复制能力而有毒性危险的减活疫苗的制备方法,被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发现。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

课题组发现的这种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组的一个三联码,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传染源变为了预防性疫苗,再突变三个以上三联码,病毒由预防性疫苗变为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并且随着三联码数目的增加药效会随之增强。

这一技术不仅使疫苗研发不再复杂,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

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课题组研发的活病毒疫苗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只是将它感染人体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生产新病毒能力剔除了。

也就是说,这种活疫苗保留了病毒感染人体引发的全部免疫原性,即体液免疫、鼻腔粘膜免疫和T-细胞免疫,而对人体的毒性却被控制了。

而且活疫苗的制备方法是通用的,有望用来制备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所有致命性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

请回答问题:

(1)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

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____________,病毒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2)活病毒疫苗完全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仅部分免疫的灭活疫苗或减活疫苗。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

(3)活病毒疫苗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传染源变为了预防性疫苗。

携带流感病毒的患者属于传染病的____________。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环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科学发展史

5.(2018原创)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成熟的细胞。

这些细胞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

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成熟之后的细胞是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状态。

(如图1)

第5题图1

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

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

在1962年,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

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了一只正常的蝌蚪。

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

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

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第5题图2

请回答问题:

(1)图1中A→B、B→C、C→D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在此过程中,首先是________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一个分成等同的两个;随后________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一份分成大体相等的两份,最终每份中都含有一个__________。

(2)D→E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________________的阶段。

(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最终形成器官、系统构成生物体。

6.(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他把一棵称过重的柳树种植在一桶事先称好重量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

5年后,他发现这棵柳树的重量竟是刚栽种时的33.4倍,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57克。

因此,他认为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而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的物质。

这个结论首先提出了水参与植物体有机物质合成的观点,但是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体合成物质所起的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里,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也死亡。

接着,他把一盆绿色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绿色植物能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

他又把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绿色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如图)。

于是他得出结沦: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使空气变好。

这就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的缘故。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人们把1771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份。

第6题图

请回答问题:

(1)海尔蒙特医生做的实验中柳树增加的质量远远超过土壤减少的质量。

由此他认为构成植物体的物质大多来自水。

植物吸收水是通过植物根尖的______区吸收水分,通过茎内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个组织。

(2)绿色植物和小白鼠在密闭玻璃罩里可以同时存活下来的原因是:

植物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供给小白鼠呼吸,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作为绿色植物________作用的原料。

(3)普利斯特利设置多组实验的目的是作______。

7.(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928年弗莱明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形态时,一个培养平板偶然污染了青霉菌。

他用放大镜检查了这个平板时,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被明显溶解。

弗莱明注意到青霉菌斑点的四周有一圈无菌区,认为这是一个微生物拮抗现象的有趣例子。

而后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特异青霉菌对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有裂解作用。

他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这种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过滤除菌后的特异青霉菌培养液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

于是,弗莱明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是这种特异青霉菌生长过程产生的代谢物,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

1939年,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裔生物化学家钱恩决定对青霉菌培养物中的活性物质——青霉素进行提取和纯化,经过18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了100mg纯度可满足人体肌肉注射的黄色粉末状的青霉素。

他们发现,加入100万倍溶剂配制成的青霉素溶剂,就可以阻止老鼠身上链球菌的生长。

接着他们进行了人体实验,开始情况不错,但病人体内的细菌尚未完全消灭前,他们提炼的青霉素却已经用完了,虽然病人最终不治身亡,但青霉素的有效性却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1940年春天,他们又进行多次动物感染实验,结果都非常令人满意。

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纪元即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

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那些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请回答问题:

(1)特异青霉菌对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有裂解作用。

细菌_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有鞭毛,有助于细菌的__________。

(2)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青霉菌属于____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

(3)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纪元即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

不能滥用抗生素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增强人体内细菌的____________。

8.(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1970年,史密斯(HamiltonSmith)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个能切割DNA的酶,它的发现使得重组DNA成为了可能。

1972年美国的保尔·伯格博士首次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并且将重组的DNA分子有效地插入到细菌的细胞之中,因此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奖。

1973年,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个来自沙门氏菌的基因,因而首次在科学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深入思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加拿大开始出现小规模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90年代中期,美国批准了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从而揭开了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的序幕。

请回答问题:

(1)转基因技术能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控制生物体的________。

(2)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重组的DNA分子插入到细菌的细胞之中,实际上是与细菌细胞的________融合。

(3)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产品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 社会热点

9.(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羊绒是动物纤维中最优质的一种,长在绒山羊外表皮层,是掩在绒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

在中国,绒山羊(如图)仅生活在西北的温差较大、日照长的半荒漠地区。

五只绒山羊一年所产的绒才可做一件羊绒衫。

中国既是世界第一羊绒资源大国,又是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羊绒衫产量居世界首位。

第9题图

中国羊绒业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后果也很严重。

在每年秋冬的枯草季节,山羊能用锋利的前蹄把草根刨出来吃掉,由此给草原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过去,草原上的牧民很少养山羊,以获取“软黄金”羊绒为目的的大规模放养山羊,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情。

据统计,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山羊的存栏总量已突破3000万只,我国目前的草场使用率超过承载能力的七八倍。

草原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超载放牧导致草原生态严重失衡!

请回答问题:

(1)大规模放养山羊对草原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在生物学上,把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

(2)在每年秋冬的枯草季节,山羊能用锋利的前蹄把草根刨出来吃掉。

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山羊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

(3)我国目前的草场使用率超过承载能力的七八倍,草原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________的。

(4)超载放牧导致草原生态严重失衡。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10.(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为什么茫茫人海,蚊子只盯着你不放?

朋友一点事都没有,你却一身包?

蚊子叮人真的和血型有关么?

它们究竟是凭借什么依据来选择“青睐”对象的呢?

一直以来,人们都怀疑血型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原因。

而这种怀疑在上个世纪70年代达到了巅峰。

因为那个时候,有个研究疟疾的专家Wood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

找来了102个不同血型的人,然后让他们把胳膊伸进装有20只蚊子的密封箱里。

10分钟后,检验蚊子肚子里的血液的血型,判断一下叮咬情况。

对100多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O型血的人被叮次数最多。

于是,Wood得出结论:

O型血可能最招蚊子。

不,这实验破绽太多啦!

诸如出汗、二氧化碳这样重要的变量,在这些实验都没有考虑到。

于是,一个叫Thornton的人跳出来表示不服。

Thornton又做了一系列补充实验,实验不仅考察了血型的影响,还增加了出汗情况、肤色、体毛等变量。

最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还消除了实验对象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

并且在考察每个因素时,都尽量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实验得出的结论:

没有发现蚊子叮咬与血型存在必然联系,肤色和体毛也同样没有影响。

但是,有一个因素影响显著,那就是出汗。

而在2004年,战局又被人横插一脚,这人是个日本科学家,叫Shirai。

Shirai的实验对志愿者比较人道,使用的都是被锯了嘴的蚊子(对蚊子就不太人道了),但这样也就混淆了着陆和吸血的情况,而其亮点则是针对血型抗原假说进行了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实验。

我们知道,血型的根本是血液里含有不同的抗原。

假如蚊子对血型有偏爱,那么在手臂上涂抹血型抗原,应该可以蒙骗到蚊子、让结果形成显著差异?

这个实验显示,O型血的H抗原较A型血的A抗原更吸引蚊子,A抗原较B型血的B抗原更受到蚊子的喜爱。

所以吸引蚊子的程度,应该是O>A>B!

但对于这样的结果,Shirai自己也不是很肯定。

他觉得即使是血型抗原实验也无法证明蚊子对血型存在偏爱,因为实际情况中抗原在人体表面分布的浓度实在太低了!

蚊子根本侦测不到!

综合来看,Shirai认为自己的研究并不能证明血型与吸引蚊子的程度有关。

这个议题,至今还没有结束……

请回答问题:

(1)一直以来,人们都怀疑血型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原因。

在抢救病人时,应以输______血为原则。

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血。

(2)专家Wood的实验破绽较多,是因为他有太多因素没有考虑,设计实验时未遵循____________原则,且应设置实验组与______组。

(3)出汗对蚊子叮咬情况影响显著。

汗液的主要成分为水,还包括少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

11.(2018原创)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据科普中国网2016年11月3日援引报道,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船戸弘正及其同事,分辨出两种影响睡眠与觉醒平衡的基因突变。

一种影响Sik3基因,它使内在睡眠需求增加,导致总的觉醒时间显著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非快速眼动睡眠增加(快速眼动:

睡眠过程中有一段眼球会不停地左右摆动时期,是大脑非常活跃、容易做梦的阶段)。

而另一种则影响Nalcn基因,使快速眼动睡眠的总量和片段长度缩短,其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度,实现对快速眼动睡眠的调节。

研究人员使用正向遗传筛选方法得出上述结果。

他们考察了8000多只具有随机基因突变的小鼠的睡眠模式,然后辨别睡眠模式异常小鼠的基因变化情况,最后确定了两种他们称之为“困倦”和“无梦”的小鼠谱系,并分别从中发现了Sik3和Nalcn基因的突变。

第11题图

该发现凸显了使用这一方法来确定参与睡眠调控的新基因和通路的潜力,同时,其作为睡眠遗传学的重要成果,意味着人们对睡眠控制机制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入。

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周刊。

请回答问题:

(1)睡眠过程中有一段眼球会不停地左右摆动时期,是大脑非常活跃、容易做梦的阶段。

形成视觉时,物像落在眼球的________上,而________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Nalcn基因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度,实现快速眼动睡眠的总量和片段长度缩短。

神经元是________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________和突起两部分。

(3)在遗传学上,“困倦”和“无梦”称为________性状。

随机基因突变的小鼠实质上是小鼠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12.(2017海淀区七下期末)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出来的一种化合物。

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30只大鼠,对其大腿的坐骨神经先切断后缝合,获得坐骨神经受到相同损伤的实验鼠。

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每天定时注射1次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

8周后,测量切面愈合处坐骨神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以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获得下表所示数据。

请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髓鞘横截面积(mm2)

髓鞘壁厚度(mm)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m/s)

A组

60μ/mL

的甲钴胺

13.3

1.1

30

B组

20μ/mL

的甲钴胺

9.5

0.8

25

C组

5.7

0.6

20

(1)坐骨神经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________(选填“树突”或“轴突”)及其外面的髓鞘集结成束构成。

(2)测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________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________的修复作用。

(3)A、B、C组大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