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073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

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A. 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2.(2分)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3.(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4.(2分) 如图为一电焊工人的工作照片,飞溅的火花留下一段美丽的“划痕”,已知拍摄这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的曝光时间为

s,结合人体的常识尺寸,估测图中箭头所指的那粒火花的运动速度最接近下列的()

A.3×108m/s    

B.3.4×102m/s    

C.8m/s    

D.8×10﹣2m/s    

5.(2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6.(2分)有一辆汽车在第1秒内前进了4米,以后的3秒内前进了12米,则这辆汽车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曲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2分)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直观明了。

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8.(2分) 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A.0.1m/s      

B.1m/s    

C.10m/s     

D.100m/s    

9.(2分)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2分)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11.(2分)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千米,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和一步长度,最接近的是()

A.6千米/时,65厘米    

B.1.5千米/时,1.2米    

C.6千米/时,20厘米    

D.1.5千米/时,0.6米    

12.(2分)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梯上升    

B.树木的生长    

C.月球绕地球转    

D.空气的流动    

13.(2分)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14.(2分)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A.

    

B.

    

C.

    

D.

    

15.(2分)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A.0.5s    

B.1s    

C.30s    

D.60s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6.(11分)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分。

请回答: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17.(2分)2018月2月6日深夜,台湾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多栋建筑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导致的。

(2)在花莲“小巨蛋”体育馆设立临时安置所,为民众提供睡袋、水、饮食等。

若有一辆汽车载着物资以70千米/时的速度到达体育馆需要30分钟,则汽车离体育馆________千米。

18.(3分)物体运动有快有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也可以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________。

在科学上,我们用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9.(1分)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陈刚、李明、王鹏、谢军四名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4.8s、13.6s、14.2s、12.6s,则获取第一名的是________同学。

20.(1分)在科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________ ,即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三、探究题(共5题;共22分)

21.(3分)(2012·金华)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3)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2.(3分)如图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

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抽气机,抽出一部分气体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那么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透明塑料管内外气压差有关B、与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C.与弹丸的直径有关D.与弹丸的形状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

________。

(2)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时,小明分别用球形和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并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光电传感计时器,测量不同位置弹丸的速度大小。

①基于实验设计,小明要验证猜想________。

(填序号)

②其中弹头形弹丸(如图甲)的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弹头形弹丸在塑料管中的速度增大变慢的原因:

________。

23.(5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如图1所示的是停表,图中显示的示数是________.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3)根据如图3所示的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总时间为________,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24.(4分)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________ 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25.(7分)如图甲所示,A是木块,B是长木板,C是弹簧测力计,另有砝码、棉布、毛巾等实验器材。

若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则可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1)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3)在图乙中,D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该装置相对图甲所示的装置更具优势,请指出其中一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6-1、

16-2、

16-3、

17-1、

17-2、

18-1、

19-1、

20-1、

三、探究题(共5题;共22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3-1、

23-2、

23-3、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