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98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如何缩句.docx

小学生如何缩句

一、缩句练习

  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

“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

“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

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

“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

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

“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

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

“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

“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

“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

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

”“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

“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

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

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

“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

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

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

例:

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

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

问:

什么耸立:

江郎山耸立。

耸立在哪里:

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

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

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

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

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

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一、缩句练习:

缩句是练习概括表达能力的一种形式。

缩句前,先判断句子是写人还是写事物,然后采用提问“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

“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

“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

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

“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

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

“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

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

“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

“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

“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

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

”“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

“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

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

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

“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

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

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

例:

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

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

问:

什么耸立:

江郎山耸立。

耸立在哪里:

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

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

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

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

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

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

例:

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

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

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

叔叔练习射击。

(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

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

骏马奔驰。

又如:

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

应当是:

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

”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

”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

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

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

不应当删去。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

孩子跌掉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例:

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

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

所以应当为:

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

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

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故答案应当为:

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例:

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

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7、连动句的缩句

例: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

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

(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

此句缩成:

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另外,句子中的“着、了、过”不能省略

 

缩句练习

1.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4.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5.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6.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7.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17.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21.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6、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7、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8、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9、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0、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1、我班李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12.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13、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14、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15、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16、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17、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18、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9、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20、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