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
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
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
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
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
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
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
(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
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
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
5×3+20
=15+20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
(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
15怎么得到的?
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
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
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
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
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先算的什么?
为什么?
(2)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第二个先算5×3得到的15写在前面,就和5×3+20的计算过程一样了呀,与这个算式不匹配。
20在前面移下来时也应该写在前面。
第三个算式应先算乘法。
第四个:
没算的部分没有移下来。
(注意提问材料提供的学生是否明白错在哪里)
比较:
20+5×3和5×3+20计算时又有什么共同点?
(仍然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仍然先算5×3)
(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计算时都是先算乘法)
最后还要答(学生答)
6、解决了小军的问题我们再来看:
(出示情境图录音)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同学们这个问题你理解吗?
要求找回多少元,应该怎么想?
你能说一说数量关系吗?
(50元-2盒水彩笔的钱=找回的钱)
根据分析,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如果你真的遇到困难,老师这里还有爱心小贴士)
出示:
爱心小贴士:
列一列:
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
想一想: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算一算:
用递等式算一算。
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反馈:
展示收集到的学生的计算过程。
(可能出现的情况)
50-15×250-15×250-15×2
=50-30=30-50=30
=20(元)=20(元)=20(元)
学生交流:
这三个算式你赞同哪一个?
先想一想,再和身边的同学讨论讨论?
(同桌相互说说想法)
集体交流:
(1)你赞同哪个?
为什么这样列综合算式?
(联系数量关系)
50为什么写在-号前面,15×2为什么写在-号后面,你是怎样想的?
(2)这道综合算式先算的什么?
为什么?
(先算乘法,因为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的价钱)
(3)逐个评讲其它两个计算的问题。
第二个:
问题在哪里呢?
(30写在前面了)(先算的结果未必先写在前面,50在-号的前面应先移下来写在前面)
第三个问题在哪里呢?
(注意没算的部分要移下来)
比较:
这个综合算式和刚才的两个算式比又有什么不同?
(有乘法和减法)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
仍然要先算什么?
7、小结:
像这样算式里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叫乘加混合运算,含有乘法和减法的运算叫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刚才我们做了三个混合运算,观察这三个算式,想想计算过程,你有什么结论?
(如得出,则具体化)
(如得不出:
则从具体出发:
“这个算式里面有什么运算,这个呢?
…都是先算什么?
”
引导概括总结: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相互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
(2)独立计算
(3)做完后选一名同学的展示、校对、评讲,并选择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根据今天学习的结论说一说)
2、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你发现的问题和同桌说一说,并改正。
集体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3、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2×36+2078-12×4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选择一题说说为什么先算乘法?
4、学到现在,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一开始有同学直接写出综合算式的结果,后来我们又学会了用递等式计算。
信封里还有两道题,你准备怎么算?
出示50-10×353×24+78
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现在你打算怎么算?
为了正确计算,数值大的混合运算应选择用递等式计算。
三、反思回顾
问: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是怎样学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算式,想看吗?
出示:
30-20÷4×5看到这道算式,你首先想要研究什么?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
【教后反思】
关于综合算式计算时的书写格式递等式如何教学的问题。
以前学生计算过含两个运算符号的算式,都是直接写出得数,用递等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递等式是有着固定的书写格式,是一种规范。
前几次试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有没有办法能清晰地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但是递等式的书写形式学生是讨论不出来的。
所以课堂上这个环节费时又费力。
而且还达不到目的。
这个内容是需要教给学生的,是给于告知学生的东西,包括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的书写位置,第一步没算的部分怎样处理等等都是要教给学生的。
然后让学生模仿格式用递等式算一算。
关于这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形成算法的问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很容易思维定势,导致错误。
那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依据应该是数量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是这样。
要求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个书包的价钱。
数量关系既是列式的依据,也是算理,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饯?
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饯还不知道。
所以要先算,这就是为什么先算乘法的关键。
所以本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重心应该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根据提出的问题想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紧扣数量关系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而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要不要溯本求
源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去,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既能训练对数量关系的掌握,又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但如果没有情境,又该怎么解释?
是不是因为乘法更加简便呢?
比如:
例题中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为什么不列成5+5+5+20,而想到5X3+20先算5x3,所以先算乘法是因为简便。
很有道理啊。
为什么先算乘法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究其根源。
我想没有必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在试教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数数的环节,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表示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因为乘法比加法更方便,更优越所以先算乘法。
但学生的感悟不深刻,实际的效果不够理想,干脆去掉了这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