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876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数学5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5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19~20页,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

  4.结合主题车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画,贴绒板用的小棒图5张,绒板,计数器,9个小正方体,画有1、2、3、4、5个点子的点子图,5个同学赛跑图。

学生准备5根小棒,5个圆形,5个三角形,数字卡片1~5和大于号、小于号卡片。

  教学教程:

  一、复习

  口答:

(1)从1数到4。

  

(2)2、3、4的组成。

  二、新课

  1.数数量是5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指图数一数,有几位解放军叔叔?

  指图数一数,一共有几匹马?

  指图数,解放军叔叔一共背了几枝枪?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

”我们认真观察了这幅图,数出有5位解放军叔叔,有5匹马,有5枝枪,这些人和物体的个数都是5,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

  板书:

”5”。

  领读数字5。

教师说明:

”5”字像秤钩,两笔写成,第一笔写竖和右半圆,第二笔写小横。

  

(2)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

”谁能拿出5根小棒?

  学生拿出以后,教师挂出贴有五边形的绒板,指五边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这样的一个图形?

  学生摆五边形。

(如果学生摆有困难,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摆。

  (3)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5的物体?

(启发学生说出:

一只手有5个手指、五角星有5个角……)

  2.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

  

(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4个珠子,再拨一个,问:

”一共是几个珠子?

”然后让大家一起数一遍。

  

(2)学生操作。

  ①让学生先摆4个○,再添上一个○,提问:

  ”一共有几个○?

  指名一学生回答:

”4个○添上一个○是5个○。

  然后把○推到桌子的左上角。

  ②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提问:

“一共是几根小棒?

  (3)教师贴出点子图。

在1个点子下面写1,分别提问学生在2、3、4个点子下面应写几。

  提问:

”最后一部分有几个点子?

”让学生数一数。

  ”应在下面写几?

  ”按照数顺序,4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比较4和5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左边摆4个,右边摆5个)。

  提问:

”左边有几个方木块?

右边有几个方木块?

”板书:

45。

  ”4和5比较,4比5大,还是比较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

54大,中间填大于号。

板书:

”>“,读作5大于4。

  4.教学5的组成。

  

(1)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摆成两堆。

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

  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组成5。

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课间活动。

  (4)练习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

(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②教师提问:

”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③对口令。

教师说:

”4”,学生说:

”1”……举卡片。

教师说:

”3”,学生举卡片”2”……

  5.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看教科书上的学生赛跑图。

  提问:

”这幅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赛跑?

谁跑第一?

谁跑第二?

谁跑第三?

  提问:

”穿花裙的小女孩跑第几?

”“在方框里该填几?

”让学生填数字。

”穿红裙的小女孩跑第几?

”让学生填数字。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位解放军叔叔、5匹马、5枝枪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

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看点子图,知道了5是由4个再清真上1个得业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

从摆方木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这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摆小棒,我们学习了5的组成。

通过看赛跑图,知道了几个和第几。

  6.指导写数字5。

  

(1)教师讲解:

5是两笔写成的。

第一笔:

起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注意要写圆,拐到右边要接触右线,拐到下边要接触下线。

第二笔:

在斜竖靠上的地方起笔写横;注意要平,烈军属到右线停止。

  

(2)领着学生书空2~3遍。

  (3)练习:

在教科书第20页上描数字”5”。

  7.指导学生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填空,每摆一次让他们说说看到这一种摆法还能想到什么。

第2题第1行先让学生填,填完以后说说为什么□里要填5。

第2行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它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然后确定□应填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56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

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多4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 24+19 = 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   │    │

                                         加数 加数   和

 

(2)二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 19=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数  加数

 先做第

(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

(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 数”、“和”(如右上)。

 

 接着让学生解答第

(2)、(3)题,然后回答:

 

 “与第

(1)题比较,第

(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

(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

(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出第

(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

(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

(2)、(3)题的算式与第

(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

然后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

”(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

”(减数。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

”(差。

 教师说明: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

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

(1)题用加法计算,第

(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

(2)、(3)题与第

(1)题比较,第

(1)题的问题在第

(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

(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

(2)、(3)题中变成了问题。

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

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5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在语言的叙述上。

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

如第

(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

因为已知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强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

”(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

”(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 7—7=0, 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7—0=7,那么8—0等于几?

9—0呢?

任意—个数减去0得多少?

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

7—7=0, 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

也就是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仍还记得吗?

”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问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

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既可以把2100、695、 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

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 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7”(用减法验算加法。

)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

”(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

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i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 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 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

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

 2.第6题。

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

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观察:

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

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

  【积是多少?

(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

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

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

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

把谁写在前面、后面?

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

(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

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

这道题求什么?

应该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连线.

 

  3、列综合算式.

  

  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

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谁算得快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当中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将一道三步混合运算题,按班级小组数,分别写在几张大号卡片上.

  活动过程

  1.每组选出三名代表,每人做一步式题,将一道题共同完成.

  2.哪一组最快、准确而且书写工整,就是赢家.

 

算术连环桥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混合运算顺序.

  游戏准备

  投影片或大挂图(如下图).

  游戏规则

  从数字“1”开始,按顺序经过每一座桥,每次在每座桥都要选用一种运算符号(可使用括号),使整个算术桥畅通无阻.

课题一: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

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加数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24=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19 =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

(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

(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

(2)、(3)题,然后回答:

  “与第

(1)题比较,第

(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

(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

(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出第

(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

(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

)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

(2)、(3)题的算式与第

(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

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

”(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

”(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

”(差。

  教师说明:

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

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

(1)题用加法计算,第

(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

(2)、(3)题与第

(1)题比较,第

(1)题的问题在第

(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

(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

(2)、(3)题中变成问题。

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

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

如第

(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

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

”(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

”(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7—0=7,那么8—0等于几?

9—0呢?

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

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

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

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

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